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箴言读后感

朱永新老师深受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积极推广者。

一、教育要让学生能自学自励

自学自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更需要人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把握住各种机会,这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十多年的学习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其中有很多新奇的探险历程,但面临的困难或问题也很多,这个时候的自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学自励,要努力实现自觉自愿。一时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容易的,一时的自励也是可以做到的,难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机的保持,难的是不断自励、终生自励。这也给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学,绝不是越出了教师的职责,绝不致贬低了教师的尊严。

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有很强的自学自励的本能。他们对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感兴趣,都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一个简单的积木、几件身边的物件,他们可以反复把玩,一次次的尝试,绝不会因为每一次的不成功而沮丧。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得他们逐渐学会了走路,逐渐学会了语言,逐渐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逐渐扩展着自己的生活视野„„然后,他们走进了学校。叶圣陶先生特别提醒每一位教师:“儿童在进学校之前,自有他们的生活;进了学校,自然是继续他们的生活。

也就是说,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校生活总体上应该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呵护孩子“自学自励”的本能方面没有丝毫的区别。

我们当下的教育,在关注孩子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的一致性方面思考的很还不够。一方面,校内生活自成体系,与校外生活的脱节比较严重。常用“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一定允许”来强调校内生活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比较强势,不容易放下架子来衔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虽然口头上强调“三位一体”,但三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还远没有达成。

叶圣陶先生说:“从事教育工作必得严肃认真。我说的严肃认真不是板起脸来说教。最要紧的是深切地理解少年儿童,承认他们像植物一个样,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够发展的,自己能够成长的。

二、知识的价值在于即知即行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的价值全在于即知即行,当时应用。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以前的教育”强调为孩子将来的应用而准备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场。

每个人都活在当下,只有当下的生活有意义,他才会感到自己没有虚度光阴。

叶圣陶先生提醒学生:“所修习的功课犹如食物,必须随时把它消化,让它化为自身的血肉。”食物如果在胃里不消化,会导致胀气、厌食等多种不良的症状,对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是很不利的。

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德行、智慧,如果学生平时对所学习的功课能够完全消化,是不用专门拿出时间来复习,来应付考试的。

叶圣陶认为,现在的学校里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忘却把读书读来的经验,去体验四周的事物,来创造自己的新经验。也就是说偏重读书而忘了人生。“根本地说起来,处理生活的知识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取得,处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历练。”学校教育要关注这一问题,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消泯学习与生

活的界限,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使自己的生命丰满而有所作为,使生活的经验日益丰富。

要让当下的生活和学习幸福和快乐,兴趣最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兴趣所及的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方是他内在的真实的世界。在他所感兴趣的范围之外,固然有许多事物围绕着他,但是他熟视无睹、听若不闻,对他来说,可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这话真说到了点子上!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与他的兴趣是直接相关的,今天的教育,要着力于扩充儿童兴趣所及的范围,并使孩子们养成终身的习惯。

三、阅读水平体现着国力强弱

叶圣陶先生说:“大家都说我国的国力不如人家。

叶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全民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以及成效如何。

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的阅读,要让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是说学校重视了,学生就会阅读,就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了。

一是给予指点,让学生自己来走。

二是善于批判,而不是照单全收。叶圣陶说:“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应该明白,写在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三是活用工具,帮自己答疑解惑。叶圣陶说:“无论读那一类书,都必须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图表,等等。

四是分清次序,不轻易迷信经典。叶圣陶说:“青年人读书,要有一个缓急先后。圣经贤传大多是古东西,现在人读起来,先得打破一重语言文字上的隔阂,而青年人往往没有能力打破;其次,圣经贤传受着书写工具的限制,大多写的简约,简约之极,必须反复涵咏,多方揣摩,方才能够理会,而青年人不一定有这种能力。

五是读写结合,用文字记录生活。

六是联系实际,并注重经验积累。叶圣陶说:“好的作品人人可读,但不能人人得到受用。那些得不到受用的人就吃亏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太差,不够与好作品的作者作朋友。”写作也是如此。

朱永新老师深受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积极推广者。

一、教育要让学生能自学自励

自学自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更需要人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把握住各种机会,这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十多年的学习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其中有很多新奇的探险历程,但面临的困难或问题也很多,这个时候的自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学自励,要努力实现自觉自愿。一时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容易的,一时的自励也是可以做到的,难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机的保持,难的是不断自励、终生自励。这也给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学,绝不是越出了教师的职责,绝不致贬低了教师的尊严。

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有很强的自学自励的本能。他们对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感兴趣,都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一个简单的积木、几件身边的物件,他们可以反复把玩,一次次的尝试,绝不会因为每一次的不成功而沮丧。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得他们逐渐学会了走路,逐渐学会了语言,逐渐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逐渐扩展着自己的生活视野„„然后,他们走进了学校。叶圣陶先生特别提醒每一位教师:“儿童在进学校之前,自有他们的生活;进了学校,自然是继续他们的生活。

