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中文摘要
2012年11月8日到14日,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报导,其报导方式相比于之前也饶有创新,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新闻报导工作改革的进程,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新闻学。人民日报“十八大”的报道内容以及报道形式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大胆的运用了新技术,采用了新型的报道体裁,反映了我国新闻报道事业的新趋势。
本文将对人民日报在十八大报道中的新方式进行探讨,并根据人民日报在其他新闻事件中的报道方式进行借鉴分析,并结合这些内容对人民日报报道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希望本文能够对人民日报以后的报道方式创新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民日报;十八大;报道方式
Abstract
November 8, 2012 to 14, the vic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eld its 18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election of a new session of the central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eople's Daily, this comprehensive and informative reports, reported compared to interesting innovation, greatly promoted the reform process of China's news reports, enrich and improve our journalism. People's Daily eighteen,
This paper will Renmin Ribao
Keywords: People's Daily; 18t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ed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 1
1 引言........................................................................................................................................... 3
1.1 研究背景 ....................................................................................................................... 3
1.2 研究意义 ....................................................................................................................... 3
2 文献综述 ................................................................................................................................... 3
2.1 相关概念界定 ............................................................................................................... 3
2.2人民日报报道方式研究 ..................................................................................................... 4
3 人民日报早期党政会议报道发展轨迹 ................................................................................... 4
3.1 1949年~1978年的历次党政会议报道 ....................................................................... 4
3.2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之间的党政会议报道 ....................................................... 5
3.3 2000年以来的报道方式创新 ...................................................................................... 6
4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 ................................................................................... 6
4.1 关于新闻和宣传两者关系的创新处理 ....................................................................... 6
4.2 发挥舆论优势创新处理 ............................................................................................... 7
4.3 转变角度,另类挖掘新闻价值 ................................................................................... 8
4.4 创新宣传模式 ............................................................................................................... 9
5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12年11月8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正好是第13次中国记者节。在这样的日子里,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喜迎十八大的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媒体出席以及议程报道透明度上都刷新了历次党代会的记录。从建国以来,历次的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都会成为当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大会的报道同样也是新闻界报道的重头戏。其他重要的大会还要每年春天的两会,多年一来,我国新闻媒体在党政机关的重要会议的报道方面积累的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创新报道方式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他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及时对十八大精神做到全面准确的传达和说明,而且对当前的舆论导向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民众对十八大会议议程以及十八大具体状况及其关心,新闻媒体是广大人民知晓十八大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这样看来其报道方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对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的报道方式进行探索,为以后新闻媒体对党政机会会议的报道提供参考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人民日报这样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来说,应当在全国新闻媒体报道方式改革创新的大潮之中居于领导和领先地位,创新是保持人民日报在同行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核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人民日报》有必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报道方式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水平。并对党中央的政治主张以及党政机关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符合十八大精神的阐释和宣传,努力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并成为舆论尖兵,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占据舆论阵地,为十八大对国家的走向和规划摇旗呐喊!
1.2 研究意义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人民日报不断的进行跟进和及时报道。由于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人民日报在会前会后都做好的充分的准备和宣传工作。在会前的报道当中,人民日报着重改进创新,深化“走转改”活动,并极力的做到早策划、早安排、早部署并且在会议的后期报道中做到了早运作早实施的快节奏报道,在报道内容上层次感极强,一些有分量有深刻意义的报道为舆论的导向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为全国人民喜迎十八大布置了优良的舆论氛围。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1)报道题材
