浅谈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丰台区苏家坡小学 高文健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要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在英语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努力做到:按照小学的特点,深入浅出地正确讲解知识;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思想教育因素,知识讲授,有机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自身的修养,言传身教,以自身的高尚道德修养影响教育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英语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学好英语是当前改革开放对新一代的要求,学好英语将来能与国外人士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具体教学时,处处都有德育的内容。例如:在教问候语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教“My family ”时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时进行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教育。在对话的教学中有许多助人为乐,交还拾物等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内容,都是教学生做人的良机。我在课前认真备课,通过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并以次为切入点,实施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

二.抓住课内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

抓住课内有利时机指如果教材中有的章节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素,我们必须能抓住,不能错过,而且要在备课时,把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步骤落实到教案里,同时也要善于利用课堂上随时出现的,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偶发事件,不失时机的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当我们学习功能句“What is it like?”(它是什么样子的?)时,我考虑到学生中借读生较多,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人卫生

问题时,我有意找了几个不同颜色的但非常干净的书包进行功能练习。“What is it like?It is red and clean.„(它是什么样子的?是红的并且干净。)“Do you like it? I like it very much. Because it is very clean. Everybody please look at your

schoolbag. Is it clean, too? If not, please clean it after school. Please tell me .Would you like to do it?”(你们喜欢它吗?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非常干净。请大家都看一看自己的书包,你的书包干净吗?如果不干净,请你放学后把它洗干净。你们愿意这样做吗?)学生都异口同声说:“Of course. I’d like to .”(当然愿意。)尤其是书包脏的同学声音更洪量。我趁势说,下节课我们将用每位同学的书包和衣服鞋帽等,用此功能句继续做练习,我相信大家都会穿戴得更干净更整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了讲卫生爱干净的教育。这比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教育效果会更好。还有一次, 当我们正在上课时, 外面刮起了大风, 我就对窗边的同学说“Clou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 Or, they will be broken.” (请你们关上窗户好吗?否则,窗户会被刮坏的。) 这样,在教学生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同时又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学校财产的教育。在开灯上课的过程中遇到外面阳光充足时,我及时对同学说:“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s. We should save electricity.”(请把灯关掉,我们应该节约用电。)并趁势问学生:“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are at home?”(你们在家应该怎样做呢?)引导学生说出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rooms”(人走关灯。)这样,学生们既练习了语言又受到了一次节约能源的教育。在学生学了祈使句时,我问学生看到不文明的行为时, 你是怎样做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看到有人随地吐痰说:“Don‟t spit on the floor, please. Keep it clean.”(请别随地吐痰,保持地面干净。) 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时委婉地说出:“Please don‟t litter the floor. Put it in the dustbin.”(请不要乱扔垃圾,请把它放在垃圾箱内。)有人践踏草坪时及时说出:“Please don‟t walk on the grass. Keep it off, please.”(请别践踏草坪,请绕行。)学生在制止别人不文明行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亲其师,信其道,英语课堂教学不只

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更是情感交流,社会性交际能力培养,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起共同发展。

总之,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抓住课堂有利时机来进行。今后,我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三月份,抚顺小学继续开展“抚顺杯”每人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张秋瑞在讲授语文《日月潭》一课时,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三字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台湾是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爱国之情。教师曹金红在讲授数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学生动手剪出对称图形一颗颗红心,曹教师马上说到:“同学们从小就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去关心、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社会教师杨娜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时,当学生用动作、用语言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时,教师及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美术老师石颖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标志》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为学校设计标志,学生自己设计出“禁止跑跳、节约用水、保护花草”等不同的标志,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育对学生进行了公德教育。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自然而然,不同程度地渗透德育教育,以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创新、有效的渗透和轻松的氛围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贯彻教研室“德育渗透学科教学”要求,同时结合县生态德育的课题实施,俞汇小学在全校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育。针对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认识,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都写了体会文章。11月26日下午,俞汇小学在多媒体教室内举行了“德育渗透学科教育”研讨活动。

活动中,9位教师结合学科作了经验交流。然后全体教师又按学科进行分组研讨。大家对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把存在的问题也一起提出来供大家探讨。最后张德浩校长作了总结,并向大家提出了四点要求: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领会学科中的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加强落实,把工作落到实处;3、加强协调,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步调一致地推进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4、要在实践中探索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与新课标结合的新路子。

此次活动,不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更为今后在学科中更好地渗透德育

体育

五、处理方式

在日常教学时,一些犯错误的同学通常被教师一顿训斥,这样不但对学生的心理有背面效应而且学生的接受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应该耐心对待,帮助学生找到原因,

并要良好地处理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上接受,并能够解决,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处理。要注意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能进行个别教育的一定要进行个别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给学生一定空间,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教育效果。

