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在其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与起草制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同前者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反帝反封的内容:

(1)前者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种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清政权被推翻后,便失去灵魂而毫无号召力;在国内民族关系上,它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后者的民族主义则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明确主张。

(2)前者的民权主义,只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空洞的口号。而后者的民权主义则明确提出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民族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宣言》还规定,“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3)前者的民生主义只有“平均地权”一个空泛的口号,并没有与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后者的民生主义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具体办法。关于平均地权,《宣言》规定:“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

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后孙中山又进一步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以“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关于“节制资本”,《宣言》规定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凡有独占性质的大企业和事业,“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同时还提出要制定劳工法,以改善工人生活。

新三民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密结合。旧三民主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曾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摆脱民族压迫,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愿望,起过革命的积极作用。但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它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没有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的革命方法,特别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由于时代条件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已经过时,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代的需要;新三民主义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以三大政策为其革命灵魂和革命方法。三大政策就是要在国际上联合社会主义苏俄,使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前者不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国民党就不能前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就不能建立。当然,新三民主义同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只是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相同。

新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间仍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

(1)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不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部分;

(2)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除了民主革命阶段,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除了最低纲领还有最高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3)宇宙观不同:中共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新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

(4)革命的彻底性不同: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具有革命的彻底性。而新三民主义者除了那些最忠于革命和真理的人们以外,是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讲的和做的相矛盾,即没有革命的彻底性。

正因如此,共产主义者在与三民主义者合作时,既要保护和发展三民主义的革命的民主的方面,又不能把无产阶级的纲领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纲领完全混同,忽视它们的原则区别,否则就会放弃无产阶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

的独立性,放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责任,就会导致革命的失败。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在其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与起草制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同前者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反帝反封的内容:

(1)前者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种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清政权被推翻后,便失去灵魂而毫无号召力;在国内民族关系上,它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后者的民族主义则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明确主张。

(2)前者的民权主义,只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空洞的口号。而后者的民权主义则明确提出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民族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宣言》还规定,“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3)前者的民生主义只有“平均地权”一个空泛的口号,并没有与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后者的民生主义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具体办法。关于平均地权,《宣言》规定:“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

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后孙中山又进一步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以“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关于“节制资本”,《宣言》规定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凡有独占性质的大企业和事业,“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同时还提出要制定劳工法,以改善工人生活。

新三民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密结合。旧三民主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曾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摆脱民族压迫,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愿望,起过革命的积极作用。但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它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没有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的革命方法,特别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由于时代条件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已经过时,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代的需要;新三民主义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以三大政策为其革命灵魂和革命方法。三大政策就是要在国际上联合社会主义苏俄,使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前者不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国民党就不能前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就不能建立。当然,新三民主义同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只是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相同。

新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间仍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

(1)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不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部分;

(2)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除了民主革命阶段,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除了最低纲领还有最高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3)宇宙观不同:中共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新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

(4)革命的彻底性不同: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具有革命的彻底性。而新三民主义者除了那些最忠于革命和真理的人们以外,是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讲的和做的相矛盾,即没有革命的彻底性。

正因如此,共产主义者在与三民主义者合作时,既要保护和发展三民主义的革命的民主的方面,又不能把无产阶级的纲领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纲领完全混同,忽视它们的原则区别,否则就会放弃无产阶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

的独立性,放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责任,就会导致革命的失败。


相关文章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我将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g ...查看


  •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摘要:辛亥革命后,民国陷入到袁世凯专政以及其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孙中山高举捍卫民国的旗帜,同封建军阀展开了长达6年的斗争.在一次次的失败和奋起抗争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 ...查看


  •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孙中山救国主张的. 3.探究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比较其与中共民主纲领的异同 ...查看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和"根"
  • 周新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 知识点摘录及理解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本章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2.掌握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认识到对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 义建设的艰巨性 ...查看


  •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 作者:本刊记者 新长征 1995年10期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被学术界称誉为"思想高度解放"的著名学者.社会主义学.政治学的著名专家.他就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的改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 ...查看


  •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_问题与反思
  • 2010年第3期 哲学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 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与反思 王雨辰 [摘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换带来了三大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脱节:研究方式的实证化.技术化和学 ...查看


  •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 ...查看


  •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_李会滨
  • <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 李 会 滨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学说,源远流长.如果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算起,已有四百八十年的历史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