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艰苦奋斗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是相同的,本质是一样的。这就是知难而进,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革命风格;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深刻理解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对于强化艰苦奋斗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振奋艰苦创业的精神,实现党的宏伟目标,仍是颇有裨益的。

一、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变革中国社会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战乱,屡遭严重灾难。但它始终用艰苦奋斗的铁肩铁臂去承受和征服千难万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曾盛赞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形象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要把它看作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极其优秀的光荣传统,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汲取了艰苦奋斗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把它置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任务,不断地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高,在实践中加以提倡和发展,使之结出硕果。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沃壤,是它得以发挥指导威力的环境。而毛泽东又把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它在空前范围内发挥了巨大作用。

毛泽东是我党积极倡导和推广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肩负起变革旧社会,推翻旧制度的历史重任。但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国内反动势力的强大,革命力量的弱小,斗争环境异常艰苦,要取得革命胜利,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必须作出艰苦的努力,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毛泽东正视了这种现实,并始终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团结人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变革社会的重要法宝。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对红色根据地实行疯狂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使根据地军民的斗争与生活处于极度困难之中。然而,在根据地里,党和红军内上上下下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①,创造了在物质菲薄,战斗频繁的恶劣环境中,红军仍然能维持不敝的人间奇迹。1930年初,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分析批判了党内一些人认为红军力量弱小,革命处于低潮,做艰苦的工作是徒劳的错误观点和怀疑红旗能打多久的悲观失望情绪,统一全党思想,振奋斗争精神,多次挫败敌人的围剿,为以后胜利完成长征任务奠定了思想基础。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总结红军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长征胜利的经验时,进一步讴歌了艰苦奋斗精神,并精辟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从而深刻地阐明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执行正确政治方向之间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不久,毛泽东便把艰苦奋斗确定为抗大的教育方针,从理论到制度上成为我党建军的重要原则和造就革命军人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逐渐变好,一些人便忽视眼前的困难,盲目乐观起来。针对这种情绪,毛泽东及时指出:“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我们面前困难还多,不可忽视。”③1945年12月,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中一再强调:“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④从而为我党领导下的东北军民克服主观障碍,夺取解放全东北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科学冷静地分析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及党内外一些同志的思想变化,在党的七届二次会议上更加明确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⑤

全国解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毛泽东又多次提醒人们:“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⑥1956年11月他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⑦并且批评当时的报纸上片面地、不合实际地宣传要改善人民生活,而对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这些东西,很少宣传。并要求以后报纸的宣传重点要放到这方面来。1957年他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强调:“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针对一些干部革命意志衰退、骄傲自满、贪图享乐思想滋长的问题,他又明确指示:“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⑧。

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不仅展示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刻的政治远见和彻底的革命精神,而且体现了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思想理论强化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总结了我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武装了中国人民,成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处不闪耀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崭新风貌和灿烂光辉,显示着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展示着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成就。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坚持长期艰苦奋斗,才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使“一穷二白”的贫困国家走上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这种历史性的变革中,在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培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已经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秀传统融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继续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二、毛泽东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力量源泉

建立在科学态度上的艰苦奋斗,必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又为艰苦奋斗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综观人类历史,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崛起,经济腾飞,兴旺发达,都是在曲折中奋斗、在困难中拼搏、在艰苦中创业所取得的。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艰苦的创业实践创造了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增强了艰苦奋斗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推动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几百年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走上现代化经济强国所创造和总结的人类文明成果和有益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艰苦奋斗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四大对今后五年争取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出了具体布置和规划,即要使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八至九的速度增长;要力争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市场,抓紧价格、劳动工资的改革;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中心环节,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任务艰巨,困难很多,时间紧迫。靠唱高调,显然实现不了;指望天上掉下一个现代化,也不可能;企求发达国家发善心,也不可靠;幻想地上长出金币,更是痴人说梦。唯一的途径就是发扬务实作风,老老实实地艰苦奋斗。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⑩所以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尤其强调:“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切不可丧失发展的机遇。”由此可见,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那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的观点显然是毫无根据的,是十分错误的。

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静止的观念。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停顿的,人类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因此,不论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艰苦奋斗都将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诚然,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十五年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得到发展,国家财力显著增强,物质基础日渐丰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人们依托已有的成果,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层次上更大地发挥创造性,去实现更高层次的理想。但是,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人口众多,家底很薄,资金短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些矛盾和问题与加速现代化建设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样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需要我们立足于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步地开拓前进,坚韧不拔地拼命苦干,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改善现代化建设的条件,需要通过艰苦创业的劳动换取事业的成就。如果不全面理解艰苦奋斗与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关系,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任何时候,它都是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实现经济腾飞的基本保证。