新闻的报道题材是指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是所运用的原材料。它来自生活中或者社会事件中的某些传播目标内容,随新闻的传播效果首先发生作用。报道题材有正面和负面之分,
这是指在新闻媒体所采访获得的新闻材料其内在性质上会有鲜明的差别,这对于传播效果具有深刻的意义,正面或者负面题材的新闻材料都需要特定的新闻受众或者基于新闻媒体特定的传播目标。在新闻传播开来之后,也会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效果,具体在传播途径中表现。受制约的是新闻受众的接受与否或者是对新闻事实是否认同,这是对新闻题材进行评价的基本标准。
(2)报道方式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或者刚刚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其所要报道的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这种价值或者设计主观方面或者涉及舆论导向。相比于题材的选择,报道方式主要面临的是“怎么写”的问题,这自然能报道题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报道方式是最终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报道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传播途径和传播形式,只注重报道题材往往会造成实际传播乏力,这同营销方式有点类似。当前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报道方式显得尤为的重要,以前一些假大空的文章在当前早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被抛弃,千篇一律得分粗制滥造不仅浪费报纸版面而且浪费读者的阅读时间。所以报道方式是新闻受众能否接受媒体新闻传播的最后一堵墙。
2.2人民日报报道方式研究
在《全国“两会”报道方式的探索与思考》这篇文章中,作者张正其对人民日报在各个时期内近60年来对两会的报道做了详尽的叙述,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张正其在这篇文章中认为,人民日报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究其原因而言,主要是经济发展、媒介创新、技术更新以及受众的需所推动。并且还指出这这些报道方式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给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具体到十八大中人民日报报道的创新之中,龚立堂在《先声夺人 后发制胜——兼谈做好十八大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技巧》一文中指出,当前人民日报报道方式更新同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等机遇和挑战相关,着重突出了人民日报在会后和会中的报道成果,充分的做好的网络宣传和新闻传播工作。
而且,不少研究者认为,人民日报在报道方式之中的创新主要是基于对不同新闻事件的重视程度和看法,向十八大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新闻报道和传播效果所进行的前期和后期工作应当是相当艰巨的。为此,人民日报还借鉴了同行业其他报社的一些先进技巧。
3 人民日报早期党政会议报道发展轨迹
3.1 1949年~1978年的历次党政会议报道
1949年经过多年的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在9月22日到10月1日第一街政治协商会议中,人民日报首次进行全面的跟进报道,从而拉开了人民日报对党政会议报道的序幕。但是由于当时新闻媒体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水平还不够,更由于当时设备条件的制约,这一个时期内的两会报道和党代会报道在其报道质量上比较落后,不仅报道的刊物的篇幅较长,还存在这数量上的缺陷,信息含量相对较低。另外,就其内容和版面来说,显得非常单调,可以反映出早期人民日报的报道方式比较原始和单调,仅
仅是对会议本身进行报道,缺乏一些具有深度的阐释,难以起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在新闻稿件写作方面来看,报社很少自己采写新闻稿件,往往直接刊载新华社稿件或者直接发表领导讲话内容,不做任何阐释。
具体观察早期人民日报的发稿数量,不难发现会议代表发言的稿件占据了绝大部分。以一届人大为例,人民日报中刊发代表发言的稿件有76条,当一届人大报道之时人民日报中共只刊发了111条。这说明在早期党政机关会议上,人民日报所刊载的新闻稿不仅少,而且内容非常单一,局限于代表的言论和提案,没有做出很好的发挥。而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人民日报的发稿数还不过百,不过在会后及时用第三版整个版面刊载了党章的最新修改部分,其余的仍是党政机关领导人的发言以及观点阐述。在这段时期内,人民日报在历届两会的报道上所发的稿件日趋减少,所报道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程序上的报道,在内容上没有多少信息含量。
在“文革”期间,由于林彪反革命集团和“四人帮”对我国新闻事业摧残,各大新闻媒体长期不能正常工作。人民日报也无法正常进行采访写作,例如1975年召开的第四届人大,《人民日报》没有刊载一篇新闻稿件,在广大人民面前“失声”了。这样的状况显然不符合新闻媒体行业的要求,也是当时政治混乱的一个表现。
3.2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之间的党政会议报道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并逐渐走向高潮。从那以后,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走向了正常化,并且恢复了在各大会议上的采访写稿权力,个行业逐渐走线正常。在这一时期中,人民日报对一些重要的党代会和机关会议的报道方式不断的深化,其演进方式基本形成了我国新闻媒体成熟的报道方式,不仅在报道内容上增加了对会议日程的全面报道,而且在报道中遵循普遍的新闻学传播规律,对一些会议中突出的具有深刻影响力的问题进行转特报道,并深入剖析。把会议议程同我国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讨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会议商谈时能够更贴近民意,使得开会的党政要员能够及时了解会议以外的情况。在报道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将一些饶有趣味的新闻写作体裁加入其中,各种可读性很强的样式开始出现,例如在党的十四在新闻特刊报道中,还出现了“大会手记”、“大会花絮”以及“大会特写”等专栏,在发稿数量上也屡创新高,不断突破。
在十三大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共发表稿件150余篇,除了一些全文转述代表发言以及会议议程之外,共有100多篇是社论和新闻报道,多数稿件都具有非常可靠的新闻价值,为当时的舆论导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大会前夕还特别对历届会议作了简介并对主要人物的背景进行描述,这些突破和创新都为日后我国欣慰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参照标准。
在这期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报道也逐渐成熟,以第六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为例,人民日报总共发稿超过90篇,而到了第七届时,发稿数量激增至234篇,其中不乏一些开创新性的新闻稿件以及人物特写稿件,例如《政协委员与李先念畅谈国事》这篇文章就将与会领导的活动同代表的一些参政议政结合在一起,对本次大会的宗旨予以阐明。这种报道方式对议程进行详细明了的报道,更加生动活泼,教育意义很明显,这些报道内容更加符合普通人呢么的口味,切贴近时事热点。
在八九十年代,尤其是九二年南巡之后的新闻报道,其中的信息量更加巨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开始告诉发展,老百姓对官方信息的了解需求越来越高,对人民日报的报道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情形下,人民日报彩稿团队在新闻稿件的写作中加大力度,并推出专栏,对大会内容集中处理,强化视觉冲击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3.3 2000年以来的报道方式创新
正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新闻媒体事业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集中体现在网络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式上的创新运用。网络中的即时通讯手段使得会议的实时报道成为可能,传输过程中资源运用的超高效率以及会议之外的关注度也急切上升,使得新闻报道做到了真正的互动性,人民日报的新型网络报道方式极大的拓展了广大人民参与党政实物和社会事物管理的渠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民日报也开始从传统媒体中脱胎换骨,对新技术不予余地的使用以改进对党政机关高级会议的报道。在1997年人民日报官方网站人民网上线,并且在去年容重上市挂牌交易。人民日报采用了网报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新闻报道,使得媒体受众能够利用个人pc来实时了解会议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也大大拓展的媒体受众的眼界。独具特色的网络新闻采写问题开始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流行起来,数字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新闻媒体的参与式的新闻行业竞争变得日常激烈,人民日报经受住了这次考验,利用信息技术给自身的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风采。
