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诗经]阅读答案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英才苑《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英才苑”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 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刘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5.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解析:C项,这只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答案:C

6.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 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 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 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解析: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 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

答案:D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即便这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也因证据不足,受到置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解析:C项,”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答案:C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解析: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赅全。

参考答案:A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英才苑《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英才苑”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 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刘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5.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解析:C项,这只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答案:C

6.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 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 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 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解析: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 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

答案:D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即便这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也因证据不足,受到置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解析:C项,”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答案:C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解析: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赅全。

参考答案:A


相关文章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4课[诗经]两首2.
  • 第04课<诗经>两首 ·知识概览·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查看


  • 关关雎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l ...查看


  •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
  •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新课标)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 ...查看


  • 关雎.蒹葭孙艳红
  • 探寻诗歌源头--<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 ...查看


  •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蜀光中学高二语文组 一.选择题(3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登载 刊载 转载 载誉归来 .... B.遂心 遂愿 未遂 半身不遂 ....C.靡丽 靡靡 靡然 靡日不思 ....D. ...查看


  • 2016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复习练习案(答案)
  • 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复习练学案(三)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司徒彩芙 时间:第13周 [学习目标] 熟练运用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来解答高考试题. 一.(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 ...查看


  • 2014年北京中考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 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名著阅读 [2014东城期末]8. 名著阅读(3分) 忠诚信义,劫富济贫等,是<水浒>中英雄们的理想.为此, ① (人名)为救林冲之困,大闹野猪林:吴用.阮小二等人黄泥冈 ② (事件):英 ...查看


  • 横穿的河流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 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 ...查看


  • [诗经]两首导学案
  • <两首>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执笔:陈花 审核: 内容:<诗经两首>课型:阅读教学课 时间:2010年12月24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赏析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