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天气单元

科学概念:

 的,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作为我们的特殊“气象预报员”。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1/4)7/10准。、层云(扁冰晶组成,不下雨)。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可0℃,测量一清晨614时这段时间中气温是逐步上升的,下午14温度应在0℃  箭头指向风吹来个天气日历中的风大风。(风力等级表见科学书本第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检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的口径大小不影响数据准确度,10毫米以下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毫米为暴雨,科学实验:

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点:

把温度计的拿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内液面顶端,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天气日历应包括: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用已学的天气符号)。日期不能少简答题:

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书本第3页)

2、用什么办法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有雾等天气状况? (要画图)

3、你知道可以用哪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表示)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如《科学作业本》第7页等。

5、会画气温变化折线图(曲线)或者柱状图,会分析图中数据。 2、溶解单元

科学概念:

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水能溶解固体(如食盐、高锰酸钾等)、液体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食盐能溶解在水里的多少与水的多少有关。一般100ML水中能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可以通过加水的办法在增加溶解的食盐的量。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

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

科学实验: 1、过滤实验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漏斗下部 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怎样加快溶解?

(1)比较搅拌与不搅拌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玻璃棒、水 相同条件:水量、水温、盐量、观察时间一样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比较加热与不加热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水(热水和冷水)相同条件:水量、盐量、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加热、一杯不加热 (3)比较碾碎和不碾碎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一份粗盐,一份细盐)、两个烧杯、水

相同条件:水量、水温、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中加细盐、一杯加粗盐 3、液体与气体的溶解。

要点:注射器向外拉的时候气压减小,气泡析出(变大,变多)

注射器往回推的时候气压增大,气泡消

失(变小直至消失)气体溶解入水中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仪器准备:量筒、天平、药匙、玻璃棒、食盐、记录单

过程:1、用量筒取水100毫升。2、用天平分盐2克每份。3、放盐,搅拌加快溶解,溶解一份再放接下去一份。4、一直放,直至出现不能溶解,在数盐的份数,然后减掉不能溶解的那份。

结论:100毫升水中一般可以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

5、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

实验仪器:石棉网(均匀受热)、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三角架(支撑)

析出的食盐不能品尝,检验的办法:析出的结晶可以再次溶解与水中则证明这个是食盐

6、使用酒精灯的的注意点: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点。

熄灭的时候不能用嘴把火吹灭,而应该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盖一次。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简答题:

1、面粉溶解了吗?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所以没有溶解。(用同样的办法回答食盐和沙子是否溶解)

2、海水怎么变成盐?

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就可以析出盐。

3、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 蒸发或者暴晒(会写简单的步骤)

4、酒精和食盐都能溶解于水,请根据你做过的实验结果判断:它们都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吗?

酒精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水也可以无限的溶解在酒精中,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是一定的,他的溶解取决与水的多少,水多则溶解的多,水少则溶解的少,所以食盐并不能无限溶解在水中。 3、声音单元 科学概念:

 音高。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大小、高

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位置是赫兹。

声音以波的形成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它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号,可能出现听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器官。

小常识: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

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 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

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

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

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

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

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科学实验: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1)、先预测音高的变化及理由,(2)实验,确定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下的音高变化:如:高、较高、较低、低等,(3)记录每次的音高变化,(4)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1)、先预测声音在哪种物质中传播的快,(2)实验,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3)记录数据,(4)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3、控制发声罐的声音。

变响的方法:加大音量、发声物体接近发生罐 变轻的方法:减小音量、发声物体远离发生罐、用物品盖住发声罐、用手捂住等 简答题:

1、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

2、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

控制发声物体的音量、植树、做防护屏

3、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个振动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在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我们的身体科学概念: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肉。骨骼起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每分钟80次左右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呼吸、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养分和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营养的吸收,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化掉部分蛋白质,大部分的营养在小肠里被吸收,维素然后排出体外。

是由牙齿、舌头、8个)、犬齿(420个)。老人们于食物在体内消化。科学实验:

选择一个活动会用气泡图表示有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见科学书本65页

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示描述人体器官的协同关系。 简答题:1、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

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氧气。

2、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增加?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新鲜血液。

3、写出运动对我们身体的一些好处?