在十七大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不仅对与会的代表进行实时报道,而且对其博客也进行分析说明,把网络资源统筹到新闻采写之中。人民日报的记者也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网络博客发表一些时评,大大的鼓舞了普通民众的参与热情,人民日报充分利用人民网这个平台,加大民意的收集力度,使其报道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其中也不乏一些深刻的言论,为人民日报凝聚了相当的人气。
多媒体传输也在人民日报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视频图像在网络中畅通无阻。人民网汇聚着众多博客和播客,其中不乏一些会议视频实录。在近些年来,更突出的是移动媒体的加入,例如手机也开始参与新闻传播当中。
4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
4.1 关于新闻和宣传两者关系的创新处理
新闻与宣传对于人民日报这样的党政机关刊物来说,虽然有区别,但在不少人眼里,他们是一样的。但是作为一名新闻报社,人民日报除了具有宣传党纪国法之外还需具有报道新闻事实的态度和作为。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取舍和区分是当前人民日报所需要客服的新闻伦理问题,在这次的十八大报道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方式总的说来有许多的创新之处。 在这次的新闻报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上,人民日报实现了新闻和宣传的双重目的。在把握新闻价值的尺度方面,人民日报在会前就以及对本次党代会的具体内容作过一定的了解,首先学习了很多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其次是对新一届领导人的选举方面,新闻报道完全符合了新闻事实,充分抵消了各界对党高层换届的疑虑,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在这次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在新闻伦理的把握方面比较到位,发扬了一个新闻媒体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以人民日报对历届党的领导人的报道为例,都做到了依据史实说话,对于一些故去的当和国家领导人做到了不避讳、不隐瞒以及对他们日常家庭生活的报道,大大
加深了普通老百姓对他们的了解。使得长期以来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得到了发扬,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的十八大报道中,人民日报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对新闻和宣传之间冷热毒的合理把握。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不仅保持了它一贯的主题姿态和正面报道的作风,还对一些热点追踪题材的策划。以“科学发展观”的专题报道为例,人民日报开通一个专栏进行解说和报道,而且更结合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领导人的言论以及统计数据作为论据,对科学发展的的指导地位做了充分的阐述,具体在下面会进行距举例说明。
4.2 发挥舆论优势创新处理
由于十八大是为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准备的以此重要大会,将要在党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人民日报在十八大召开期间开辟了专栏“欢庆党的十八大”特刊,并且专门写了几篇特稿。人民日报还刊载了著名记者慎海雄所写的《伟大的接力》、《“中国梦”:让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等特别稿件,受到了广大媒体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这样的稿件能够紧扣大会的主题,不仅对大会的实况进行报道分析,更可贵的是加入现实生活的所感所悟,对十八的主题进行了深化。人民日报在十八大新闻稿件的内容创新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正确的把握大会议题,充分发挥了舆论和话语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新闻采写中不太重视内容,经常出现语言晦涩和形式呆板等问题,历次大会的新闻稿件往往大同小异,只是更换了一些人物和时间,内容千篇一律及其枯燥,严重的影响了其传播效果。
在十八大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根据与新闻传播理论中“设置议程”学说的的指导,将新闻报道面进行选择和统筹其中的报道量,来对一些重要的新闻事实进行特写,并引起读者和媒体受众的关注。这种新闻稿件中“议程设置”的办法能够对民众的参政意识,促使大会中能够听到普通老百姓的声音。究其根本而言,这次人民日报在内容的采写上基本上对新闻资源做了最优质的开发和配置,实现了预期所要达到的宣传效果,并为大会的进程提供了一些帮助。
本次新闻报道出动的记者代表了人民日报的新闻实力,著名的记者有朱建华、凌志军等等,采写稿件的还有新华社记者慎海峰,他的稿件也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出来,这些人员一方面是知名记者,同样也是出息回忆的党代表,就这一点来看,他们的新闻稿件内容的质量可见一斑。这些党员记者的新闻报道工作得到了人民日报报社领导同志的极力支持,为他们写作内容质量的提升也其到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记录者,而且也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在事件叙述的权威性上无可挑剔。同样,全程记录这一伟大事业也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荣幸,也是新闻事业中的一个重大机遇。
在这次大会的报道当中,人民日报依照十八大的主题和主席团的定调,报社高度重视这一任务,记者们每天记录着会议的议题和进程,对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发言进行了充分的整理和阐释,根据这些材料每天拟出各具针对性的稿件。例如在11月9号,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有《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特稿)》、《掌声为何经久不息(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解读报告)》。接下来我将以这三篇稿件来对人民日报新闻采写内容作一个评析。
“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屹立在世界东方。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全世界将会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中国崛起的影响,中华儿女也将越来越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光芒。”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代表说。
回眸今昔巨变,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姜杰代表深有感触,“10年来,东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东营实际,努力推动转型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2011年,全市实
现生产总值2676.35亿元,是2002年的3.57倍”。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成为新时期中国最响亮的声音,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
“不转型就没有出路。”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亮代表说,“我们只有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业务结构多元化、管理水平现代化、竞争目标国际化,才能早日建成特大型交通企业集团。”
安徽省淮南市委书记杨振超代表说:“科学发展的过程,始终伴随对长期利益和短期收益、发展速度和发展内涵、资源约束和发展冲动等‘矛盾’的取舍决断。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顶得住压力,才能变阻力为动力,才能开拓新的空间。”
——节选自《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特稿)》11月9日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王富玉代表认为,五位一体,五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纽带。比如文化建设提供的是不竭源泉,社会和谐则是我们发展的基石,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则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代表表示,经济发展创造“中国奇迹”,如果其他几个方面跟不上,特别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短板效应,制约发展。
