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轶事

一、 道光简介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1821—1850)。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二、 生平大事

道光帝: 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

1. 镇压张格尔叛乱

道光六年(1826),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博罗尼孙子张格尔纠集安集延、道光皇帝像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4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道光皇帝命令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等率领三万多兵马于七年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并诱执张格尔,处死,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

2. 改革:

第一是漕粮海运。过去从两江(江西、江南两省。江南省包括现今江苏和安徽)、湖广等地征来的漕粮(田赋中运送京师、通州部分)都是从大运河运到目的地,漕运官员经常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中饱私囊。加上运河受水患破坏经常遭到阻碍,运费又高。户部尚书英和建言海运便利。海运曾行于元代至明代永乐间。道光帝将此建议交给有漕粮的省讨论,两江总督琦善、安徽巡抚陶澍请求把苏州、镇江、太仓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运。道光帝立即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由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赴海口同地方官一道雇商船,分两次运走。安徽、江西、湖广离海口较远,仍然河运。为杜绝经纪人的需索、无端阻留、刁难,道光帝还下令在上海设海运总局,令理藩院尚书穆彰阿会同仓场侍郎驻天津验收。六年春夏第一次海运漕粮成功,900只船运输漕粮160余万石。这种运法只坚持到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以财用匮乏,谕自本年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所谓折色是所征田粮折价征银纱布帛。 第二是将纲盐法改为票盐法。清朝盐政向来采用明朝纲盐法。这种办法,由固定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全为盐商垄断。盐商垄断盐业,又须维持庞大的销盐机构,导致盐价提高,引起销售困难。不照章纳税的私盐泛滥,盐引滞销,盐税减少,盐商遭受打击,纲盐法难以存在下去。包世臣提出以票代纲,允许私贩经销的主张。道光帝支持陶澍于十一年推广这种任何人只要纳税,都可以领票运销食盐制度,打破了食盐运销的垄断,降低盐假,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剥夺了官员利用盐政营私的途径。

第三是打破了乾隆中叶以来的封矿政策,允许矿藏开采。乾隆中叶,乾隆帝害怕开矿会引起闹事,采取了封矿政策。道光朝后期道光帝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政策,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3. 吏治整顿

嘉道时期,官吏贪污之道除漕运和盐政外就是河防。为堵塞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道光帝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这年四月,他还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4. 纠正《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恭维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道光帝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

5. 鸦片战争

道光帝一生中最大的一桩事。

道光帝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后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当英国舰船北犯,到达天津海口并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要求时,道光帝从主战的立场转变为主抚即妥协的立场。 他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与英国谈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国体下不开边衅,意思是既不要给英国割地赔款,又不跟英国发生军事冲突。琦善私自允许将香港割让给英国,道光帝将琦善锁拿并先后派杨芳、奕山对英作战。杨芳没有阻止住英军向广州城前进。二十二年八月,英舰开到南京下关江面,绝望的道光帝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

三、 轶事典故

道光是满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年少时就很引人注目。在木兰秋狝,以猎获最多,深受祖父乾隆的嘉许,称他是:“不坠满洲家风”,成年后,就是嘉庆18年,李文成、林清领导的天理教大起义,林清率一部人马进攻紫禁城,史称“禁门之变”。

负责守护内廷的御前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像庄亲王绵课、成亲王永瑆这些人都早已吓傻了,再加上还有高、刘等几位太监作内应,宫内乱作一团。只有身为皇子的绵宁(就是道光)也还算镇静,开枪击毙一人,伤一人,义军这才被后续赶来的清军杀散,嘉庆从热河赶回来,先下罪己诏,后封绵宁为和硕智亲王,赏食亲王双俸。此后,嘉庆死前,绵宁被正式确立为皇太子,奉遗诏即位。

道光本人才具很一般,这也就是他一生勤政却政治日荒的原因,他的曾祖父雍正在《朱批谕旨》中曾写道:朝廷用人乃头等大事,其余皆为枝叶耳。可是,道光在用人方面却是十足的失败。他最信任的两个宰辅,一个是曹振镛,一个是穆彰阿,老曹是主张“多磕头少说话”的第一人,老穆则贪得无厌。两人上下其手,把道光蒙蔽其中,道光原来很喜欢封疆大吏中的陶澍和阮元,就和老曹提起,老曹其人最怕有能人超越自己,于是,他就说:“两江离了陶某,恐怕漕运无人可及。”道光一生做的很有点声色的事情就是海运漕粮,结果,陶澍内调一事泡汤。再有,阮元,老曹说阮元这个人很能干,他的书法写的更好,道光平生最恨督抚、大臣不务正业,他认为,凡是官员要是多在其他地方用心,那么,本业一定干不好,话是对的。但是,矫枉过正就失之公平了,老曹一这样说,阮元终生再未进阶!