艰苦奋斗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有具体的、丰富的、科学的内涵,而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身。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残酷,战斗频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陷阵,勇敢杀敌。建国初期,由于百业待兴,整个国家处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阶段,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艰苦奋斗不再是被动地在贫困中挣扎,或者消极地忍受苦难的折磨,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革命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它蕴含着崭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其一,就是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是再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神圣的开创性的事业,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实现确有实效的改革和具有发展的创新,并在世界激烈竞争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抓住历史的机遇,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敢冒风险。在改革的实践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会一切自己不懂的东西,汲取人类先进的经验,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探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新境界,从而,使生产力要素活跃起来,为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和增强后劲。然而,创造的花环是用荆棘编成的,崭新的成果是用血汗浇灌的。其中不乏要历尽千辛万苦,经受失败、挫折和痛苦的考验和磨炼。如果离开了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必将一事无成,甚至要被飞速发展的历史所淘汰。

其二,就是知难而进,刻苦攻关的进取精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将逐渐取代简单劳动。这就要求劳动者,一方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实行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和同样时间的劳动,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新科技的开发研究,在消化吸收现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开辟新的高科技领域,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然而,任何一项新科技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充满艰辛和困苦的奋斗中实现的。例如60年代,我国核工业和航天工业部门的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牢记毛泽东艰苦奋斗的教导,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自力更生,废寝忘食,拼命苦干,艰苦创业,填补了我国高科技的空白,打破了外国核垄断的局面。这一光辉的业绩,既展示了我国知识分子知难而进,刻苦攻关,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又证实了艰苦奋斗精神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艰难玉成”正是这种实践的精辟概括。

其三,就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坐而论道唱高调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赢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为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创造丰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任务相当艰巨,不是短期内轻而易举办得到的。这就需要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扬“老黄牛”精神,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奉献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在真抓实干的奋斗中,创造财富,造福人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服从整体,顾全大局,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乃至宝贵的生命。那种习惯于来“虚”的,不愿意干实事,把艰苦奋斗只看作他人的事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如果没有亿万人民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在困难中艰苦创业,在利益上不怕吃亏,在改革中锐意进取的意识和实践,现代化建设便不可能取得成功。

其四就是崇尚节约,克勤克俭的节俭精神。古人讲“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确是精辟的经验之谈和至理名言。虽然我国经过近15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今非昔比,但是并不富裕,同发达国家相比,长时间形成的差距还远未消除。贫穷仍然象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我们肩上。改变这种状况固然需要外援,而且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可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但是,借的钱是要还的,技术也要用钱去买,国内方方面面的改革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只能靠努力生产来换取,靠全体人民勤俭节约来积累。所以讲艰苦奋斗,离不开节俭精神。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当然今天讲节俭,不是再当苦行僧,更不是要求人们在过去的低水平上形式主义地搞那些吃“忆苦饭”之类的小动作。而是要在生产上用最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用尽量少的物质消耗生产出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要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拖拉,增强时间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劳动生产率;要在生活上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精打细算,量入而出,节约开支,不搞脱离生产发展水平的超前高消费,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现有生产技术的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上来。实践证明,把节俭的精神长期坚持和发扬起来,资金就会积少成多,国家就会由穷变富。

总之,艰苦奋斗是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在艰苦奋斗中求发展、求富强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六十四个字的艰苦创业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精辟概括,也是对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新发展。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业实践中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遵循的行动准则。