——节选自《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解读报告)》,11月9日
从这篇新闻稿件的取材来看,这些新闻在采写时明显加入一些新闻当事人的言论,当事人包括地方党政要员、企业家和个经济监管机构的领导,他们对科学发展在日常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着充分的话语权,是科学发展理论真正的实践者。在这些内容中,很明显的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理论中的一些关键字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在稿件中鲜明的表现出来,这样达到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确定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中应有的地位是本次大会的专项议题之一,这篇稿件显然是优质且高水平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篇文章还结合了一些切实可靠的经济数据,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效果更加鲜明和更具立体感。
根据这篇特稿和解读报告写作的方式和题材,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些稿件写作的方式是一致的。在内容上连贯统一,在报纸发行的版面上来看,可以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第一篇节选你的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特稿同后面一片有关于“五位一体”的解读稿件在理论上完全是不可分割的,日报记者这样采写稿件使得人民日报更具有可读性和研究性,成为广大媒体受众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手资料。
4.3 转变角度,另类挖掘新闻价值
前面所叙述的知识人民日报在十八大报道当中在内容写作方面所下的一些硬功夫,这里我将对人民日报在报道中挖掘新闻价值的努力进行说明。人民日报的新闻价值挖掘始终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原理,新闻的价值体现在“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等三个方面。这样的新闻采写和报道能够引导媒体受众充分了解时政热点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价值,相当程度的凸显出新闻的价值。
时政新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融可读性和探究性为一体。这有赖于人民日报在本次新闻报道之前的准备工作,其选题的角度便下了很大的努力,并且运用普通受众所易于接受的新闻报道方式。例如《掌声为何经久不息(畅怀)》这篇稿件,新闻
采写者就抓住了胡锦涛同志在发言时的鼓掌细节,通过对鼓掌时党代表的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引出一些大会的背景和根本主题。
“当胡锦涛总书记作完报告,在其间响起过37次掌声后,掌声再度响起。这一次的掌声,更加坚定,更加执着,热情澎湃,经久不息: 掌声体现执着的信任。···掌声体现坚定的支持···掌声体现着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共同愿望和决心···掌声体现着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清醒头脑和旺盛斗志···掌声体现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节选自《掌声为何经久不息(畅怀)》11月9日
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不难发现,里面主要的内容基本上是记者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价值而得到,掌声在直观上肯定不能有那么多的代表意义,必须是结合十八大召开的背景和主题来做发挥,并且这些发挥恰到好处的反应出这次党代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甚至对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基本情况作了简短的阐述,反映出当前民心所向和党的执政根基之稳固。更加可贵的是,对新闻价值的挖掘不是泛泛而谈,作者的观点还融入了鲜活的人物观点和统计数据,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赘述了。
4.4 创新宣传模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整个新闻报道工作在进行之前所要准备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对于时政热点的报道,其依据在于对大会主题的把握和党内宣传部门对此的基本定调。在完成新闻报道策划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则在于媒体的发挥,在本次大会的报道工作上,人民日报报社准备工作还比较充分。
话语体系是整个新闻报道在采写时所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集中体现报社的文风,对舆论导向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一样的话语体系则有着不同的新闻受众,本次大会的报道显然是为了彰显我党在新时期的大政方针的走向和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党内变革和具体施政方针。
据此,在新闻的采写过程中,广大一线记者努力改变以往时政新闻报道中出现语言刻板的不好现象,记者们改变这些老套的话语体系,采用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夹叙夹议,整个报道过程还不忘对一些基本史实进行说明,是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党史和国事。例如慎海峰同志在新闻稿件《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就对淮海战役的一些具体细节做了描述“解放军战士喊的是‘跟我冲’,而国民党军官喊的则是‘给我冲’”,充分反映出人民军队战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在论述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上独具匠心。
5 结论
自从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起整风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内的文风建设,人民日报作为党政机关刊物,其文风要求则更加严格。在报道十八大这样的重大政治事件,在报道方式等重大问题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从上文的叙述不难发现,人民日报这次新闻稿件的采写方式以及报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稿件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人民日报能是现在这些创新主要是由于在新闻报道中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和利用先进
科技增加新闻报道力度,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金文著.新闻与传播通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 杨保军著.新闻理论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 刘建明编著.当代新闻学原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 金梦玉主编.专业新闻报道教程[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5] 郭铮. 都市报重大会议报道模式探析——以《河南商报》
[6] 柴莉. 《湘报》及其转载新闻报道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2(06)
[7] 姜群. 高职新闻采访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3(01)
[8] 马研. 浅议新形势下报纸时事新闻采编的观念与方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2(03)
[9] 徐君康. 会议报道的创新及策略[J]. 当代传播. 2003(02)
[10] 卓九成. 改进会议报道之根本在于体制创新[J]. 新闻知识. 2002(05)
[11] 重大主题宣传的创新之举——“关爱家园,从我做起”系列公益宣传活动情况[J]. 新闻实践. 2008(02)
[12] 樊哲高. 1990—2000年人民日报社论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13] 贾雯霞.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两会”报道解读[D]. 西北大学 2006
[14] 邵海峰. 试论两会报道传播理念的变革[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15] 陈伟. 《南方日报》“两会”报道研究[D]. 暨南大学 2006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中文摘要