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会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增强体质、 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等

4、举例说明人体各器官之间存在的联系。 呼吸器官提供氧气给运动器官和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提供养分给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

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消化食物时,也会消耗氧气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天气单元

科学概念:

 的,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作为我们的特殊“气象预报员”。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1/4)7/10准。、层云(扁冰晶组成,不下雨)。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可0℃,测量一清晨614时这段时间中气温是逐步上升的,下午14温度应在0℃  箭头指向风吹来个天气日历中的风大风。(风力等级表见科学书本第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检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的口径大小不影响数据准确度,10毫米以下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毫米为暴雨,科学实验:

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点:

把温度计的拿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内液面顶端,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天气日历应包括: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用已学的天气符号)。日期不能少简答题:

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书本第3页)

2、用什么办法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有雾等天气状况? (要画图)

3、你知道可以用哪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表示)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如《科学作业本》第7页等。

5、会画气温变化折线图(曲线)或者柱状图,会分析图中数据。 2、溶解单元

科学概念:

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水能溶解固体(如食盐、高锰酸钾等)、液体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食盐能溶解在水里的多少与水的多少有关。一般100ML水中能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可以通过加水的办法在增加溶解的食盐的量。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

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

科学实验: 1、过滤实验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漏斗下部 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怎样加快溶解?

(1)比较搅拌与不搅拌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玻璃棒、水 相同条件:水量、水温、盐量、观察时间一样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比较加热与不加热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水(热水和冷水)相同条件:水量、盐量、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加热、一杯不加热 (3)比较碾碎和不碾碎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一份粗盐,一份细盐)、两个烧杯、水

相同条件:水量、水温、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中加细盐、一杯加粗盐 3、液体与气体的溶解。

要点:注射器向外拉的时候气压减小,气泡析出(变大,变多)

注射器往回推的时候气压增大,气泡消

失(变小直至消失)气体溶解入水中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仪器准备:量筒、天平、药匙、玻璃棒、食盐、记录单

过程:1、用量筒取水100毫升。2、用天平分盐2克每份。3、放盐,搅拌加快溶解,溶解一份再放接下去一份。4、一直放,直至出现不能溶解,在数盐的份数,然后减掉不能溶解的那份。

结论:100毫升水中一般可以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

5、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

实验仪器:石棉网(均匀受热)、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三角架(支撑)

析出的食盐不能品尝,检验的办法:析出的结晶可以再次溶解与水中则证明这个是食盐

6、使用酒精灯的的注意点: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点。

熄灭的时候不能用嘴把火吹灭,而应该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盖一次。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简答题:

1、面粉溶解了吗?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所以没有溶解。(用同样的办法回答食盐和沙子是否溶解)

2、海水怎么变成盐?

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就可以析出盐。

3、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 蒸发或者暴晒(会写简单的步骤)

4、酒精和食盐都能溶解于水,请根据你做过的实验结果判断:它们都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吗?

酒精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水也可以无限的溶解在酒精中,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是一定的,他的溶解取决与水的多少,水多则溶解的多,水少则溶解的少,所以食盐并不能无限溶解在水中。 3、声音单元 科学概念:

 音高。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大小、高

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位置是赫兹。

声音以波的形成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它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号,可能出现听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器官。

小常识: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

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 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

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

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

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

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

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科学实验: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1)、先预测音高的变化及理由,(2)实验,确定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下的音高变化:如:高、较高、较低、低等,(3)记录每次的音高变化,(4)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1)、先预测声音在哪种物质中传播的快,(2)实验,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3)记录数据,(4)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3、控制发声罐的声音。

变响的方法:加大音量、发声物体接近发生罐 变轻的方法:减小音量、发声物体远离发生罐、用物品盖住发声罐、用手捂住等 简答题:

1、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

2、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

控制发声物体的音量、植树、做防护屏

3、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个振动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在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我们的身体科学概念: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肉。骨骼起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每分钟80次左右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呼吸、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养分和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营养的吸收,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化掉部分蛋白质,大部分的营养在小肠里被吸收,维素然后排出体外。

是由牙齿、舌头、8个)、犬齿(420个)。老人们于食物在体内消化。科学实验:

选择一个活动会用气泡图表示有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见科学书本65页

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示描述人体器官的协同关系。 简答题:1、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

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氧气。

2、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增加?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新鲜血液。

3、写出运动对我们身体的一些好处?

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会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增强体质、 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等

4、举例说明人体各器官之间存在的联系。 呼吸器官提供氧气给运动器官和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提供养分给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

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消化食物时,也会消耗氧气的。


相关文章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能量与太阳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 ...查看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简介
  •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材简介及教学建议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查看


  •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 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 中心小学 三年级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 ...查看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 ...查看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查看


  •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编写
  •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聘 ...查看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魏进梅 一.总目标: 为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化,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北滩教管中心"136"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切实培养学生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3教案教科版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做一个生态瓶 一.教学背景: 上一课学生了食物链,这一课将过一步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群落.认识到生态瓶和设计必需考虑到选取的生物,非生物的关系,以及如何安排动物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 教科版
  • 蚯蚓的选择 教材分析: <蚯蚓的选择>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4课,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生物环境的认识. ...查看


  •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科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