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亲的"恩怨"

   父亲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严厉的,蛮不讲理的,始终与我格格不入。我与父亲好像前世有过什么仇,今世他是来惩罚我的,以致于我们兄弟姐妹6个中,另5个都在父亲身边,惟独我远隔千山万水。漂泊他乡,母亲经常责备父亲说:“都是你把娃子打跑的。”说实话,母亲的话有一半是对的。

   我对父亲的印象是从打骂中开始的,在6个兄弟姐妹中,我“倒霉”地排在第三,“新老大,旧老二,补补丁丁是老三”。小时候,我穿得最破,挨的打骂最多。从小学到中学,我几乎周周挨打。农家的孩子除了上学,还要回家干杂活,什么喂猪啊,割草啊等等,好像有干不完的活。由于我那时太贪玩,脾气暴躁,被打骂是常事。我上小学五年级的那次挨打,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天中午,我放学刚回到家,父亲就把稻草递到了我手中,叫我赶快搓绳子,说缝草袋用的绳子没有了。因为天天搓绳子,我的两个手心都红肿了,还化开了脓,写字都不能用劲,哪还能用硬稻草搓绳子呢?但我害怕父亲打骂,只好轻轻地用手搓,可由于不能用劲,搓出来的绳子不仅粗,而且还松散,也就是不结实,根本不能使用。父亲一气之下拿起棒槌在我的头上乱打。我双手抱着头满屋子跑,疼痛难忍之际,我进行了“反抗”,顺手抓起堂屋里的鸡窝一下子扔向父亲,正在鸡窝里下蛋的一只老母鸡惊得飞了起来,正巧飞到父亲的脸上,两只爪子将父亲的脸划破了。这下我可闯下大祸了,父亲抓起我,棒槌像雨点一样朝我飞来,母亲闻讯后迅速跑了过来,拉开了父亲,我趁机跑了出去。

   半个小时后,我的脑袋十分疼痛,用手一摸,头上的疙瘩包一个接一个,软软的,我躺在一个草堆旁,像个没娘的孩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此时,我感觉到肚子饿了,下午还要上学,我可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啊!于是,我偷偷地溜到房屋的后门,母亲心疼我,急忙给我盛了一碗米饭,我刚接住,还未来得及张口吃,父亲忽然出现在我面前,他一手夺走饭碗,扔到了地上,我吓得掉头就跑。大概又半个小时过去了,我饿得实在不行,就又偷偷跑回了后门,一进门,只见母亲在抹眼泪。原来,刚才我跑掉后,父亲便把母亲也骂了一顿,为了教育我“冒犯”,父亲竟在热米饭锅里倒了一桶凉水。此时,我揭开锅,顾不上那米饭锅里的凉水,捞起几个饭团就往嘴里塞……

   为此,我和父亲结下了“怨仇”,并决定远离父亲,不想再见他,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他的打骂,我在父亲的心底里,永远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于是,初中还没毕业,我便对父亲说,我不想上学了,出去打工去。那一年我十八岁。

   我爱学习,虽然进城打工非常辛苦,但我总要挤出时间去学习,于是,我白天在店里干活,晚上在店里学习,打工四年半,我竟然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四年多中,我一次家都没回过。期间,我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可没有一次跟父亲通过电话,如果电话通了,是父亲的声音,我就立马把电话挂了。

   也许,我和父亲结下的“怨恨”,以致于我正式参加工作和结婚这人生中的两件大事,我当时都没跟家里说,只是事后才打电话告诉了家里,母亲在电话中闻听了我这两件大事后,喜极而泣,大声责骂在一旁听电话的父亲。

   尽管我对父亲有怨恨,但父亲毕竟是我的亲人,给了我生命,抚养我成人,骨肉之情,血浓于水,这股亲情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尤其是我也做了父亲,有了女儿后,便对父亲的怨恨慢慢地从脑海中淡薄和理解了,我决定回去一趟看一次父亲。

   女儿两岁那年,我携妻带子回到家乡。近七年未见的父母苍老了许多,尤其是60多岁的老父亲,骨瘦如柴,身体也驼背了。吃晚饭时,母亲盛上我在家时最爱吃的黄鳝、青豆炒辣椒等菜肴,母亲告诉我,这些菜都是父亲炒下的,黄鳝是他步行几公里路在镇上买来的。这时父亲拿来了一瓶酒,他要陪我喝酒,这是父亲第一次陪我喝酒。此时此刻,我突然发现60多岁的老父亲是那样的慈祥与和蔼可亲。