2012年11月8日到14日,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报导,其报导方式相比于之前也饶有创新,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新闻报导工作改革的进程,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新闻学。人民日报“十八大”的报道内容以及报道形式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大胆的运用了新技术,采用了新型的报道体裁,反映了我国新闻报道事业的新趋势。
本文将对人民日报在十八大报道中的新方式进行探讨,并根据人民日报在其他新闻事件中的报道方式进行借鉴分析,并结合这些内容对人民日报报道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希望本文能够对人民日报以后的报道方式创新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民日报;十八大;报道方式
Abstract
November 8, 2012 to 14, the vic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eld its 18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election of a new session of the central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eople's Daily, this comprehensive and informative reports, reported compared to interesting innovation, greatly promoted the reform process of China's news reports, enrich and improve our journalism. People's Daily eighteen,
This paper will Renmin Ribao
Keywords: People's Daily; 18t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ed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 1
1 引言........................................................................................................................................... 3
1.1 研究背景 ....................................................................................................................... 3
1.2 研究意义 ....................................................................................................................... 3
2 文献综述 ................................................................................................................................... 3
2.1 相关概念界定 ............................................................................................................... 3
2.2人民日报报道方式研究 ..................................................................................................... 4
3 人民日报早期党政会议报道发展轨迹 ................................................................................... 4
3.1 1949年~1978年的历次党政会议报道 ....................................................................... 4
3.2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之间的党政会议报道 ....................................................... 5
3.3 2000年以来的报道方式创新 ...................................................................................... 6
4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 ................................................................................... 6
4.1 关于新闻和宣传两者关系的创新处理 ....................................................................... 6
4.2 发挥舆论优势创新处理 ............................................................................................... 7
4.3 转变角度,另类挖掘新闻价值 ................................................................................... 8
4.4 创新宣传模式 ............................................................................................................... 9
5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12年11月8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正好是第13次中国记者节。在这样的日子里,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喜迎十八大的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媒体出席以及议程报道透明度上都刷新了历次党代会的记录。从建国以来,历次的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都会成为当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大会的报道同样也是新闻界报道的重头戏。其他重要的大会还要每年春天的两会,多年一来,我国新闻媒体在党政机关的重要会议的报道方面积累的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创新报道方式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他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及时对十八大精神做到全面准确的传达和说明,而且对当前的舆论导向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民众对十八大会议议程以及十八大具体状况及其关心,新闻媒体是广大人民知晓十八大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这样看来其报道方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对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的报道方式进行探索,为以后新闻媒体对党政机会会议的报道提供参考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人民日报这样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来说,应当在全国新闻媒体报道方式改革创新的大潮之中居于领导和领先地位,创新是保持人民日报在同行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核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人民日报》有必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报道方式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水平。并对党中央的政治主张以及党政机关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符合十八大精神的阐释和宣传,努力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并成为舆论尖兵,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占据舆论阵地,为十八大对国家的走向和规划摇旗呐喊!
1.2 研究意义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人民日报不断的进行跟进和及时报道。由于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人民日报在会前会后都做好的充分的准备和宣传工作。在会前的报道当中,人民日报着重改进创新,深化“走转改”活动,并极力的做到早策划、早安排、早部署并且在会议的后期报道中做到了早运作早实施的快节奏报道,在报道内容上层次感极强,一些有分量有深刻意义的报道为舆论的导向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为全国人民喜迎十八大布置了优良的舆论氛围。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1)报道题材
