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绕主题设计实践活动
王世朋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程。教材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形式,给孩子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教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行为训练的空间和快乐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道德熏陶,行为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形式,给孩子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新的教材不能单纯的只讲教科书,枯燥的说教,而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围绕主题教育内容,设计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习内容,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科书中设计的情境对话、人物旁白、提示语以及大量的空白都在引导儿童的活动,为儿童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教师通过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日常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通过设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实现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在近几年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围绕主题设计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针对
1
性,实效性,综合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设计实践活动要做好结合文章。 一、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儿童生活和年龄特点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教与学的双向主体积极性基础上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这种乐趣是师生通过合作和创造性劳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计的活动要从儿童生活和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切入,注重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探究、交流和领悟,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自己拿主意》主题单元时,我策划设计了“红领巾小超市”活动,让学生多一些自主的选择,多一些独立的思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一些简单购物的表演,从中学会自己拿主意,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本领,懂得了挑选东西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理由,遇到问题的时侯,要有自己的办法,在试一试中 ,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得更好,
慢慢地学会了自己拿主意,通过召开“小超市购物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学会了许多购物的技巧,享受到自信与成功带来的快乐。
挖掘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我们的家乡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献出我们的爱》二、设计实践活动要与教材中的图片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情境对话、旁白、人物、提示语,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陶冶和感染,图片、照片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国旗国旗真美丽》主题单元时,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升旗手”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欣赏教材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天安门升旗仪式和学校升旗仪式图片,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在联合国大厦、边防哨所、世界领奖台上、珠穆朗玛峰上„„,激发了学生尊敬、爱护国旗,使学生懂得了五星红旗升起,标志着祖国的尊严、主权、荣誉和希望,我又通过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人们自觉肃立致敬的录像给学生看,引导学生遵守礼仪规范,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去了解天安门国旗班叔叔的故事,引导学生“人人争当光荣的升旗手”,把爱五星红旗,爱祖国落实到行动中去,通过指导看图,以图明理,辅导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把明白道理变成自觉的行动,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效果。
三、设计实践活动要与本地的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2
主题单元时,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小孝星”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学会爱心回报,把自己的爱心落实到一个个实际行动中,一句甜甜的话,一杯暖暖茶,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向父母乱要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外出或回到家向长辈主动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做父母的小帮手,从小学会关爱、学会感激,体验付出带来的快乐。设计组织开展了了“星期天我当家”活动,主动帮父母打扫房间、学会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等,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体谅父母,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养成从小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学生身边的环境相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学生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知道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能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主题单元时,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组织开展帮助父母打扫家庭环境卫生,学会养花,学会垃圾分类处理,收集废旧电池,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乱废纸屑,同时设计开展“人人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以“节
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五、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儿童喜爱的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我在教一年级下册《我有许多好朋友》主题单元时,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想一想谁爱提问题,发言最积极,谁最讲卫生,爱清洁„„在教学《我有两件宝》主题单元时,设计了“会说话的手”游戏,手能代替嘴,手能代替眼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尽情参与,积极动脑,使学生越“玩”兴趣越高,思路越广,自信心越强,教育教学效果越好。
六、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如学生比较喜欢看电视,在教学中所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迁移到活动中,根据“焦点访谈”让学生谈一谈如何爱清洁、讲卫生,根据“实话实说”节目,让学生说一说心中的烦恼,根据“新闻联播”,讲一讲身边发生的新闻故事,设计开展“人人争当小记者”活动,演一演课本中的小故事等,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引导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完成应是及时地把课堂上掌握的思想观点与周围的事物、生活实际与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把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用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教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行为训练的空间和快乐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道德熏陶,行为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
浅谈围绕主题设计实践活动
王世朋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程。教材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形式,给孩子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教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行为训练的空间和快乐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道德熏陶,行为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形式,给孩子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新的教材不能单纯的只讲教科书,枯燥的说教,而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围绕主题教育内容,设计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习内容,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科书中设计的情境对话、人物旁白、提示语以及大量的空白都在引导儿童的活动,为儿童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教师通过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日常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通过设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实现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在近几年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围绕主题设计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针对
1
性,实效性,综合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设计实践活动要做好结合文章。 一、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儿童生活和年龄特点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教与学的双向主体积极性基础上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这种乐趣是师生通过合作和创造性劳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计的活动要从儿童生活和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切入,注重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探究、交流和领悟,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自己拿主意》主题单元时,我策划设计了“红领巾小超市”活动,让学生多一些自主的选择,多一些独立的思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一些简单购物的表演,从中学会自己拿主意,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本领,懂得了挑选东西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理由,遇到问题的时侯,要有自己的办法,在试一试中 ,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得更好,
慢慢地学会了自己拿主意,通过召开“小超市购物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学会了许多购物的技巧,享受到自信与成功带来的快乐。
挖掘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我们的家乡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献出我们的爱》二、设计实践活动要与教材中的图片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情境对话、旁白、人物、提示语,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陶冶和感染,图片、照片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国旗国旗真美丽》主题单元时,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升旗手”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欣赏教材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天安门升旗仪式和学校升旗仪式图片,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在联合国大厦、边防哨所、世界领奖台上、珠穆朗玛峰上„„,激发了学生尊敬、爱护国旗,使学生懂得了五星红旗升起,标志着祖国的尊严、主权、荣誉和希望,我又通过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人们自觉肃立致敬的录像给学生看,引导学生遵守礼仪规范,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去了解天安门国旗班叔叔的故事,引导学生“人人争当光荣的升旗手”,把爱五星红旗,爱祖国落实到行动中去,通过指导看图,以图明理,辅导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把明白道理变成自觉的行动,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效果。
三、设计实践活动要与本地的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2
主题单元时,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小孝星”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学会爱心回报,把自己的爱心落实到一个个实际行动中,一句甜甜的话,一杯暖暖茶,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向父母乱要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外出或回到家向长辈主动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做父母的小帮手,从小学会关爱、学会感激,体验付出带来的快乐。设计组织开展了了“星期天我当家”活动,主动帮父母打扫房间、学会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等,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体谅父母,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养成从小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学生身边的环境相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学生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知道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能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主题单元时,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组织开展帮助父母打扫家庭环境卫生,学会养花,学会垃圾分类处理,收集废旧电池,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乱废纸屑,同时设计开展“人人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以“节
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五、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儿童喜爱的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我在教一年级下册《我有许多好朋友》主题单元时,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想一想谁爱提问题,发言最积极,谁最讲卫生,爱清洁„„在教学《我有两件宝》主题单元时,设计了“会说话的手”游戏,手能代替嘴,手能代替眼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尽情参与,积极动脑,使学生越“玩”兴趣越高,思路越广,自信心越强,教育教学效果越好。
六、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如学生比较喜欢看电视,在教学中所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迁移到活动中,根据“焦点访谈”让学生谈一谈如何爱清洁、讲卫生,根据“实话实说”节目,让学生说一说心中的烦恼,根据“新闻联播”,讲一讲身边发生的新闻故事,设计开展“人人争当小记者”活动,演一演课本中的小故事等,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引导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完成应是及时地把课堂上掌握的思想观点与周围的事物、生活实际与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把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用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教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行为训练的空间和快乐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道德熏陶,行为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