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孩子时间,如何管理?
陈校长微课堂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来这里给大家做一些分享,也希望我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能对大家的教育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今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9年。一整天,朋友圈都已经被祈福、缅怀刷屏。这也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匆匆,在我们为逝者祭奠的同时,也应该为自己,为孩子敲响警钟!生命是有限的,怎样让短暂的时间充实而快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时间,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题《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孩子时间,如何管理?》
这个题目,取的比较押韵,比较有诗意哈,不是我要卖弄文采,为什么要这么命题呢?让我们先听一下,下面这个小故事: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樵夫进山砍柴,看见两个人在松下下棋,樵夫很好奇,就过去观看,不知不觉,沉迷其间。等到看完一局棋,樵夫发现自己的斧子已经断了,等回到村中,却发现已经过去了上百年!
听完这个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这是一个传说,可也道出了我们对时间感知的奇妙!回想一下,你们是不是也有七天假期转瞬即逝,而工作的时间漫长而枯燥的感受;而孩子也会觉得上课时间像只蜗牛,走神时,却快若闪电!正如爱因斯坦有个笑话:“如果你在一个漂亮姑娘前坐一个小时,你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片刻就像一小时。”
很多家长给我们反映:
孩子每天早起都要不停催促,否则就磨磨蹭蹭的,洗漱一下要半个多小时,吃饭也拖的不行;
孩子做两道数学题拖拖拉拉,但玩起来却总是没完没了,看电视、打游戏津津有味,做作业就好像上刑场;
孩子整天都在问:“什么时候放假?”“怎么还没到周五?”;放学前十分钟永远坐不住,经常被外面走动的人吸引。
孩子但刚放完假,又会不“知足”地抱怨道:“我还什么都没干呢”! 孩子做事情没有条理性,不知道安排自己的时间,抓不住重点,也没有计划性,要么是每天的计划太多了,不是在拖延中,就是需要延迟睡觉才能完成。
.......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上述的一些情况,那么家长就要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真正做到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要完成很多很多的事:学习各种科目的知识,完成课后作业,参加各项活动、兴趣班,和朋友玩耍,陪伴家长,阅读,运动„„孩子好像总是疲于奔命,而我们既心疼又心焦!我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因此希望他们做好准备,现在能打好未来成功的基础,而做好了时间管理,才能让孩子可以尝试多种可能性,发掘自己的天分和兴趣爱好,不再每天挣扎和烦恼于“我的时间去哪儿了”,同时还培养孩子专注、自律的性格,让孩子游刃有余地完成每天的事情。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提醒孩子:注意抓紧时间!可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对时间的利用如何呢?有一部分人的时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
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而大多数爸爸妈妈往往只能在一旁“干着急”,催促、批评孩子,这样通常只是让孩子心里急,无助,却还是走不出时间的“怪圈”。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我们常说的时间管理,其实主要分为心理时间和自然时间。心理时间指的是体验、感知的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则是指的是刻度时间,是客观的。当人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专注、特别放松的时候,心理时间会放缓,人们内心感知的时间比实际的时间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特别认真时,总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就和题目中的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感受一样;相反,当人们面对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感觉枯燥,或者内心过度紧张时,心理感知的时间会快于实际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你在坐过山车时,短短的几分钟,就像经历了整个世纪一样!
明白了这个规律以后,你会发现,孩子拖拉、不写作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存在偏差!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在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知更加准确,孩子对时间不敏感,容易拖沓、沉迷于某些事件。由于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定制出适合自己的、完善的计划。
孩子在8岁以前,大脑的推理能力还没发展到足够支撑起对时间的知觉上,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你给他讲注意时间,孩子还不能理解。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形象化的东西去让孩子认知时间,比如沙漏之类的。孩子8岁以后,家长就要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比如,很多孩子玩游戏没有节制,没有度,容易忘记时间,不是因为孩子偷懒贪玩,很多时候是孩子放松和专注时,对时间估量产生了偏差。还有的孩子习惯性拖拉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对自己的效率估量过高。总以为自己剩下来的作业可以很快完成,殊不知这是心理时间在作祟!所以,在孩子玩游戏或者看电视时,有必要给孩子设个闹钟,或者提醒一下孩子时间,但注意不要过于频繁,这容易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要理解孩子,不应过分批评孩子,给孩子贴上“懒惰”、“拖拉”等不好的标签。由于孩子受到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管理时间。尤其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跟孩子一起做好时间计划。我们所说的时间计划,不是让家长给孩子规定,你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情。比如,昨天有个妈妈和我沟通的时候,谈到她的孩子特别拖拉,每次作业都要父母催着完成,不守着,孩子就要开小差,弄橡皮差、玩手指之类的.... 作业没完成,妈妈着急的不行,孩子却一点都不着急,她也给孩子制定过时间表,但执行困难,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或者听了当耳旁风。