   也许是喝了酒的缘故,我有点牢骚了,话也多了,把自己近七年来在外的艰辛一一道来。父亲忽然握住我的手道:“娃子,都怪父亲那时候脾气不好,打骂了你,父亲错了,现在向你道歉,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学我的那个脾气去打骂自己的娃子,对娃子要好些。”

   此刻,我分明看见父亲的两眼内含着泪花,我一下子跪倒在地,扶着父亲的手说:“都怪我那时调皮捣蛋,不听话,惹父亲生气,心里记着父亲的怨恨,六七年不回家,我现在也向父亲赔不是,请父亲原谅我的不孝。”

   这时,弟弟在一旁边流泪边笑道:“我看哪,三哥现在在外面混得这么好,多亏了父亲的打骂,否则,他现在没有这么大出息,在厂子当厂长。”弟弟的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破涕为笑。

   在家的那几天里,父亲对我出奇的好,每天都给我弄来好吃的鱼虾,尤其是临走的那天早上,天空下着大雨,父亲挑着一担箩,一头是我两岁多的女儿,另一头是给我们准备的好吃的,步行五六里路把我们送到了车站,临上车的一瞬间,我和父亲都挥舞着手,各自的脸上已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这是我记事起,第一次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和伟大,亲情无价啊。

   有了和父亲的这次“亲密接触”,我忽然越来越关心父亲了,以后每次通电话,都要和父亲说几句话。去年六月,我给家里打电话时想跟父亲说句话,母亲忽然哭泣开了,说父亲在县医院住院,不在家。原来,60多岁的老父亲闲不下来,还耕种了五六亩农田,那天中午,天气炎热,父亲背着喷雾器在给棉花打农药时,忽然中暑中毒,幸亏发现及时。我当即跟母亲说,我要回家看望父亲,母亲说,你父亲一再叮咛我不要告诉你,说你工作忙,路太远,花费大,他没事。

   时光如水,岁月穿梭。2009年的春节,我又回到了故乡安徽,这次回来,已70多岁的父亲比以前更苍老了许多,而且每天还吃着草药。母亲告诉我,年前你父亲忽然得了急性心脏病,抢救三天后才活了过来,现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责怪母亲和兄弟姐妹为啥不跟我说,他们都说,是父亲不让告诉的,说你工作忙。我顿时泪流如注。

   正月初四那天,刚吃完早饭,父亲对我说,今天我带你去看看你在家时干过活的农田,不要忘了小时候的苦难。妻子和女儿也要跟着去。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我心潮澎湃,多么熟悉的农田啊,陪伴我多少苦和乐。

   父亲边走边指着一块块农田,一会儿笑着说:“你不好好插秧,我在这田里用扁担打过你。”又一会儿,父亲停下来,指着另一块农田道:“你还记得吗?你用锄头锄油菜时三心二意,锄死了好几棵大油菜,我一锄头砸了过去……”父亲说这些话时,句句带着惭愧和内疚。

   正月初六下午,父亲又忽然提出领我逛逛新县城。父亲说:“你不在家的十几年间,县城变化可大了。”一旁的母亲道:“娃子明天就走了,你让他好好休息一下。”父亲深情地道:“我都70多岁的人了,还有心脏病,能活几天还难说,我最后一次带娃子逛街吧,下次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走在宽广的新城里,父亲如数家珍地给我介绍着新城的新景观:那是老体育场,那是长江电影院……父亲的介绍又让我回到了儿时的年代,小时候,父亲为数不多地带我上过几次县城,而我是个电影迷,每次去,我都要进电影院看一次电影,于是,父亲办完了事就蹲在电影院门口等我……

   临走的头天晚上,父亲抱来了几床加工好的新被褥对我和妻子说:“上次回来,家里条件不太好,没给你们做结婚时的新被子和新棉衣,这次就补上吧,否则,我死也不安心。”在我们农村老家,儿子结婚,父母都要置几床新被褥,做几件新棉衣,可我那年结婚时未跟父母说,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女儿都上了初中,父亲还惦记着这事。

   母亲在一旁说:“你父亲听说你今年要回家,就特意种植了一亩多棉花,专门给你们做新被褥用,可在棉花喷农药时差点要了你父亲的命。”