《清宫补闻》中记载:道光在签署《南京条约》之前的晚上,彻夜不眠,绕殿逡巡,不停的拍案叹息,等上谕发下后,他连连流泪,说是对不起祖宗。他希望他的继任能够为他雪耻。

哪知道,他的儿子咸丰连北京城都丢了。满清中衰,乾隆是始作俑者,道光是光大者,此为定评。

四、 历史评价

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一个看似平庸的王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虑犹豫、反复无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的治国之举成效甚微。

他在禁烟时,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他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

鸦片战争失败、丧权辱国《南京条约》的签订,历史责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应当钉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让那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引以为鉴。

更多资料可查看:

凤凰网道光专题

重读道光——体味变革时代“传统”的窘迫与迷茫

一、 道光简介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1821—1850)。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二、 生平大事

道光帝: 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

1. 镇压张格尔叛乱

道光六年(1826),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博罗尼孙子张格尔纠集安集延、道光皇帝像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4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道光皇帝命令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等率领三万多兵马于七年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并诱执张格尔,处死,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

2. 改革:

第一是漕粮海运。过去从两江(江西、江南两省。江南省包括现今江苏和安徽)、湖广等地征来的漕粮(田赋中运送京师、通州部分)都是从大运河运到目的地,漕运官员经常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中饱私囊。加上运河受水患破坏经常遭到阻碍,运费又高。户部尚书英和建言海运便利。海运曾行于元代至明代永乐间。道光帝将此建议交给有漕粮的省讨论,两江总督琦善、安徽巡抚陶澍请求把苏州、镇江、太仓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运。道光帝立即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由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赴海口同地方官一道雇商船,分两次运走。安徽、江西、湖广离海口较远,仍然河运。为杜绝经纪人的需索、无端阻留、刁难,道光帝还下令在上海设海运总局,令理藩院尚书穆彰阿会同仓场侍郎驻天津验收。六年春夏第一次海运漕粮成功,900只船运输漕粮160余万石。这种运法只坚持到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以财用匮乏,谕自本年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所谓折色是所征田粮折价征银纱布帛。 第二是将纲盐法改为票盐法。清朝盐政向来采用明朝纲盐法。这种办法,由固定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全为盐商垄断。盐商垄断盐业,又须维持庞大的销盐机构,导致盐价提高,引起销售困难。不照章纳税的私盐泛滥,盐引滞销,盐税减少,盐商遭受打击,纲盐法难以存在下去。包世臣提出以票代纲,允许私贩经销的主张。道光帝支持陶澍于十一年推广这种任何人只要纳税,都可以领票运销食盐制度,打破了食盐运销的垄断,降低盐假,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剥夺了官员利用盐政营私的途径。

第三是打破了乾隆中叶以来的封矿政策,允许矿藏开采。乾隆中叶,乾隆帝害怕开矿会引起闹事,采取了封矿政策。道光朝后期道光帝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政策,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3. 吏治整顿

嘉道时期,官吏贪污之道除漕运和盐政外就是河防。为堵塞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道光帝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这年四月,他还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4. 纠正《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恭维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道光帝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

5. 鸦片战争

道光帝一生中最大的一桩事。

道光帝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后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当英国舰船北犯,到达天津海口并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要求时,道光帝从主战的立场转变为主抚即妥协的立场。 他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与英国谈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国体下不开边衅,意思是既不要给英国割地赔款,又不跟英国发生军事冲突。琦善私自允许将香港割让给英国,道光帝将琦善锁拿并先后派杨芳、奕山对英作战。杨芳没有阻止住英军向广州城前进。二十二年八月,英舰开到南京下关江面,绝望的道光帝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

三、 轶事典故

道光是满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年少时就很引人注目。在木兰秋狝,以猎获最多,深受祖父乾隆的嘉许,称他是:“不坠满洲家风”,成年后,就是嘉庆18年,李文成、林清领导的天理教大起义,林清率一部人马进攻紫禁城,史称“禁门之变”。

