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课程高中物理总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天津市教研室 高 杰
发布时间:2010-1-7 已经阅读473次
高三复习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复习不等同于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换一个角度对学习内容重新认识,达到量与质的提高。由于教学活动的路径通常是“教师的教育预设→教学设计→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很好地折射出教学的成功和不足。所以,我们从学生的表现出发,聚焦学生的问题,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新课程高中物理复习的有效性。
一、注重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素养
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对旧知识的梳理过程,关键是梳理的形式怎样?由谁来梳理?怎样通过梳理使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
1.“讲过还错”现象
我们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这些问题都讲过,仍然出错。他们怎么学的!”讲过还错现象,在学生的高考试卷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如2009年高考天津物理试卷第6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7N+11H126C+42He是α衰变方程
B.11H+21H32He+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23892U23490Th+42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42He+2713Al3015P+10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本题围绕近代物理学基础知识进行命题,四个选项涉及衰变、裂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等基本内容,比较广泛地考查了学生对重要原子核物理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该题属于基础题,正确选项为B和D,相信所有教师都认真讲过而且复习过相关知识,但学生单独选A,或单独选C,或只选了A、C两个错误选项的人数就占总人数的3155%,该题得分率仅为028,说明高达72%的考生没有真正理解衰变、裂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又如2008年高考天津物理试卷第24题:
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A=1kg的物块A与质量mB=2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m/s2,求:
(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
(2)绳拉断过程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
(3)绳拉断过程绳对A所做的功W。
本题命题的出发点是考核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动力学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通过四个过程五个状态的设计,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该题得分率为044,属中等偏难。从阅卷情况看,有一部分学生得满分,能较好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求解相关问题。但有的学生对多过程多状态的问题分析不清,而是靠对以往做过试题的回忆和套用求解此题,误认为弹簧达到原长时A与B两个物体共速,或误认为绳子拉断瞬时A与B两个物体共速。有个别学生对试题中“B恰能到达最高点C”不理解,错误认为此时物体速度为0。
上述第一个例子说明很多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基本知识,从第二个例子明显看出,很多学生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解问题,当遇到新题时,在头脑中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其思维方式是回忆,而不是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由此出现认为弹簧达到原长时A与B两个物体共速的错误。
2.让学生能力在复习中得到提升
传统复习课多采用“知识点串讲+例题讲解+方法举例+习题套解”这种以讲述、记忆、模仿为主要行为特征的复习方式,这种复习方式,表面上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但教师引导有余,学生自主建构不足。实际上,在学生已了解概念、规律及其公式的基础上,老师对知识与方法复述的教学效率是需要重新审视的,这种复习方式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感觉没有多大收获,成绩不好的学生还是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复习效率很低。由于方法的建立需要亲身体验以具体的感性认识作为基础,方法的掌握需要通过不断的渗透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来达成,因而学生若缺乏亲身感受和体验,很难实现复习目标的全面达成。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新课程高三物理复习,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处理好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加强实验教学和基本操作的实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学生经历各种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能力。要达到上述目标,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实现手段。复习中可采用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不是知识树)的方法,每个章节都让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每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第二轮复习时,不仅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了然于胸,而且当时的复习过程也会历历在目。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在绘制完思维导图后,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讨论,要善于改进、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我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三物理复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下面是《曲线运动》一章的思维导图:加强实验教学,就要杜绝黑板上讲实验,试卷上“做”实验现象,要使学生手脑并用完成实验,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在合作探索、动手操作中得到多方面锻练和提高。
二、发展教师PCK,提高教学效率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的工作都离不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是用心做还是用力做?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享受到创造的幸福?
1.真的是“现在的学生太差了”吗?
