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将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并构建了由“确定主题――合理指导――筹划设计――立项资助――实施实践――总结成果”六个环节组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使现阶段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

  关键词:项目化管理;社会实践;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209-0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随着高校教育社会化要求加深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实践教育,教育人的重要性越发重要,在社会和高校的推动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很好地发展,取得了较好经验和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社会实践选题不合理,内容不切实际

  高校大学生在选题时,由于存在社会认知、知识背景、地域、经费等多方面因素,没能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对实践地点环境不了解,对实践对象掌握不够,在选题上容易走偏走远,有些选题范畴过大或过小,有些存在主观性强,与社会热点、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例如在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当中,学校有一个团队提出《关注农村医疗卫生的调研》的项目,显然项目选题范畴太大,比较空泛,从题目并不清楚去哪里要做什么。一般选题要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原则,经过指导建议修改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关于广西西林县普合乡某村医疗环境卫生状况的调研》。另外一些选题内容流于形式,主要在于调查、座谈、扶困等项目,存在大同小异,缺乏创新点。

  (二)组队形式单一,专业化指导不强

  社会实践的团队的组合一般是二级院系的学生、社团的成员、团支部或党支部成员组成,这些组成虽然有利于团队的团结性和统一性,但是同时导致专业的一致性和思维的局限性,容易形成相同的思路,内容的单一性。因为没有其他专业的成员或者拥有特定技能的人员的加入,使得一些团队只能做自己擅长的活动,没有能获得更好的锻炼。例如学校护理学院团队的成员往往是一些护生,对于义诊方面护生只能做一些量血压、按摩或者调查等工作,不能较好地结合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为当地群众解决看病或者保健咨询等问题。

  (三)社会实践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

  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而有的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监控的盲点,对于实践内容应付了事,随便到一个单位走走看看,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甚至在开学前找村委或者单位盖章,当作实践证明交差。一些团队队员积极性差,对实践活动产生畏难情绪,产生对一些复杂的实践内容浅尝辄止,或者当成外出游玩,以玩为主以做为辅的形式开展工作的现象,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

  社会实践活动往往由学校团委组织,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期和“两课”的要求。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环节持续下去,而是因时间、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断断续续,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仅仅几星期甚至几天完成,学生普遍认为完成了就结束任务了,下次假期再往下一个点进行社会实践,对于后续的继续研究和探讨往往没了下文,社会实践缺乏长效机制。

  (五)社会实践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评,还多停留在以提交的实践报告和材料来评定个人和团队的成绩,以及由此来评定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事实上评价的结果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无法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和效果,这些轻过程重结果,讲形式略内涵,定性分析大于定量评价等现象普遍依然存在,这就导致:一是项目指导教师前期论证指导有余,而过程指导不足,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和实时调控作用,不利于学生有效的知识建构;二是项目结果的评价多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标准,难以固化和推广项目成果[1]。

  二、社会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思路

  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运用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生活动资源、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2]。根据需求和出现问题的思考,学校构建了由“确定主题――合理指导――筹划设计――立项资助――实施实践――总结成果”六个环节组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

  (一)学校主导,确定主题

  社会实践当中,主题是基石,是构成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灵魂,非常重要。没有一个正确、旗帜鲜明的主题,相当于整个社会实践活动失败了一半。学校在主导上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首先由校团委设定总方向,根据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学校的专业、职业特征,当地优势资源,结对共建对象,帮扶对象等方面,确定社会实践主题并构建项目选题指南,面向全校师生招标,并要求项目题目应准确、简明地反映研究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申请实践的团队可根据所列出的项目内容对感兴趣和能真正实施的范围确定申报选题,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合理创新,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合理细致的项目。这样一方面学校在方向上全局把握掌控,围绕学校实践育人的任务实施,另一方面使团队选题具有方向性、针对性,不偏离中心,不脱离实际,更合理的计划预期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大处着眼,小处落实的效果,使社会实践获得最大利益化。

  (二)合理指导,优化组队   俗话说得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一个好的团队,不仅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或相同特长的学生组合,而且至少需要有两个指导教师,其中包括具备管理经验和实战经验的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可以作为团队的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团队开展实践工作,负责团队的后勤供给、安全工作,可从管理人员、辅导员中遴选;另一名是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必然有一些技术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这些教师从旁指导、策划。例如学校2013年暑期《关爱地贫儿童健康――我校扶贫服务队温暖走进百色市那坡县》,服务队队员的构成中由来自学校各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队员当中有部分同学擅长舞蹈等表演,还聘请了两名指导老师,一名是学校附属医院的扶贫专家指导调研和医疗服务,另一名具有较强文艺功底的老师指导同学们开展文艺表演和慰问工作。