三、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高层次发展的理论指南

用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教育全体人民、武装全党,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地用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才能建立更高层次的与现代化物质文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然而,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给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有限。特别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和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度削弱等等原因,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生活条件稍有改善之后,一些人淡化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滋长了奢侈腐化、铺张浪费的歪风。他们盲目地用我国的低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消费相攀比,甚至醉心于“能挣会花”,生活上大肆挥霍。有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权和利的诱惑,道德观念沦丧,精神支柱错位,理想信念崩溃,热衷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至陷入贪财、贪色、贪物、胡作非为的境地,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挫伤了群众的创业精神,损害了“两个文明”建设。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十分英明的战略决策。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克服腐败之风。腐败是人类的大敌。一切腐败现象都是相悖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特征都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原则,丧失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如果在执政党内腐败之风盛行,势必影响到民心向背和安邦定国。固然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执政的地位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掌权的干部容易被权、钱腐蚀,但是,这并不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必然和任腐败行为泛滥的借口。应该说,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给执政党的党员和干部提供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干四化、做贡献的舞台,而不是提供了贪得无厌地疯狂吃四化的机会。艰苦奋斗是党的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它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关系着国家的形象和事业的兴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把立足点放在致力于艰苦创业、发展经济、造福人类上,而是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甚至巧立名目,把有限的财富糟踏掉,挥霍掉,那还有什么希望呢?怎么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呢?从历史上看,革命战争年代,条件那么艰苦,人民群众始终支持共产党;60年代初,生活那么困难,人民群众没有与党离心离德;“文化大革命”期间,形势那么严峻,人民群众没有失去对党的信任。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当前我国正在从深层次上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相互交叉的时期,腐朽的东西往往会千方百计依附于新生事物而滋生蔓延,并伴随着发展变化的情况而改变其手段和方式。腐败之风的花样、手法,也会不断变化和翻新,而且有很大的欺骗性、破坏性和腐蚀性。腐败作风,极大地损害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文明和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是没有志气的一种表现。只有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腐败为耻的思想,自觉地清除腐败,为政廉洁,才能赢得众望所归的领导威信,在全社会抓艰苦奋斗的教育才能有说服力,惩治并遏制腐败之风才能取得成效,人民群众才会振奋精神与党和衷共济,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两个文明”建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抵制拜金主义。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道德观的集中表现。其核心就是“金钱第一”。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连他们的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11)。

诚然,金钱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离不开钱。财力匮乏引发的后遗症,让人们吃尽了苦头。改革开放强化了人们的功利意识,带来了经济领域的空前活跃,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致富为荣,贫穷为耻已是人们的共识。金钱并不总是散发着铜臭,它可以成为一把通往更高殿堂的钥匙。然而,用什么方式挣钱和怎样用钱,不能不是我们探讨问题的关键,不能不是我们衡量精神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真理向前迈进一步便成谬误。应该看到,在发展商品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也沉渣泛起,并滋生蔓延。它污染着社会环境,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扭曲着生命的价值趋向。一些人把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视为人生哲学;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奉为恪守的信条;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巧取豪夺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在他们的眼里,自身的价值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切活动是以金钱作酬码;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完全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这种金钱的刺激和滋润,导致一些人在经济活动中,不惜慷国家、企业之慨,以收取贿赂;有的人千方百计坑集体,坑人民,捞油水,肥自己;有的人则多拿钱多干活,少拿钱少干活,把无私奉献看作痴人之举;有的人利用金钱拉关系、通关节、开绿灯,以求逍遥法外;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不顾国格不要人格。这些恶疾的萌发,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自身利益。

社会发展既要讲功利价值,又要讲奉献价值。不求功利,只讲奉献,人类社会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奉献也只能是“虚”的东西。而只讲功利,不讲奉献,人的精神就会萎缩,社会生产力将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是通过艰辛的创业和诚实的劳动获取必要的合法的收入,它与资本主义凶恶残酷的原始积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所提倡的是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办实业,搞教育,丰富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更高的社会文明,而不是贪图享乐,挥霍无度;我们所提倡的是在辛勤劳动中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而不是拉大贫富差距,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给一些否定改革开放,怀疑现代化建设的人以种种口实。