老师上课经常抱怨学生差,“现在的学生大多不爱学习,生源太差了……”真的是“现在的学生太差了”吗?下面我们从一个教学案例谈起。
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为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复习课,学生为中等偏上的学生,授课教师为有13年教龄的高级教师。
情景再现:
整堂课教学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教师以知识树的形式归纳知识内容环节,二是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实践训练环节。在归纳知识的环节中,尽管教师穿插一些提问,但问题都是记忆的内容,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缺少甚至没有思维含量。如教师问:“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是什么?”学生能回答出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周期和频率等名词,而对于几个物理量在一个周期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这一重要内容,教师既没有引导学生分析也没有让学生分析。在实践训练环节,由于第一个环节复习不到位,学生解决问题时就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计划完成的十个问题,课上只完成了两个。一下课,教师不停地抱怨:“学生太差了,教学计划总是不能完成。”
听课调研中还发现,课堂训练中老师代替学生审题(读题),教师的每一个重音对学生都是暗示,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2.将提高学生素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该课的教学效益很差,那么,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的问题,原因到底在哪里?是什么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
从表面看,学校、老师、学生对时间抓得非常紧,可是教学的效益与时间的付出不成正比。一些高三的老师,还没有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而且备课时凭的是个人的经验,凭的是各种复习资料,只是做题、对答案和答案的解析,因此教学低效甚至无效。要提高新课程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知识,并能够很好地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即PCK)。PCK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或问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要提高复习效益,教师首先要发展自己的PCK。
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怎样教育学生。复习课应当考虑学生学了什么?教材上有什么内容?课标的要求是什么?如何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脱离学生、脱离教材、脱离课标,教学工作就会面临效益低下的尴尬局面。因此复习课教学中既要重视高考更要重视素养,既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既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思维(问题),既要重视时间更要重视效益,教学中要将提高素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教学工作不只是用力去做,更是用心去做,只有用心去做,才可以做得优秀、做得出色。
三、加强校本教研,优化复习教学
学科教学离不开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统一教学进度”的集体备课吗?校本教研是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研活动,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教师只关注“××知识考不考”行吗?
听课调研中,老师们提的最多的问题是“××知识高考考不考”、“××形式答卷是否扣分”,而很少有老师提出“如何使高三复习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特别是能力要求)”。很多教师高考复习忽视课标、教材和前两年的试卷分析,而只是用一本复习资料练啊练,很难实现有效复习。
2.让教科研与教学质量形成共振
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我这里说的职业倦怠并不是说教师不辛苦,我们都得承认一个事实:教师够辛苦、够“敬业”,但是,效果并不尽如意。我认为是这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只停留在用力做,缺少反思,缺少理性冷静地观察、思考和分析。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就要用心去做,就要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以教研为载体,以“专题研究”为抓手,形成“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编写课程复习教学方案
要提高复习效益,就要以“如何复习才有效”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首先要进行复习教学前的思考,对将要实施的复习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并将复习目标、复习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要素进行的思考与决定以文本的形式整体呈现出来。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目标及考试大纲的分解以及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材和其他现场资源的分析。复习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教材及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和组织,从总体上把握重点、难点等。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地实施上述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课程评价是指如何确定上述的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课程教学复习方案不是教学进度表,因为教学进度表只有进度没有教学,只有知识没有课程,只有教师没有学生。制定课程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框架。
(2)开展教学现状诊断,促成有效复习
校本教研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从日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始,走进“课堂”做研究:以“课堂”观察为出发点,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寻找“现状是”与“应该是”的差距,让研究成为常态,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议课的成效,从而提高复习教学质量。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观课议课的基本程序是:首先进行课前交流,由主讲老师提出问题,其他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观察运用这种方法后的效果;其次要进行课堂观察(教研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观课时使用专业的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观察量表需对课前交流时提出的问题重点关注,记录下现象,描述其中的关系,分析为什么老师行为和学生之间会存在这样的结果;最后是议课,从学生出发去讨论问题,以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讨论老师的教,听课教师针对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怎么处理会更好,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并描述效果。