   此刻,我和妻子满含热泪,掏出几千块钱要给父亲,父亲摆摆手道:“我不要你们的钱,这几年党的政策好,我种的那几亩地收入还不错,不缺钱花。我惟一的要求就是你们在外工作的,在外做生意的,有时间常回家看看或打个电话,父母养活你们一场不容易,希望你们下次回来时我还没死掉……”

   坐在回来的火车上,女儿高兴地说:“爸,爷爷对你真好,我也被感动了。”

   妻子则拧住我的耳朵笑道:“你这个家伙好没良心,父亲对你这么好,你还尽在我面前说瞎话,说父亲对你不好。”

   我说:“有多少恨就有多少爱,正因为父亲小时候对我打骂过多,现在才给予我补偿,当然,我那时也不是个东西。”我边说边双手合一,作揖道:“求上苍保佑我那善良的父亲母亲,长命百岁,阿弥陀佛……”

  

   责 编:熊正红

   题 图:余和操

   父亲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严厉的,蛮不讲理的,始终与我格格不入。我与父亲好像前世有过什么仇,今世他是来惩罚我的,以致于我们兄弟姐妹6个中,另5个都在父亲身边,惟独我远隔千山万水。漂泊他乡,母亲经常责备父亲说:“都是你把娃子打跑的。”说实话,母亲的话有一半是对的。

   我对父亲的印象是从打骂中开始的,在6个兄弟姐妹中,我“倒霉”地排在第三,“新老大,旧老二,补补丁丁是老三”。小时候,我穿得最破,挨的打骂最多。从小学到中学,我几乎周周挨打。农家的孩子除了上学,还要回家干杂活,什么喂猪啊,割草啊等等,好像有干不完的活。由于我那时太贪玩,脾气暴躁,被打骂是常事。我上小学五年级的那次挨打,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天中午,我放学刚回到家,父亲就把稻草递到了我手中,叫我赶快搓绳子,说缝草袋用的绳子没有了。因为天天搓绳子,我的两个手心都红肿了,还化开了脓,写字都不能用劲,哪还能用硬稻草搓绳子呢?但我害怕父亲打骂,只好轻轻地用手搓,可由于不能用劲,搓出来的绳子不仅粗,而且还松散,也就是不结实,根本不能使用。父亲一气之下拿起棒槌在我的头上乱打。我双手抱着头满屋子跑,疼痛难忍之际,我进行了“反抗”,顺手抓起堂屋里的鸡窝一下子扔向父亲,正在鸡窝里下蛋的一只老母鸡惊得飞了起来,正巧飞到父亲的脸上,两只爪子将父亲的脸划破了。这下我可闯下大祸了,父亲抓起我,棒槌像雨点一样朝我飞来,母亲闻讯后迅速跑了过来,拉开了父亲,我趁机跑了出去。

   半个小时后,我的脑袋十分疼痛,用手一摸,头上的疙瘩包一个接一个,软软的,我躺在一个草堆旁,像个没娘的孩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此时,我感觉到肚子饿了,下午还要上学,我可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啊!于是,我偷偷地溜到房屋的后门,母亲心疼我,急忙给我盛了一碗米饭,我刚接住,还未来得及张口吃,父亲忽然出现在我面前,他一手夺走饭碗,扔到了地上,我吓得掉头就跑。大概又半个小时过去了,我饿得实在不行,就又偷偷跑回了后门,一进门,只见母亲在抹眼泪。原来,刚才我跑掉后,父亲便把母亲也骂了一顿,为了教育我“冒犯”,父亲竟在热米饭锅里倒了一桶凉水。此时,我揭开锅,顾不上那米饭锅里的凉水,捞起几个饭团就往嘴里塞……

   为此,我和父亲结下了“怨仇”,并决定远离父亲,不想再见他,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他的打骂,我在父亲的心底里,永远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于是,初中还没毕业,我便对父亲说,我不想上学了,出去打工去。那一年我十八岁。

   我爱学习,虽然进城打工非常辛苦,但我总要挤出时间去学习,于是,我白天在店里干活,晚上在店里学习,打工四年半,我竟然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四年多中,我一次家都没回过。期间,我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可没有一次跟父亲通过电话,如果电话通了,是父亲的声音,我就立马把电话挂了。