承认物质利益,并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这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一条原则。但是承认物质利益和功利价值,并非提倡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12)要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反对“一切向钱看”腐朽思想的有效办法就是教育和动员全社会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打击那些见利忘义,不劳而获的不法行为,弘扬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树立勤劳致富文明发财的思想观念,加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舍此,别无他途。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因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长期、艰苦的任务,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一代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和优良作风能否继承,成千上万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能否传下去,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新中国的成果会不会丢失,关键在于能否造就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奋斗拼搏和无私奉献。正如江泽民曾指出的: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青年一代去创造。所以,青年一代能不能成为党和人民期望的“四有”新人,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老一代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艰苦奋斗的创业实践,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们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是创造社会文明的巨大精神动力。同样,艰苦奋斗的创业实践,离不开崇高理想和正确人生观的驱使和指导。只有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激发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才能为造就“四有”新人奠定基础。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四有”新人的培养,不可能在温室里形成,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磨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锻炼,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拼搏,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换脑筋,长才干,逐步确立起来。从而努力“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做反对各种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13)真正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有政治远见和工作能力又富于牺牲精神,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所以,艰苦奋斗的社会实践是“四有”新人成长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和环境。而一代一代“四有”新人的茁壮成长,又能保证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升华。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思想,既蕴含深刻的政治意义,又有极强的实践意义,而且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今天我们提倡和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引导人们重走“穷过渡”的老路,不是甘愿死守贫困再过苦日子,而是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地向艰难困苦作斗争。固然奋斗不是为了吃苦,但是奋斗必须吃苦。只有在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中陶冶道德情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富裕和文明的程度。可以相信,全社会崇尚和发扬艰苦奋斗之时,就是中国社会腾飞之日。愿艰苦奋斗精神蔚然,两个文明建设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65页。

②《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1日)。

③④⑤《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163页,第1179、1181页,第1438—1439页。

⑥⑦⑧⑨⑩《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30页,第329页,第419—420页,第386页,第37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564页。

(12)《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7页。

(13)江泽民在1993年纪念“七一”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自:《毛泽东百周年纪念》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艰苦奋斗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是相同的,本质是一样的。这就是知难而进,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革命风格;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深刻理解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对于强化艰苦奋斗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振奋艰苦创业的精神,实现党的宏伟目标,仍是颇有裨益的。

一、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变革中国社会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战乱,屡遭严重灾难。但它始终用艰苦奋斗的铁肩铁臂去承受和征服千难万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曾盛赞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形象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要把它看作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极其优秀的光荣传统,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汲取了艰苦奋斗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把它置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任务,不断地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高,在实践中加以提倡和发展,使之结出硕果。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沃壤,是它得以发挥指导威力的环境。而毛泽东又把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它在空前范围内发挥了巨大作用。

毛泽东是我党积极倡导和推广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肩负起变革旧社会,推翻旧制度的历史重任。但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国内反动势力的强大,革命力量的弱小,斗争环境异常艰苦,要取得革命胜利,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必须作出艰苦的努力,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毛泽东正视了这种现实,并始终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团结人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变革社会的重要法宝。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对红色根据地实行疯狂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使根据地军民的斗争与生活处于极度困难之中。然而,在根据地里,党和红军内上上下下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①,创造了在物质菲薄,战斗频繁的恶劣环境中,红军仍然能维持不敝的人间奇迹。1930年初,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分析批判了党内一些人认为红军力量弱小,革命处于低潮,做艰苦的工作是徒劳的错误观点和怀疑红旗能打多久的悲观失望情绪,统一全党思想,振奋斗争精神,多次挫败敌人的围剿,为以后胜利完成长征任务奠定了思想基础。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总结红军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长征胜利的经验时,进一步讴歌了艰苦奋斗精神,并精辟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从而深刻地阐明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执行正确政治方向之间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不久,毛泽东便把艰苦奋斗确定为抗大的教育方针,从理论到制度上成为我党建军的重要原则和造就革命军人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逐渐变好,一些人便忽视眼前的困难,盲目乐观起来。针对这种情绪,毛泽东及时指出:“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我们面前困难还多,不可忽视。”③1945年12月,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中一再强调:“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④从而为我党领导下的东北军民克服主观障碍,夺取解放全东北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科学冷静地分析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及党内外一些同志的思想变化,在党的七届二次会议上更加明确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⑤

全国解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毛泽东又多次提醒人们:“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⑥1956年11月他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⑦并且批评当时的报纸上片面地、不合实际地宣传要改善人民生活,而对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这些东西,很少宣传。并要求以后报纸的宣传重点要放到这方面来。1957年他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强调:“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针对一些干部革命意志衰退、骄傲自满、贪图享乐思想滋长的问题,他又明确指示:“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⑧。

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不仅展示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刻的政治远见和彻底的革命精神,而且体现了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思想理论强化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总结了我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武装了中国人民,成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处不闪耀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崭新风貌和灿烂光辉,显示着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展示着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成就。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坚持长期艰苦奋斗,才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使“一穷二白”的贫困国家走上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这种历史性的变革中,在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培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已经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秀传统融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继续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二、毛泽东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力量源泉