在丰富多采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把握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时机运用恰当,运用灵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

德育

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我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终身收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 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 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或专用室)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匆匆离去。我们能否使学生不匆匆离室?比如准时下课并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如要求学生进入微机室时用鞋套套在脚上;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如因人为因素引起机器故障的则全校通报并照价赔偿;上课时对吃零食或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全校通报;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例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 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或者只关闭显示器而不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还必须认识到,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取

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语文

#1

发表于 28-10-2006 06:23 PM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

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 教学的本质,

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

智全面发展。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

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

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

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 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

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

想教育的凭借。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

教育因素,注 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

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

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

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

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开国大典》《狱

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

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

《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

的榜样。《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

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

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

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詹天佑》一课,介 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

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从而 UID 2350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939 阅读权限 1 注册 9-3-2006 来自 福建龙岩 状态 离线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

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

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

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

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

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

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

壮志。

(四)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

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

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 ”等词语,让学生

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学生会很自然地

因此而 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二、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

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

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

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

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

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

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

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

提高思想觉悟。

二、把握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

育因素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

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

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今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

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

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一) 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

过程,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

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孩子们都是独身于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

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

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为表面动纲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故在班上

组织学生包饺子等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

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

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还可组

织学生表演热爱大自然的童话故事,如表演假如我是(小花、一小草、小树……)遇

到不爱护环境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写出深动感人的想象作文来,让学生通过活动

写作文,通过作文受锻育;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2 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

道德发展是人的精神生命整体提升的过程,对它的评价因此也应;该关注知情意行的

各个方面及其和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

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人到情境中

去,将心比 心的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怜悯,陶冶善良的心

灵,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如评价别人写的文章、可以从文

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去分析评价,还可从文章的结构方面、谴词用句中去评价,让大家

从别人写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评价分析写作者的目的,如

文章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等,使学生从评价别人的好文章中激发学生

的写作欲望。并利用别人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自己,陶冶自己。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

“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

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

加强德育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实行“三线一面”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根本措施 。所谓“三线”,一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与晨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晨会的形势教育和专题教育贯串12年, 形成德育显性教育的一条主线;二是小学的班队活动与中学的班团活动一条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开展 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一条线贯串12年,让学生从了解社会并 参与社会实践的

过程中接受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所谓“一面”,是指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 域都要渗透和贯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本课题着重分析研究的学科德育是“三线一面” 中的一个面。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

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的切入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走近学生与他们和谐相处,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自身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以蓬勃的朝气和热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更要努力创设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爱课堂并能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和自主发展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特别的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英语终身学习有益,而且还在客观程度上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交际应用等各方面。

教师可以结合校园广播系统在固定时段内向学生进行英语广播,课堂中注意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向学生呈现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点拨学生掌握听音、辨音和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课堂内外的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语音清晰流畅,语调和谐自然,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拼读单词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写的习惯而言,教师首先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板书和作业批改,给学生提供书写的榜样示范。交际应用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活动和学校整体的语言交际氛围熏陶来影响,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熟悉的情境,并且有语言交际的欲望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良好的习惯,更需要科学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实现自身完善和自主学习。

单词学习中,学生通过对语音知识、拼读规律的归纳,举一反三,可以增强自学、记忆单词的能力。如:学习了“all”之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学“ball, tall, small”等相关单词,既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为单词的拼写记忆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制订某项活动的规则,学生则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参与活动并获取成功。其中合作竞赛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烈,尤其体现在团队精神上。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或小组间进行竞赛,练习或复习英语知识。如在“What time is it?”的学习过程中我设置了分组挑战赛的方法:A 组利用钟表拨出时间,从B 组成员中点名回答,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开始时双方都以实力强的选手挑战对方的弱势选手,由于学生的反应能力所限,结果总是只有问句,而没有答语,比赛推进的毫无意义。这时老师及时加以启发,引导他们借鉴《田忌赛马》的策略,让组内的弱势选手做挑战选手主动出击,由此竞赛的展开就有意义多了,学生还从中领悟到决策意识。竞赛中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达到学习目的,而且还应客观地调整参赛双方的竞赛心态,引导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竞赛的组织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申,有深度的课堂活动不能光限于形式和知识层面,而应挖掘活动的深层内涵,让学生获得智力和非

智力的双重收获。

四、培养学生完善的学习意识。

学生的学习意识是由多重因素组成的,其中文化意识、自身发展意识和合作意识显得尤为突出。文化意识是个多棱体,其培养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教学、语言习惯、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向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使学生具备相关的文化意识,这样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使交际交流更自然。教师可以结合数字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数字禁忌;结合颜色教学了解西方国家姓氏文化;结合Good morning. (早上好)How are you?(你身体好吗?)Thank you(谢谢你)Sorry(对不起) 等表示问候、礼貌的日常用语的教学和使用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在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一些典型性的西方节日里组织文化游艺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各国节日风情和文化习俗。

