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时代的诗和远方:2022年,我们月球见

在各种黑科技的帮助下,NASA科学家说人类2022年就能殖民月球了,你还在等什么?

不说了,小编要回月球种土豆了,等地皮涨到北京学区房的价格就来不及了。

过去的一年间,NASA的火星之旅聚集了无数人的目光。然而现在,一群太空专家,包括NASA的首席科学家们推出了一本特别刊物,详述了我们如何在7年后建立月球上的人类殖民地——且造价只需100亿美元。

虽然听起来很棒,该计划的目的却不限于月亮本身——从探索的角度出发,大多数科学家们考虑的都是更为宏大的目标。专家们指出,我们从中收获的经验与建立地外基地的过程中发展出的技术将最终帮助我们殖民火星与其他行星。

“我的兴趣不在月球上。对我来说月球就像一个混凝土球一样无趣。”编辑了这期《New Space》特刊的NASA天体生物学家克里斯·麦凯说道。“然而我们要先学会在月球上建立研究基地,然后才能在火星上如法炮制。月球为火星提供了参考蓝图。”

特刊中的文章来自于2014年8月举行的一次专题研讨会。在那次会议上,最杰出的太空研究者和商业精英齐聚一堂,探讨以低成本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居所的方法。

1972年后,碍于高昂的成本,我们再也没去过月球——当初将人类送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如果按今天的标准执行,需要花费一千五百亿美元。鉴于2016总预算只有不到两百亿美元,NASA不敢对月球和火星抱有奢望。

不过有了新技术,事情就有了改观。

NASA的亚力桑德拉·霍尔和NextGen Space的查尔斯·米勒在一篇论文中提出,“5-7年后,美国就可以带领人类重返月球,总花费只需约100亿美元(±30%)。”

杜伊莫维奇在为MarketWatch的撰文中称,这比美国的一艘航空母舰都便宜。

麦凯表示,“重点在于新技术,即使是那些原本与太空不沾边的——比如无人驾驶车和废物回收厕所——将在太空中大显身手,这些会大大降低成本,让建立月球基地变得不难实现。”

相关研究论文称,月球基地的第一步是让约10人住上一年时间,然后10年内发展为让100人自给自足的定居点。

人们将通过SpaceX即将发射的“重型猎鹰”火箭到达月球。初次征程需要携带大量仪器和设备,而3D打印几乎可以制造出除此之外的一切。

殖民地将很可能建立在月球一极的外缘处,因为那里比月球表面其他地方都更能接收到更多阳光,保证太阳能设备的稳定运行。据MarketWatch报道:

“ “而且,这些能量还可以为机器人提供动力来挖掘环形山内探测到的大量冰块。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水可以作为生活补给,也可以用来制造氧气,还可以经过处理成为供贩售或贮存的火箭燃料。”

宇航员或许将住在类似Bigelow Aerospace公司制造的那种充气舱里。这样建造出来的栖息地不仅可以抗辐射,还能改造出各类型生活区域,也便于储存与运输。

除此之外,这种居住环境还可以保护基本农作物生长,肥料则来自于厕所回收利用的人类排泄物。类似于盖茨基金会资助的“蓝色厕所”可以将人类排泄物变为电力、净水和各种养分。

月球上的这10人无法种植出的食物和3D打印无法制造出的供给则可以通过SpaceX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以每年3亿5千万美元的费用从地球运输到月球。

这一切听起来如此美好,但不容忽略的事实是1千万美元的创办成本仍高于NASA每年航天飞行的预算。不过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建立月球基地是一笔固定费用,那么NASA仍然负担得起这笔费用,且可以和火星计划同步进行。

若有商业服务供应商介入,花费甚至还能更低。要向NASA和其他运营火星之旅的太空旅行公司推销推进剂,月球轨道可是个再好不过的黄金位置了。

《New Space》特刊中的所有文章都向所有人开放免费在线阅读,你可以利用它们来规划你的未来太空生活。开始做梦吧,因为这一切将比你想象的更快到来。

“是时候重返月球了,这次我们来了就不走了。”特刊的序言中写道。“资金也将不再是障碍。”

文章来源:ScienceAlert

在各种黑科技的帮助下,NASA科学家说人类2022年就能殖民月球了,你还在等什么?

不说了,小编要回月球种土豆了,等地皮涨到北京学区房的价格就来不及了。

过去的一年间,NASA的火星之旅聚集了无数人的目光。然而现在,一群太空专家,包括NASA的首席科学家们推出了一本特别刊物,详述了我们如何在7年后建立月球上的人类殖民地——且造价只需100亿美元。

虽然听起来很棒,该计划的目的却不限于月亮本身——从探索的角度出发,大多数科学家们考虑的都是更为宏大的目标。专家们指出,我们从中收获的经验与建立地外基地的过程中发展出的技术将最终帮助我们殖民火星与其他行星。

“我的兴趣不在月球上。对我来说月球就像一个混凝土球一样无趣。”编辑了这期《New Space》特刊的NASA天体生物学家克里斯·麦凯说道。“然而我们要先学会在月球上建立研究基地,然后才能在火星上如法炮制。月球为火星提供了参考蓝图。”

特刊中的文章来自于2014年8月举行的一次专题研讨会。在那次会议上,最杰出的太空研究者和商业精英齐聚一堂,探讨以低成本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居所的方法。

1972年后,碍于高昂的成本,我们再也没去过月球——当初将人类送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如果按今天的标准执行,需要花费一千五百亿美元。鉴于2016总预算只有不到两百亿美元,NASA不敢对月球和火星抱有奢望。