也就是说,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校生活总体上应该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呵护孩子“自学自励”的本能方面没有丝毫的区别。

我们当下的教育,在关注孩子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的一致性方面思考的很还不够。一方面,校内生活自成体系,与校外生活的脱节比较严重。常用“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一定允许”来强调校内生活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比较强势,不容易放下架子来衔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虽然口头上强调“三位一体”,但三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还远没有达成。

叶圣陶先生说:“从事教育工作必得严肃认真。我说的严肃认真不是板起脸来说教。最要紧的是深切地理解少年儿童,承认他们像植物一个样,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够发展的,自己能够成长的。

二、知识的价值在于即知即行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的价值全在于即知即行,当时应用。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以前的教育”强调为孩子将来的应用而准备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场。

每个人都活在当下,只有当下的生活有意义,他才会感到自己没有虚度光阴。

叶圣陶先生提醒学生:“所修习的功课犹如食物,必须随时把它消化,让它化为自身的血肉。”食物如果在胃里不消化,会导致胀气、厌食等多种不良的症状,对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是很不利的。

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德行、智慧,如果学生平时对所学习的功课能够完全消化,是不用专门拿出时间来复习,来应付考试的。

叶圣陶认为,现在的学校里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忘却把读书读来的经验,去体验四周的事物,来创造自己的新经验。也就是说偏重读书而忘了人生。“根本地说起来,处理生活的知识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取得,处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历练。”学校教育要关注这一问题,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消泯学习与生

活的界限,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使自己的生命丰满而有所作为,使生活的经验日益丰富。

要让当下的生活和学习幸福和快乐,兴趣最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兴趣所及的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方是他内在的真实的世界。在他所感兴趣的范围之外,固然有许多事物围绕着他,但是他熟视无睹、听若不闻,对他来说,可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这话真说到了点子上!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与他的兴趣是直接相关的,今天的教育,要着力于扩充儿童兴趣所及的范围,并使孩子们养成终身的习惯。

三、阅读水平体现着国力强弱

叶圣陶先生说:“大家都说我国的国力不如人家。

叶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全民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以及成效如何。

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的阅读,要让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是说学校重视了,学生就会阅读,就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了。

一是给予指点,让学生自己来走。

二是善于批判,而不是照单全收。叶圣陶说:“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应该明白,写在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三是活用工具,帮自己答疑解惑。叶圣陶说:“无论读那一类书,都必须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图表,等等。

四是分清次序,不轻易迷信经典。叶圣陶说:“青年人读书,要有一个缓急先后。圣经贤传大多是古东西,现在人读起来,先得打破一重语言文字上的隔阂,而青年人往往没有能力打破;其次,圣经贤传受着书写工具的限制,大多写的简约,简约之极,必须反复涵咏,多方揣摩,方才能够理会,而青年人不一定有这种能力。

五是读写结合,用文字记录生活。

六是联系实际,并注重经验积累。叶圣陶说:“好的作品人人可读,但不能人人得到受用。那些得不到受用的人就吃亏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太差,不够与好作品的作者作朋友。”写作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 11[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赣榆县金山镇中心小学 苏循娟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和叶圣陶先生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我心中充满惊喜与震撼,深感这本书的实用性,同时也被叶老深入浅出的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 ...查看


  • 红色箴言观后感
  • 10月13日下午,校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党委组织了十余位同志赴上海戏剧学院,观看了多媒体情景话剧<红色箴言>.戏剧学院的话剧试验舞台用音乐.朗诵.多媒体视觉艺术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在与敌人血与火的殊死搏斗中留下的感天动地的 ...查看


  • 李希贵教育箴言录
  • 李希贵简介: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兼任教育部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本教研专家组副组长,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 ...查看


  •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一书,这确实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读了这本书后,我终于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了.书中介绍了蒙田.夸美 ...查看


  • 叶圣陶爷爷如是说(四)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叶圣陶爷爷如是说(四) 作者: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第07期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评的态度,用现 ...查看


  • 汉修先生读后感
  • 汉修先生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我深深吸引住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查看


  •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读叶圣陶教育文集
  •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不应当受这样的 教育 大多数人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功名利禄.比较通达的人不是这个看法,认为学习是为了受用,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传统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要坐十六年,听十六年.十六年坐着听,是一种很重的刑罚 ...查看


  •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
  •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 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 杨承毅 最近,阅读了高港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推荐书--<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编),里面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许多教育大家的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蔡元培 ...查看


  •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
  •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一) 三(1)周晏如家长 早就听闻童喜喜是一名全身心推广阅读的新教育专职义工,敬佩之情是油然而生.放寒假,孩子拿回一本书,要求家长认真阅读,我一看是童喜喜所著<喜阅读出好孩子>一书,惊喜之余,顿时感觉到班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