新闻的报道题材是指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是所运用的原材料。它来自生活中或者社会事件中的某些传播目标内容,随新闻的传播效果首先发生作用。报道题材有正面和负面之分,
这是指在新闻媒体所采访获得的新闻材料其内在性质上会有鲜明的差别,这对于传播效果具有深刻的意义,正面或者负面题材的新闻材料都需要特定的新闻受众或者基于新闻媒体特定的传播目标。在新闻传播开来之后,也会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效果,具体在传播途径中表现。受制约的是新闻受众的接受与否或者是对新闻事实是否认同,这是对新闻题材进行评价的基本标准。
(2)报道方式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或者刚刚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其所要报道的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这种价值或者设计主观方面或者涉及舆论导向。相比于题材的选择,报道方式主要面临的是“怎么写”的问题,这自然能报道题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报道方式是最终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报道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传播途径和传播形式,只注重报道题材往往会造成实际传播乏力,这同营销方式有点类似。当前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报道方式显得尤为的重要,以前一些假大空的文章在当前早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被抛弃,千篇一律得分粗制滥造不仅浪费报纸版面而且浪费读者的阅读时间。所以报道方式是新闻受众能否接受媒体新闻传播的最后一堵墙。
2.2人民日报报道方式研究
在《全国“两会”报道方式的探索与思考》这篇文章中,作者张正其对人民日报在各个时期内近60年来对两会的报道做了详尽的叙述,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张正其在这篇文章中认为,人民日报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究其原因而言,主要是经济发展、媒介创新、技术更新以及受众的需所推动。并且还指出这这些报道方式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给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具体到十八大中人民日报报道的创新之中,龚立堂在《先声夺人 后发制胜——兼谈做好十八大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技巧》一文中指出,当前人民日报报道方式更新同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等机遇和挑战相关,着重突出了人民日报在会后和会中的报道成果,充分的做好的网络宣传和新闻传播工作。
而且,不少研究者认为,人民日报在报道方式之中的创新主要是基于对不同新闻事件的重视程度和看法,向十八大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新闻报道和传播效果所进行的前期和后期工作应当是相当艰巨的。为此,人民日报还借鉴了同行业其他报社的一些先进技巧。
3 人民日报早期党政会议报道发展轨迹
3.1 1949年~1978年的历次党政会议报道
1949年经过多年的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在9月22日到10月1日第一街政治协商会议中,人民日报首次进行全面的跟进报道,从而拉开了人民日报对党政会议报道的序幕。但是由于当时新闻媒体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水平还不够,更由于当时设备条件的制约,这一个时期内的两会报道和党代会报道在其报道质量上比较落后,不仅报道的刊物的篇幅较长,还存在这数量上的缺陷,信息含量相对较低。另外,就其内容和版面来说,显得非常单调,可以反映出早期人民日报的报道方式比较原始和单调,仅
仅是对会议本身进行报道,缺乏一些具有深度的阐释,难以起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在新闻稿件写作方面来看,报社很少自己采写新闻稿件,往往直接刊载新华社稿件或者直接发表领导讲话内容,不做任何阐释。
具体观察早期人民日报的发稿数量,不难发现会议代表发言的稿件占据了绝大部分。以一届人大为例,人民日报中刊发代表发言的稿件有76条,当一届人大报道之时人民日报中共只刊发了111条。这说明在早期党政机关会议上,人民日报所刊载的新闻稿不仅少,而且内容非常单一,局限于代表的言论和提案,没有做出很好的发挥。而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人民日报的发稿数还不过百,不过在会后及时用第三版整个版面刊载了党章的最新修改部分,其余的仍是党政机关领导人的发言以及观点阐述。在这段时期内,人民日报在历届两会的报道上所发的稿件日趋减少,所报道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程序上的报道,在内容上没有多少信息含量。
在“文革”期间,由于林彪反革命集团和“四人帮”对我国新闻事业摧残,各大新闻媒体长期不能正常工作。人民日报也无法正常进行采访写作,例如1975年召开的第四届人大,《人民日报》没有刊载一篇新闻稿件,在广大人民面前“失声”了。这样的状况显然不符合新闻媒体行业的要求,也是当时政治混乱的一个表现。
3.2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之间的党政会议报道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并逐渐走向高潮。从那以后,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走向了正常化,并且恢复了在各大会议上的采访写稿权力,个行业逐渐走线正常。在这一时期中,人民日报对一些重要的党代会和机关会议的报道方式不断的深化,其演进方式基本形成了我国新闻媒体成熟的报道方式,不仅在报道内容上增加了对会议日程的全面报道,而且在报道中遵循普遍的新闻学传播规律,对一些会议中突出的具有深刻影响力的问题进行转特报道,并深入剖析。把会议议程同我国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讨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会议商谈时能够更贴近民意,使得开会的党政要员能够及时了解会议以外的情况。在报道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将一些饶有趣味的新闻写作体裁加入其中,各种可读性很强的样式开始出现,例如在党的十四在新闻特刊报道中,还出现了“大会手记”、“大会花絮”以及“大会特写”等专栏,在发稿数量上也屡创新高,不断突破。
在十三大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共发表稿件150余篇,除了一些全文转述代表发言以及会议议程之外,共有100多篇是社论和新闻报道,多数稿件都具有非常可靠的新闻价值,为当时的舆论导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大会前夕还特别对历届会议作了简介并对主要人物的背景进行描述,这些突破和创新都为日后我国欣慰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参照标准。
在这期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报道也逐渐成熟,以第六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为例,人民日报总共发稿超过90篇,而到了第七届时,发稿数量激增至234篇,其中不乏一些开创新性的新闻稿件以及人物特写稿件,例如《政协委员与李先念畅谈国事》这篇文章就将与会领导的活动同代表的一些参政议政结合在一起,对本次大会的宗旨予以阐明。这种报道方式对议程进行详细明了的报道,更加生动活泼,教育意义很明显,这些报道内容更加符合普通人呢么的口味,切贴近时事热点。
在八九十年代,尤其是九二年南巡之后的新闻报道,其中的信息量更加巨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开始告诉发展,老百姓对官方信息的了解需求越来越高,对人民日报的报道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情形下,人民日报彩稿团队在新闻稿件的写作中加大力度,并推出专栏,对大会内容集中处理,强化视觉冲击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3.3 2000年以来的报道方式创新
正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新闻媒体事业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集中体现在网络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式上的创新运用。网络中的即时通讯手段使得会议的实时报道成为可能,传输过程中资源运用的超高效率以及会议之外的关注度也急切上升,使得新闻报道做到了真正的互动性,人民日报的新型网络报道方式极大的拓展了广大人民参与党政实物和社会事物管理的渠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民日报也开始从传统媒体中脱胎换骨,对新技术不予余地的使用以改进对党政机关高级会议的报道。在1997年人民日报官方网站人民网上线,并且在去年容重上市挂牌交易。人民日报采用了网报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新闻报道,使得媒体受众能够利用个人pc来实时了解会议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也大大拓展的媒体受众的眼界。独具特色的网络新闻采写问题开始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流行起来,数字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新闻媒体的参与式的新闻行业竞争变得日常激烈,人民日报经受住了这次考验,利用信息技术给自身的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风采。