像上述妈妈情况的家长可能不占少数,可能也有过给孩子订立时间表,要么是执行不严格,要么是压根没执行,要么是坚持不下去。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不听话,制定了计划也不执行,但实则上孩子想的是我为什么要执行?我为什么不能按着自己的时间来?妈妈老是唠叨,烦死了!孩子会出现抵触,一是因为在订立时间表的过程中,孩子的参与度不高;二是侵犯了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每个人都不想别人过于约束自己,对自由的向往是每个人内心最纯粹的追求,我们教育也不能违背人性。
在给孩子定时间、定计划时,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我们定的不是时间点,而应该是时间段。比如,孩子上午需要完成两页语文、一页数学,我们就不需要告诉孩子:你9:00-10:00做语文,10:00——11:00做数学,过于详细,操作
性反而不大。我们只需告诉孩子你上午要完成两页语文,一页数学,语文要达到什么标准,比如书写、错别字等,数学要达到什么标准,比如准确率等。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你中午的时候验收结果就是了。这样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规划权,孩子如果想要玩,或者更多的支配自由的时间,他只能提高效率。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回来检查的时候,孩子还是没做怎么办?首先,咱们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实现自我管理,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信任;其次,规矩优先,孩子没做完要接受的处罚要提前约定好,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可期待性。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给我分享了一个他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这位爸爸的孩子早上起床特别拖拉,刷牙、洗脸可以自己玩半个小时,怎么说都不听。后面,这位爸爸告诉孩子说:儿子,以后爸爸不会催你了,到了出门的时间,你没收拾好,爸爸就自己开车走了。开始,孩子还以为爸爸同往常一样说着玩,不以为然,依旧磨磨蹭蹭,没想到,到时间点,爸爸真的开车就走了,孩子一下就傻了。果然,孩子那天上课迟到了,受到了老师批评。第二天,爸爸依旧很准时就往外走,孩子看见后,饭都没吃完就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在车上,爸爸告诉孩子,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都不放在心上,我们也没义务去事事催你,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现在你长大了,你自己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否则还要吃苦头儿。再这以后,孩子的早上动作果然就快了很多,逐渐改变了拖拉的习惯;很多时候,家长会给孩子定规则,但实行起来却不怎么较真,甚至看见孩子要迟到了,就不停的催促,可你的着急反而让孩子感觉不到压力,他会觉得即使迟到,也还有爸爸妈妈顶着,孩子压根没把上学当成自己的事情,他对学习的认知也是肤浅和偏驳的。
最后,即使孩子没完成,我们家长应该平复自己的情绪,客观的去面对,就事论事,你的急躁或者愤怒容易让孩子过于去关注问题本身,而忽略了如何去改正。家长更应该和孩子一起总结为什么今天没完成,我们还可以提高的点是什么?
如果要提高孩子的参与度的话,可以制定一个亲子自律表。父母给孩子定一些目标和规划,同时,孩子也可以给父母定一些必须完成的规划和目标。亲子之间相互督促,孩子参与进来后,也会更严格的去要求自己,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要帮孩子将无趣的事情变得有趣。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很大原因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总是感觉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一旦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遇到学业上的困难就容易放弃,不会做的就拖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家长在这过程中,要帮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多运用赏识教育,让孩子持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在孩子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后,家长就需要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教会孩子区分轻重缓急,急的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紧急。当孩子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时,应问问引导孩子,哪一些真正重要,把它们作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做一件事花多少时间,而是有多少不受干扰的时间。全力猛攻,任何困难都可迎刃而解,零打碎敲,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一次只能考虑一件事,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最后,再教给大家一个时间管理的小方法,也是杨老师经常给大家讲过的三句话。我们家长可以用较粗的碳素笔写下来,贴在孩子的书桌的上角,给孩子以提醒!此三句话包括了孩子做事时的所有要求和标准,家长仅需提醒孩子注意书
桌上角的要求便可,无需每次跟孩子念叨不同话。家长念叨了,孩子觉得烦,反而没有实际效果。
第一句话:做事情要认真!(端正做事态度!)
第二句话:做事情要做完一件事才能做第二件事!(有条理性的做事!) 第三句话: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对自己做的事要有责任心!) 希望家长们能真正用到实处!而不是听听就忘记了。
家庭教育贵在“法治”。有些家长处处管着孩子,训着孩子,这是“人治”,但凡“人治”,家长都会过于强势和自我,容易让孩子养成被动和依赖的性格。只有让孩子由他律转为自律,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去规划自己的时间,也才真正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还有一些时间管理的小技巧和方法,咱们可以下来再一起探讨!谢谢大家收听,咱们下次再见!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孩子时间,如何管理?
