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春 日 偶 成

合肥市包河区第五十六中学 陆广平

课前设计思路:

古诗教学,晓意为下,鉴赏为上。但古诗的鉴赏,有别于浅层的说文解字的解读,是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开拓的视野,从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鉴赏其语言的艺术,情感的氛围,意境的深远。古诗词的鉴赏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不同的教者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但其目的都是通过学习鉴赏,促进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古诗词鉴赏水平的提高。在这过程中,教师的鉴赏水平也随之提高。

教学《春日偶成》,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是鉴赏这首诗的重要方法,要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要读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诗味。教学时要多作词句的对比,以诗比诗,以诗带诗,在比较中加深感悟诗句的内涵和美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景物,想象春日里“云淡风轻”“傍花随柳”之境,并积

累一些描绘春景的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体会诗人快乐的心情,并号召学生走出教室,回归大自然中,

发现春天的脚步。

教学重点:了解想象诗境,积累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诗人心中之乐。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一:以歌曲导入,营造欢快气氛。

1、 同学们,春回大地,春光无限,在这明媚的日子里,老师想起了曾经的一首儿歌,想听吗?

2、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3、 出示一段歌词,读一读: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

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这首歌,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理学家程颢写的一首诗,咱们看看在古人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

2、学生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设问:在这首诗里,你看出春天在哪里了吗?

4、质疑提问,解释诗中不理解的字词意思。

余:我 时人:当时的人

谓:说,以为 川:溪水

三:以诗带诗,体会春日的美。

1、 指名同学读诗中前两句,说说前两句诗中写到了春日里的什么景物。

(云 风 花 柳)

2、“云淡风轻”,古诗以及其简练的词句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想一想,“云淡风轻”是一种怎样的天气,你能给描绘一番吗?

3、学生想象写,交流,评议。

4、“傍花随柳过前川”,花是什么花呢?

桃花

课件:

杏花

课件:

梨花

课件:

迎春花

课件:

“柳”是怎样的柳呀?

课件:

5、总结:齐读前两句古诗。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有最想做些什么呢?

四、引入《村居》,体会诗人心中的“乐”。

1、课件:

2、设问(一):这首诗中,“儿童”快不快乐?为什么快乐?诗人程颢可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

设问(二):如果你是“时人”,你会怎么说诗人程颢?

设问(三):如果你是程颢,对众人的议论,你是怎么看待的?

五、总结全文,拓展结课。

1、诗人程颢看到这春日里阳光明媚、花红柳绿,心情是多么的舒畅,暖暖的阳光照耀着,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于是诗兴发了,随即口占一绝——

学生齐诵古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既然是偶然间写成的,于是诗的题目就叫:——春日偶成

2、同学们,让我们也学着诗人,走出教室,回归大自然中,去发现探索春天的足迹吧。

六、作业

1、画一期《春天来了》手抄报。

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我在思考:古诗究竟该怎么教?有人说,古诗要教“透”,要从一首古诗中寻隙找到一个诗人的情怀,不仅要学会古诗,懂得诗意,更要去走近诗人,理解诗人,与诗人共鸣。也有人说,古诗教学要“不求甚解”,要“浅尝辄止”,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阅历短浅,理解力不丰富,应把古诗中的深层内涵留待他们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品嚼,如一味拔高,势必造成学生对古诗望而却步,水至清则无鱼啊。

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我觉得,对古诗而言,无论是“教透”也好,“不求甚解”也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实实在在的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酣畅痛快的感受了一次言语的洗礼,并积淀了形象,积累了语言,激发了情感,便是古诗教学的好方法。

在课伊始,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春天在哪里》很快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文本的兴趣,带着这样的问题“古诗中,春天在哪里?”,接下来的学生自主读诗文又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与文本作了第一次交流,有学生说:“‘云淡风轻’便是春天。”有学生说:“‘傍花随柳’便是春天。”

