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孩子升小学

有3岁。小弟弟倒是不怕生,一个劲往我们身上蹭,拿着玩具屋里阳台地跑,为家里增添了几分热闹。赵袆婷一会和弟弟玩,一会拿着球板和她妈妈玩,没有坐下来听我们谈话,我们和她说话,她的反应也似乎不是很热烈。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她的爸爸在外做工程,妈妈在家照管孩子,较忙时外婆会来小住,对孩子的学习基本无暇顾及。以下是我们和她妈妈关于孩子在家表现的部分对话:

问:赵袆婷在家独立自理能力怎样?能不能自己吃饭穿衣睡觉了?

答:能自己吃饭睡觉,这些不用我们大人照顾了。

问:孩子平时有作业吗?能不能自觉完成?

答:每天都有作业,今天是星期五,作业都要留到周日再做,而且一点也不自觉,都要我们盯着她才肯做。以后上小学,看老师怎么教你?(孩子还是一脸不在乎)

我们首先指出孩子生活自立能力挺强的,不过做作业不自觉可不行,除了我们开学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外,现在家长就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先学习后玩耍”,知道“学得踏踏实实,玩得才痛痛快快”的道理。

最后,我们向赵袆婷提出了希望:做作业要认真自觉,不要妈妈陪着,过一段时间我们还要来看看,是不是有进步了。孩子高兴地答应了,送我们出门时,妈妈又叫她和我们说再见,这次她开口了,说了声:“两位老师再见!”

收获思考:

家有两小孩,一般妈妈总是会特别照顾到幼小的一个,这样对大的那个有利也有弊。利: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强,会产生“我是姐姐(哥哥)”的责任感,表现的比较懂事。弊:孩子情感上会感觉受冷落,往往表现出内向或霸道的两极倾向。妈妈疏于在学习方面给以指导,在学习习惯上会有所忽略,而且家长动不动就说:“等到新学校后看老师怎么教你!”会让孩子提前产生对新学校、新老师的恐惧心理。

对于此类学生,我们要扬长避短,争取发挥其“姐姐”的优势,真正培养她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镜头(二)

地点:一年级新生家丁琳珊家

情况介绍:

丁琳珊小朋友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眼睛忽闪忽闪的,给人古灵精怪的感觉。爱好广泛:唱歌、画画、折纸、跳舞等。

过程记录:

敲开丁琳珊小朋友的家门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孩子刚洗过澡,披着乌黑的长发,穿着一件吊带裙,煞是可爱,笑眯眯地向我们问好后,便拿了剪刀、彩纸在我们的旁边站定下来。

一边折纸一边聆听着我们的谈话,不时还插句嘴„„

妈妈一脸的担忧,皱着眉头说:“我现在很矛盾,也很担心,孩子这么小,万一她学不好怎么办?如果一个学期下来成绩就不好,那你们老师会不会给她补呀?”

爸爸也说:“孩子很活泼好动,一点也静不下来,思想很不集中,那以后上课该怎么办呢?如果落后了,真怕害了孩子呀!”

孩子忍不住插嘴了:“哼,我不会差的!”

妈妈严肃地说了声:“大人讲话孩子不要插嘴,跟你说多少遍了?!”

孩子伸了伸舌头,抿着嘴朝我们笑笑„„

我们耐心地告诉家长,学校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看孩子进步还是退步不仅仅是看他的成绩,而是要关注他的思想变化和行为习惯等。现在的孩子,知识的储备已经相当丰富,需要提高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如自己会根据需要每天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保管好自己的文具用品,学习上主要是有倾听能力,书写方面主要是练习笔画,书写的姿势,而不是写字。我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点滴进步。更何况你们的孩子那么有灵气,那么乐观,不用过多过早担心呀!

听了我们的话,年轻的爸爸妈妈终于露出了笑脸„„

收获反思:

两位家长患的是典型的“学前焦虑症”,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全都在于一个“爱”字,可是表现出的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家长会把焦虑心情转嫁到孩子身上,使孩子慢慢产生厌学或惧学心理,影响了孩子健康发展。因而,家长应调整心态,正确地进行学前教育,多给孩子以鼓励,一同和孩子憧憬崭新而又美好的小学生活。

对于这一点,傅怡清的家长倒是有自己的最新理念。她希望学校培养孩子不仅仅注重学习成绩方面,还要兼顾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比如: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也就是要注重情商的开发;希

望学校能减轻孩子的负担,在家庭作业布置上能适度适量,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这些我们都达成了共识,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呀!

