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重庆市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安星美
一、课程标准
关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1中第三个标准提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即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不同版本教材的呈现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 阅读
问题研究阅读
一、纬度地带性二、经度地带性三、垂直地带性 案列研究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活动、阅读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活动、阅读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活动
3、垂直分异规律; 活动
4、地方性分异规律; 活动、阅读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活动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活动
一、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知识窗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活动
2、垂直地域分异; 活动
人教版
中图版
湘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鲁教版
三、不同版本组成部分对比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
思考、探究、活动
3554
阅读1131
图像916106
篇幅6666
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不同版本的分析顺序
人教版: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的垂直分布来依次对差异性进行说明;
中图版: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将差异性放大到经度和纬度三维空间方向上,由纬度、经度、垂直方向上依次对差异性进行讲解;
湘教版:提出差异性在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的表现并总结规律;
鲁教版:先提出水平区域的分异同时给出许多案例;再提出垂直区域的分异,然后进行分析。
2、描述具体方法人教版:内容简洁,图文结合较佳。以一张“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从总体来提出自然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接下来再进行分层次的描述并举例,最后把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差异进行结合分析,但只是以阅读的形式出现。最后的问题探究很具有价值,体现了地理的人地和谐的思想。
中图版:对该部分文字描述较少,大多采用思考,学习指南,课题,案例等形式呈现所讲的内容,对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要求很高。很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综合难度较高;在地域分异这一部分重点以气候带为例详细讲述。
湘教版:相对而言,这个版本对于差异性的描述要更为细致,而且对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知识也拓展得更宽,每一个分异性规律都有相对应的活动。而且该版本还强调了因地制宜,把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的合理运用到生活中,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鲁教版:图像数量多,图文结合较佳。与前面的版本不同的是,该版本先学习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后再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而人教版、中图版和湘教版则是先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后才学习地理环境分异规律。最后还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差异性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不同版本的共性
都突出强调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阅读全球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的差异性特征;根据喜马拉雅山或者乞力马扎罗山来说明垂直方向上的差异特征,最后分析规律。四个版本都根据阅读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及不同区域尺度案例,比较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布规律等内容;每个版本都在文字描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图表和案例活动,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环境差异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读图、用图能力,非正文部分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参照活动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正文部分进行补充和解释。同时各版本教材选用的案例均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体现了一种贯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四、不同版本教材的结构编排
不同版本描述的次序表现方式,侧重点以及理解方式上也
259
研究探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重庆市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安星美
一、课程标准
关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1中第三个标准提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即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不同版本教材的呈现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 阅读
问题研究阅读
一、纬度地带性二、经度地带性三、垂直地带性 案列研究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活动、阅读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活动、阅读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活动
3、垂直分异规律; 活动
4、地方性分异规律; 活动、阅读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活动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活动
一、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知识窗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活动
2、垂直地域分异; 活动
人教版
中图版
湘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鲁教版
三、不同版本组成部分对比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
思考、探究、活动
3554
阅读1131
图像916106
篇幅6666
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不同版本的分析顺序
人教版: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的垂直分布来依次对差异性进行说明;
中图版: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将差异性放大到经度和纬度三维空间方向上,由纬度、经度、垂直方向上依次对差异性进行讲解;
湘教版:提出差异性在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的表现并总结规律;
鲁教版:先提出水平区域的分异同时给出许多案例;再提出垂直区域的分异,然后进行分析。
2、描述具体方法人教版:内容简洁,图文结合较佳。以一张“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从总体来提出自然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接下来再进行分层次的描述并举例,最后把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差异进行结合分析,但只是以阅读的形式出现。最后的问题探究很具有价值,体现了地理的人地和谐的思想。
中图版:对该部分文字描述较少,大多采用思考,学习指南,课题,案例等形式呈现所讲的内容,对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要求很高。很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综合难度较高;在地域分异这一部分重点以气候带为例详细讲述。
湘教版:相对而言,这个版本对于差异性的描述要更为细致,而且对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知识也拓展得更宽,每一个分异性规律都有相对应的活动。而且该版本还强调了因地制宜,把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的合理运用到生活中,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鲁教版:图像数量多,图文结合较佳。与前面的版本不同的是,该版本先学习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后再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而人教版、中图版和湘教版则是先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后才学习地理环境分异规律。最后还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差异性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不同版本的共性
都突出强调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阅读全球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的差异性特征;根据喜马拉雅山或者乞力马扎罗山来说明垂直方向上的差异特征,最后分析规律。四个版本都根据阅读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及不同区域尺度案例,比较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布规律等内容;每个版本都在文字描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图表和案例活动,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环境差异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读图、用图能力,非正文部分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参照活动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正文部分进行补充和解释。同时各版本教材选用的案例均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体现了一种贯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四、不同版本教材的结构编排
不同版本描述的次序表现方式,侧重点以及理解方式上也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