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材料题训练(4道)
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三公九卿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割,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地方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旨诏,地方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地方官员还要定期朝 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五 清朝疆域全图(1820)见右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
化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汉、宋、清为加强专制主义采取的相
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
(4)根据材料三,请回答在秦朝和汉朝,地方的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柳宗元对这 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特点?
(5)根据材料四,请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的什么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当时和后世 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到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表现出什么趋势?
(6)根据材料五,近代中国版图是在什么时期基本确立的?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清朝实行的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设立什么机构管辖?尤其是在西南地区, 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作用?
(7)综上,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
答案:
(1)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并相互制 约;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2)汉朝: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并任用身边侍从等为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决策 机构,限制三公权力。宋朝: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臵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 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清朝:设臵军机处。
(3)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秦朝到汉朝地方行政制度变化:从郡县制变成了郡国并行制。柳宗元认为:郡县制能 使中央有效的管理地方,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封国的出现,使 地方割据势力增强,威胁到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 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这是元朝行省制。行省制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 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 世影响极大,是省制的开端。趋势: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6)中国版图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确立。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 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设立理
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7)认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 繁荣;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但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 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专制极易造成政治的腐败;严重扼杀了社会创造力和思 想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签订《南京条约》 材料二 签订《马关条约》
材料三 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四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的讲话》
(1)简述三幅图中条约签订的背景分别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马关条约》与材料一《南京条约》最大不同的是哪一条?反映了帝国主义侵 华怎样的新阶段特征?该条约在19世纪末对列强侵华局面产生了何种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 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日关系在什么时候实现正常化? 原因是什么?
答案: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中日甲 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在条约 的刺激下,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侵华战争: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策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 变、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 数千万中国人;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毁灭中国巨额财富。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在这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下,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此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曾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
——胡锦涛主席视察新疆时的部分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2)自秦以来,我们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巩固,请你回答封建社会后期(元 明清)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新中国民族政策是什么?具体的机构有哪些?它的 实施有何意义?
答案:
(1)①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免官吏。②在岭南地区开凿灵渠 并臵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③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和直道。
(2)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军民政教事务;明朝时开始在 西南地区开始进行“改土归流”;清朝时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同时任命左 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并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先后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 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五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作的愿望,保
证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
——左宗棠
材料二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丧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之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之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正面临什么危机?结合材料,左宗棠坚决主张出兵的理由有 哪些?该危机结局如何?针对左宗棠所提“久安长治之策”,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巩 固新疆?
(2)材料一诗中“郑氏的英魂”是指谁?“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背 城一战”则是指什么斗争?在这次斗争中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3)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向新疆扩张侵略势力,强占伊犁地区。出兵理由:①新疆物 产丰富;②保卫蒙古和京师的战略价值;③俄国蚕食中国领土,不能任其得寸进尺。 结局:左宗棠击败入侵的阿古柏,收复新疆左宗棠,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收回伊犁。 措施: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
(2)明朝郑成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台湾人民反割台 斗争。丘逢甲、徐骧、刘永福等。
(3)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高中历史必修1材料题训练(4道)
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三公九卿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割,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地方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旨诏,地方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地方官员还要定期朝 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五 清朝疆域全图(1820)见右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
化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汉、宋、清为加强专制主义采取的相
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
(4)根据材料三,请回答在秦朝和汉朝,地方的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柳宗元对这 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特点?
(5)根据材料四,请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的什么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当时和后世 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到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表现出什么趋势?
(6)根据材料五,近代中国版图是在什么时期基本确立的?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清朝实行的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设立什么机构管辖?尤其是在西南地区, 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作用?
(7)综上,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
答案:
(1)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并相互制 约;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2)汉朝: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并任用身边侍从等为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决策 机构,限制三公权力。宋朝: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臵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 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清朝:设臵军机处。
(3)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秦朝到汉朝地方行政制度变化:从郡县制变成了郡国并行制。柳宗元认为:郡县制能 使中央有效的管理地方,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封国的出现,使 地方割据势力增强,威胁到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 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这是元朝行省制。行省制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 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 世影响极大,是省制的开端。趋势: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6)中国版图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确立。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 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设立理
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7)认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 繁荣;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但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 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专制极易造成政治的腐败;严重扼杀了社会创造力和思 想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签订《南京条约》 材料二 签订《马关条约》
材料三 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四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的讲话》
(1)简述三幅图中条约签订的背景分别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马关条约》与材料一《南京条约》最大不同的是哪一条?反映了帝国主义侵 华怎样的新阶段特征?该条约在19世纪末对列强侵华局面产生了何种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 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日关系在什么时候实现正常化? 原因是什么?
答案: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中日甲 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在条约 的刺激下,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侵华战争: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策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 变、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 数千万中国人;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毁灭中国巨额财富。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在这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下,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此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曾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
——胡锦涛主席视察新疆时的部分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2)自秦以来,我们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巩固,请你回答封建社会后期(元 明清)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新中国民族政策是什么?具体的机构有哪些?它的 实施有何意义?
答案:
(1)①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免官吏。②在岭南地区开凿灵渠 并臵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③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和直道。
(2)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军民政教事务;明朝时开始在 西南地区开始进行“改土归流”;清朝时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同时任命左 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并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先后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 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五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作的愿望,保
证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
——左宗棠
材料二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丧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之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之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正面临什么危机?结合材料,左宗棠坚决主张出兵的理由有 哪些?该危机结局如何?针对左宗棠所提“久安长治之策”,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巩 固新疆?
(2)材料一诗中“郑氏的英魂”是指谁?“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背 城一战”则是指什么斗争?在这次斗争中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3)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向新疆扩张侵略势力,强占伊犁地区。出兵理由:①新疆物 产丰富;②保卫蒙古和京师的战略价值;③俄国蚕食中国领土,不能任其得寸进尺。 结局:左宗棠击败入侵的阿古柏,收复新疆左宗棠,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收回伊犁。 措施: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
(2)明朝郑成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台湾人民反割台 斗争。丘逢甲、徐骧、刘永福等。
(3)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