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可以通过评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在自评与他评的分析比较中意识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实现自身发展。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在小组学习竞赛中一个人必须与他人团结协作,具备群体意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学生一旦形成和具备了这种合作意识,对其未来的事业、人生发展都会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说教,教师只能以某些过程或知识点为依托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即利用活动对人进行教育引导,实现教育无痕渗透、无痕育人的功能。如: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教师应满怀豪情地教学“China”和“Chinese”,“We love our motherland.”等词汇或句型;在学习职业词类时,教师应侧重关注“farmer/ worker”等词汇的落实,注意采取课堂机智让学生喜爱应用这些不受人“欢迎”的职业词汇。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具备文化意识的同时,学会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客观公正地看世界,定准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

“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德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文化差异和外域特征,学生要学好语言必然要受相应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教师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就可以使孩子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让后进生也成才

洪河小学 叶琼英

有一位母亲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要眼含热泪地拥抱他、亲吻他,为他感到骄傲。”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因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并不是只有优秀孩子的父母才爱他们的孩子,而是天下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的眼睛里都是一个宝。现在,

都是独生子女,自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每位父母都会给自己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最好的学习条件。他们把爱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把希望也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他们不会因为老师告诉自己的孩子是学习上的后进生而改变对孩子地付出。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爱自己的孩子,仍然有着自己的孩子会成龙成凤的美好夙愿。是啊!这就是天下所有父母的爱子之心。正因为这样,就给作为老师的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老师,能爱优等生,欣赏优等生,让优等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很多都能做到。但是,能爱学习上的后进生,特别是学习和习惯上的双差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是很多老师都难以做到的,以前,我也是这样的。现在想想,这部分后进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也需要关心,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他们也需要在以后的社会中生存、立足,为社会作出贡献。所以,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为自己以前没有把学生当成人来看待的教学感到惭愧。

最近,我听了成都磨子桥小学的刁荣普校长的讲座,她说:“我们不能总是指责学生,应该学会欣赏学生,从学生的一无是处中找出是来欣赏。”比如:对考60分的学生说:“你们好能干,那么多题都做对了。”对考30分的学生说:“你真不错,连这道题都做对了。”我觉得她讲得实在太好了,她是真正地理解了新课程理念,真正的给了孩子自信,让孩子找到了“我能行,我很不错”的感觉,给孩子树立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我觉得当他的学生是很幸福的。听了他的讲座,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让学生感到,当我的学生是很幸

福的。”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中都应该试着努力地去发现后进生的优点,把他们的优点放大来看,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想举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后进生成才的。

例如:前不久,我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天中午吃午饭时,一个学生告诉我,吴雪琴没有吃饭。我一听,以为那个同学没有饭,就端了一碗饭走过去,等我走过去一看,原来那个学生桌上有饭。经过了解,才知道她不吃饭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交伙食费。于是我对她说:“没关系,你明天把伙食费补来就行了。”没想到她听了还是没有吃,只是埋头做作业。我看她这样做,我想:“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交伙食费都是最后,是不是怕自己的爸爸不给自己交。”于是我又说:“吃吧,今天的钱不会让你给的,老师帮你给。”没想到她还是不吃。我们的谈话引来了一部分同学,大家都来劝她吃,可是她说什么也不吃。我们就这样僵持着,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在这时,从后面挤了一个同学进来,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手里抓了一把零钱放在吴雪琴的桌子上,然后把吴雪琴手里的作业本拿走了。他的动作虽然很快,但是我仿佛看到了一块金子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还来不及细想,他已经挤出了人群,我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吴雪琴也被同学的关心感动了,端起饭边吃边流泪,我想:她流的肯定是激动的泪。

这件事后,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因为,那个拿钱的同学不是我们班的优等生,而是我们班学习和习惯上的双差生,这真让我感到意

外。晚上回到家,这件事还在我脑海里回荡。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材料吗?它发生在孩子们的身边,孩子们肯定有很多感受,肯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同时,还可以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所以,第二天,我取消了上新课的计划,以“闪着金光的心”为题,让孩子们写写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在写作之前,我讲了昨天发生的这件事,狠狠地把他表扬了一番。这一天,我发觉他好象换了一个人一样,充满了精神,充满了自信,上课从来不举手的他还举了好几次手。这次作文,我发觉凡是写这件事的都写得真实、感人,很成功。而且,我发觉表扬了这件事后,班上关心班级,关心同学的孩子更多了。

