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内分泌(endocrine)
一. 定义: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此物质称激素(hormone )
激素传递途径
三. 作用特征:
1. 信使作用:
能将某种信息以化学方式传递给靶组织,从而加强或减弱靶细胞内原有的代谢过程及功能活动。起着“化学信使”的作用
2. 特异性:
某种激素能有选择地作用于
组织特异性 效应(功能)特异性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腺泡细胞
甲状腺激素→细胞的氧化代谢
生长激素→细胞的分化繁殖
3. 高效性: 微量激素可引起显著作用:(高效的生物放大系统)
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 相互协调: 生长素 → 血糖↑
肾上腺素 → 血糖↑
胰高血糖素 →血糖↑
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2.) 相互拮抗: 胰岛素→ 血糖↓
胰高血糖素→血糖↑
3.) 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 ): 激素对某个反应并无直接影响,但它的存在可使别的激素效应得以实现或明显增强。如糖皮质激素本身对平滑肌无收缩作用, 但可增强 NE对平滑肌的收缩效应。
激素之间的允许作用
结构与功能联系: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中脑、大脑皮层
↓
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N 元
↓神经肽
垂体门脉系统
↓
腺垂体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视上核、室旁核
↓
下丘脑垂体束
↓
神经垂体
二.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一) 下丘脑调节肽:
1.肽能神经元:分泌神经肽或肽类激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视上核、室旁核、促
垂体区核团
2.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us regulatory peptide ,HRP ): 下丘脑促垂体区
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调节腺垂体的活动,故称~。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 ):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 ):
3)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
(生长抑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inhibiting hormone ,GHRIH ;
somatostatin )
4) 生长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 )
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 )
6)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rolactin releasing-inhibiting factor,PIF )
7) 催乳素释放因子(prolactin releasing factor,PRF )
8)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melanophore-stimulating hormone releasing factor,MRF )
9)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melanophore-stimulating hormone releasing-inhibiting factor,MIF )
(二) 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递质:
大脑、CNS 其它部位 → 下丘脑肽能神经元 → 腺垂体
神经信息(神经调节) 换能神经元 激素信息(体液调节)
三、腺垂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一)腺垂体激素(7种) 及其生理作用:
1.生长素(growth hormone,GH ):
Ⅰ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
GH 缺乏: 侏儒症(身材矮小, 智力正常)
GH 过多: 幼年:巨人症 成人:肢端肥大症
作用机理:
GH →肝分泌生长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质合成加速→骨、软骨、肌肉
等组织生长↑(对脑组织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2.)对代谢的影响:
⑴促进蛋白质合成, 减少其分解
⑵影响糖的利用:
Ⅱ分泌的调节:
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
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的特点:日节律
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和肾上腺皮质增生
3. 促甲状腺激素(TSH ):
促进甲状腺腺泡的增生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4. 催乳素(prolactin,PRL ):
1) 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泌乳
2) 对性腺的作用:影响卵巢的黄体功能
3) 参与应激反应:ACTH 、GH 、 PRL是应激反应中腺垂体分泌的三大激素。
5. 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
6.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促进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合成与激活,从而促进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
(三)腺垂体分泌的调节:
1. 下丘脑对腺垂体的调节: 下丘脑调节性肽
2. 外周靶腺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的反馈调节
3. 反射性调节:
泌乳反射:(神经内分泌反射)
吸吮乳头的刺激→传入神经冲动 →下丘脑PRF ↑→ 腺垂体PRL ↑→ 泌乳 泌乳反射
四. 神经垂体:
是神经组织, 本身不能合成激素,可贮存并释放升压素(vasoppressin ,VP ), 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e hormone,ADH )、和催产素(oxytocin ,OXT )
1. ADH :
抗利尿作用明显
失血时对维持血压有一定的作用
2. OXT :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
1)对乳腺的作用:射乳反射(神经内分泌反射)
吸吮乳头 →传入神经冲动 →下丘脑 OXT↑→乳腺肌样上皮细胞收缩 → 乳汁排出
2)对子宫的作用:对妊娠子宫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3. 甲状腺
最大的内分泌腺
一. 合成及代谢:
(一)
(二)
(三)
(四) 甲状腺腺泡聚碘: I -的活化: 酪氨酸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
二. 生理作用:
(一) 对代谢的影响:
1. 能量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提高能量代谢水平
2. 物质代谢:因剂量和作用环节不同而有所差异
1.) 糖:
2.) 胆固醇:既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又增加胆固醇降解
甲亢→促进降解>加速合成→低胆固醇
3.) 蛋白质:
生理剂量:促进合成
大剂量:促进分解
甲亢→T ↑→促进分解→负氮平衡→消瘦、肌无力
甲减→T ↓→合成↓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主要影响脑及长骨的生长发育,在生后4个月内最重要
呆小病(克汀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婴儿在出生后4个月内得不到T 3、T 4的补充导致脑及长骨发育障碍而出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的现象。
(三)其它作用:
提高CNS 的兴奋性
兴奋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三. 功能调节:
(一) 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
TRH ⊕ → TSH ⊕ → T3、T 4
(二) 甲状腺激素的反馈性调节:
T 3、T 4 Θ → TSH(合成、释放↓;对TRH 的反应性↓)
(三)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血[I]过量 碘的摄取↓ T3、T 4↓
血[I]不足 碘的摄取↑ T3、T 4↑
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调节自身对碘的摄取及合成与释放甲状腺素的能力。 Wolff-Chaikoff 效应:过量碘可产生抗甲状腺效应
(四) 自主神经对活动的影响:
交感神经 → T3、T 4↑
胆碱能神经 → T3、T 4↓
§4肾上腺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一.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性激素(雌二醇,脱氢异雄酮)
(一)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物质代谢:
糖:
促进糖异生
血糖↑
抗胰岛素作用
蛋白质: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柯兴氏综合症):
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等
合成↓
脂肪: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柯兴氏综合症):
满月脸、水牛背、水桶腰、四肢消瘦(向心性肥胖)
水盐代谢:
弱贮钠排钾作用
降低肾脏入球血管阻力,利于水的排出
2. 参与“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环境急剧变化或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强为主的
反应,以进一步提高机体耐受伤害性刺激的能力。
3. 对其它组织器官的作用:
1) 血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2) 心血管系统:维持正常血压
↑血管平滑肌对CA 的敏感性
↓PG 的合成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3) 消化系统:
↑胃腺细胞对迷走N 和促胃液素的反应: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蛋白质合成和结缔组织增生 :
粘液分泌↓,上皮细胞转换率↓
胃粘膜的保护和修复能力↓,大量应用可诱发或加剧溃疡
(二)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轴:
1. 糖皮质激素对ACTH 和CRF 的反馈作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
(一) 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 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 对代谢的作用:升血糖
1)
2)
2.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
↑NS 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敏捷
应急反应(emergency response):
环境急剧变化或各种紧急情况下引起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活动增强为主的反应,整体内紧急总动员,以应付环境急变(“脱险-斗争”fight-flight 学说)
(三) 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强烈、迅速地升高血糖 分解脂肪,升高血中游离的脂肪酸
1.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 Ach→ N-R→ CA释放及合成↑
2.ACTH 与糖皮质激素:
3. 负反馈调节:
NE →(﹣) 酪氨酸羟化酶 E → (﹣) PNMT
§5 胰岛
A 细胞:20% 胰高血糖素(glucogon ) B 细胞:60%~70% 胰岛素(insulin )
D 细胞:10%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 PP 细胞: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
一. 胰岛素:
(一) 生物学作用: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
1. 对糖代谢的调节:降血糖 促进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去路↑)
抑制糖异生(来源↓)
胰岛素缺乏 → 血糖↑> 肾糖阈 → 糖尿病
胰岛素过多→ 血糖↓↓→ 惊厥、昏迷(胰岛素休克)
2. 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促进合成,减少分解
3. 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增加合成,促进生长
(二) 分泌的调节:
1. 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是最重要因素
2. 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作用:促进分泌
精氨酸、赖氨酸;脂肪酸、酮体
3. 激素的作用:
1) 胃肠激素:促进分泌
● 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药理剂量
● 抑胃肽(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stimulating polypeptide):生理刺激物 肠-胰岛轴: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
2) 生长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
通过升高血糖间接地刺激胰岛素分泌
大剂量使用时,可使B 细胞衰竭而导致糖尿病
3) 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4) 胰高血糖素:
二. 胰高血糖素
间接作用:通过升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4. 神经调节:
(一) 生物学作用:
1. 对糖代谢的调节:动员人体能源储备
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血糖
靶器官:肝
2. 促进胰岛素及胰岛生长抑素的分泌
3. 药理剂量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二) 分泌的调节:
1. 血糖浓度是最重要因素:↓→促进分泌
2. 氨基酸:↑→促进分泌
3. 胰岛素:
直接作用:抑制分泌
间接作用:通过降低血糖刺激分泌
4. 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5.神经调节:与胰岛素相反
