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句
必修1-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语郑伯(正常语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与君(正常语序:若亡郑而与君有益) 《荆轲刺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正常语序:燕王于庭拜送)
使毕使于前(正常语序:使于前毕使)
《鸿门宴》
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以事具告)
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得于此复见将军) 《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正常语序: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当其欣于所遇(正常语序:当其于所遇欣)
不能喻之于怀(正常语序:不能与怀谕之)
《赤壁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正常语序: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游) 徘徊于斗牛之间(正常语序:于斗牛之间徘徊) 《游褒山禅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正常语序:古人观
之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正常语序: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 《鸿门宴》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正常语序: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 《离骚》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正常语序:既以蕙纕兮替余,又以揽茞申之)
《孔雀东南飞》
仕宦于台阁(正常语序:于台阁仕宦)
必修3-5
《蜀道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常语序:于上青天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正常语序:但见古木悲鸟号)
雄飞雌从绕林间(正常语序:雄飞雌从林间绕)
又闻子归啼夜月(正常语序:又闻子归夜月啼)
《琵琶行》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正常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转徙于江湖间(正常语序:于江湖间转徙)
《寡人之于国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正常语序:以孝悌之义申之)
树之以桑(正常语序:以桑树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常语序: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正常语序: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 何异于刺人而东之(正常语序:于刺人而东之何异)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正常语序:君子生非异也,于物善假也) 《过秦论》
余威震于殊俗(正常语序:余威于殊俗震)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正常语序:非于九国之师抗也) 《师说》
学于余(正常语序:余于学)
不必贤于弟子(正常语序:不必与弟子贤)
而耻学于师(正常语序:而耻于是师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勇气闻于诸侯(正常语序:以勇气于诸侯闻)
故燕王欲结于君(正常语序:故燕王欲于君结)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正常语序: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乃设九宾礼于廷(正常语序:乃于庭设九宾礼)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正常语序: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会于西河外渑池(正常语序:于西河外渑池会)
《苏武传》
为降虏于蛮夷(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张衡传》
验之以事(正常语序:以事验之)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正常语序: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正常语序: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归去来兮辞》
农人告于以春及(正常语序:农人以春及时告余)
将有事于西畴(正常语序:将于西畴有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正常语序:寻程氏妹于武昌丧)
《滕王阁序》
望长安与日下(正常语序:于日下望长安)
目昊会于云间(正常语序:于云间目昊会)
俨骖騑于上路(正常语序:于上路俨骖騑)
《逍遥游》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正常语序: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翱翔蓬蒿之间(正常语序:于,蓬蒿之间翱翔)
《陈情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正常语序:于星火急)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正常语序:是臣与陛下尽节之日长) 必修1-2宾语前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正常语序:有何厌)
《荆轲刺秦王》
顾计不知所出耳(正常语序:顾计不知出所月)
《鸿门宴》
籍何以至此(正常语序:籍以何至此)
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大王来草何)
沛公安在(正常语序:沛公在安)
客何为者(正常语序:客为何者)
《诗经·氓》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正常语序:以秋为期)
《离骚》
不吾知其亦已兮(正常语序:吾不知其亦已兮)
《孔雀东南飞》
誓天不相负(正常语序:誓天不负相)
《短歌行》
何以解忧(正常语序:以何解忧)
《赤壁赋》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正常语序:而今在安)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正常语序:而又羡何乎) 必修3-5
《蜀道难》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正常语序:蹉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琵琶行》
歌以赠之(正常语序:以歌赠之)
《寡人之于国也》
未之有也(正常语序:未有之也)
《过秦论》
陈利兵而谁何(正常语序:陈利兵而何谁)
《师说》
句读之不知(正常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
《念双娇·赤壁怀古》
故国神游(正常语序:神游故国)
多情应笑我(正常语序:应笑我多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何以知之(正常语序:以何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正常语序:君以何知燕王)
《苏武传》
何以汝为见(正常语序:何以见汝为)
子卿尚复谁为乎(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何以复加(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信义安所见乎(正常语序:信义见安所)
《张衡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正常语序:未有之也)
《归去来兮辞》
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复驾言兮求焉)
胡为惶惶欲何之(正常语序:胡为乎惶惶欲之何)
乐夫天命复奚疑(正常语序:乐夫天命复疑奚)
《滕王阁序》
童子何知(正常语序:童子知何)
奏流水以何惭(正常语序:奏流水以惭何)
《逍遥游》
而莫之夭阏者(正常语序:而莫夭阏之者)
彼且奚适也(正常语序:彼且适奚也)
奚以知其然也(正常语序:以奚知其然也)
之二虫又何知(正常语序:之二虫又知何)
彼且恶乎待哉(正常语序:彼且待恶)
必修1-5定语后置句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正常语序: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 群臣待殿上者(正常语序:待殿上者群臣)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正常语序:秦王购之千斤金,万家邑) 《离骚》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正常语序:岌岌之高余冠,陆离之长余佩)
《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烽火扬州路(正常语序:扬州路烽火)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求可使报秦者人)
《苏武传》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滕王阁序》
孟学士之词宗(正常语序:词宗孟学士)
必修1-5主谓倒装
《念双娇·赤壁怀古》
多情应笑我(正常语序:应笑我多情)
附:倒装的形式: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主+谓),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和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谓+主”
2.定语后置
①在中心句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在用“者”结尾,组成“中心句+之+定语+者”的格式
②在中心句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③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④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在用“者”字结尾,组成“中
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⑤数量词定语后置,组成“中心词+数量词”格式
3.介词结构作壮语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是,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动到动词前作状语;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做壮语。 宾语位置
①动词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②介词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在介词前;b.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放在介词前;c.介词宾语是方向词,也放在介词前)