建立在科学态度上的艰苦奋斗,必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又为艰苦奋斗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综观人类历史,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崛起,经济腾飞,兴旺发达,都是在曲折中奋斗、在困难中拼搏、在艰苦中创业所取得的。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艰苦的创业实践创造了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增强了艰苦奋斗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推动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几百年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走上现代化经济强国所创造和总结的人类文明成果和有益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艰苦奋斗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四大对今后五年争取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出了具体布置和规划,即要使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八至九的速度增长;要力争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市场,抓紧价格、劳动工资的改革;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中心环节,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任务艰巨,困难很多,时间紧迫。靠唱高调,显然实现不了;指望天上掉下一个现代化,也不可能;企求发达国家发善心,也不可靠;幻想地上长出金币,更是痴人说梦。唯一的途径就是发扬务实作风,老老实实地艰苦奋斗。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⑩所以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尤其强调:“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切不可丧失发展的机遇。”由此可见,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那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的观点显然是毫无根据的,是十分错误的。

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静止的观念。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停顿的,人类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因此,不论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艰苦奋斗都将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诚然,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十五年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得到发展,国家财力显著增强,物质基础日渐丰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人们依托已有的成果,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层次上更大地发挥创造性,去实现更高层次的理想。但是,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人口众多,家底很薄,资金短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些矛盾和问题与加速现代化建设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样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需要我们立足于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步地开拓前进,坚韧不拔地拼命苦干,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改善现代化建设的条件,需要通过艰苦创业的劳动换取事业的成就。如果不全面理解艰苦奋斗与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关系,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任何时候,它都是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实现经济腾飞的基本保证。

艰苦奋斗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有具体的、丰富的、科学的内涵,而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身。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残酷,战斗频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陷阵,勇敢杀敌。建国初期,由于百业待兴,整个国家处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阶段,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艰苦奋斗不再是被动地在贫困中挣扎,或者消极地忍受苦难的折磨,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革命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它蕴含着崭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其一,就是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是再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神圣的开创性的事业,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实现确有实效的改革和具有发展的创新,并在世界激烈竞争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抓住历史的机遇,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敢冒风险。在改革的实践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会一切自己不懂的东西,汲取人类先进的经验,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探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新境界,从而,使生产力要素活跃起来,为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和增强后劲。然而,创造的花环是用荆棘编成的,崭新的成果是用血汗浇灌的。其中不乏要历尽千辛万苦,经受失败、挫折和痛苦的考验和磨炼。如果离开了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必将一事无成,甚至要被飞速发展的历史所淘汰。

其二,就是知难而进,刻苦攻关的进取精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将逐渐取代简单劳动。这就要求劳动者,一方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实行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和同样时间的劳动,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新科技的开发研究,在消化吸收现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开辟新的高科技领域,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然而,任何一项新科技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充满艰辛和困苦的奋斗中实现的。例如60年代,我国核工业和航天工业部门的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牢记毛泽东艰苦奋斗的教导,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自力更生,废寝忘食,拼命苦干,艰苦创业,填补了我国高科技的空白,打破了外国核垄断的局面。这一光辉的业绩,既展示了我国知识分子知难而进,刻苦攻关,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又证实了艰苦奋斗精神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艰难玉成”正是这种实践的精辟概括。

其三,就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坐而论道唱高调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赢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为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创造丰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任务相当艰巨,不是短期内轻而易举办得到的。这就需要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扬“老黄牛”精神,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奉献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在真抓实干的奋斗中,创造财富,造福人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服从整体,顾全大局,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乃至宝贵的生命。那种习惯于来“虚”的,不愿意干实事,把艰苦奋斗只看作他人的事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如果没有亿万人民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在困难中艰苦创业,在利益上不怕吃亏,在改革中锐意进取的意识和实践,现代化建设便不可能取得成功。

其四就是崇尚节约,克勤克俭的节俭精神。古人讲“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确是精辟的经验之谈和至理名言。虽然我国经过近15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今非昔比,但是并不富裕,同发达国家相比,长时间形成的差距还远未消除。贫穷仍然象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我们肩上。改变这种状况固然需要外援,而且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可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但是,借的钱是要还的,技术也要用钱去买,国内方方面面的改革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只能靠努力生产来换取,靠全体人民勤俭节约来积累。所以讲艰苦奋斗,离不开节俭精神。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当然今天讲节俭,不是再当苦行僧,更不是要求人们在过去的低水平上形式主义地搞那些吃“忆苦饭”之类的小动作。而是要在生产上用最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用尽量少的物质消耗生产出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要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拖拉,增强时间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劳动生产率;要在生活上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精打细算,量入而出,节约开支,不搞脱离生产发展水平的超前高消费,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现有生产技术的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上来。实践证明,把节俭的精神长期坚持和发扬起来,资金就会积少成多,国家就会由穷变富。