  (三)精心筹划,完善设计

  实践团队填写统一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报书,结构与课题立项相似,内容包括立项背景、活动内容、实施方案、团队构成、经费预算、应急方案等方面。一份好的标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不断艰辛的努力。首先需要经过前期的调研,如果具有条件还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提出问题,中期的查阅文献、资料,策划方案,后期的撰写,确定方案,才能形成一份立项申报书的初稿。由于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毕竟经验不足,知识结构不全,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往往有些内容抄袭别人的立项内容而完成的。其次需要修改,要经过指导老师的批阅,与团队骨干分子进行磋商磨合,讨论研究,进一步完善设计,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才能形成一份优秀的立项申报书。精心筹划,完善设计,形成优秀的标书的另一项重要作用,也是达到整个团队凝聚共识,统一目标,明确工作的目的。

  (四)筛选答辩,立项资助

  社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所以学生都会踊跃的申报项目,但是学校的经费、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初步筛选,选出具有创新性、特色性的优秀申报书进入下一轮答辩评审。受审团队进行制作PPT课件展示和答辩,主要涉及项目开展的背景、前期调研、创新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汇报,邀请校内有较丰富经验的同行评审,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最后以文件形式立项资助。

  (五)实施实践,跟踪指导

  团队获得立项资助后,开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指导根据任务要求,细化项目,确定人员分工,根据项目分工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指导老师要对项目的开展进行督导,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协调项目的智力与人力分配,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某一环节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和校团委在后方进行总指挥,跟踪指导,并监督实践活动的执行情况,了解各阶段各个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完善项目的实施。同时,实践过程中,各团队指导教师要作为团队安全联络员,积极应对突发或紧急事件,密切关怀实践团队成员安全和健康。各实践队员团结协作,共同保证实践安全开展[3]。在活动中,还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和个人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收集与活动相关的视频、报道、照片的相关信息。

  (六)总结交流,表彰优秀、宣传成果

  在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检验是否最终达到了学生知识构建的目标要求。实践团队需要进行团内总结讨论,收集相关材料,撰写实践总结,结项报告书。校团委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评审工作,对项目的前期调研、项目申报书、实践过程的反馈、项目总结报告、媒体宣传等材料,鉴定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实施水平和完成质量,分析和评价实践项目取得的成效[4]。通过评审和鉴定,评选出优秀的项目、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对优秀成果在校内外进行宣传、应用和推广,扩大影响力,为项目后续深入提供支持,最终形成品牌项目。

  三、社会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化管理体系实施后,效果显著。2013年学校各院系、团支部、协会等单位提交了45个实践团队项目申请,经过评审有32支医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成行,参加团队实践学生达926人,分散个人实践学生有4 000多人,超过95%以上的在校学生(除实习生外)参与暑期社会实践。2012年有56个团队提出申请,31支团队通过答辩最终成行,参加实践学生数为863人,分散个人实践学生有3 000多人,超过90%以上的在校学生(除实习生外)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这两年学校社会实践主题涵盖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关爱留守儿童、乡镇乡村医疗调研、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地中海贫血筛查与预防等等多方面。实施过程将项目化管理理论加以应用和探索,并逐步完善,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受益学生数逐步递增。项目化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实践的创新机制,使现阶段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张军辉.高校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推进模式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66-69.

  [2]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81-83.

  [3]石淑宵,陈红,周庆环,张斯琴.临床医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15.

  [4]王务均.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62-63.

  摘 要: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将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并构建了由“确定主题――合理指导――筹划设计――立项资助――实施实践――总结成果”六个环节组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使现阶段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

  关键词:项目化管理;社会实践;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209-0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随着高校教育社会化要求加深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实践教育,教育人的重要性越发重要,在社会和高校的推动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很好地发展,取得了较好经验和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社会实践选题不合理,内容不切实际

  高校大学生在选题时,由于存在社会认知、知识背景、地域、经费等多方面因素,没能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对实践地点环境不了解,对实践对象掌握不够,在选题上容易走偏走远,有些选题范畴过大或过小,有些存在主观性强,与社会热点、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例如在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当中,学校有一个团队提出《关注农村医疗卫生的调研》的项目,显然项目选题范畴太大,比较空泛,从题目并不清楚去哪里要做什么。一般选题要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原则,经过指导建议修改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关于广西西林县普合乡某村医疗环境卫生状况的调研》。另外一些选题内容流于形式,主要在于调查、座谈、扶困等项目,存在大同小异,缺乏创新点。