后来我想:这次作文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那就是我及时地抓住了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有教育意义的事。其实,孩子们身边的事有很多很多,在我们老师的眼里,很容易一晃而过。但是,在孩子们眼里,却是了不起的大事。我们教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及时抓住这些“小事”,和自己的学科相联系渗透德育教育,而不把教育孩子看成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因为,这种教育是轻而易举的事,更重要的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们,他们就会亲近你,就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这些“小事”中,如果能看出后进生的优点的,更不能放过。因为,后进生在学习中的成功一般很少,很难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很容易迷失自己,很容易失去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如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那是一件

很可怕的事。因为,当一个人自暴自弃的时候,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当一个学生自暴自弃的时候,他就会干坏事,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如果上课时有学生在那儿捣乱,你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更需要从其它的事来肯定后进生,让他们也感受到我是有用的人,老师爱我,班级需要我。如果每一位老师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及时肯定他们,那我们不但能在教学上得到丰收,更能拯救我们的后进生,让他们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是啊!我们眼里的后进生是多么的可爱,他们对老师的渴求是那么的少,只要给他们一点点肯定,他们就心满意足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睁大雪亮的眼睛,努力寻找孩子们的优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满足孩子们那微不足道的心愿。也让我们一起努力,给所有的孩子树立成长的信心,给所有的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天下所有疼爱孩子的父母们都能梦想成真,让所有的孩子都活出精彩的人生吧!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 作者:朱大强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72 更新时间:2007-6-26 文章录入:lyxxxf ]

昆山市陆杨中心校 朱大强

人不可能脱离道德而存在,在现行的社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来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那么他必然会对身边的人,乃至社会都造成伤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对品德的教育。

在小学的的课程中,有门课叫“思想品德”,授课范围是思想、德行、信仰以及未来的人生观。那是不是仅仅就靠这们课就行了呢?当然不是,德育必需渗透到我们教学的各门学科中去。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当然不能例外,下面就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我们的教材其实很丰富,很多地方都渗透了德育内容在里面。由

于现行的应试教育机制,使的我们的老师片面的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很多东西。其实只要我们课前充分的钻研教材,我们就能很好的把握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使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很多时候德育教育并不会花掉我们多少时间,只需要少许的带到一点,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了。

例如在教学24小时制的时候,就可以花5分钟时候教育学生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去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小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还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结合教材内容,对人民币上面的图案的由来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要爱护它,也就是爱我们自己的祖国,自然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从小努力学习;在教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这一取值数据是我国南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第一个推算出来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确定的七位数为圆周率数据。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只需要加以利用就好。有的时候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起到效果,比我们枯燥的讲上一节课要来的有效果。所以我们若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那么,我们就能成功地担负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

二、时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目标里长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由于我们是乡镇小学,所以很多的外地的学生,而他们的家长多数是来昆山打工的,所以他们的工作都非常辛苦的,起早贪黑。在教学解决问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两个工人一个星期工作多少小时?在做完这到题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再算算他们一个星期一共要工作多少时间,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事,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让学生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现在离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多少时间,进而提问到了父母生日这天我们因该做点什么,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感情。

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生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三、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个有着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必然是一位行为举止得体的人。曾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他所提到的都属于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的德育教育同样不能忽略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一样。数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学习教学要一丝不苟,在数学训练中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

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即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简算等,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了及时纠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下次再错,养成周密严谨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的书写必须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反过来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学生带来一辈子的影响。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明智而慎重,科学而执着,从根本上入手,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学生的道德品质肯定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大家都知道榜样的作用。教师和同胞的榜样特别重要,因为教师和同胞与孩子经常生活在一起。孩子大都信任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年幼的学生会把老师同父母一样看待,年长的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言行和风度。

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教育管理 - 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提要:该文从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意识、现代德育意识;加强管理,制定措施;重视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开拓;尽可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的“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教学实践。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

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

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许多学校、学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研究,同时重视“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的思想,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开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我们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的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有许多!同题需要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争取有一个新的进步。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

径进行初步探讨。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

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

教学的规律。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Hello !”“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 ”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

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

历来如此。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

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和“Would you like „? ”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 ‘s the weather like? ” 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 ”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 ’s wrong with you? ”

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会其中。

4、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 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

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

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浅谈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丰台区苏家坡小学 高文健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要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在英语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努力做到:按照小学的特点,深入浅出地正确讲解知识;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思想教育因素,知识讲授,有机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自身的修养,言传身教,以自身的高尚道德修养影响教育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英语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学好英语是当前改革开放对新一代的要求,学好英语将来能与国外人士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具体教学时,处处都有德育的内容。例如:在教问候语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教“My family ”时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时进行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教育。在对话的教学中有许多助人为乐,交还拾物等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内容,都是教学生做人的良机。我在课前认真备课,通过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并以次为切入点,实施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