在十七大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不仅对与会的代表进行实时报道,而且对其博客也进行分析说明,把网络资源统筹到新闻采写之中。人民日报的记者也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网络博客发表一些时评,大大的鼓舞了普通民众的参与热情,人民日报充分利用人民网这个平台,加大民意的收集力度,使其报道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其中也不乏一些深刻的言论,为人民日报凝聚了相当的人气。
多媒体传输也在人民日报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视频图像在网络中畅通无阻。人民网汇聚着众多博客和播客,其中不乏一些会议视频实录。在近些年来,更突出的是移动媒体的加入,例如手机也开始参与新闻传播当中。
4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
4.1 关于新闻和宣传两者关系的创新处理
新闻与宣传对于人民日报这样的党政机关刊物来说,虽然有区别,但在不少人眼里,他们是一样的。但是作为一名新闻报社,人民日报除了具有宣传党纪国法之外还需具有报道新闻事实的态度和作为。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取舍和区分是当前人民日报所需要客服的新闻伦理问题,在这次的十八大报道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方式总的说来有许多的创新之处。 在这次的新闻报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上,人民日报实现了新闻和宣传的双重目的。在把握新闻价值的尺度方面,人民日报在会前就以及对本次党代会的具体内容作过一定的了解,首先学习了很多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其次是对新一届领导人的选举方面,新闻报道完全符合了新闻事实,充分抵消了各界对党高层换届的疑虑,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在这次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在新闻伦理的把握方面比较到位,发扬了一个新闻媒体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以人民日报对历届党的领导人的报道为例,都做到了依据史实说话,对于一些故去的当和国家领导人做到了不避讳、不隐瞒以及对他们日常家庭生活的报道,大大
加深了普通老百姓对他们的了解。使得长期以来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得到了发扬,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的十八大报道中,人民日报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对新闻和宣传之间冷热毒的合理把握。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不仅保持了它一贯的主题姿态和正面报道的作风,还对一些热点追踪题材的策划。以“科学发展观”的专题报道为例,人民日报开通一个专栏进行解说和报道,而且更结合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领导人的言论以及统计数据作为论据,对科学发展的的指导地位做了充分的阐述,具体在下面会进行距举例说明。
4.2 发挥舆论优势创新处理
由于十八大是为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准备的以此重要大会,将要在党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人民日报在十八大召开期间开辟了专栏“欢庆党的十八大”特刊,并且专门写了几篇特稿。人民日报还刊载了著名记者慎海雄所写的《伟大的接力》、《“中国梦”:让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等特别稿件,受到了广大媒体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这样的稿件能够紧扣大会的主题,不仅对大会的实况进行报道分析,更可贵的是加入现实生活的所感所悟,对十八的主题进行了深化。人民日报在十八大新闻稿件的内容创新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正确的把握大会议题,充分发挥了舆论和话语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新闻采写中不太重视内容,经常出现语言晦涩和形式呆板等问题,历次大会的新闻稿件往往大同小异,只是更换了一些人物和时间,内容千篇一律及其枯燥,严重的影响了其传播效果。
在十八大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根据与新闻传播理论中“设置议程”学说的的指导,将新闻报道面进行选择和统筹其中的报道量,来对一些重要的新闻事实进行特写,并引起读者和媒体受众的关注。这种新闻稿件中“议程设置”的办法能够对民众的参政意识,促使大会中能够听到普通老百姓的声音。究其根本而言,这次人民日报在内容的采写上基本上对新闻资源做了最优质的开发和配置,实现了预期所要达到的宣传效果,并为大会的进程提供了一些帮助。
本次新闻报道出动的记者代表了人民日报的新闻实力,著名的记者有朱建华、凌志军等等,采写稿件的还有新华社记者慎海峰,他的稿件也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出来,这些人员一方面是知名记者,同样也是出息回忆的党代表,就这一点来看,他们的新闻稿件内容的质量可见一斑。这些党员记者的新闻报道工作得到了人民日报报社领导同志的极力支持,为他们写作内容质量的提升也其到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记录者,而且也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在事件叙述的权威性上无可挑剔。同样,全程记录这一伟大事业也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荣幸,也是新闻事业中的一个重大机遇。
在这次大会的报道当中,人民日报依照十八大的主题和主席团的定调,报社高度重视这一任务,记者们每天记录着会议的议题和进程,对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发言进行了充分的整理和阐释,根据这些材料每天拟出各具针对性的稿件。例如在11月9号,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有《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特稿)》、《掌声为何经久不息(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解读报告)》。接下来我将以这三篇稿件来对人民日报新闻采写内容作一个评析。
“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屹立在世界东方。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全世界将会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中国崛起的影响,中华儿女也将越来越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光芒。”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代表说。
回眸今昔巨变,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姜杰代表深有感触,“10年来,东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东营实际,努力推动转型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2011年,全市实
现生产总值2676.35亿元,是2002年的3.57倍”。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成为新时期中国最响亮的声音,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
“不转型就没有出路。”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亮代表说,“我们只有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业务结构多元化、管理水平现代化、竞争目标国际化,才能早日建成特大型交通企业集团。”
安徽省淮南市委书记杨振超代表说:“科学发展的过程,始终伴随对长期利益和短期收益、发展速度和发展内涵、资源约束和发展冲动等‘矛盾’的取舍决断。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顶得住压力,才能变阻力为动力,才能开拓新的空间。”
——节选自《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特稿)》11月9日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王富玉代表认为,五位一体,五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纽带。比如文化建设提供的是不竭源泉,社会和谐则是我们发展的基石,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则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代表表示,经济发展创造“中国奇迹”,如果其他几个方面跟不上,特别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短板效应,制约发展。