接下来,带领学生一路以诗译诗,读了大量描写春天的古诗,图文并茂,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中“春日”的印象。学生一开始对这些诗读得还不够流畅,但渐渐的,后面的几首诗就流畅多了,也许,读诗也需要一个“预热”的过程吧。

当最后的《村居》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们的朗读兴趣更高了,读也开始出现摇头晃脑了,正因为有了这首诗,激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一方面感受到了诗人程颢游春时的快乐心情,另一方面,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当时的人会不理解,说诗人是‘偷闲学少年’呢?”对于这样一个涉及诗人理学范畴的问题,我一时语塞,说诗人是一位理学家,倡导“天、人、物合一”之境,学生未必能理解,我只是说一句:“因为那些说‘我’偷闲学少年的人不懂得欣赏春天的魅力吧。”有点搪塞之感啊。

也许,古诗教学也似程颢赏春,自得其乐吧,古诗语言美,意境更美,贵在学生自得,得之则乐,而未得之则只会“偷闲”学些意思罢了。

春 日 偶 成

合肥市包河区第五十六中学 陆广平

课前设计思路:

古诗教学,晓意为下,鉴赏为上。但古诗的鉴赏,有别于浅层的说文解字的解读,是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开拓的视野,从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鉴赏其语言的艺术,情感的氛围,意境的深远。古诗词的鉴赏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不同的教者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但其目的都是通过学习鉴赏,促进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古诗词鉴赏水平的提高。在这过程中,教师的鉴赏水平也随之提高。

教学《春日偶成》,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是鉴赏这首诗的重要方法,要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要读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诗味。教学时要多作词句的对比,以诗比诗,以诗带诗,在比较中加深感悟诗句的内涵和美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景物,想象春日里“云淡风轻”“傍花随柳”之境,并积

累一些描绘春景的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体会诗人快乐的心情,并号召学生走出教室,回归大自然中,

发现春天的脚步。

教学重点:了解想象诗境,积累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诗人心中之乐。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一:以歌曲导入,营造欢快气氛。

1、 同学们,春回大地,春光无限,在这明媚的日子里,老师想起了曾经的一首儿歌,想听吗?

2、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3、 出示一段歌词,读一读: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

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这首歌,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理学家程颢写的一首诗,咱们看看在古人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

2、学生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设问:在这首诗里,你看出春天在哪里了吗?

4、质疑提问,解释诗中不理解的字词意思。

余:我 时人:当时的人

谓:说,以为 川:溪水

三:以诗带诗,体会春日的美。

1、 指名同学读诗中前两句,说说前两句诗中写到了春日里的什么景物。

(云 风 花 柳)

2、“云淡风轻”,古诗以及其简练的词句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想一想,“云淡风轻”是一种怎样的天气,你能给描绘一番吗?

3、学生想象写,交流,评议。

4、“傍花随柳过前川”,花是什么花呢?

桃花

课件:

杏花

课件:

梨花

课件:

迎春花

课件:

“柳”是怎样的柳呀?

课件:

5、总结:齐读前两句古诗。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有最想做些什么呢?

四、引入《村居》,体会诗人心中的“乐”。

1、课件:

2、设问(一):这首诗中,“儿童”快不快乐?为什么快乐?诗人程颢可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

设问(二):如果你是“时人”,你会怎么说诗人程颢?

设问(三):如果你是程颢,对众人的议论,你是怎么看待的?