二.抓住课内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

抓住课内有利时机指如果教材中有的章节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素,我们必须能抓住,不能错过,而且要在备课时,把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步骤落实到教案里,同时也要善于利用课堂上随时出现的,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偶发事件,不失时机的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当我们学习功能句“What is it like?”(它是什么样子的?)时,我考虑到学生中借读生较多,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人卫生

问题时,我有意找了几个不同颜色的但非常干净的书包进行功能练习。“What is it like?It is red and clean.„(它是什么样子的?是红的并且干净。)“Do you like it? I like it very much. Because it is very clean. Everybody please look at your

schoolbag. Is it clean, too? If not, please clean it after school. Please tell me .Would you like to do it?”(你们喜欢它吗?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非常干净。请大家都看一看自己的书包,你的书包干净吗?如果不干净,请你放学后把它洗干净。你们愿意这样做吗?)学生都异口同声说:“Of course. I’d like to .”(当然愿意。)尤其是书包脏的同学声音更洪量。我趁势说,下节课我们将用每位同学的书包和衣服鞋帽等,用此功能句继续做练习,我相信大家都会穿戴得更干净更整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了讲卫生爱干净的教育。这比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教育效果会更好。还有一次, 当我们正在上课时, 外面刮起了大风, 我就对窗边的同学说“Clou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 Or, they will be broken.” (请你们关上窗户好吗?否则,窗户会被刮坏的。) 这样,在教学生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同时又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学校财产的教育。在开灯上课的过程中遇到外面阳光充足时,我及时对同学说:“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s. We should save electricity.”(请把灯关掉,我们应该节约用电。)并趁势问学生:“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are at home?”(你们在家应该怎样做呢?)引导学生说出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rooms”(人走关灯。)这样,学生们既练习了语言又受到了一次节约能源的教育。在学生学了祈使句时,我问学生看到不文明的行为时, 你是怎样做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看到有人随地吐痰说:“Don‟t spit on the floor, please. Keep it clean.”(请别随地吐痰,保持地面干净。) 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时委婉地说出:“Please don‟t litter the floor. Put it in the dustbin.”(请不要乱扔垃圾,请把它放在垃圾箱内。)有人践踏草坪时及时说出:“Please don‟t walk on the grass. Keep it off, please.”(请别践踏草坪,请绕行。)学生在制止别人不文明行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亲其师,信其道,英语课堂教学不只

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更是情感交流,社会性交际能力培养,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起共同发展。

总之,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抓住课堂有利时机来进行。今后,我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三月份,抚顺小学继续开展“抚顺杯”每人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张秋瑞在讲授语文《日月潭》一课时,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三字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台湾是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爱国之情。教师曹金红在讲授数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学生动手剪出对称图形一颗颗红心,曹教师马上说到:“同学们从小就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去关心、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社会教师杨娜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时,当学生用动作、用语言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时,教师及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美术老师石颖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标志》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为学校设计标志,学生自己设计出“禁止跑跳、节约用水、保护花草”等不同的标志,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育对学生进行了公德教育。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自然而然,不同程度地渗透德育教育,以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创新、有效的渗透和轻松的氛围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贯彻教研室“德育渗透学科教学”要求,同时结合县生态德育的课题实施,俞汇小学在全校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育。针对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认识,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都写了体会文章。11月26日下午,俞汇小学在多媒体教室内举行了“德育渗透学科教育”研讨活动。

活动中,9位教师结合学科作了经验交流。然后全体教师又按学科进行分组研讨。大家对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把存在的问题也一起提出来供大家探讨。最后张德浩校长作了总结,并向大家提出了四点要求: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领会学科中的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加强落实,把工作落到实处;3、加强协调,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步调一致地推进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4、要在实践中探索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与新课标结合的新路子。

此次活动,不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更为今后在学科中更好地渗透德育

体育

五、处理方式

在日常教学时,一些犯错误的同学通常被教师一顿训斥,这样不但对学生的心理有背面效应而且学生的接受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应该耐心对待,帮助学生找到原因,

并要良好地处理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上接受,并能够解决,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处理。要注意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能进行个别教育的一定要进行个别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给学生一定空间,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教育效果。

在丰富多采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把握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时机运用恰当,运用灵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

德育

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我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终身收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 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 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或专用室)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匆匆离去。我们能否使学生不匆匆离室?比如准时下课并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如要求学生进入微机室时用鞋套套在脚上;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如因人为因素引起机器故障的则全校通报并照价赔偿;上课时对吃零食或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全校通报;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例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 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或者只关闭显示器而不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还必须认识到,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取