总之,要提高复习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研究主题下,进行持续的研究,使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师具体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步骤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双赢。
提高新课程高中物理总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天津市教研室 高 杰
发布时间:2010-1-7 已经阅读473次
高三复习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复习不等同于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换一个角度对学习内容重新认识,达到量与质的提高。由于教学活动的路径通常是“教师的教育预设→教学设计→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很好地折射出教学的成功和不足。所以,我们从学生的表现出发,聚焦学生的问题,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新课程高中物理复习的有效性。
一、注重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素养
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对旧知识的梳理过程,关键是梳理的形式怎样?由谁来梳理?怎样通过梳理使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
1.“讲过还错”现象
我们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这些问题都讲过,仍然出错。他们怎么学的!”讲过还错现象,在学生的高考试卷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如2009年高考天津物理试卷第6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7N+11H126C+42He是α衰变方程
B.11H+21H32He+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23892U23490Th+42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42He+2713Al3015P+10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本题围绕近代物理学基础知识进行命题,四个选项涉及衰变、裂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等基本内容,比较广泛地考查了学生对重要原子核物理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该题属于基础题,正确选项为B和D,相信所有教师都认真讲过而且复习过相关知识,但学生单独选A,或单独选C,或只选了A、C两个错误选项的人数就占总人数的3155%,该题得分率仅为028,说明高达72%的考生没有真正理解衰变、裂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又如2008年高考天津物理试卷第24题:
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A=1kg的物块A与质量mB=2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m/s2,求:
(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
(2)绳拉断过程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
(3)绳拉断过程绳对A所做的功W。
本题命题的出发点是考核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动力学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通过四个过程五个状态的设计,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该题得分率为044,属中等偏难。从阅卷情况看,有一部分学生得满分,能较好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求解相关问题。但有的学生对多过程多状态的问题分析不清,而是靠对以往做过试题的回忆和套用求解此题,误认为弹簧达到原长时A与B两个物体共速,或误认为绳子拉断瞬时A与B两个物体共速。有个别学生对试题中“B恰能到达最高点C”不理解,错误认为此时物体速度为0。
上述第一个例子说明很多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基本知识,从第二个例子明显看出,很多学生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解问题,当遇到新题时,在头脑中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其思维方式是回忆,而不是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由此出现认为弹簧达到原长时A与B两个物体共速的错误。
2.让学生能力在复习中得到提升
传统复习课多采用“知识点串讲+例题讲解+方法举例+习题套解”这种以讲述、记忆、模仿为主要行为特征的复习方式,这种复习方式,表面上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但教师引导有余,学生自主建构不足。实际上,在学生已了解概念、规律及其公式的基础上,老师对知识与方法复述的教学效率是需要重新审视的,这种复习方式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感觉没有多大收获,成绩不好的学生还是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复习效率很低。由于方法的建立需要亲身体验以具体的感性认识作为基础,方法的掌握需要通过不断的渗透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来达成,因而学生若缺乏亲身感受和体验,很难实现复习目标的全面达成。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新课程高三物理复习,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处理好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加强实验教学和基本操作的实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学生经历各种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能力。要达到上述目标,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实现手段。复习中可采用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不是知识树)的方法,每个章节都让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每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第二轮复习时,不仅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了然于胸,而且当时的复习过程也会历历在目。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在绘制完思维导图后,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讨论,要善于改进、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我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三物理复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下面是《曲线运动》一章的思维导图:加强实验教学,就要杜绝黑板上讲实验,试卷上“做”实验现象,要使学生手脑并用完成实验,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在合作探索、动手操作中得到多方面锻练和提高。
二、发展教师PCK,提高教学效率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的工作都离不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是用心做还是用力做?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享受到创造的幸福?
1.真的是“现在的学生太差了”吗?