  (二)组队形式单一,专业化指导不强

  社会实践的团队的组合一般是二级院系的学生、社团的成员、团支部或党支部成员组成,这些组成虽然有利于团队的团结性和统一性,但是同时导致专业的一致性和思维的局限性,容易形成相同的思路,内容的单一性。因为没有其他专业的成员或者拥有特定技能的人员的加入,使得一些团队只能做自己擅长的活动,没有能获得更好的锻炼。例如学校护理学院团队的成员往往是一些护生,对于义诊方面护生只能做一些量血压、按摩或者调查等工作,不能较好地结合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为当地群众解决看病或者保健咨询等问题。

  (三)社会实践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

  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而有的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监控的盲点,对于实践内容应付了事,随便到一个单位走走看看,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甚至在开学前找村委或者单位盖章,当作实践证明交差。一些团队队员积极性差,对实践活动产生畏难情绪,产生对一些复杂的实践内容浅尝辄止,或者当成外出游玩,以玩为主以做为辅的形式开展工作的现象,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

  社会实践活动往往由学校团委组织,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期和“两课”的要求。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环节持续下去,而是因时间、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断断续续,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仅仅几星期甚至几天完成,学生普遍认为完成了就结束任务了,下次假期再往下一个点进行社会实践,对于后续的继续研究和探讨往往没了下文,社会实践缺乏长效机制。

  (五)社会实践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评,还多停留在以提交的实践报告和材料来评定个人和团队的成绩,以及由此来评定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事实上评价的结果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无法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和效果,这些轻过程重结果,讲形式略内涵,定性分析大于定量评价等现象普遍依然存在,这就导致:一是项目指导教师前期论证指导有余,而过程指导不足,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和实时调控作用,不利于学生有效的知识建构;二是项目结果的评价多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标准,难以固化和推广项目成果[1]。

  二、社会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思路

  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运用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生活动资源、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2]。根据需求和出现问题的思考,学校构建了由“确定主题――合理指导――筹划设计――立项资助――实施实践――总结成果”六个环节组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

  (一)学校主导,确定主题

  社会实践当中,主题是基石,是构成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灵魂,非常重要。没有一个正确、旗帜鲜明的主题,相当于整个社会实践活动失败了一半。学校在主导上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首先由校团委设定总方向,根据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学校的专业、职业特征,当地优势资源,结对共建对象,帮扶对象等方面,确定社会实践主题并构建项目选题指南,面向全校师生招标,并要求项目题目应准确、简明地反映研究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申请实践的团队可根据所列出的项目内容对感兴趣和能真正实施的范围确定申报选题,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合理创新,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合理细致的项目。这样一方面学校在方向上全局把握掌控,围绕学校实践育人的任务实施,另一方面使团队选题具有方向性、针对性,不偏离中心,不脱离实际,更合理的计划预期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大处着眼,小处落实的效果,使社会实践获得最大利益化。

  (二)合理指导,优化组队   俗话说得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一个好的团队,不仅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或相同特长的学生组合,而且至少需要有两个指导教师,其中包括具备管理经验和实战经验的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可以作为团队的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团队开展实践工作,负责团队的后勤供给、安全工作,可从管理人员、辅导员中遴选;另一名是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必然有一些技术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这些教师从旁指导、策划。例如学校2013年暑期《关爱地贫儿童健康――我校扶贫服务队温暖走进百色市那坡县》,服务队队员的构成中由来自学校各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队员当中有部分同学擅长舞蹈等表演,还聘请了两名指导老师,一名是学校附属医院的扶贫专家指导调研和医疗服务,另一名具有较强文艺功底的老师指导同学们开展文艺表演和慰问工作。

  (三)精心筹划,完善设计

  实践团队填写统一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报书,结构与课题立项相似,内容包括立项背景、活动内容、实施方案、团队构成、经费预算、应急方案等方面。一份好的标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不断艰辛的努力。首先需要经过前期的调研,如果具有条件还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提出问题,中期的查阅文献、资料,策划方案,后期的撰写,确定方案,才能形成一份立项申报书的初稿。由于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毕竟经验不足,知识结构不全,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往往有些内容抄袭别人的立项内容而完成的。其次需要修改,要经过指导老师的批阅,与团队骨干分子进行磋商磨合,讨论研究,进一步完善设计,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才能形成一份优秀的立项申报书。精心筹划,完善设计,形成优秀的标书的另一项重要作用,也是达到整个团队凝聚共识,统一目标,明确工作的目的。