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语文

#1

发表于 28-10-2006 06:23 PM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

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 教学的本质,

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

智全面发展。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

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

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

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 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

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

想教育的凭借。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

教育因素,注 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

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

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

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

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开国大典》《狱

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

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

《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

的榜样。《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

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

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

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詹天佑》一课,介 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

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从而 UID 2350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939 阅读权限 1 注册 9-3-2006 来自 福建龙岩 状态 离线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

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

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

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

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

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

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

壮志。

(四)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

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

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 ”等词语,让学生

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学生会很自然地

因此而 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二、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

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

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

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

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

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

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

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

提高思想觉悟。

二、把握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

育因素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

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

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今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

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

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一) 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

过程,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

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孩子们都是独身于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

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

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为表面动纲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故在班上

组织学生包饺子等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

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

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还可组

织学生表演热爱大自然的童话故事,如表演假如我是(小花、一小草、小树……)遇

到不爱护环境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写出深动感人的想象作文来,让学生通过活动

写作文,通过作文受锻育;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2 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

道德发展是人的精神生命整体提升的过程,对它的评价因此也应;该关注知情意行的

各个方面及其和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

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人到情境中

去,将心比 心的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怜悯,陶冶善良的心

灵,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如评价别人写的文章、可以从文

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去分析评价,还可从文章的结构方面、谴词用句中去评价,让大家

从别人写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评价分析写作者的目的,如

文章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等,使学生从评价别人的好文章中激发学生

的写作欲望。并利用别人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自己,陶冶自己。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

“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

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

加强德育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实行“三线一面”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根本措施 。所谓“三线”,一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与晨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晨会的形势教育和专题教育贯串12年, 形成德育显性教育的一条主线;二是小学的班队活动与中学的班团活动一条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开展 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一条线贯串12年,让学生从了解社会并 参与社会实践的

过程中接受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所谓“一面”,是指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 域都要渗透和贯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本课题着重分析研究的学科德育是“三线一面” 中的一个面。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

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的切入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走近学生与他们和谐相处,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自身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以蓬勃的朝气和热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更要努力创设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爱课堂并能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和自主发展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特别的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英语终身学习有益,而且还在客观程度上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交际应用等各方面。

教师可以结合校园广播系统在固定时段内向学生进行英语广播,课堂中注意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向学生呈现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点拨学生掌握听音、辨音和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课堂内外的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语音清晰流畅,语调和谐自然,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拼读单词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写的习惯而言,教师首先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板书和作业批改,给学生提供书写的榜样示范。交际应用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活动和学校整体的语言交际氛围熏陶来影响,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熟悉的情境,并且有语言交际的欲望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良好的习惯,更需要科学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实现自身完善和自主学习。

单词学习中,学生通过对语音知识、拼读规律的归纳,举一反三,可以增强自学、记忆单词的能力。如:学习了“all”之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学“ball, tall, small”等相关单词,既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为单词的拼写记忆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制订某项活动的规则,学生则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参与活动并获取成功。其中合作竞赛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烈,尤其体现在团队精神上。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或小组间进行竞赛,练习或复习英语知识。如在“What time is it?”的学习过程中我设置了分组挑战赛的方法:A 组利用钟表拨出时间,从B 组成员中点名回答,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开始时双方都以实力强的选手挑战对方的弱势选手,由于学生的反应能力所限,结果总是只有问句,而没有答语,比赛推进的毫无意义。这时老师及时加以启发,引导他们借鉴《田忌赛马》的策略,让组内的弱势选手做挑战选手主动出击,由此竞赛的展开就有意义多了,学生还从中领悟到决策意识。竞赛中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达到学习目的,而且还应客观地调整参赛双方的竞赛心态,引导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竞赛的组织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申,有深度的课堂活动不能光限于形式和知识层面,而应挖掘活动的深层内涵,让学生获得智力和非

智力的双重收获。

四、培养学生完善的学习意识。

学生的学习意识是由多重因素组成的,其中文化意识、自身发展意识和合作意识显得尤为突出。文化意识是个多棱体,其培养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教学、语言习惯、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向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使学生具备相关的文化意识,这样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使交际交流更自然。教师可以结合数字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数字禁忌;结合颜色教学了解西方国家姓氏文化;结合Good morning. (早上好)How are you?(你身体好吗?)Thank you(谢谢你)Sorry(对不起) 等表示问候、礼貌的日常用语的教学和使用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在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一些典型性的西方节日里组织文化游艺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各国节日风情和文化习俗。