老师上课经常抱怨学生差,“现在的学生大多不爱学习,生源太差了……”真的是“现在的学生太差了”吗?下面我们从一个教学案例谈起。
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为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复习课,学生为中等偏上的学生,授课教师为有13年教龄的高级教师。
情景再现:
整堂课教学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教师以知识树的形式归纳知识内容环节,二是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实践训练环节。在归纳知识的环节中,尽管教师穿插一些提问,但问题都是记忆的内容,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缺少甚至没有思维含量。如教师问:“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是什么?”学生能回答出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周期和频率等名词,而对于几个物理量在一个周期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这一重要内容,教师既没有引导学生分析也没有让学生分析。在实践训练环节,由于第一个环节复习不到位,学生解决问题时就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计划完成的十个问题,课上只完成了两个。一下课,教师不停地抱怨:“学生太差了,教学计划总是不能完成。”
听课调研中还发现,课堂训练中老师代替学生审题(读题),教师的每一个重音对学生都是暗示,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2.将提高学生素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该课的教学效益很差,那么,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的问题,原因到底在哪里?是什么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
从表面看,学校、老师、学生对时间抓得非常紧,可是教学的效益与时间的付出不成正比。一些高三的老师,还没有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而且备课时凭的是个人的经验,凭的是各种复习资料,只是做题、对答案和答案的解析,因此教学低效甚至无效。要提高新课程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知识,并能够很好地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即PCK)。PCK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或问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要提高复习效益,教师首先要发展自己的PCK。
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怎样教育学生。复习课应当考虑学生学了什么?教材上有什么内容?课标的要求是什么?如何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脱离学生、脱离教材、脱离课标,教学工作就会面临效益低下的尴尬局面。因此复习课教学中既要重视高考更要重视素养,既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既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思维(问题),既要重视时间更要重视效益,教学中要将提高素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教学工作不只是用力去做,更是用心去做,只有用心去做,才可以做得优秀、做得出色。
三、加强校本教研,优化复习教学
学科教学离不开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统一教学进度”的集体备课吗?校本教研是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研活动,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教师只关注“××知识考不考”行吗?
听课调研中,老师们提的最多的问题是“××知识高考考不考”、“××形式答卷是否扣分”,而很少有老师提出“如何使高三复习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特别是能力要求)”。很多教师高考复习忽视课标、教材和前两年的试卷分析,而只是用一本复习资料练啊练,很难实现有效复习。
2.让教科研与教学质量形成共振
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我这里说的职业倦怠并不是说教师不辛苦,我们都得承认一个事实:教师够辛苦、够“敬业”,但是,效果并不尽如意。我认为是这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只停留在用力做,缺少反思,缺少理性冷静地观察、思考和分析。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就要用心去做,就要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以教研为载体,以“专题研究”为抓手,形成“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编写课程复习教学方案
要提高复习效益,就要以“如何复习才有效”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首先要进行复习教学前的思考,对将要实施的复习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并将复习目标、复习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要素进行的思考与决定以文本的形式整体呈现出来。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目标及考试大纲的分解以及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材和其他现场资源的分析。复习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教材及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和组织,从总体上把握重点、难点等。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地实施上述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课程评价是指如何确定上述的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课程教学复习方案不是教学进度表,因为教学进度表只有进度没有教学,只有知识没有课程,只有教师没有学生。制定课程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框架。
(2)开展教学现状诊断,促成有效复习
校本教研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从日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始,走进“课堂”做研究:以“课堂”观察为出发点,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寻找“现状是”与“应该是”的差距,让研究成为常态,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议课的成效,从而提高复习教学质量。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观课议课的基本程序是:首先进行课前交流,由主讲老师提出问题,其他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观察运用这种方法后的效果;其次要进行课堂观察(教研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观课时使用专业的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观察量表需对课前交流时提出的问题重点关注,记录下现象,描述其中的关系,分析为什么老师行为和学生之间会存在这样的结果;最后是议课,从学生出发去讨论问题,以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讨论老师的教,听课教师针对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怎么处理会更好,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并描述效果。
总之,要提高复习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研究主题下,进行持续的研究,使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师具体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步骤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