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在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大力支持下,继续以粮食高产创建为契机,扩大项目覆盖区域、发展旱作节水环保农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集成旱作农业项目新的技术。今年春季4月10日,在澄城成功地组织了全省渭北旱作农业项目座谈会。目前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示范田成效显著,在连续高温干旱的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就项目工作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项目要求,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采用整乡整村整建制推进法,建立高标准示范田万亩示范片4个、百亩核心攻关田4个。实施区域在刘卓村、翟家庄村、岭头村、水洼村、李家洼村、路井村、店头村、徐卓村、吉安城村等共4个乡镇46个行政村实施澄城县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面积共4万亩,百亩核心攻关田面积499亩。
9月5日——9月6日,澄城县农业局组织专家对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进行了产量自测,测得万亩示范片王庄镇平均亩产802.6公斤,冯原镇平均亩产786.2公斤,安里乡平均亩产700.7公斤,赵庄镇平均亩产670.5公斤;测得百亩核心攻关田王庄平均亩产992.2公斤,赵庄平均亩产912公斤,冯原平均亩产890.6公斤,安里平均亩产813.0公斤。
二、主要工作做法
1、健全工作体系,建立长效农技推广机制。一是澄城县组建了以主管农业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农业局局长为旱作农业项目工作责任人;二是成立了以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并聘任一位首席专家为旱作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三是明确人员,落实责任,抽调业务骨干36名,按专业特长进行优化组合并分为四组,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包点具体抓,技术干部深入村组到户抓的三级包抓责任体系;四是奖罚分明,建立了中心与指导员、中心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机具手的三重绩效考评激励体系,实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与奖惩考核机制;五是强化廉政建设,在项目实施初期与各小组组长签订“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物资的监管,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提早动手,超前规划。我们于xx年12月份,提出了我县xx年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方案,并以县财政局、县农业局澄政财字〔xx〕4号文件,于xx年元月14日将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市财政局和市农业局。农业系统抽调了50名技术干部,利用冬闲时节,进村入户,深入项目区46个村,开展旱作农业项目各项实用增产技术的培训,并采用挂图、制作电视宣传片、专家讲座、高产典型户现身说法、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训效果,使项目区的群众都能够了解和掌握旱作农业项目的相关增产技术。在4月7日召开了全县病虫害防治紧急会议,专题安排了旱作农业项目,要求相关乡镇立即行动,趁墒覆膜。
3、依托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我们继续依托在项目区成立的4个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2个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为群众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及物资服务。
4、研究改进播种机械,减少群众劳动强度。为了探索膜侧种植的科学方法,减少播种后未出苗时因下雨而形成的土壤板结、导致出苗不齐及群众费工等不利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我们从去年通过多次调研,和厂家共同研究、改进播种机械,提前定购了30台膜侧施肥、起垄、播种一次完成的玉米单粒点播机,既减少了群众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目前,群众对播种机满意度很高,纷纷称赞这是几年来最好的地膜玉米播种机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专款专用,强化物化补贴,对地膜、种子生产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确保物资价位合理、质量保证,提高资金使用效力。
5、建立试验基地,持续推进旱作农业项目技术创新。今年我们在冯原农场设立了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百亩试验园,开展降解膜、品种比较、播期、密度、肥效对比等多个试验,以探索新的技术模式,集成新的高产技术,选择适宜我们澄城的最优品种、最佳播期、最合适的密度和最环保的地膜,持续推进旱作农业项目的技术创新。
6、拓宽服务方式,建立长效宣传培训机制。一是设立田间课堂对示范户进行培训,并将专家组电话公示于众,随时解答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二是邀请群众身边熟悉的高产典型户开展示范户现身说法,到项目区进村演讲,大力宣传高产典型示范户的经验;三是分片分区召开机具手培训现场会,切实把好生产中最关键环节—播种关;四是利用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其中推广的高产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实践》一书中面向全国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渭南日报、澄城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均对这一喜讯做了宣传报道;技术指导员攥写的农业科技论文及试验总结先后在《中国农技推广》、《陕西农技推广》、《陕西农业科技交流》等杂志、报刊中发表。