   也许,我和父亲结下的“怨恨”,以致于我正式参加工作和结婚这人生中的两件大事,我当时都没跟家里说,只是事后才打电话告诉了家里,母亲在电话中闻听了我这两件大事后,喜极而泣,大声责骂在一旁听电话的父亲。

   尽管我对父亲有怨恨,但父亲毕竟是我的亲人,给了我生命,抚养我成人,骨肉之情,血浓于水,这股亲情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尤其是我也做了父亲,有了女儿后,便对父亲的怨恨慢慢地从脑海中淡薄和理解了,我决定回去一趟看一次父亲。

   女儿两岁那年,我携妻带子回到家乡。近七年未见的父母苍老了许多,尤其是60多岁的老父亲,骨瘦如柴,身体也驼背了。吃晚饭时,母亲盛上我在家时最爱吃的黄鳝、青豆炒辣椒等菜肴,母亲告诉我,这些菜都是父亲炒下的,黄鳝是他步行几公里路在镇上买来的。这时父亲拿来了一瓶酒,他要陪我喝酒,这是父亲第一次陪我喝酒。此时此刻,我突然发现60多岁的老父亲是那样的慈祥与和蔼可亲。

   也许是喝了酒的缘故,我有点牢骚了,话也多了,把自己近七年来在外的艰辛一一道来。父亲忽然握住我的手道:“娃子,都怪父亲那时候脾气不好,打骂了你,父亲错了,现在向你道歉,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学我的那个脾气去打骂自己的娃子,对娃子要好些。”

   此刻,我分明看见父亲的两眼内含着泪花,我一下子跪倒在地,扶着父亲的手说:“都怪我那时调皮捣蛋,不听话,惹父亲生气,心里记着父亲的怨恨,六七年不回家,我现在也向父亲赔不是,请父亲原谅我的不孝。”

   这时,弟弟在一旁边流泪边笑道:“我看哪,三哥现在在外面混得这么好,多亏了父亲的打骂,否则,他现在没有这么大出息,在厂子当厂长。”弟弟的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破涕为笑。

   在家的那几天里,父亲对我出奇的好,每天都给我弄来好吃的鱼虾,尤其是临走的那天早上,天空下着大雨,父亲挑着一担箩,一头是我两岁多的女儿,另一头是给我们准备的好吃的,步行五六里路把我们送到了车站,临上车的一瞬间,我和父亲都挥舞着手,各自的脸上已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这是我记事起,第一次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和伟大,亲情无价啊。

   有了和父亲的这次“亲密接触”,我忽然越来越关心父亲了,以后每次通电话,都要和父亲说几句话。去年六月,我给家里打电话时想跟父亲说句话,母亲忽然哭泣开了,说父亲在县医院住院,不在家。原来,60多岁的老父亲闲不下来,还耕种了五六亩农田,那天中午,天气炎热,父亲背着喷雾器在给棉花打农药时,忽然中暑中毒,幸亏发现及时。我当即跟母亲说,我要回家看望父亲,母亲说,你父亲一再叮咛我不要告诉你,说你工作忙,路太远,花费大,他没事。

   时光如水,岁月穿梭。2009年的春节,我又回到了故乡安徽,这次回来,已70多岁的父亲比以前更苍老了许多,而且每天还吃着草药。母亲告诉我,年前你父亲忽然得了急性心脏病,抢救三天后才活了过来,现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责怪母亲和兄弟姐妹为啥不跟我说,他们都说,是父亲不让告诉的,说你工作忙。我顿时泪流如注。

   正月初四那天,刚吃完早饭,父亲对我说,今天我带你去看看你在家时干过活的农田,不要忘了小时候的苦难。妻子和女儿也要跟着去。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我心潮澎湃,多么熟悉的农田啊,陪伴我多少苦和乐。

   父亲边走边指着一块块农田,一会儿笑着说:“你不好好插秧,我在这田里用扁担打过你。”又一会儿,父亲停下来,指着另一块农田道:“你还记得吗?你用锄头锄油菜时三心二意,锄死了好几棵大油菜,我一锄头砸了过去……”父亲说这些话时,句句带着惭愧和内疚。

   正月初六下午,父亲又忽然提出领我逛逛新县城。父亲说:“你不在家的十几年间,县城变化可大了。”一旁的母亲道:“娃子明天就走了,你让他好好休息一下。”父亲深情地道:“我都70多岁的人了,还有心脏病,能活几天还难说,我最后一次带娃子逛街吧,下次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走在宽广的新城里,父亲如数家珍地给我介绍着新城的新景观:那是老体育场,那是长江电影院……父亲的介绍又让我回到了儿时的年代,小时候,父亲为数不多地带我上过几次县城,而我是个电影迷,每次去,我都要进电影院看一次电影,于是,父亲办完了事就蹲在电影院门口等我……