总之,艰苦奋斗是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在艰苦奋斗中求发展、求富强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六十四个字的艰苦创业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精辟概括,也是对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新发展。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业实践中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遵循的行动准则。

三、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高层次发展的理论指南

用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教育全体人民、武装全党,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地用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才能建立更高层次的与现代化物质文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然而,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给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有限。特别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和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度削弱等等原因,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生活条件稍有改善之后,一些人淡化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滋长了奢侈腐化、铺张浪费的歪风。他们盲目地用我国的低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消费相攀比,甚至醉心于“能挣会花”,生活上大肆挥霍。有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权和利的诱惑,道德观念沦丧,精神支柱错位,理想信念崩溃,热衷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至陷入贪财、贪色、贪物、胡作非为的境地,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挫伤了群众的创业精神,损害了“两个文明”建设。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十分英明的战略决策。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克服腐败之风。腐败是人类的大敌。一切腐败现象都是相悖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特征都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原则,丧失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如果在执政党内腐败之风盛行,势必影响到民心向背和安邦定国。固然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执政的地位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掌权的干部容易被权、钱腐蚀,但是,这并不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必然和任腐败行为泛滥的借口。应该说,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给执政党的党员和干部提供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干四化、做贡献的舞台,而不是提供了贪得无厌地疯狂吃四化的机会。艰苦奋斗是党的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它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关系着国家的形象和事业的兴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把立足点放在致力于艰苦创业、发展经济、造福人类上,而是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甚至巧立名目,把有限的财富糟踏掉,挥霍掉,那还有什么希望呢?怎么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呢?从历史上看,革命战争年代,条件那么艰苦,人民群众始终支持共产党;60年代初,生活那么困难,人民群众没有与党离心离德;“文化大革命”期间,形势那么严峻,人民群众没有失去对党的信任。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当前我国正在从深层次上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相互交叉的时期,腐朽的东西往往会千方百计依附于新生事物而滋生蔓延,并伴随着发展变化的情况而改变其手段和方式。腐败之风的花样、手法,也会不断变化和翻新,而且有很大的欺骗性、破坏性和腐蚀性。腐败作风,极大地损害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文明和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是没有志气的一种表现。只有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腐败为耻的思想,自觉地清除腐败,为政廉洁,才能赢得众望所归的领导威信,在全社会抓艰苦奋斗的教育才能有说服力,惩治并遏制腐败之风才能取得成效,人民群众才会振奋精神与党和衷共济,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两个文明”建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抵制拜金主义。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道德观的集中表现。其核心就是“金钱第一”。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连他们的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11)。

诚然,金钱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离不开钱。财力匮乏引发的后遗症,让人们吃尽了苦头。改革开放强化了人们的功利意识,带来了经济领域的空前活跃,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致富为荣,贫穷为耻已是人们的共识。金钱并不总是散发着铜臭,它可以成为一把通往更高殿堂的钥匙。然而,用什么方式挣钱和怎样用钱,不能不是我们探讨问题的关键,不能不是我们衡量精神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真理向前迈进一步便成谬误。应该看到,在发展商品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也沉渣泛起,并滋生蔓延。它污染着社会环境,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扭曲着生命的价值趋向。一些人把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视为人生哲学;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奉为恪守的信条;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巧取豪夺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在他们的眼里,自身的价值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切活动是以金钱作酬码;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完全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这种金钱的刺激和滋润,导致一些人在经济活动中,不惜慷国家、企业之慨,以收取贿赂;有的人千方百计坑集体,坑人民,捞油水,肥自己;有的人则多拿钱多干活,少拿钱少干活,把无私奉献看作痴人之举;有的人利用金钱拉关系、通关节、开绿灯,以求逍遥法外;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不顾国格不要人格。这些恶疾的萌发,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自身利益。