——节选自《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解读报告)》,11月9日
从这篇新闻稿件的取材来看,这些新闻在采写时明显加入一些新闻当事人的言论,当事人包括地方党政要员、企业家和个经济监管机构的领导,他们对科学发展在日常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着充分的话语权,是科学发展理论真正的实践者。在这些内容中,很明显的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理论中的一些关键字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在稿件中鲜明的表现出来,这样达到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确定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中应有的地位是本次大会的专项议题之一,这篇稿件显然是优质且高水平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篇文章还结合了一些切实可靠的经济数据,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效果更加鲜明和更具立体感。
根据这篇特稿和解读报告写作的方式和题材,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些稿件写作的方式是一致的。在内容上连贯统一,在报纸发行的版面上来看,可以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第一篇节选你的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特稿同后面一片有关于“五位一体”的解读稿件在理论上完全是不可分割的,日报记者这样采写稿件使得人民日报更具有可读性和研究性,成为广大媒体受众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手资料。
4.3 转变角度,另类挖掘新闻价值
前面所叙述的知识人民日报在十八大报道当中在内容写作方面所下的一些硬功夫,这里我将对人民日报在报道中挖掘新闻价值的努力进行说明。人民日报的新闻价值挖掘始终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原理,新闻的价值体现在“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等三个方面。这样的新闻采写和报道能够引导媒体受众充分了解时政热点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价值,相当程度的凸显出新闻的价值。
时政新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融可读性和探究性为一体。这有赖于人民日报在本次新闻报道之前的准备工作,其选题的角度便下了很大的努力,并且运用普通受众所易于接受的新闻报道方式。例如《掌声为何经久不息(畅怀)》这篇稿件,新闻
采写者就抓住了胡锦涛同志在发言时的鼓掌细节,通过对鼓掌时党代表的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引出一些大会的背景和根本主题。
“当胡锦涛总书记作完报告,在其间响起过37次掌声后,掌声再度响起。这一次的掌声,更加坚定,更加执着,热情澎湃,经久不息: 掌声体现执着的信任。···掌声体现坚定的支持···掌声体现着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共同愿望和决心···掌声体现着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清醒头脑和旺盛斗志···掌声体现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节选自《掌声为何经久不息(畅怀)》11月9日
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不难发现,里面主要的内容基本上是记者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价值而得到,掌声在直观上肯定不能有那么多的代表意义,必须是结合十八大召开的背景和主题来做发挥,并且这些发挥恰到好处的反应出这次党代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甚至对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基本情况作了简短的阐述,反映出当前民心所向和党的执政根基之稳固。更加可贵的是,对新闻价值的挖掘不是泛泛而谈,作者的观点还融入了鲜活的人物观点和统计数据,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赘述了。
4.4 创新宣传模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整个新闻报道工作在进行之前所要准备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对于时政热点的报道,其依据在于对大会主题的把握和党内宣传部门对此的基本定调。在完成新闻报道策划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则在于媒体的发挥,在本次大会的报道工作上,人民日报报社准备工作还比较充分。
话语体系是整个新闻报道在采写时所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集中体现报社的文风,对舆论导向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一样的话语体系则有着不同的新闻受众,本次大会的报道显然是为了彰显我党在新时期的大政方针的走向和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党内变革和具体施政方针。
据此,在新闻的采写过程中,广大一线记者努力改变以往时政新闻报道中出现语言刻板的不好现象,记者们改变这些老套的话语体系,采用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夹叙夹议,整个报道过程还不忘对一些基本史实进行说明,是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党史和国事。例如慎海峰同志在新闻稿件《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就对淮海战役的一些具体细节做了描述“解放军战士喊的是‘跟我冲’,而国民党军官喊的则是‘给我冲’”,充分反映出人民军队战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在论述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上独具匠心。
5 结论
自从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起整风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内的文风建设,人民日报作为党政机关刊物,其文风要求则更加严格。在报道十八大这样的重大政治事件,在报道方式等重大问题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从上文的叙述不难发现,人民日报这次新闻稿件的采写方式以及报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稿件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人民日报能是现在这些创新主要是由于在新闻报道中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和利用先进
科技增加新闻报道力度,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金文著.新闻与传播通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 杨保军著.新闻理论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 刘建明编著.当代新闻学原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 金梦玉主编.专业新闻报道教程[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5] 郭铮. 都市报重大会议报道模式探析——以《河南商报》
[6] 柴莉. 《湘报》及其转载新闻报道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2(06)
[7] 姜群. 高职新闻采访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3(01)
[8] 马研. 浅议新形势下报纸时事新闻采编的观念与方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2(03)
[9] 徐君康. 会议报道的创新及策略[J]. 当代传播. 2003(02)
[10] 卓九成. 改进会议报道之根本在于体制创新[J]. 新闻知识. 2002(05)
[11] 重大主题宣传的创新之举——“关爱家园,从我做起”系列公益宣传活动情况[J]. 新闻实践. 2008(02)
[12] 樊哲高. 1990—2000年人民日报社论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13] 贾雯霞.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两会”报道解读[D]. 西北大学 2006
[14] 邵海峰. 试论两会报道传播理念的变革[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15] 陈伟. 《南方日报》“两会”报道研究[D]. 暨南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