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景笔下生花

  【文章导读】   《树林和草原》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作家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以第二人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通过极富表现力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凸现景物特征,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再现在我们面前。寓情于景,以情动人。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思想感情。   【精彩段落】   夏天七月里的早晨除了猎人之外,有谁曾经体会到黎明时候在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呢?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灌木丛没有尽头……只是远处某些地方有一片黄澄澄的成熟了的黑麦,一条条狭长的粉红色的荞麦田。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   【精读感悟】   屠格涅夫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他笔下的景物总是在朴实的描写中散发出浓郁的诗意,给人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本文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5个角度展示了一幅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自然风景画,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文章开头是从“黎明的时候”写起,黎明时候的景色,“白露沾湿的草和濡湿的树枝”,写出了这些景物的“清新、湿润”的特点,而且孕育着勃勃生机。   “在阳光底下的时候”,描写了“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和“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写出了“虽然凉爽,但炎热已经逼近”的特点。   “太阳越升越高”时,因为这段时间是最富有夏天的个性的,就是非常炎热的。在作者的笔下,就充分渲染了炎热。你看,“草立刻干了”,“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橡树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从水底升起”、“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观察细致,特点凸显。而 “贪婪(lán)”和“摇摇摆摆”最是出彩!“贪婪”的感情色彩是贬义的,它是说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在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贪婪”修饰“伸开”,形象地写出了橡树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地生长,不但写出这棵橡树长得非常茂盛,而且写出了这棵橡树所处的绝佳位置,它是在泉水的上面。这也是它能够这般“贪婪”,长得如此茂盛的原因。“摇摇摆摆”一词,则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大水泡从泉眼里涌出来的情景。读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可爱至极的大水泡。感受到了景物的“欢快明亮”,“空气的新鲜清爽”。   我们知道:夏天的另一特性是雷雨。雷阵雨过后,清爽的空气赶走了盛夏的酷热。作者写道:“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3个“多么”排比,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看到这里,我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夏日雨后清新芬芳的空气!   黄昏来临了的时候。作者笔下的黄昏也非常迷人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落下去”、“空气清澈,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鲜红的光辉散落在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光来”,“燃烧”、“遮(zhē)掩(yǎn)”这两个词富有动感。整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富有动感的黄昏夕阳图。突出了“景色变换,空气清新”的特点。   夜幕降临的时候。那时“月亮正在升起”,村子里灯火闪烁。作者写道:“隔着窗子你可以看到铺着白桌布的餐桌、燃烧着的蜡烛、晚餐……”读到这里,家的温馨扑面而来!夜晚宁静、安详,和平让人难忘。   屠格涅夫描写的自然风景,无不显得诗意盎然,情味无穷。屠格涅夫在描写自然时,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而是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做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将景物描写得美,决不是堆砌词藻华丽就可以的,而必须要渗透作者自己丰富的情感,寓情于景,以情动人,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有浓郁的感染力。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一生40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6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互动思考】   哪些景物打动过你,请你也试着将情融入景中写一些吧。

  【文章导读】   《树林和草原》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作家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以第二人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通过极富表现力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凸现景物特征,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再现在我们面前。寓情于景,以情动人。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思想感情。   【精彩段落】   夏天七月里的早晨除了猎人之外,有谁曾经体会到黎明时候在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呢?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灌木丛没有尽头……只是远处某些地方有一片黄澄澄的成熟了的黑麦,一条条狭长的粉红色的荞麦田。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   【精读感悟】   屠格涅夫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他笔下的景物总是在朴实的描写中散发出浓郁的诗意,给人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本文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5个角度展示了一幅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自然风景画,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文章开头是从“黎明的时候”写起,黎明时候的景色,“白露沾湿的草和濡湿的树枝”,写出了这些景物的“清新、湿润”的特点,而且孕育着勃勃生机。   “在阳光底下的时候”,描写了“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和“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写出了“虽然凉爽,但炎热已经逼近”的特点。   “太阳越升越高”时,因为这段时间是最富有夏天的个性的,就是非常炎热的。在作者的笔下,就充分渲染了炎热。你看,“草立刻干了”,“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橡树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从水底升起”、“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观察细致,特点凸显。而 “贪婪(lán)”和“摇摇摆摆”最是出彩!“贪婪”的感情色彩是贬义的,它是说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在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贪婪”修饰“伸开”,形象地写出了橡树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地生长,不但写出这棵橡树长得非常茂盛,而且写出了这棵橡树所处的绝佳位置,它是在泉水的上面。这也是它能够这般“贪婪”,长得如此茂盛的原因。“摇摇摆摆”一词,则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大水泡从泉眼里涌出来的情景。读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可爱至极的大水泡。感受到了景物的“欢快明亮”,“空气的新鲜清爽”。   我们知道:夏天的另一特性是雷雨。雷阵雨过后,清爽的空气赶走了盛夏的酷热。作者写道:“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3个“多么”排比,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看到这里,我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夏日雨后清新芬芳的空气!   黄昏来临了的时候。作者笔下的黄昏也非常迷人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落下去”、“空气清澈,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鲜红的光辉散落在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光来”,“燃烧”、“遮(zhē)掩(yǎn)”这两个词富有动感。整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富有动感的黄昏夕阳图。突出了“景色变换,空气清新”的特点。   夜幕降临的时候。那时“月亮正在升起”,村子里灯火闪烁。作者写道:“隔着窗子你可以看到铺着白桌布的餐桌、燃烧着的蜡烛、晚餐……”读到这里,家的温馨扑面而来!夜晚宁静、安详,和平让人难忘。   屠格涅夫描写的自然风景,无不显得诗意盎然,情味无穷。屠格涅夫在描写自然时,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而是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做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将景物描写得美,决不是堆砌词藻华丽就可以的,而必须要渗透作者自己丰富的情感,寓情于景,以情动人,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有浓郁的感染力。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一生40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6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互动思考】   哪些景物打动过你,请你也试着将情融入景中写一些吧。


相关文章

  • 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的区别
  •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 ...查看


  • 作文评语:写景作文评语集锦
  • 1.在你的笔下,xx的景色是那么的美丽动人,活动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也爱你美丽的xx. 2.小作者运用了动点观察的方法对xx晨色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小作者对xx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作者能按方位顺序向读者先容其可爱的xx,从 ...查看


  • 中学生散文阅读技巧方法和感情脉络的探析
  • 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轻骑兵,可以自由灵活的书写并表达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和内心感受,作者在书写前大都是触景生情,或是感物思怀,或是因人感慨,或是点滴细微之物,或是历史现实大事,或是阐述明晰尖锐的思想观点,或是表达迷惑不解的矛盾心理,这些都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公开课教案
  • <雪>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生动的语言 . 2.学习运用借景抒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想象作者在文中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查看


  • 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写景作文
  • 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写景作文 金城江区五中语文组:罗火亮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景. 2. 学会从多角度,有层次的进行写景. 3. 学习在写景中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二.教学方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查看


  • 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
  • [摘要]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艺术化的口语技巧,生动传神的字句修辞技艺及景为心语的抒情艺术.学习研究朱先生的散文对于丰富语言,创新和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查看


  •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教案)
  •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教案) 乡宁三中 杨 霞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 ...查看


  •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设计:枣阳三中 学校 八 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3.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 4.用普 ...查看


  • 边上阅读答案
  • 古代诗歌阅读 边上 张泌 戍楼吹角起征鸿,猎猎寒旌背晚风. 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 山河惨澹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只此旅魂招未得,更堪回首夕阳中. 注:旅魂:客死他乡者的鬼魂.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