社会发展既要讲功利价值,又要讲奉献价值。不求功利,只讲奉献,人类社会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奉献也只能是“虚”的东西。而只讲功利,不讲奉献,人的精神就会萎缩,社会生产力将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是通过艰辛的创业和诚实的劳动获取必要的合法的收入,它与资本主义凶恶残酷的原始积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所提倡的是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办实业,搞教育,丰富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更高的社会文明,而不是贪图享乐,挥霍无度;我们所提倡的是在辛勤劳动中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而不是拉大贫富差距,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给一些否定改革开放,怀疑现代化建设的人以种种口实。

承认物质利益,并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这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一条原则。但是承认物质利益和功利价值,并非提倡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12)要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反对“一切向钱看”腐朽思想的有效办法就是教育和动员全社会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打击那些见利忘义,不劳而获的不法行为,弘扬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树立勤劳致富文明发财的思想观念,加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舍此,别无他途。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因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长期、艰苦的任务,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一代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和优良作风能否继承,成千上万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能否传下去,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新中国的成果会不会丢失,关键在于能否造就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奋斗拼搏和无私奉献。正如江泽民曾指出的: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青年一代去创造。所以,青年一代能不能成为党和人民期望的“四有”新人,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老一代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艰苦奋斗的创业实践,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们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是创造社会文明的巨大精神动力。同样,艰苦奋斗的创业实践,离不开崇高理想和正确人生观的驱使和指导。只有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激发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才能为造就“四有”新人奠定基础。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四有”新人的培养,不可能在温室里形成,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磨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锻炼,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拼搏,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换脑筋,长才干,逐步确立起来。从而努力“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做反对各种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13)真正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有政治远见和工作能力又富于牺牲精神,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所以,艰苦奋斗的社会实践是“四有”新人成长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和环境。而一代一代“四有”新人的茁壮成长,又能保证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升华。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思想,既蕴含深刻的政治意义,又有极强的实践意义,而且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今天我们提倡和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引导人们重走“穷过渡”的老路,不是甘愿死守贫困再过苦日子,而是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地向艰难困苦作斗争。固然奋斗不是为了吃苦,但是奋斗必须吃苦。只有在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中陶冶道德情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富裕和文明的程度。可以相信,全社会崇尚和发扬艰苦奋斗之时,就是中国社会腾飞之日。愿艰苦奋斗精神蔚然,两个文明建设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65页。

②《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1日)。

③④⑤《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163页,第1179、1181页,第1438—1439页。

⑥⑦⑧⑨⑩《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30页,第329页,第419—420页,第386页,第37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564页。

(12)《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7页。

(13)江泽民在1993年纪念“七一”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自:《毛泽东百周年纪念》


相关文章

  •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与伦理意义
  •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与伦理意义 [摘 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我国现阶段倡导的道德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升华.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和社会价值导向的标尺.是道德的现实 ...查看


  • 从时代性视野深刻认识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2014年1月 第15卷第1期The J咖al 中共云南瘩委党校学报 ofYunnanProvincialCo删[IlitteeSchooloftlleCPC k,2014 V01.15 No.1 从时代性视野深刻认识 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和实 ...查看


  • 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
  •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 [摘要]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今社会,学习长征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准确把握长征精神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查看


  • 5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钱蔚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2美术作品判断中产生分歧的合理性. 技能:尝试对比鉴赏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完成一次学 ...查看


  •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与永恒价值
  • 作者:罗文章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年08期 雷锋,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亮丽奇葩.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 ...查看


  •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践行路径
  • 作者:陈冬 道德与文明 2012年08期 随着时代发展和学雷锋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现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建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 ...查看


  • 南方日报:焦裕禄精神的现实意义与培育机制
  • 原标题:焦裕禄精神的现实意义与培育机制 2009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一文强调"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永 ...查看


  • 至少承载三个时期的历史使命
  • 至少承载三个时期的历史使命 --论金箔精神的时代意义 郭辉毅 刚刚接到电话,告诉我:我的东北老家,那郁郁葱葱的家园,已经不见了.穆棱河冒着水泡,有水无鱼,地面上竖着烟囱,并不冒烟.--所谓市场经济.工业化.圈地,已经让我的家乡钢筋铁骨.面目 ...查看


  • 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 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无锡技师学院 数控50704 许泽锋 [摘要]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成就事业的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坚定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文章分析了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和重要意义,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 ...查看


  • 学雷锋黑板报: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
  • 弘扬雷锋精神,做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时代青年.青年,要有一股敢闯敢干的劲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就要有这种精神,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要肯下苦功夫.花大气力,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新时代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