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可以通过评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在自评与他评的分析比较中意识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实现自身发展。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在小组学习竞赛中一个人必须与他人团结协作,具备群体意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学生一旦形成和具备了这种合作意识,对其未来的事业、人生发展都会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说教,教师只能以某些过程或知识点为依托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即利用活动对人进行教育引导,实现教育无痕渗透、无痕育人的功能。如: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教师应满怀豪情地教学“China”和“Chinese”,“We love our motherland.”等词汇或句型;在学习职业词类时,教师应侧重关注“farmer/ worker”等词汇的落实,注意采取课堂机智让学生喜爱应用这些不受人“欢迎”的职业词汇。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具备文化意识的同时,学会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客观公正地看世界,定准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

“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德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文化差异和外域特征,学生要学好语言必然要受相应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教师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就可以使孩子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让后进生也成才

洪河小学 叶琼英

有一位母亲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要眼含热泪地拥抱他、亲吻他,为他感到骄傲。”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因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并不是只有优秀孩子的父母才爱他们的孩子,而是天下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的眼睛里都是一个宝。现在,

都是独生子女,自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每位父母都会给自己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最好的学习条件。他们把爱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把希望也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他们不会因为老师告诉自己的孩子是学习上的后进生而改变对孩子地付出。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爱自己的孩子,仍然有着自己的孩子会成龙成凤的美好夙愿。是啊!这就是天下所有父母的爱子之心。正因为这样,就给作为老师的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老师,能爱优等生,欣赏优等生,让优等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很多都能做到。但是,能爱学习上的后进生,特别是学习和习惯上的双差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是很多老师都难以做到的,以前,我也是这样的。现在想想,这部分后进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也需要关心,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他们也需要在以后的社会中生存、立足,为社会作出贡献。所以,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为自己以前没有把学生当成人来看待的教学感到惭愧。

最近,我听了成都磨子桥小学的刁荣普校长的讲座,她说:“我们不能总是指责学生,应该学会欣赏学生,从学生的一无是处中找出是来欣赏。”比如:对考60分的学生说:“你们好能干,那么多题都做对了。”对考30分的学生说:“你真不错,连这道题都做对了。”我觉得她讲得实在太好了,她是真正地理解了新课程理念,真正的给了孩子自信,让孩子找到了“我能行,我很不错”的感觉,给孩子树立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我觉得当他的学生是很幸福的。听了他的讲座,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让学生感到,当我的学生是很幸

福的。”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中都应该试着努力地去发现后进生的优点,把他们的优点放大来看,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想举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后进生成才的。

例如:前不久,我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天中午吃午饭时,一个学生告诉我,吴雪琴没有吃饭。我一听,以为那个同学没有饭,就端了一碗饭走过去,等我走过去一看,原来那个学生桌上有饭。经过了解,才知道她不吃饭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交伙食费。于是我对她说:“没关系,你明天把伙食费补来就行了。”没想到她听了还是没有吃,只是埋头做作业。我看她这样做,我想:“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交伙食费都是最后,是不是怕自己的爸爸不给自己交。”于是我又说:“吃吧,今天的钱不会让你给的,老师帮你给。”没想到她还是不吃。我们的谈话引来了一部分同学,大家都来劝她吃,可是她说什么也不吃。我们就这样僵持着,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在这时,从后面挤了一个同学进来,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手里抓了一把零钱放在吴雪琴的桌子上,然后把吴雪琴手里的作业本拿走了。他的动作虽然很快,但是我仿佛看到了一块金子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还来不及细想,他已经挤出了人群,我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吴雪琴也被同学的关心感动了,端起饭边吃边流泪,我想:她流的肯定是激动的泪。

这件事后,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因为,那个拿钱的同学不是我们班的优等生,而是我们班学习和习惯上的双差生,这真让我感到意

外。晚上回到家,这件事还在我脑海里回荡。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材料吗?它发生在孩子们的身边,孩子们肯定有很多感受,肯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同时,还可以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所以,第二天,我取消了上新课的计划,以“闪着金光的心”为题,让孩子们写写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在写作之前,我讲了昨天发生的这件事,狠狠地把他表扬了一番。这一天,我发觉他好象换了一个人一样,充满了精神,充满了自信,上课从来不举手的他还举了好几次手。这次作文,我发觉凡是写这件事的都写得真实、感人,很成功。而且,我发觉表扬了这件事后,班上关心班级,关心同学的孩子更多了。

后来我想:这次作文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那就是我及时地抓住了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有教育意义的事。其实,孩子们身边的事有很多很多,在我们老师的眼里,很容易一晃而过。但是,在孩子们眼里,却是了不起的大事。我们教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及时抓住这些“小事”,和自己的学科相联系渗透德育教育,而不把教育孩子看成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因为,这种教育是轻而易举的事,更重要的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们,他们就会亲近你,就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这些“小事”中,如果能看出后进生的优点的,更不能放过。因为,后进生在学习中的成功一般很少,很难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很容易迷失自己,很容易失去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如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那是一件