五、总结全文,拓展结课。

1、诗人程颢看到这春日里阳光明媚、花红柳绿,心情是多么的舒畅,暖暖的阳光照耀着,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于是诗兴发了,随即口占一绝——

学生齐诵古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既然是偶然间写成的,于是诗的题目就叫:——春日偶成

2、同学们,让我们也学着诗人,走出教室,回归大自然中,去发现探索春天的足迹吧。

六、作业

1、画一期《春天来了》手抄报。

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我在思考:古诗究竟该怎么教?有人说,古诗要教“透”,要从一首古诗中寻隙找到一个诗人的情怀,不仅要学会古诗,懂得诗意,更要去走近诗人,理解诗人,与诗人共鸣。也有人说,古诗教学要“不求甚解”,要“浅尝辄止”,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阅历短浅,理解力不丰富,应把古诗中的深层内涵留待他们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品嚼,如一味拔高,势必造成学生对古诗望而却步,水至清则无鱼啊。

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我觉得,对古诗而言,无论是“教透”也好,“不求甚解”也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实实在在的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酣畅痛快的感受了一次言语的洗礼,并积淀了形象,积累了语言,激发了情感,便是古诗教学的好方法。

在课伊始,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春天在哪里》很快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文本的兴趣,带着这样的问题“古诗中,春天在哪里?”,接下来的学生自主读诗文又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与文本作了第一次交流,有学生说:“‘云淡风轻’便是春天。”有学生说:“‘傍花随柳’便是春天。”

接下来,带领学生一路以诗译诗,读了大量描写春天的古诗,图文并茂,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中“春日”的印象。学生一开始对这些诗读得还不够流畅,但渐渐的,后面的几首诗就流畅多了,也许,读诗也需要一个“预热”的过程吧。

当最后的《村居》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们的朗读兴趣更高了,读也开始出现摇头晃脑了,正因为有了这首诗,激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一方面感受到了诗人程颢游春时的快乐心情,另一方面,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当时的人会不理解,说诗人是‘偷闲学少年’呢?”对于这样一个涉及诗人理学范畴的问题,我一时语塞,说诗人是一位理学家,倡导“天、人、物合一”之境,学生未必能理解,我只是说一句:“因为那些说‘我’偷闲学少年的人不懂得欣赏春天的魅力吧。”有点搪塞之感啊。

也许,古诗教学也似程颢赏春,自得其乐吧,古诗语言美,意境更美,贵在学生自得,得之则乐,而未得之则只会“偷闲”学些意思罢了。


相关文章

  • 四下教案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
  • [四下教案 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四下教案 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 ...查看


  • 春日偶成教学案例
  • 师:现在,请大家自读<春日偶成>.在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讨论. 学生自读. 师:谁能说出诗题的意思? 生:春日就是春天里的一天,偶是偶然,成就是写成.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完整的意思? 生:春天里的一天,我看到美丽的景色,偶然 ...查看


  • [春日偶成]教学实录片段
  • 在教学<春日偶成>的前八分钟里面,我指导同学们明白了程颢,又叫明道先生,介绍他这个称呼的由来,并告诉同学们明道先生在"讲"理学方面很有学问,他常常在诗里面向人们讲述一些道理,当然他的诗里面还有一些描写山水闲居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偶成
  • <春日偶成>原文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注释 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③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 ...查看


  • 语文:[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 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3)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 上近午的阳光,长留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 春景啊! 2.品读三.四句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 ...查看


  • [春日偶成]赏析
  • <春日偶成>赏析 春日偶成 程 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一)作者介绍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diàn)基者.字伯淳(c ...查看


  •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宋代·程颢[春日偶成]赏析
  •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春日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原文: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及注释 ...查看


  • 拓展学习:[春日偶成]改写
  • <春日偶成>改写 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一天闲暇之余,我信步走出家门,欣赏明媚的春景. 屋外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天上的云淡淡的,和煦的春风吹拂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时分.我走在乡间田野,路边绿草丛生.草丛中 ...查看


  • 江南春(杜牧)春日偶成(程颢)春晚(雷震)
  • 江南春(杜牧) 春日偶成(程颢) 春晚(雷震) 千里莺啼绿映红, 云淡风軽近午天, 满池塘水满陂, 水村山郭酒旗风. 傍花随柳过前川. 山衔落日浸寒漪.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时人不识余心乐, 牧童归去横牛背, 多少楼台烟雨中. 将谓偷闲学少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