负责守护内廷的御前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像庄亲王绵课、成亲王永瑆这些人都早已吓傻了,再加上还有高、刘等几位太监作内应,宫内乱作一团。只有身为皇子的绵宁(就是道光)也还算镇静,开枪击毙一人,伤一人,义军这才被后续赶来的清军杀散,嘉庆从热河赶回来,先下罪己诏,后封绵宁为和硕智亲王,赏食亲王双俸。此后,嘉庆死前,绵宁被正式确立为皇太子,奉遗诏即位。

道光本人才具很一般,这也就是他一生勤政却政治日荒的原因,他的曾祖父雍正在《朱批谕旨》中曾写道:朝廷用人乃头等大事,其余皆为枝叶耳。可是,道光在用人方面却是十足的失败。他最信任的两个宰辅,一个是曹振镛,一个是穆彰阿,老曹是主张“多磕头少说话”的第一人,老穆则贪得无厌。两人上下其手,把道光蒙蔽其中,道光原来很喜欢封疆大吏中的陶澍和阮元,就和老曹提起,老曹其人最怕有能人超越自己,于是,他就说:“两江离了陶某,恐怕漕运无人可及。”道光一生做的很有点声色的事情就是海运漕粮,结果,陶澍内调一事泡汤。再有,阮元,老曹说阮元这个人很能干,他的书法写的更好,道光平生最恨督抚、大臣不务正业,他认为,凡是官员要是多在其他地方用心,那么,本业一定干不好,话是对的。但是,矫枉过正就失之公平了,老曹一这样说,阮元终生再未进阶!

《清宫补闻》中记载:道光在签署《南京条约》之前的晚上,彻夜不眠,绕殿逡巡,不停的拍案叹息,等上谕发下后,他连连流泪,说是对不起祖宗。他希望他的继任能够为他雪耻。

哪知道,他的儿子咸丰连北京城都丢了。满清中衰,乾隆是始作俑者,道光是光大者,此为定评。

四、 历史评价

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一个看似平庸的王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虑犹豫、反复无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的治国之举成效甚微。

他在禁烟时,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他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

鸦片战争失败、丧权辱国《南京条约》的签订,历史责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应当钉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让那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引以为鉴。

更多资料可查看:

凤凰网道光专题

重读道光——体味变革时代“传统”的窘迫与迷茫


相关文章

  •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清代大臣之穆彰阿
  •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清代大臣之穆彰阿(1782-1856)    穆彰阿,满洲镶蓝旗人,姓郭佳氏,字子补,号鹤舫,嘉庆进士.历任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一时权倾内外.鸦片战争时阻挠禁烟运动 ...查看


  • 爱新觉罗·绵宁(道光皇帝)
  •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1821-1850).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查看


  • 京剧的来源 不可不知
  • 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二簧.&q ...查看


  • 桐花万里丹山路--杨国翰的为人为文为官之道
  • 发现<晚清清官:杨国翰>.<玉环同知杨国翰与林则徐>等文参照.引用此文文句,但在"参考资料"中却未注明. 桐花万里丹山路 --杨国翰的为人为文为官之道 张学宇 一 杨国翰(1787-1833),字 ...查看


  • 道光的节俭令成为一张废纸
  • 孙存准 嘉庆后期的清政府,一方面财政危机日益加重,入不敷出,一方面吏治日益腐败,贪腐成风.1821年,爱新觉罗·宁登基,这就是以"节俭"著称的道光皇帝. 道光上任伊始,就颁发了他的"节俭令"---& ...查看


  • 此人是曹操后裔,历清朝三代皇帝,把持朝政53年,清朝由盛转衰
  •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皇帝驾崩,跟着是道光皇帝继位,他命令群臣嘉庆华帝的遗诏,同时把历代皇帝的遗训给整理出来,结果大臣们在整理时,犯了个错误,他们说乾隆皇帝是在雍正在避暑山庄所生的,后来一个叫曹振镛查到,他把这事告诉道光帝,道光很生气,但却奖励 ...查看


  • 中国历代人口略计表
  • 中国历代人口 人口数(万人) 公元前2205年 (夏禹时期)约1355 公元前220年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约2000 公元2年 (西汉平帝二年)5959 公元105年 (东汉永兴元年)5325 公元122年 (东汉延光四年)4869 公元 ...查看


  • [林则徐家书]
  •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是晚清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嘉庆三年(1798),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参 ...查看


  • 1840年中国只有银贵钱贱问题 并无白银外流问题
  • 1840年中国只有银贵钱贱问题 并无白银外流问题 2009年11月15日 15:38凤凰网历史综合 本文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作者:贺力平 原文标题: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关系之再检讨 作者简介:贺力平(195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