很可怕的事。因为,当一个人自暴自弃的时候,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当一个学生自暴自弃的时候,他就会干坏事,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如果上课时有学生在那儿捣乱,你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更需要从其它的事来肯定后进生,让他们也感受到我是有用的人,老师爱我,班级需要我。如果每一位老师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及时肯定他们,那我们不但能在教学上得到丰收,更能拯救我们的后进生,让他们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是啊!我们眼里的后进生是多么的可爱,他们对老师的渴求是那么的少,只要给他们一点点肯定,他们就心满意足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睁大雪亮的眼睛,努力寻找孩子们的优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满足孩子们那微不足道的心愿。也让我们一起努力,给所有的孩子树立成长的信心,给所有的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天下所有疼爱孩子的父母们都能梦想成真,让所有的孩子都活出精彩的人生吧!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 作者:朱大强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72 更新时间:2007-6-26 文章录入:lyxxxf ]

昆山市陆杨中心校 朱大强

人不可能脱离道德而存在,在现行的社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来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那么他必然会对身边的人,乃至社会都造成伤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对品德的教育。

在小学的的课程中,有门课叫“思想品德”,授课范围是思想、德行、信仰以及未来的人生观。那是不是仅仅就靠这们课就行了呢?当然不是,德育必需渗透到我们教学的各门学科中去。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当然不能例外,下面就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我们的教材其实很丰富,很多地方都渗透了德育内容在里面。由

于现行的应试教育机制,使的我们的老师片面的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很多东西。其实只要我们课前充分的钻研教材,我们就能很好的把握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使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很多时候德育教育并不会花掉我们多少时间,只需要少许的带到一点,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了。

例如在教学24小时制的时候,就可以花5分钟时候教育学生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去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小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还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结合教材内容,对人民币上面的图案的由来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要爱护它,也就是爱我们自己的祖国,自然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从小努力学习;在教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这一取值数据是我国南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第一个推算出来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确定的七位数为圆周率数据。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只需要加以利用就好。有的时候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起到效果,比我们枯燥的讲上一节课要来的有效果。所以我们若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那么,我们就能成功地担负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

二、时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目标里长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由于我们是乡镇小学,所以很多的外地的学生,而他们的家长多数是来昆山打工的,所以他们的工作都非常辛苦的,起早贪黑。在教学解决问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两个工人一个星期工作多少小时?在做完这到题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再算算他们一个星期一共要工作多少时间,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事,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让学生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现在离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多少时间,进而提问到了父母生日这天我们因该做点什么,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感情。

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生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三、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个有着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必然是一位行为举止得体的人。曾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他所提到的都属于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的德育教育同样不能忽略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一样。数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学习教学要一丝不苟,在数学训练中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

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即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简算等,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了及时纠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下次再错,养成周密严谨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的书写必须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反过来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学生带来一辈子的影响。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明智而慎重,科学而执着,从根本上入手,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学生的道德品质肯定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大家都知道榜样的作用。教师和同胞的榜样特别重要,因为教师和同胞与孩子经常生活在一起。孩子大都信任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年幼的学生会把老师同父母一样看待,年长的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言行和风度。

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教育管理 - 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提要:该文从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意识、现代德育意识;加强管理,制定措施;重视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开拓;尽可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的“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教学实践。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

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

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许多学校、学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研究,同时重视“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的思想,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开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我们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的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有许多!同题需要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争取有一个新的进步。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

径进行初步探讨。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

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

教学的规律。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Hello !”“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 ”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

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

历来如此。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

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和“Would you like „? ”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 ‘s the weather like? ” 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 ”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 ’s wrong with you? ”

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会其中。

4、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 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

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

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相关文章

  • 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城南小学:杨丽红 一. 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 ...查看


  •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英语组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更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 ...查看


  • 九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 九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2016-2017上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 ...查看


  • 小学英语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 篇一: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2011-2012上学期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单位:刘河镇刘河小学 时间: 英语学科德育计划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 ...查看


  •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 ...查看


  •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刘林虎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 ...查看


  •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查看


  • 浅谈英语课应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 浅谈英语课应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强调的是"渗透"二字.即在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要渗透不要强加,不要牵强附会地将英语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不露痕迹地渗透,潜移默化,做到"润 ...查看


  • 小学英语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 宽容让我们和学生走得更近 宝庆小学:杨小梅 -小学英语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我从事英语教育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差生与英语老师的关系最不好,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想,为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