  (四)筛选答辩,立项资助

  社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所以学生都会踊跃的申报项目,但是学校的经费、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初步筛选,选出具有创新性、特色性的优秀申报书进入下一轮答辩评审。受审团队进行制作PPT课件展示和答辩,主要涉及项目开展的背景、前期调研、创新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汇报,邀请校内有较丰富经验的同行评审,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最后以文件形式立项资助。

  (五)实施实践,跟踪指导

  团队获得立项资助后,开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指导根据任务要求,细化项目,确定人员分工,根据项目分工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指导老师要对项目的开展进行督导,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协调项目的智力与人力分配,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某一环节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和校团委在后方进行总指挥,跟踪指导,并监督实践活动的执行情况,了解各阶段各个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完善项目的实施。同时,实践过程中,各团队指导教师要作为团队安全联络员,积极应对突发或紧急事件,密切关怀实践团队成员安全和健康。各实践队员团结协作,共同保证实践安全开展[3]。在活动中,还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和个人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收集与活动相关的视频、报道、照片的相关信息。

  (六)总结交流,表彰优秀、宣传成果

  在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检验是否最终达到了学生知识构建的目标要求。实践团队需要进行团内总结讨论,收集相关材料,撰写实践总结,结项报告书。校团委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评审工作,对项目的前期调研、项目申报书、实践过程的反馈、项目总结报告、媒体宣传等材料,鉴定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实施水平和完成质量,分析和评价实践项目取得的成效[4]。通过评审和鉴定,评选出优秀的项目、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对优秀成果在校内外进行宣传、应用和推广,扩大影响力,为项目后续深入提供支持,最终形成品牌项目。

  三、社会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化管理体系实施后,效果显著。2013年学校各院系、团支部、协会等单位提交了45个实践团队项目申请,经过评审有32支医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成行,参加团队实践学生达926人,分散个人实践学生有4 000多人,超过95%以上的在校学生(除实习生外)参与暑期社会实践。2012年有56个团队提出申请,31支团队通过答辩最终成行,参加实践学生数为863人,分散个人实践学生有3 000多人,超过90%以上的在校学生(除实习生外)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这两年学校社会实践主题涵盖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关爱留守儿童、乡镇乡村医疗调研、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地中海贫血筛查与预防等等多方面。实施过程将项目化管理理论加以应用和探索,并逐步完善,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受益学生数逐步递增。项目化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实践的创新机制,使现阶段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张军辉.高校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推进模式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66-69.

  [2]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81-83.

  [3]石淑宵,陈红,周庆环,张斯琴.临床医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15.

  [4]王务均.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62-63.


相关文章

  •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选题(146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高职计算机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原文)
  • 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高职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本类课程适合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对于大多数高职计算机课程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 ...查看


  • 研究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 摘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更应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教学的实施将有利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竞争力,理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研究型 ...查看


  • 行为导向教学法项目研究报告
  • 第三批(2010年)院级"质量工程"教改项目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餐饮课群中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研究报告 目 录 一.项目的研究背景(或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目标与思路 三.主要成果 四.特色与创新点 五.成果 ...查看


  • 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问题探析
  • 摘 要: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扩大,应用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管理模式陈旧.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应用型大学中 ...查看


  •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建 设 方 案 合肥师范学院 二○一五年四月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 ...查看


  • 基于"翻转课堂"的公共关系教学"微课"研究
  • 摘要:公共关系教育,尤其是本土化教育实践工作是公共关系进入中国后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开发教育教学项目的重要手段被国内外高校广泛应用,其中以"翻转课堂" ...查看


  •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PDSIPE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 [摘 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渴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人才的培养需要贴近社会职场需求.来源于自身的大规模教育试验活动所总结出的PDSIPE教学理论与模式关注顶层的人才培养构建设计.微观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操作,全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的双师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_刘慧
  • 第27卷第11期2014年11月教师教育论坛 TcherEducationForumea Vol.27No.11 November2014 ●实践探索● 行政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 刘 慧 )(山东青岛2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查看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V2012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方案 (2012级) 编 制 人:蔡尊煌.魏接峰.王庭国.官飞.罗兴军 编制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 编制日期:2012年8月10日 审 核 人:魏接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