第十一章 内分泌(endocrine)
一. 定义: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此物质称激素(hormone )
激素传递途径
三. 作用特征:
1. 信使作用:
能将某种信息以化学方式传递给靶组织,从而加强或减弱靶细胞内原有的代谢过程及功能活动。起着“化学信使”的作用
2. 特异性:
某种激素能有选择地作用于
组织特异性 效应(功能)特异性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腺泡细胞
甲状腺激素→细胞的氧化代谢
生长激素→细胞的分化繁殖
3. 高效性: 微量激素可引起显著作用:(高效的生物放大系统)
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 相互协调: 生长素 → 血糖↑
肾上腺素 → 血糖↑
胰高血糖素 →血糖↑
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2.) 相互拮抗: 胰岛素→ 血糖↓
胰高血糖素→血糖↑
3.) 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 ): 激素对某个反应并无直接影响,但它的存在可使别的激素效应得以实现或明显增强。如糖皮质激素本身对平滑肌无收缩作用, 但可增强 NE对平滑肌的收缩效应。
激素之间的允许作用
结构与功能联系: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中脑、大脑皮层
↓
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N 元
↓神经肽
垂体门脉系统
↓
腺垂体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视上核、室旁核
↓
下丘脑垂体束
↓
神经垂体
二.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一) 下丘脑调节肽:
1.肽能神经元:分泌神经肽或肽类激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视上核、室旁核、促
垂体区核团
2.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us regulatory peptide ,HRP ): 下丘脑促垂体区
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调节腺垂体的活动,故称~。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 ):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 ):
3)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
(生长抑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inhibiting hormone ,GHRIH ;
somatostatin )
4) 生长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 )
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 )
6)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rolactin releasing-inhibiting factor,PIF )
7) 催乳素释放因子(prolactin releasing factor,PRF )
8)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melanophore-stimulating hormone releasing factor,MRF )
9)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melanophore-stimulating hormone releasing-inhibiting factor,MIF )
(二) 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递质:
大脑、CNS 其它部位 → 下丘脑肽能神经元 → 腺垂体
神经信息(神经调节) 换能神经元 激素信息(体液调节)
三、腺垂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一)腺垂体激素(7种) 及其生理作用:
1.生长素(growth hormone,GH ):
Ⅰ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
GH 缺乏: 侏儒症(身材矮小, 智力正常)
GH 过多: 幼年:巨人症 成人:肢端肥大症
作用机理:
GH →肝分泌生长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质合成加速→骨、软骨、肌肉
等组织生长↑(对脑组织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2.)对代谢的影响:
⑴促进蛋白质合成, 减少其分解
⑵影响糖的利用:
Ⅱ分泌的调节:
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
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的特点:日节律
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和肾上腺皮质增生
3. 促甲状腺激素(TSH ):
促进甲状腺腺泡的增生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4. 催乳素(prolactin,PRL ):
1) 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泌乳
2) 对性腺的作用:影响卵巢的黄体功能
3) 参与应激反应:ACTH 、GH 、 PRL是应激反应中腺垂体分泌的三大激素。
5. 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
6.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促进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合成与激活,从而促进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
(三)腺垂体分泌的调节:
1. 下丘脑对腺垂体的调节: 下丘脑调节性肽
2. 外周靶腺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的反馈调节
3. 反射性调节:
泌乳反射:(神经内分泌反射)
吸吮乳头的刺激→传入神经冲动 →下丘脑PRF ↑→ 腺垂体PRL ↑→ 泌乳 泌乳反射
四. 神经垂体:
是神经组织, 本身不能合成激素,可贮存并释放升压素(vasoppressin ,VP ), 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e hormone,ADH )、和催产素(oxytocin ,OXT )
1. ADH :
抗利尿作用明显
失血时对维持血压有一定的作用
2. OXT :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
1)对乳腺的作用:射乳反射(神经内分泌反射)
吸吮乳头 →传入神经冲动 →下丘脑 OXT↑→乳腺肌样上皮细胞收缩 → 乳汁排出
2)对子宫的作用:对妊娠子宫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3. 甲状腺
最大的内分泌腺
一. 合成及代谢:
(一)
(二)
(三)
(四) 甲状腺腺泡聚碘: I -的活化: 酪氨酸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
二. 生理作用:
(一) 对代谢的影响:
1. 能量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提高能量代谢水平
2. 物质代谢:因剂量和作用环节不同而有所差异
1.) 糖:
2.) 胆固醇:既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又增加胆固醇降解