★镜头三

地点:初一新生吕彧白家

中心话题:如何才能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孩子对中学的生活充满了期待,雀跃地拉着我们问长问短:“学校有多大?会分在哪个班?班里有几个人呀?„„”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向往。当我们讲到学校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时,孩子更是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加入到这些活动中来。我们把学校四化一型的理念——优质化 、国际化、特色化、科研化和现代化型对孩子与家长进行了宣传。此时,孩子的神色慢慢变得严肃起来了,似乎明白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将来的日子里,自己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孩子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出色,这时我们就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与学生、家长开始了交流:

进入中学,随着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和广度的加深,如果仅仅凭借聪明或者死记硬背的方式是无法适应中学生活的。这时候,良好的学习方法,正确的认知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中学的评价机制和小学也不同,考试难度的变化直接体现在分数上,而不是通过等级来衡量学习程度。所以到了中学,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每天要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只要坚持,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孩子的父母亲都很认真地听取我们的建议,像是两个充满对知识渴求的学生„„

谈话不知不觉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们向家长征求意见。家长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能够有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我想这也应该代表了所有家长的心声。我们也请所有的家长放心,我们的学校一定不会辜负社会对我们的厚望,不会让家长和学生失望!

家访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家校交流频度、深度,有利于促使家长转变学前教育观念,消除孩子入学前的紧张焦虑心理,帮助准小学生、初中学生顺利和谐地过渡到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我们要努力地用真情和耐心去进行我们的家访,这样才能让笑容写满每位家长的脸!

有3岁。小弟弟倒是不怕生,一个劲往我们身上蹭,拿着玩具屋里阳台地跑,为家里增添了几分热闹。赵袆婷一会和弟弟玩,一会拿着球板和她妈妈玩,没有坐下来听我们谈话,我们和她说话,她的反应也似乎不是很热烈。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她的爸爸在外做工程,妈妈在家照管孩子,较忙时外婆会来小住,对孩子的学习基本无暇顾及。以下是我们和她妈妈关于孩子在家表现的部分对话:

问:赵袆婷在家独立自理能力怎样?能不能自己吃饭穿衣睡觉了?

答:能自己吃饭睡觉,这些不用我们大人照顾了。

问:孩子平时有作业吗?能不能自觉完成?

答:每天都有作业,今天是星期五,作业都要留到周日再做,而且一点也不自觉,都要我们盯着她才肯做。以后上小学,看老师怎么教你?(孩子还是一脸不在乎)

我们首先指出孩子生活自立能力挺强的,不过做作业不自觉可不行,除了我们开学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外,现在家长就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先学习后玩耍”,知道“学得踏踏实实,玩得才痛痛快快”的道理。

最后,我们向赵袆婷提出了希望:做作业要认真自觉,不要妈妈陪着,过一段时间我们还要来看看,是不是有进步了。孩子高兴地答应了,送我们出门时,妈妈又叫她和我们说再见,这次她开口了,说了声:“两位老师再见!”

收获思考:

家有两小孩,一般妈妈总是会特别照顾到幼小的一个,这样对大的那个有利也有弊。利: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强,会产生“我是姐姐(哥哥)”的责任感,表现的比较懂事。弊:孩子情感上会感觉受冷落,往往表现出内向或霸道的两极倾向。妈妈疏于在学习方面给以指导,在学习习惯上会有所忽略,而且家长动不动就说:“等到新学校后看老师怎么教你!”会让孩子提前产生对新学校、新老师的恐惧心理。

对于此类学生,我们要扬长避短,争取发挥其“姐姐”的优势,真正培养她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镜头(二)

地点:一年级新生家丁琳珊家

情况介绍:

丁琳珊小朋友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眼睛忽闪忽闪的,给人古灵精怪的感觉。爱好广泛:唱歌、画画、折纸、跳舞等。

过程记录:

敲开丁琳珊小朋友的家门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孩子刚洗过澡,披着乌黑的长发,穿着一件吊带裙,煞是可爱,笑眯眯地向我们问好后,便拿了剪刀、彩纸在我们的旁边站定下来。

一边折纸一边聆听着我们的谈话,不时还插句嘴„„

妈妈一脸的担忧,皱着眉头说:“我现在很矛盾,也很担心,孩子这么小,万一她学不好怎么办?如果一个学期下来成绩就不好,那你们老师会不会给她补呀?”

爸爸也说:“孩子很活泼好动,一点也静不下来,思想很不集中,那以后上课该怎么办呢?如果落后了,真怕害了孩子呀!”

孩子忍不住插嘴了:“哼,我不会差的!”

妈妈严肃地说了声:“大人讲话孩子不要插嘴,跟你说多少遍了?!”