   临走的头天晚上,父亲抱来了几床加工好的新被褥对我和妻子说:“上次回来,家里条件不太好,没给你们做结婚时的新被子和新棉衣,这次就补上吧,否则,我死也不安心。”在我们农村老家,儿子结婚,父母都要置几床新被褥,做几件新棉衣,可我那年结婚时未跟父母说,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女儿都上了初中,父亲还惦记着这事。

   母亲在一旁说:“你父亲听说你今年要回家,就特意种植了一亩多棉花,专门给你们做新被褥用,可在棉花喷农药时差点要了你父亲的命。”

   此刻,我和妻子满含热泪,掏出几千块钱要给父亲,父亲摆摆手道:“我不要你们的钱,这几年党的政策好,我种的那几亩地收入还不错,不缺钱花。我惟一的要求就是你们在外工作的,在外做生意的,有时间常回家看看或打个电话,父母养活你们一场不容易,希望你们下次回来时我还没死掉……”

   坐在回来的火车上,女儿高兴地说:“爸,爷爷对你真好,我也被感动了。”

   妻子则拧住我的耳朵笑道:“你这个家伙好没良心,父亲对你这么好,你还尽在我面前说瞎话,说父亲对你不好。”

   我说:“有多少恨就有多少爱,正因为父亲小时候对我打骂过多,现在才给予我补偿,当然,我那时也不是个东西。”我边说边双手合一,作揖道:“求上苍保佑我那善良的父亲母亲,长命百岁,阿弥陀佛……”

  

   责 编:熊正红

   题 图:余和操


相关文章

  • 我与杂志社的恩恩怨怨
  • 我与杂志社的恩恩怨怨 今天我收到了上海的<少年文艺>(2008,2月上半月)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我如梦初醒,这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写了首诗给它寄了过去.大概几个月的时间,就在我快要把它忘了的时候,<少年文艺>来了封 ...查看


  • [背影]"主题"教学的反思与重建
  • <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自从入选教材以来,教学中不论是讲解"父子情深"还是反思"父子冲突"基本上是围绕着"主题"来探讨的.这里的"主题" ...查看


  •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发出前后
  • 2009年04月10日 18:45文史月刊[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2条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和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 ...查看


  • 八年级上册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下面看大屏幕,预学时,你关注了这一组词吗?每个词读两遍,速度不要快. 屏显: 祸不单行 满院狼藉 惨淡 赋闲 踌躇 蹒跚 颓唐 情不能自已 琐屑 ...查看


  • 我与父亲的八年冷战阅读答案
  •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我与父亲的八年冷战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我与父亲的八年冷战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 ...查看


  • 芈八子归秦 两个女人的恩怨纠葛
  • 芈八子,史称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太后,秦惠文王之妃,秦昭襄王嬴稷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始,秦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持国政,在其主政期间,消灭了义渠国,为秦国一劳永逸的除去了西部大患. 从燕国归秦幼子即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芈八子不仅仅一个&quo ...查看


  • "退休校长"寻找生命归宿
  • "退休校长"寻找生命归宿 美丽依然的校长要退休了,没病也没有不快乐,只因年轻时发愿要当100分老师,进校园服务前即已决定民国100年退休:乐观开朗的赵宁博士对生命将因病消逝,满怀遗撼,在他的<病中手札>中说了 ...查看


  • [写父亲的作文]我与父亲
  • 小时候,我恨死了父亲. 因为每天天不亮,父亲就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然后,瞪着铜铃似的眼睛呵斥我去上学.("拉"."瞪"."呵斥"几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的严厉.)到学校见了老师,父亲总 ...查看


  • 圣诞节微信祝福大全
  • 1.虽然圣诞到了,但是我囊中羞涩,只能向圣诞老人借钱送你,祝你百事可乐百事顺心百事大吉百无一失百战百胜,祝你圣诞快乐! 2.清风吹来云朵,云儿含着雪花,雪花伴着浪漫,愿意陪伴你渡一个浪漫的平安夜.圣诞快乐! 3.英雄胆,今古人人都平淡;美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