陈校长微课堂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来这里给大家做一些分享,也希望我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能对大家的教育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今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9年。一整天,朋友圈都已经被祈福、缅怀刷屏。这也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匆匆,在我们为逝者祭奠的同时,也应该为自己,为孩子敲响警钟!生命是有限的,怎样让短暂的时间充实而快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时间,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题《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孩子时间,如何管理?》
这个题目,取的比较押韵,比较有诗意哈,不是我要卖弄文采,为什么要这么命题呢?让我们先听一下,下面这个小故事: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樵夫进山砍柴,看见两个人在松下下棋,樵夫很好奇,就过去观看,不知不觉,沉迷其间。等到看完一局棋,樵夫发现自己的斧子已经断了,等回到村中,却发现已经过去了上百年!
听完这个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这是一个传说,可也道出了我们对时间感知的奇妙!回想一下,你们是不是也有七天假期转瞬即逝,而工作的时间漫长而枯燥的感受;而孩子也会觉得上课时间像只蜗牛,走神时,却快若闪电!正如爱因斯坦有个笑话:“如果你在一个漂亮姑娘前坐一个小时,你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片刻就像一小时。”
很多家长给我们反映:
孩子每天早起都要不停催促,否则就磨磨蹭蹭的,洗漱一下要半个多小时,吃饭也拖的不行;
孩子做两道数学题拖拖拉拉,但玩起来却总是没完没了,看电视、打游戏津津有味,做作业就好像上刑场;
孩子整天都在问:“什么时候放假?”“怎么还没到周五?”;放学前十分钟永远坐不住,经常被外面走动的人吸引。
孩子但刚放完假,又会不“知足”地抱怨道:“我还什么都没干呢”! 孩子做事情没有条理性,不知道安排自己的时间,抓不住重点,也没有计划性,要么是每天的计划太多了,不是在拖延中,就是需要延迟睡觉才能完成。
.......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上述的一些情况,那么家长就要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真正做到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要完成很多很多的事:学习各种科目的知识,完成课后作业,参加各项活动、兴趣班,和朋友玩耍,陪伴家长,阅读,运动„„孩子好像总是疲于奔命,而我们既心疼又心焦!我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因此希望他们做好准备,现在能打好未来成功的基础,而做好了时间管理,才能让孩子可以尝试多种可能性,发掘自己的天分和兴趣爱好,不再每天挣扎和烦恼于“我的时间去哪儿了”,同时还培养孩子专注、自律的性格,让孩子游刃有余地完成每天的事情。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提醒孩子:注意抓紧时间!可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对时间的利用如何呢?有一部分人的时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
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而大多数爸爸妈妈往往只能在一旁“干着急”,催促、批评孩子,这样通常只是让孩子心里急,无助,却还是走不出时间的“怪圈”。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我们常说的时间管理,其实主要分为心理时间和自然时间。心理时间指的是体验、感知的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则是指的是刻度时间,是客观的。当人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专注、特别放松的时候,心理时间会放缓,人们内心感知的时间比实际的时间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特别认真时,总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就和题目中的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感受一样;相反,当人们面对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感觉枯燥,或者内心过度紧张时,心理感知的时间会快于实际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你在坐过山车时,短短的几分钟,就像经历了整个世纪一样!
明白了这个规律以后,你会发现,孩子拖拉、不写作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存在偏差!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在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知更加准确,孩子对时间不敏感,容易拖沓、沉迷于某些事件。由于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定制出适合自己的、完善的计划。
孩子在8岁以前,大脑的推理能力还没发展到足够支撑起对时间的知觉上,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你给他讲注意时间,孩子还不能理解。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形象化的东西去让孩子认知时间,比如沙漏之类的。孩子8岁以后,家长就要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比如,很多孩子玩游戏没有节制,没有度,容易忘记时间,不是因为孩子偷懒贪玩,很多时候是孩子放松和专注时,对时间估量产生了偏差。还有的孩子习惯性拖拉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对自己的效率估量过高。总以为自己剩下来的作业可以很快完成,殊不知这是心理时间在作祟!所以,在孩子玩游戏或者看电视时,有必要给孩子设个闹钟,或者提醒一下孩子时间,但注意不要过于频繁,这容易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要理解孩子,不应过分批评孩子,给孩子贴上“懒惰”、“拖拉”等不好的标签。由于孩子受到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管理时间。尤其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跟孩子一起做好时间计划。我们所说的时间计划,不是让家长给孩子规定,你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情。比如,昨天有个妈妈和我沟通的时候,谈到她的孩子特别拖拉,每次作业都要父母催着完成,不守着,孩子就要开小差,弄橡皮差、玩手指之类的.... 作业没完成,妈妈着急的不行,孩子却一点都不着急,她也给孩子制定过时间表,但执行困难,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或者听了当耳旁风。
