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

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3、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 ,如图4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 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图4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30cm C .20cm D.10cm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7、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8、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

下图的 ( )

9、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0、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1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4厘米; B、f=8厘米; C、f=12厘米; D、f=16厘米。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 )

A.u>2f; B.2f>u>f; C.u=2f ; D.u<f

13、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14、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15、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16、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1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

A、3cm B、5cm C、7cm D、14cm

18、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19、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100mm以外 B、恰为50mm C、50mm以内 D、略大于50mm

20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21、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两个方面:①物体在________ 或_______ 以内,②蜡烛、凸透镜和光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________(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变________ 一些。

23、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________(填"伸长"或"缩短")

24、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如果

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_。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______度。

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

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

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清晰的实像

26、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J距点。

(l)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7.图3—28左边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

图3—28

(1)在照相机的毛玻璃取景框上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3)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4)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2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 的___ _的 像。

29.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 如图14所示的两幅广告中各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

30.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甲 乙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

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31.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

焦距

不同),对着同一景物__________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__________是用甲拍摄的,照片______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______是用丁拍摄的,照片__________是用乙拍的。

32 、作图

1、作出折射光线。

2、A是物体,B是A的像,PF为主光轴,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

3、根据成像规律,定性作出折射光线。(P是2倍焦距位置)

4、画出AB 的像,要定性反映像的大小和位置。(P是2倍焦距位置)

5、给出物体和像的位置,通过作图找凸透镜的位置及透镜的焦点。如图1: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

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3、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 ,如图4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 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图4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30cm C .20cm D.10cm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7、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8、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

下图的 ( )

9、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0、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1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4厘米; B、f=8厘米; C、f=12厘米; D、f=16厘米。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 )

A.u>2f; B.2f>u>f; C.u=2f ; D.u<f

13、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14、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15、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16、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1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

A、3cm B、5cm C、7cm D、14cm

18、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19、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100mm以外 B、恰为50mm C、50mm以内 D、略大于50mm

20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21、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两个方面:①物体在________ 或_______ 以内,②蜡烛、凸透镜和光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________(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变________ 一些。

23、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________(填"伸长"或"缩短")

24、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如果

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_。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______度。

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

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

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清晰的实像

26、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J距点。

(l)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7.图3—28左边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

图3—28

(1)在照相机的毛玻璃取景框上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3)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4)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2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 的___ _的 像。

29.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 如图14所示的两幅广告中各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

30.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甲 乙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

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31.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

焦距

不同),对着同一景物__________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__________是用甲拍摄的,照片______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______是用丁拍摄的,照片__________是用乙拍的。

32 、作图

1、作出折射光线。

2、A是物体,B是A的像,PF为主光轴,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

3、根据成像规律,定性作出折射光线。(P是2倍焦距位置)

4、画出AB 的像,要定性反映像的大小和位置。(P是2倍焦距位置)

5、给出物体和像的位置,通过作图找凸透镜的位置及透镜的焦点。如图1:


相关文章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02
  •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放大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
  •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前言: (一)怎样学好物理 (1)注重物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深入理解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内容:准确掌握物理知识的含义:牢记物理基本知识. (2)对各部分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概括出各部分物理知识 ...查看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 案 平顶山市第六中学 刘永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把课堂活动权交给 ...查看


  • 5.3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二
  • 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查看


  • 凸透镜成像导学案
  • 第六章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 ...查看


  •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说课稿
  •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说课稿 柳格乡中学 秦纪成 一.说教材  本节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中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提升课程
  • 课程分类:初二课程 主讲: 更新时间:2015-12-27 21:41 播放量:56 分享到:0 播放列表 期中复习 经典试题剖析(选择和填空题) 期中复习 经典试题剖析(实验探究题) 期中复习 经典试题剖析(作图题) 声现象 中考真题讲评 ...查看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
  •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填空题 1.已知 f=10cm,如果把物体放在25cm的地方,则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如果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应把物体放在______与______之间,如果 ...查看


  •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测评(A)
  • 第五章测评(A)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40分) 1.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 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 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