孩子伸了伸舌头,抿着嘴朝我们笑笑„„

我们耐心地告诉家长,学校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看孩子进步还是退步不仅仅是看他的成绩,而是要关注他的思想变化和行为习惯等。现在的孩子,知识的储备已经相当丰富,需要提高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如自己会根据需要每天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保管好自己的文具用品,学习上主要是有倾听能力,书写方面主要是练习笔画,书写的姿势,而不是写字。我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点滴进步。更何况你们的孩子那么有灵气,那么乐观,不用过多过早担心呀!

听了我们的话,年轻的爸爸妈妈终于露出了笑脸„„

收获反思:

两位家长患的是典型的“学前焦虑症”,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全都在于一个“爱”字,可是表现出的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家长会把焦虑心情转嫁到孩子身上,使孩子慢慢产生厌学或惧学心理,影响了孩子健康发展。因而,家长应调整心态,正确地进行学前教育,多给孩子以鼓励,一同和孩子憧憬崭新而又美好的小学生活。

对于这一点,傅怡清的家长倒是有自己的最新理念。她希望学校培养孩子不仅仅注重学习成绩方面,还要兼顾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比如: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也就是要注重情商的开发;希

望学校能减轻孩子的负担,在家庭作业布置上能适度适量,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这些我们都达成了共识,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呀!

★镜头三

地点:初一新生吕彧白家

中心话题:如何才能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孩子对中学的生活充满了期待,雀跃地拉着我们问长问短:“学校有多大?会分在哪个班?班里有几个人呀?„„”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向往。当我们讲到学校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时,孩子更是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加入到这些活动中来。我们把学校四化一型的理念——优质化 、国际化、特色化、科研化和现代化型对孩子与家长进行了宣传。此时,孩子的神色慢慢变得严肃起来了,似乎明白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将来的日子里,自己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孩子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出色,这时我们就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与学生、家长开始了交流:

进入中学,随着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和广度的加深,如果仅仅凭借聪明或者死记硬背的方式是无法适应中学生活的。这时候,良好的学习方法,正确的认知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中学的评价机制和小学也不同,考试难度的变化直接体现在分数上,而不是通过等级来衡量学习程度。所以到了中学,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每天要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只要坚持,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孩子的父母亲都很认真地听取我们的建议,像是两个充满对知识渴求的学生„„

谈话不知不觉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们向家长征求意见。家长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能够有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我想这也应该代表了所有家长的心声。我们也请所有的家长放心,我们的学校一定不会辜负社会对我们的厚望,不会让家长和学生失望!

家访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家校交流频度、深度,有利于促使家长转变学前教育观念,消除孩子入学前的紧张焦虑心理,帮助准小学生、初中学生顺利和谐地过渡到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我们要努力地用真情和耐心去进行我们的家访,这样才能让笑容写满每位家长的脸!


相关文章

  •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
  •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 幼儿园原本是一个人人生当中最快乐.做幸福的时段,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用 ...查看


  • 幼小衔接个中问题
  • 幼小衔接个中小问题 "幼小衔接期"是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段时期,时间跨度大致是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段时期.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转入基本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对于孩子来说这一 ...查看


  • 早书写和小学化教学的危害
  • 早书写和小学化教学的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 就已厌学 司马懿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 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 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 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 ...查看


  • 禁了幼儿园"小学化" 火了"幼小衔接班"
  • 焦海洋 绘 编者按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查幼儿园"小学化",成效显著,大多数幼儿园不再提前教小学课程知识.幼儿园规范了,但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幼小衔接班却火了,他们迎合并诱导家长的不合理需求,以违背幼儿成长规律 ...查看


  •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北京市教委将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抢跑"的情况. 一旦幼儿园内被查出存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内容的情况,院长会受到严肃问责,相应幼儿园也将被降级. ...查看


  • 大班幼小衔接的活动计划
  • 大班幼小衔接的活动计划 一.目的: 为了使幼儿更早的感受小学学习的气氛,更充分的了解小学生活,我班从本学期开学初开始进行小幼衔接的内容,准备在一年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活动安排: 1.参观小学 1)开学初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入 ...查看


  •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视角
  •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视角 作者:李晓巍 黄洁琼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11期 一.问题提出 入学准备指学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1990年 ...查看


  • 淡淡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 淡谈幼儿园"小学化"的害处 一. 什么叫做幼儿园教育教学"小学化"? 简单地说,就是一些幼儿园教师违背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把小学的内容提前教给孩子的做法.表现在不管是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教师的教 ...查看


  •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摘要: "孩子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学习各种本应该几年后才该学的东西.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着青年的事情,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学前班是反季节儿童的集中营." 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游 ...查看


  • 幼小衔接的内容(1)
  • (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