xx年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在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大力支持下,继续以粮食高产创建为契机,扩大项目覆盖区域、发展旱作节水环保农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集成旱作农业项目新的技术。今年春季4月10日,在澄城成功地组织了全省渭北旱作农业项目座谈会。目前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示范田成效显著,在连续高温干旱的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就项目工作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项目要求,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采用整乡整村整建制推进法,建立高标准示范田万亩示范片4个、百亩核心攻关田4个。实施区域在刘卓村、翟家庄村、岭头村、水洼村、李家洼村、路井村、店头村、徐卓村、吉安城村等共4个乡镇46个行政村实施澄城县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面积共4万亩,百亩核心攻关田面积499亩。
9月5日——9月6日,澄城县农业局组织专家对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进行了产量自测,测得万亩示范片王庄镇平均亩产802.6公斤,冯原镇平均亩产786.2公斤,安里乡平均亩产700.7公斤,赵庄镇平均亩产670.5公斤;测得百亩核心攻关田王庄平均亩产992.2公斤,赵庄平均亩产912公斤,冯原平均亩产890.6公斤,安里平均亩产813.0公斤。
二、主要工作做法
1、健全工作体系,建立长效农技推广机制。一是澄城县组建了以主管农业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农业局局长为旱作农业项目工作责任人;二是成立了以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并聘任一位首席专家为旱作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三是明确人员,落实责任,抽调业务骨干36名,按专业特长进行优化组合并分为四组,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包点具体抓,技术干部深入村组到户抓的三级包抓责任体系;四是奖罚分明,建立了中心与指导员、中心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机具手的三重绩效考评激励体系,实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与奖惩考核机制;五是强化廉政建设,在项目实施初期与各小组组长签订“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物资的监管,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提早动手,超前规划。我们于xx年12月份,提出了我县xx年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方案,并以县财政局、县农业局澄政财字〔xx〕4号文件,于xx年元月14日将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市财政局和市农业局。农业系统抽调了50名技术干部,利用冬闲时节,进村入户,深入项目区46个村,开展旱作农业项目各项实用增产技术的培训,并采用挂图、制作电视宣传片、专家讲座、高产典型户现身说法、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训效果,使项目区的群众都能够了解和掌握旱作农业项目的相关增产技术。在4月7日召开了全县病虫害防治紧急会议,专题安排了旱作农业项目,要求相关乡镇立即行动,趁墒覆膜。
3、依托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我们继续依托在项目区成立的4个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2个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为群众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及物资服务。
4、研究改进播种机械,减少群众劳动强度。为了探索膜侧种植的科学方法,减少播种后未出苗时因下雨而形成的土壤板结、导致出苗不齐及群众费工等不利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我们从去年通过多次调研,和厂家共同研究、改进播种机械,提前定购了30台膜侧施肥、起垄、播种一次完成的玉米单粒点播机,既减少了群众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目前,群众对播种机满意度很高,纷纷称赞这是几年来最好的地膜玉米播种机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专款专用,强化物化补贴,对地膜、种子生产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确保物资价位合理、质量保证,提高资金使用效力。
5、建立试验基地,持续推进旱作农业项目技术创新。今年我们在冯原农场设立了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百亩试验园,开展降解膜、品种比较、播期、密度、肥效对比等多个试验,以探索新的技术模式,集成新的高产技术,选择适宜我们澄城的最优品种、最佳播期、最合适的密度和最环保的地膜,持续推进旱作农业项目的技术创新。
6、拓宽服务方式,建立长效宣传培训机制。一是设立田间课堂对示范户进行培训,并将专家组电话公示于众,随时解答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二是邀请群众身边熟悉的高产典型户开展示范户现身说法,到项目区进村演讲,大力宣传高产典型示范户的经验;三是分片分区召开机具手培训现场会,切实把好生产中最关键环节—播种关;四是利用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其中推广的高产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实践》一书中面向全国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渭南日报、澄城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均对这一喜讯做了宣传报道;技术指导员攥写的农业科技论文及试验总结先后在《中国农技推广》、《陕西农技推广》、《陕西农业科技交流》等杂志、报刊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