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应用于牙体牙髓临床病例分析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2009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TBL组)和对照组(传统讲授组),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病例分析闭卷考试。结果 90%学生接受TBL教学,考试成绩显示TBL组临床病例分析成绩明显好于传统讲授组。结论 TBL教学应用于牙体牙髓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讲授组。 关键词:教学方法;牙体牙髓病学;病例分析;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49-02 TBL教学法是2002年Larry K 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1]。学生预习课程内容并通过预习确认测验对预习效果做出评价,针对课堂讨论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老师进行讲解总结。研究表明,TBL教学法能增加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技巧以及增加知识成果[2]。 牙体牙髓病是口腔临床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牙体牙髓病是口腔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就诊率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口腔疾病的防治需求越来越高。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讲授模式,作者采用TBL结合牙体牙髓典型病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从“医学生”向牙体牙髓专科“医生”的转变,探寻牙体牙髓病专科医生培养的新途径。 一、材料和方法 1.将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级本科学生4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人,A组采用教师讲授法,B组采取TBL教学法。两组所用教材、总教学时数相同,参加同样理论考试。B组分4个小组,组员构成根据以往学习成绩搭配分组,每小组中有高中低分同学。 2.课前教研室集体备课准备合适的病例6例(其中龋病2例、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1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疾病3例),每个病例均收集完整资料(病历、口内片、根尖片、CBCT等)并制作成课件,选择两名经过系统TBL教学培训的讲师,抽签决定一位进行TBL教学,另一位进行传统方式教学。 (1)TBL组采用TBL教学法,学生参与临床病例分析的方式以团队讨论为主。主讲教师介绍TBL课程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流程并采用多媒体放映病例资料[3]。每周实验课提前7天教师把病例分析题目(不包括习题)告知学生。学生在课前自行查阅资料、查阅疾病相关书籍(第2版牙体牙髓病学)、维普中文科技论文、CNKI文献及PubMed相关文献,提出诊断、诊断依据、并详细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等。在病例分析课中TBL组每组学生先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讨论,带教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旁听,不对学生的观点发生评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但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明显跑题偏题现象应及时纠正。然后每个团队轮流派一名学生限时解答习题,习题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等,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最后由TBL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2)讲授组临床病例分析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带教教师采用多媒体放映病例资料,教师总结患者病史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解答学生疑问等[4]。 (3)效果评价⑴问卷调查:TBl组同学在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学生能否接受TBL授课方式、能否通过TBL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进行调查。⑵闭卷考试考核:所有学生在期末实验考试中加入病例分析的内容,分值占40%。 3.统计学分析TBL组和传统讲授组临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采用t检验,P
摘要: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应用于牙体牙髓临床病例分析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2009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TBL组)和对照组(传统讲授组),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病例分析闭卷考试。结果 90%学生接受TBL教学,考试成绩显示TBL组临床病例分析成绩明显好于传统讲授组。结论 TBL教学应用于牙体牙髓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讲授组。 关键词:教学方法;牙体牙髓病学;病例分析;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49-02 TBL教学法是2002年Larry K 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1]。学生预习课程内容并通过预习确认测验对预习效果做出评价,针对课堂讨论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老师进行讲解总结。研究表明,TBL教学法能增加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技巧以及增加知识成果[2]。 牙体牙髓病是口腔临床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牙体牙髓病是口腔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就诊率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口腔疾病的防治需求越来越高。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讲授模式,作者采用TBL结合牙体牙髓典型病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从“医学生”向牙体牙髓专科“医生”的转变,探寻牙体牙髓病专科医生培养的新途径。 一、材料和方法 1.将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级本科学生4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人,A组采用教师讲授法,B组采取TBL教学法。两组所用教材、总教学时数相同,参加同样理论考试。B组分4个小组,组员构成根据以往学习成绩搭配分组,每小组中有高中低分同学。 2.课前教研室集体备课准备合适的病例6例(其中龋病2例、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1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疾病3例),每个病例均收集完整资料(病历、口内片、根尖片、CBCT等)并制作成课件,选择两名经过系统TBL教学培训的讲师,抽签决定一位进行TBL教学,另一位进行传统方式教学。 (1)TBL组采用TBL教学法,学生参与临床病例分析的方式以团队讨论为主。主讲教师介绍TBL课程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流程并采用多媒体放映病例资料[3]。每周实验课提前7天教师把病例分析题目(不包括习题)告知学生。学生在课前自行查阅资料、查阅疾病相关书籍(第2版牙体牙髓病学)、维普中文科技论文、CNKI文献及PubMed相关文献,提出诊断、诊断依据、并详细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等。在病例分析课中TBL组每组学生先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讨论,带教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旁听,不对学生的观点发生评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但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明显跑题偏题现象应及时纠正。然后每个团队轮流派一名学生限时解答习题,习题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等,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最后由TBL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2)讲授组临床病例分析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带教教师采用多媒体放映病例资料,教师总结患者病史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解答学生疑问等[4]。 (3)效果评价⑴问卷调查:TBl组同学在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学生能否接受TBL授课方式、能否通过TBL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进行调查。⑵闭卷考试考核:所有学生在期末实验考试中加入病例分析的内容,分值占40%。 3.统计学分析TBL组和传统讲授组临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采用t检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