像上述妈妈情况的家长可能不占少数,可能也有过给孩子订立时间表,要么是执行不严格,要么是压根没执行,要么是坚持不下去。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不听话,制定了计划也不执行,但实则上孩子想的是我为什么要执行?我为什么不能按着自己的时间来?妈妈老是唠叨,烦死了!孩子会出现抵触,一是因为在订立时间表的过程中,孩子的参与度不高;二是侵犯了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每个人都不想别人过于约束自己,对自由的向往是每个人内心最纯粹的追求,我们教育也不能违背人性。
在给孩子定时间、定计划时,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我们定的不是时间点,而应该是时间段。比如,孩子上午需要完成两页语文、一页数学,我们就不需要告诉孩子:你9:00-10:00做语文,10:00——11:00做数学,过于详细,操作
性反而不大。我们只需告诉孩子你上午要完成两页语文,一页数学,语文要达到什么标准,比如书写、错别字等,数学要达到什么标准,比如准确率等。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你中午的时候验收结果就是了。这样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规划权,孩子如果想要玩,或者更多的支配自由的时间,他只能提高效率。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回来检查的时候,孩子还是没做怎么办?首先,咱们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实现自我管理,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信任;其次,规矩优先,孩子没做完要接受的处罚要提前约定好,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可期待性。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给我分享了一个他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这位爸爸的孩子早上起床特别拖拉,刷牙、洗脸可以自己玩半个小时,怎么说都不听。后面,这位爸爸告诉孩子说:儿子,以后爸爸不会催你了,到了出门的时间,你没收拾好,爸爸就自己开车走了。开始,孩子还以为爸爸同往常一样说着玩,不以为然,依旧磨磨蹭蹭,没想到,到时间点,爸爸真的开车就走了,孩子一下就傻了。果然,孩子那天上课迟到了,受到了老师批评。第二天,爸爸依旧很准时就往外走,孩子看见后,饭都没吃完就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在车上,爸爸告诉孩子,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都不放在心上,我们也没义务去事事催你,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现在你长大了,你自己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否则还要吃苦头儿。再这以后,孩子的早上动作果然就快了很多,逐渐改变了拖拉的习惯;很多时候,家长会给孩子定规则,但实行起来却不怎么较真,甚至看见孩子要迟到了,就不停的催促,可你的着急反而让孩子感觉不到压力,他会觉得即使迟到,也还有爸爸妈妈顶着,孩子压根没把上学当成自己的事情,他对学习的认知也是肤浅和偏驳的。
最后,即使孩子没完成,我们家长应该平复自己的情绪,客观的去面对,就事论事,你的急躁或者愤怒容易让孩子过于去关注问题本身,而忽略了如何去改正。家长更应该和孩子一起总结为什么今天没完成,我们还可以提高的点是什么?
如果要提高孩子的参与度的话,可以制定一个亲子自律表。父母给孩子定一些目标和规划,同时,孩子也可以给父母定一些必须完成的规划和目标。亲子之间相互督促,孩子参与进来后,也会更严格的去要求自己,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要帮孩子将无趣的事情变得有趣。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很大原因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总是感觉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一旦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遇到学业上的困难就容易放弃,不会做的就拖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家长在这过程中,要帮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多运用赏识教育,让孩子持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在孩子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后,家长就需要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教会孩子区分轻重缓急,急的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紧急。当孩子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时,应问问引导孩子,哪一些真正重要,把它们作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做一件事花多少时间,而是有多少不受干扰的时间。全力猛攻,任何困难都可迎刃而解,零打碎敲,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一次只能考虑一件事,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最后,再教给大家一个时间管理的小方法,也是杨老师经常给大家讲过的三句话。我们家长可以用较粗的碳素笔写下来,贴在孩子的书桌的上角,给孩子以提醒!此三句话包括了孩子做事时的所有要求和标准,家长仅需提醒孩子注意书
桌上角的要求便可,无需每次跟孩子念叨不同话。家长念叨了,孩子觉得烦,反而没有实际效果。
第一句话:做事情要认真!(端正做事态度!)
第二句话:做事情要做完一件事才能做第二件事!(有条理性的做事!) 第三句话: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对自己做的事要有责任心!) 希望家长们能真正用到实处!而不是听听就忘记了。
家庭教育贵在“法治”。有些家长处处管着孩子,训着孩子,这是“人治”,但凡“人治”,家长都会过于强势和自我,容易让孩子养成被动和依赖的性格。只有让孩子由他律转为自律,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去规划自己的时间,也才真正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还有一些时间管理的小技巧和方法,咱们可以下来再一起探讨!谢谢大家收听,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