甲亢→促进降解>加速合成→低胆固醇
3.) 蛋白质:
生理剂量:促进合成
大剂量:促进分解
甲亢→T ↑→促进分解→负氮平衡→消瘦、肌无力
甲减→T ↓→合成↓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主要影响脑及长骨的生长发育,在生后4个月内最重要
呆小病(克汀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婴儿在出生后4个月内得不到T 3、T 4的补充导致脑及长骨发育障碍而出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的现象。
(三)其它作用:
提高CNS 的兴奋性
兴奋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三. 功能调节:
(一) 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
TRH ⊕ → TSH ⊕ → T3、T 4
(二) 甲状腺激素的反馈性调节:
T 3、T 4 Θ → TSH(合成、释放↓;对TRH 的反应性↓)
(三)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血[I]过量 碘的摄取↓ T3、T 4↓
血[I]不足 碘的摄取↑ T3、T 4↑
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调节自身对碘的摄取及合成与释放甲状腺素的能力。 Wolff-Chaikoff 效应:过量碘可产生抗甲状腺效应
(四) 自主神经对活动的影响:
交感神经 → T3、T 4↑
胆碱能神经 → T3、T 4↓
§4肾上腺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一.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性激素(雌二醇,脱氢异雄酮)
(一)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物质代谢:
糖:
促进糖异生
血糖↑
抗胰岛素作用
蛋白质: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柯兴氏综合症):
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等
合成↓
脂肪: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柯兴氏综合症):
满月脸、水牛背、水桶腰、四肢消瘦(向心性肥胖)
水盐代谢:
弱贮钠排钾作用
降低肾脏入球血管阻力,利于水的排出
2. 参与“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环境急剧变化或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强为主的
反应,以进一步提高机体耐受伤害性刺激的能力。
3. 对其它组织器官的作用:
1) 血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2) 心血管系统:维持正常血压
↑血管平滑肌对CA 的敏感性
↓PG 的合成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3) 消化系统:
↑胃腺细胞对迷走N 和促胃液素的反应: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蛋白质合成和结缔组织增生 :
粘液分泌↓,上皮细胞转换率↓
胃粘膜的保护和修复能力↓,大量应用可诱发或加剧溃疡
(二)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轴:
1. 糖皮质激素对ACTH 和CRF 的反馈作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
(一) 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 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 对代谢的作用:升血糖
1)
2)
2.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
↑NS 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敏捷
应急反应(emergency response):
环境急剧变化或各种紧急情况下引起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活动增强为主的反应,整体内紧急总动员,以应付环境急变(“脱险-斗争”fight-flight 学说)
(三) 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强烈、迅速地升高血糖 分解脂肪,升高血中游离的脂肪酸
1.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 Ach→ N-R→ CA释放及合成↑
2.ACTH 与糖皮质激素:
3. 负反馈调节:
NE →(﹣) 酪氨酸羟化酶 E → (﹣) PNMT
§5 胰岛
A 细胞:20% 胰高血糖素(glucogon ) B 细胞:60%~70% 胰岛素(insulin )
D 细胞:10%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 PP 细胞: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
一. 胰岛素:
(一) 生物学作用: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
1. 对糖代谢的调节:降血糖 促进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去路↑)
抑制糖异生(来源↓)
胰岛素缺乏 → 血糖↑> 肾糖阈 → 糖尿病
胰岛素过多→ 血糖↓↓→ 惊厥、昏迷(胰岛素休克)
2. 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促进合成,减少分解
3. 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增加合成,促进生长
(二) 分泌的调节:
1. 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是最重要因素
2. 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作用:促进分泌
精氨酸、赖氨酸;脂肪酸、酮体
3. 激素的作用:
1) 胃肠激素:促进分泌
● 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药理剂量
● 抑胃肽(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stimulating polypeptide):生理刺激物 肠-胰岛轴: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
2) 生长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
通过升高血糖间接地刺激胰岛素分泌
大剂量使用时,可使B 细胞衰竭而导致糖尿病
3) 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4) 胰高血糖素:
二. 胰高血糖素
间接作用:通过升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4. 神经调节:
(一) 生物学作用:
1. 对糖代谢的调节:动员人体能源储备
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血糖
靶器官:肝
2. 促进胰岛素及胰岛生长抑素的分泌
3. 药理剂量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二) 分泌的调节:
1. 血糖浓度是最重要因素:↓→促进分泌
2. 氨基酸:↑→促进分泌
3. 胰岛素:
直接作用:抑制分泌
间接作用:通过降低血糖刺激分泌
4. 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5.神经调节:与胰岛素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