不过有了新技术,事情就有了改观。

NASA的亚力桑德拉·霍尔和NextGen Space的查尔斯·米勒在一篇论文中提出,“5-7年后,美国就可以带领人类重返月球,总花费只需约100亿美元(±30%)。”

杜伊莫维奇在为MarketWatch的撰文中称,这比美国的一艘航空母舰都便宜。

麦凯表示,“重点在于新技术,即使是那些原本与太空不沾边的——比如无人驾驶车和废物回收厕所——将在太空中大显身手,这些会大大降低成本,让建立月球基地变得不难实现。”

相关研究论文称,月球基地的第一步是让约10人住上一年时间,然后10年内发展为让100人自给自足的定居点。

人们将通过SpaceX即将发射的“重型猎鹰”火箭到达月球。初次征程需要携带大量仪器和设备,而3D打印几乎可以制造出除此之外的一切。

殖民地将很可能建立在月球一极的外缘处,因为那里比月球表面其他地方都更能接收到更多阳光,保证太阳能设备的稳定运行。据MarketWatch报道:

“ “而且,这些能量还可以为机器人提供动力来挖掘环形山内探测到的大量冰块。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水可以作为生活补给,也可以用来制造氧气,还可以经过处理成为供贩售或贮存的火箭燃料。”

宇航员或许将住在类似Bigelow Aerospace公司制造的那种充气舱里。这样建造出来的栖息地不仅可以抗辐射,还能改造出各类型生活区域,也便于储存与运输。

除此之外,这种居住环境还可以保护基本农作物生长,肥料则来自于厕所回收利用的人类排泄物。类似于盖茨基金会资助的“蓝色厕所”可以将人类排泄物变为电力、净水和各种养分。

月球上的这10人无法种植出的食物和3D打印无法制造出的供给则可以通过SpaceX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以每年3亿5千万美元的费用从地球运输到月球。

这一切听起来如此美好,但不容忽略的事实是1千万美元的创办成本仍高于NASA每年航天飞行的预算。不过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建立月球基地是一笔固定费用,那么NASA仍然负担得起这笔费用,且可以和火星计划同步进行。

若有商业服务供应商介入,花费甚至还能更低。要向NASA和其他运营火星之旅的太空旅行公司推销推进剂,月球轨道可是个再好不过的黄金位置了。

《New Space》特刊中的所有文章都向所有人开放免费在线阅读,你可以利用它们来规划你的未来太空生活。开始做梦吧,因为这一切将比你想象的更快到来。

“是时候重返月球了,这次我们来了就不走了。”特刊的序言中写道。“资金也将不再是障碍。”

文章来源:ScienceAlert


相关文章

  • 10个疯狂的太空探索点子
  • 如果在100年前,你跟人们说我们能够制造出一台飞往火星并传回照片的机器,人们肯定会以为你疯了.然而这就是所谓的太空探索,一个日新月异的创新型概念.你很难在科幻小说中将科学事实区分出来.所有与太空相关的想法总会因为某一点"不切实际& ...查看


  • 航天器中的失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
  • 航天器中的失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 长沙周国环 学习天文,不能不接触到空间站的失重问题. 人是阳光和重力的产物. 人在飞船和空间站中,并不缺阳光,缺的只是重力,所以人和物体在航天器中总是处于漂移状态. 人类要在飞船.空间站中长期生存和工作,不 ...查看


  • 科技手抄报:科技在我身边
  • 科技越来越多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我们人类造福,给了我们很大的方便.就比如说,我们现在都用煤气和石油取火,如果没有科技,那我们岂不是还要继续用钻木取火?那人们岂不是要吃生的东西;电灯帮助我们离开了黑暗,没有科技就没有电灯,没有电灯我们又要 ...查看


  • 未来能在太空修建的建筑有哪些
  • 我们是否已处于一个新建筑时代的边缘?随着商业太空游的大门即将打开,我们能否在有生之年等来太空殖民地出现的那一天?随着地球资源日趋匮乏,我们是否在不久后就要被迫迁入这颗星球上此前并不适于居住的区域?日本建筑集团--清水建设株式会社似乎已经将目 ...查看


  • [英雄潇洒走苍穹]同步练习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苍穹( ) 歼击( ) 强迫( ) ... 发蒙( ) 绥中( ) 磐石( ) ... 着落( ) 矫健( ) 负荷( ) ... 默契( ) 呛水( ) .. 答案:qióng jiān qiǎng mēng s ...查看


  • [我的叔叔作文]给杨利伟叔叔的一封信
  • 您好! 我是您踏入太空征途的三百年之后,一名和您有着同样信仰的小学生.杨利伟叔叔,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叔叔吗?因为您是我们的骄傲,在我们心中,您永远年轻! 三百年后的今天,您已长眠地下,但是我还是要告诉您,人类在太空立住脚跟已经不是梦,而是现实 ...查看


  • 让你的脸飞上太空
  •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还有最后2次航天飞机任务,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上传自己的头像照片到NASA"在太空露脸"网站(Face in Space),并在这两次航天飞机任务中让自己的照片飞上国际空间站. 将私人物品带入太空已 ...查看


  • 带上她的眼睛.doc
  • 带上她的眼睛 作者:刘慈欣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2期 连续工作了两个月,请求主任给我两天假,出去短暂旅游一下散散心.主任答应了,条件是我再带一双眼睛去.我也答应了,于是他带我去拿眼睛. 眼睛放在控制中心走 ...查看


  • 纪念人类进入太空50周年
  • 1961年,加加林完成了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飞行的壮举,加加林也由此成为世界上进入太空第一人,他也是第一位有幸从太空俯瞰地球全貌的人.加加林这次飞行被誉为充满勇气和远见的一次壮举,从此开启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该飞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