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手抄报资料:林州民间的春节

  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农妇均要在太阳未出前将粥做好,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口曰:“腊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小鸹不蹬俺家谷”。吃“腊八粥”据文献记载,林州是从宋朝开始的。原来的意思是人们用一年的收获祭祀祖先、祭祀众神并庆祝丰收。后来,由于林州灾害频繁,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粱谷丰登。目前林州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好收田”的俗语。

  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为了防止灶王汇报假情况,就用芝麻糖当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禄一五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是日,人们将浸泡的黄豆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捞入筛子积压而成。事后均将豆腐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二十六去割肉。是日,集市上肉架林立,村上支大锅宰杀猪羊,割肉者,量家财而行,富者备至正月十五;贫者备至正月初五左右。

  二十七蒸着吃。是贫家富家都要办的一件事,也是过年的特征之一。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的数量。

  二十八大贴刮。1949年以前,林州民间大都请人写对联,有个别农家利用家花来表示自己的心愿,除此之外,六上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对子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小,对子纸要肥。1980年以后,农村又兴起了贴双对联,即除在门框上贴一幅外,另在门垛墙上再贴一幅巨联。还有用菱形纸写上一斗方子,上写“福”字,下竖写一条“出门见喜”,或“迎喜接福”,或“欢度春节”之类,贴在门口或迎壁墙上。庭树上贴有“满院春色”,石磨上贴有“白虎大吉”,石碾上贴“青龙大吉”,车上贴“日行千里”,牲口槽目贴“六畜兴旺”,粮食屯上贴“米麦满仓”,桌子上贴“日进斗金”,衣柜上贴“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与此同时,各种神牌写刷一新,除厨房用绿色纸(意在免火灾)写外,其余均用红纸写成。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二十九撒蜡走。是日晚上,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村上的人们集中在圣地,等候着送福音的队伍到来。一村送,另村接,四野灯火辉煌。1950年后,此俗消失,改为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腊月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是日,从早开始,家中所有的女子一起动手,盘馅的盘馅,和面的和面,待盘好馅和好面后,就围在炕边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逗,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一直忙到下午5点左右。扁食包好后,要先煮一锅,捞到小盘内,每个盘子两个,由主妇在家烧香点纸祷告列祖列宗:“有话您先知,有饭您先吃,保佑一家平安,人旺财发。”另由家中男人用条盘端着到坟上祭祖,每个坟头放一小盘,燃炮叩头。这些事办完后,开始油炸,凡是该过油的食物都要炸完,酥肉、丸子、刀头(上供用的猪肋条),菜类食品统统下锅炸,但头一锅都要先拿一点,填入灶膛里,让灶王初一五更回来吃。当然,如果农历腊月小,这一天的活动就放在二十九了。

  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农妇均要在太阳未出前将粥做好,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口曰:“腊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小鸹不蹬俺家谷”。吃“腊八粥”据文献记载,林州是从宋朝开始的。原来的意思是人们用一年的收获祭祀祖先、祭祀众神并庆祝丰收。后来,由于林州灾害频繁,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粱谷丰登。目前林州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好收田”的俗语。

  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为了防止灶王汇报假情况,就用芝麻糖当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禄一五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是日,人们将浸泡的黄豆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捞入筛子积压而成。事后均将豆腐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二十六去割肉。是日,集市上肉架林立,村上支大锅宰杀猪羊,割肉者,量家财而行,富者备至正月十五;贫者备至正月初五左右。

  二十七蒸着吃。是贫家富家都要办的一件事,也是过年的特征之一。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的数量。

  二十八大贴刮。1949年以前,林州民间大都请人写对联,有个别农家利用家花来表示自己的心愿,除此之外,六上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对子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小,对子纸要肥。1980年以后,农村又兴起了贴双对联,即除在门框上贴一幅外,另在门垛墙上再贴一幅巨联。还有用菱形纸写上一斗方子,上写“福”字,下竖写一条“出门见喜”,或“迎喜接福”,或“欢度春节”之类,贴在门口或迎壁墙上。庭树上贴有“满院春色”,石磨上贴有“白虎大吉”,石碾上贴“青龙大吉”,车上贴“日行千里”,牲口槽目贴“六畜兴旺”,粮食屯上贴“米麦满仓”,桌子上贴“日进斗金”,衣柜上贴“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与此同时,各种神牌写刷一新,除厨房用绿色纸(意在免火灾)写外,其余均用红纸写成。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二十九撒蜡走。是日晚上,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村上的人们集中在圣地,等候着送福音的队伍到来。一村送,另村接,四野灯火辉煌。1950年后,此俗消失,改为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腊月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是日,从早开始,家中所有的女子一起动手,盘馅的盘馅,和面的和面,待盘好馅和好面后,就围在炕边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逗,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一直忙到下午5点左右。扁食包好后,要先煮一锅,捞到小盘内,每个盘子两个,由主妇在家烧香点纸祷告列祖列宗:“有话您先知,有饭您先吃,保佑一家平安,人旺财发。”另由家中男人用条盘端着到坟上祭祖,每个坟头放一小盘,燃炮叩头。这些事办完后,开始油炸,凡是该过油的食物都要炸完,酥肉、丸子、刀头(上供用的猪肋条),菜类食品统统下锅炸,但头一锅都要先拿一点,填入灶膛里,让灶王初一五更回来吃。当然,如果农历腊月小,这一天的活动就放在二十九了。


相关文章

  • 迎新年黑板报:林州民间的春节
  • 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中国新年的由来
  •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开封过年习俗
  •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新年由来
  •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 ...查看


  • 春节手抄报资料:各民族春节风俗
  •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 ...查看


  • 春节手抄报资料:扫尘
  •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q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孝感年俗
  •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quo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拜年讲究
  • 时间选择 拜年,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每逢春节,通过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既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又有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但拜年很有讲究:选择合适的时间,乃拜年的第一要素.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压岁钱的历史
  •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