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及机会障碍分析

1、 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2、 技术引进;

3、 制度模仿;

4、 劳动力优势;

5、 国际竞争力优势;

6、 制造业优势;

7、 本土化优势。

劣势:

8、 国内就业压力大;

9、 应对国际影响的领域在扩大;

10、 影像经济社会的因素多且易变;

11、 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

12、 体制机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

13、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差距在不同

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历史阶段都表现得相当明显,而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产生发展的独特性,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14、 7、 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发劣势: 改革开放后短短三十年,中国创造了前

所未有的经济高增长,被西方称为“中国奇迹”。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果断摒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获得更好的技术和改善资源配置,使中国经济实现动态增长。但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固有的弊端,即市场失灵,如分配不公、外部效应、失业、经济波动等。实践证明,中国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后,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愈加不平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15、 8、 技术引进的后发劣势。一方面,引进的技术并非核技术或最新技术,

而是发达国家即将淘汰的技术,并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只将其价值链中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将自己集中于价值链中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这造成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劣势。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风险较高,发展中国家普遍在研发领域投入较少,很多领域如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都依赖进口。过多依赖技术引进与模仿也会造成技术创新的惰性,陷入“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的恶性循环。

16、 9、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后发劣势。一方面,长期依靠出口,使经济的

需求结构长期不平衡,内需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另一方面,长期依靠出口存在较大风险,给国外经济危机提供了输入机制就会直接影响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此次金融危机中,国外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出口贸易受到重挫,进而拖累整个经济。另外,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人民币仍有升值趋势,中国劳动力和资本的比较优势正在递减,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向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转移,中国的外贸摩擦也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逐渐下降,出口导向也非长久之策。

17、 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我国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现出弊端,

扩大内需再次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这正是将美国金融危机转化为中国发展机会,将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变为内需拉动型增长的大好时机。

18、 改革开放积累的财富、经验以及建立的体制;

19、 和平的国际环境;

20、 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处于乘势而上的阶段;

21、 产业地区转移、升级优化动力正在积聚。

障碍:

22、 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共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但是,相对于农村的

劳动力需求而言,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负累。囤积起来的庞大的“劳动力蓄水池”,造成“3个人的饭5个人吃”的低效益局面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瓶颈”。

23、 高房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社会稳定的绊脚石。

24、 “在1980年代,来自国内的投资十分有限。同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却有大

幅度增加,这是因为,外商投资往往伴随着先进的技术和高超的管理能力,投资回报远较国内投资为高,这样,国内资本生产率水平低下,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更多还原

2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贸易壁垒方式所发挥的

作用开始逐步弱化,例如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壁垒中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自动出口限制、专断的海关估价制度以及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制度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管理、环保、劳动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壁垒和社会壁垒为核心的“标准型”贸易壁垒。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传统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受到“标准型”贸易壁垒的制约,这不仅导致中国出口数量的骤减,有些商品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26、 中国的投融资体制正面临严重的效率问题,尤其是针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融

资方面,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融资渠道,影响了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阻碍了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的提高。风险投资是一种新兴的投融资机制,它是由职业金融家对新兴的、迅速发展的、蕴藏着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的一种权益性投资。从根本上来讲,这种机制极大的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但由于整个投融资体制上的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障碍重重。

1、 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2、 技术引进;

3、 制度模仿;

4、 劳动力优势;

5、 国际竞争力优势;

6、 制造业优势;

7、 本土化优势。

劣势:

8、 国内就业压力大;

9、 应对国际影响的领域在扩大;

10、 影像经济社会的因素多且易变;

11、 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

12、 体制机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

13、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差距在不同

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历史阶段都表现得相当明显,而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产生发展的独特性,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14、 7、 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发劣势: 改革开放后短短三十年,中国创造了前

所未有的经济高增长,被西方称为“中国奇迹”。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果断摒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获得更好的技术和改善资源配置,使中国经济实现动态增长。但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固有的弊端,即市场失灵,如分配不公、外部效应、失业、经济波动等。实践证明,中国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后,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愈加不平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15、 8、 技术引进的后发劣势。一方面,引进的技术并非核技术或最新技术,