倒装句
必修1-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语郑伯(正常语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与君(正常语序:若亡郑而与君有益) 《荆轲刺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正常语序:燕王于庭拜送)
使毕使于前(正常语序:使于前毕使)
《鸿门宴》
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以事具告)
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得于此复见将军) 《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正常语序: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当其欣于所遇(正常语序:当其于所遇欣)
不能喻之于怀(正常语序:不能与怀谕之)
《赤壁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正常语序: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游) 徘徊于斗牛之间(正常语序:于斗牛之间徘徊) 《游褒山禅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正常语序:古人观
之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正常语序: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 《鸿门宴》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正常语序: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 《离骚》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正常语序:既以蕙纕兮替余,又以揽茞申之)
《孔雀东南飞》
仕宦于台阁(正常语序:于台阁仕宦)
必修3-5
《蜀道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常语序:于上青天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正常语序:但见古木悲鸟号)
雄飞雌从绕林间(正常语序:雄飞雌从林间绕)
又闻子归啼夜月(正常语序:又闻子归夜月啼)
《琵琶行》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正常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转徙于江湖间(正常语序:于江湖间转徙)
《寡人之于国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正常语序:以孝悌之义申之)
树之以桑(正常语序:以桑树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常语序: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正常语序: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 何异于刺人而东之(正常语序:于刺人而东之何异)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正常语序:君子生非异也,于物善假也) 《过秦论》
余威震于殊俗(正常语序:余威于殊俗震)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正常语序:非于九国之师抗也) 《师说》
学于余(正常语序:余于学)
不必贤于弟子(正常语序:不必与弟子贤)
而耻学于师(正常语序:而耻于是师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勇气闻于诸侯(正常语序:以勇气于诸侯闻)
故燕王欲结于君(正常语序:故燕王欲于君结)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正常语序: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乃设九宾礼于廷(正常语序:乃于庭设九宾礼)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正常语序: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会于西河外渑池(正常语序:于西河外渑池会)
《苏武传》
为降虏于蛮夷(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张衡传》
验之以事(正常语序:以事验之)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正常语序: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正常语序: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归去来兮辞》
农人告于以春及(正常语序:农人以春及时告余)
将有事于西畴(正常语序:将于西畴有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正常语序:寻程氏妹于武昌丧)
《滕王阁序》
望长安与日下(正常语序:于日下望长安)
目昊会于云间(正常语序:于云间目昊会)
俨骖騑于上路(正常语序:于上路俨骖騑)
《逍遥游》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正常语序: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翱翔蓬蒿之间(正常语序:于,蓬蒿之间翱翔)
《陈情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正常语序:于星火急)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正常语序:是臣与陛下尽节之日长) 必修1-2宾语前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正常语序:有何厌)
《荆轲刺秦王》
顾计不知所出耳(正常语序:顾计不知出所月)
《鸿门宴》
籍何以至此(正常语序:籍以何至此)
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大王来草何)
沛公安在(正常语序:沛公在安)
客何为者(正常语序:客为何者)
《诗经·氓》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正常语序:以秋为期)
《离骚》
不吾知其亦已兮(正常语序:吾不知其亦已兮)
《孔雀东南飞》
誓天不相负(正常语序:誓天不负相)
《短歌行》
何以解忧(正常语序:以何解忧)
《赤壁赋》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正常语序:而今在安)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正常语序:而又羡何乎) 必修3-5
《蜀道难》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正常语序:蹉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琵琶行》
歌以赠之(正常语序:以歌赠之)
《寡人之于国也》
未之有也(正常语序:未有之也)
《过秦论》
陈利兵而谁何(正常语序:陈利兵而何谁)
《师说》
句读之不知(正常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
《念双娇·赤壁怀古》
故国神游(正常语序:神游故国)
多情应笑我(正常语序:应笑我多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何以知之(正常语序:以何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正常语序:君以何知燕王)
《苏武传》
何以汝为见(正常语序:何以见汝为)
子卿尚复谁为乎(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何以复加(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信义安所见乎(正常语序:信义见安所)
《张衡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正常语序:未有之也)
《归去来兮辞》
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复驾言兮求焉)
胡为惶惶欲何之(正常语序:胡为乎惶惶欲之何)
乐夫天命复奚疑(正常语序:乐夫天命复疑奚)
《滕王阁序》
童子何知(正常语序:童子知何)
奏流水以何惭(正常语序:奏流水以惭何)
《逍遥游》
而莫之夭阏者(正常语序:而莫夭阏之者)
彼且奚适也(正常语序:彼且适奚也)
奚以知其然也(正常语序:以奚知其然也)
之二虫又何知(正常语序:之二虫又知何)
彼且恶乎待哉(正常语序:彼且待恶)
必修1-5定语后置句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正常语序: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 群臣待殿上者(正常语序:待殿上者群臣)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正常语序:秦王购之千斤金,万家邑) 《离骚》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正常语序:岌岌之高余冠,陆离之长余佩)
《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烽火扬州路(正常语序:扬州路烽火)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求可使报秦者人)
《苏武传》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滕王阁序》
孟学士之词宗(正常语序:词宗孟学士)
必修1-5主谓倒装
《念双娇·赤壁怀古》
多情应笑我(正常语序:应笑我多情)
附:倒装的形式: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主+谓),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和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谓+主”
2.定语后置
①在中心句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在用“者”结尾,组成“中心句+之+定语+者”的格式
②在中心句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③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④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在用“者”字结尾,组成“中
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⑤数量词定语后置,组成“中心词+数量词”格式
3.介词结构作壮语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是,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动到动词前作状语;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做壮语。 宾语位置
①动词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②介词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在介词前;b.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放在介词前;c.介词宾语是方向词,也放在介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