而是发达国家即将淘汰的技术,并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只将其价值链中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将自己集中于价值链中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这造成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劣势。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风险较高,发展中国家普遍在研发领域投入较少,很多领域如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都依赖进口。过多依赖技术引进与模仿也会造成技术创新的惰性,陷入“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的恶性循环。

16、 9、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后发劣势。一方面,长期依靠出口,使经济的

需求结构长期不平衡,内需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另一方面,长期依靠出口存在较大风险,给国外经济危机提供了输入机制就会直接影响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此次金融危机中,国外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出口贸易受到重挫,进而拖累整个经济。另外,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人民币仍有升值趋势,中国劳动力和资本的比较优势正在递减,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向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转移,中国的外贸摩擦也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逐渐下降,出口导向也非长久之策。

17、 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我国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现出弊端,

扩大内需再次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这正是将美国金融危机转化为中国发展机会,将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变为内需拉动型增长的大好时机。

18、 改革开放积累的财富、经验以及建立的体制;

19、 和平的国际环境;

20、 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处于乘势而上的阶段;

21、 产业地区转移、升级优化动力正在积聚。

障碍:

22、 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共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但是,相对于农村的

劳动力需求而言,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负累。囤积起来的庞大的“劳动力蓄水池”,造成“3个人的饭5个人吃”的低效益局面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瓶颈”。

23、 高房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社会稳定的绊脚石。

24、 “在1980年代,来自国内的投资十分有限。同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却有大

幅度增加,这是因为,外商投资往往伴随着先进的技术和高超的管理能力,投资回报远较国内投资为高,这样,国内资本生产率水平低下,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更多还原

2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贸易壁垒方式所发挥的

作用开始逐步弱化,例如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壁垒中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自动出口限制、专断的海关估价制度以及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制度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管理、环保、劳动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壁垒和社会壁垒为核心的“标准型”贸易壁垒。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传统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受到“标准型”贸易壁垒的制约,这不仅导致中国出口数量的骤减,有些商品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26、 中国的投融资体制正面临严重的效率问题,尤其是针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融

资方面,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融资渠道,影响了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阻碍了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的提高。风险投资是一种新兴的投融资机制,它是由职业金融家对新兴的、迅速发展的、蕴藏着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的一种权益性投资。从根本上来讲,这种机制极大的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但由于整个投融资体制上的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障碍重重。


相关文章

  • 2016年新型纺织纤维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957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2016年信息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年版中国信息技术行业深度调研及发 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6921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 ...查看


  • 浅析创维公司的发展策略
  • 浅析创维公司的发展策略 内容摘要: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创维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目前是以香港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为龙头,跨越粤港两地,是生产消费类电子.网络及通讯产品的大型高科技上市公司.在论文中,笔者针对创维集团公司这一实例 ...查看


  • 中国中兽药产业调研及市场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企业的市场定位
  • 模块四 企业的市场定位 企业一旦选择了目标市场,就应该在目标市场上确定自己相应的位置,也就是要解决市场定位的问题.市场定位是企业全面战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产品如何与众不同,与竞争者相比自己有哪些突出的优势.从20世纪8 ...查看


  • 可口可乐SWOT分析
  • 可口可乐SWOT分析 化材3A 963155 黄尹柔 可口可乐 SWOT 分析 一. 前言 可口可乐有着百年的悠久历史,说是饮料界的龙头也不为过,可口可乐成功 的秘诀也是多数消费者疯狂所想要了解的,我们可以藉由分析可口可乐公司进一步了解这个 ...查看


  • 影响知识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初探
  • 影响知识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初探 内容提要:知识女性发展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面对变迁迅速的经济时代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各种问题.各种新的矛盾不断地呈现在知识女性的面前,阻碍了她们的发展.文章主要从知识女性的成才和职业发展2方面来探究影响 ...查看


  • 管理学 课程感悟
  • 以前总认为管理是个泛泛空洞的词语,是一种阶级式的概念.心中承认管理当中确实会有许多技巧和科学方法,令每个人作为管理者所能达到的效果都会不一样.但是仅仅学了管理学就能管理别人么?别人为什么会接受你的管理呢?直到这学期开设了管理学这门课才让我逐 ...查看


  • 中国新能源行业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