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幼儿姓名: 潘文琪
班级 : 大四班
追踪教师: 周玉英
追踪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情况分析:由于潘文琪爸爸妈妈平时都忙于工作,因此孩子
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孩子形成了任性、爱打人等若干不良的习惯。爸爸妈妈为此非常着急,希望孩子能通过幼儿园的熏陶及老师的督促,改掉这些坏习惯。并表示,作为家长将配合幼儿园老师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和发展。 孩子日常行为表现 学期总目标:
1、正确分析孩子的情绪化行为,施以引导和鼓励。
2、用心观察孩子的活动和行为,及时帮助孩子调节和控制。
3、多与孩子交谈,并耐心对待和回应孩子。
4、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正确认识孩子自我意识发展
的特点,共同参与孩子的培养。
逐月目标:
九月份:知道幼儿园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并能和同伴友好地玩。十月份:不打人、不抓人,知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 十一月份:初步懂得关心同伴,与同伴能友好相处。 十二月份: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
跟踪时间:2014.9
现象记录: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许多孩子午餐后,在玩自
己的玩具。潘文琪由于没带玩具,羡慕地看着大家玩。见此情景,我对潘文琪说:‚我们一起来玩娃娃家吧。‛他摇摇头,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牛景贤小朋友。原来,牛景贤小朋友手上玩的是奥特曼的玩具,看来奥特曼的玩具深深地吸引着潘文琪。怎么样让潘文琪能高兴地和大家一起玩呢?我正在思考的时候,牛景贤小朋友突然大声地叫了起来:‚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只见潘文琪站在牛景贤的前面,双手使劲地掰被牛景贤紧抱在胸口的奥特曼。我连忙上去将潘文琪的双手从牛景贤小朋友的身上移下,柔
声地对他说:‚潘文琪,你很喜欢奥特曼对吗?‛他眼里噙着泪水,对我点了点头。我又问:‚潘文琪,你知道奥特曼会抢别人的东西吗?‛‚不会。‛‚奥特曼会喜欢抢东西的小孩吗?‛‚不会。‛‚对了,潘文琪不抢别人的玩具,奥特曼和老师都喜欢。‛听罢我的话以后,潘文琪终于心甘情愿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玩起了我拿给他的玩具。
分析:从这件事,发现潘文琪小朋友非常喜欢奥特曼。因而
别的孩子在玩奥特曼的时候,他会产生羡慕的神情。但是由于小班孩子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因此,在玩的时候遇见自己想玩的玩具往往就会去抢。
措施: 1、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联系,家园一致地帮助潘
文琪,教会他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对同伴说一句有礼貌的话:‚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一玩好吗?‛等等。
2、让爸爸妈妈为他准备好奥特曼的玩具,满足孩子玩的愿
望。
跟踪时间:2014.10
现象记录:今天,潘文琪一早来到幼儿园,径直走到娃娃家
中,拿起娃娃家中的玩具,忙着烧饭烧菜,他边烧边对我说:‚老师,我是娃娃家的‘爸爸’,我正在烧饭给娃娃吃。‛看到我肯定的目光后,他更加得意地摆弄着小锅小铲,忙得不亦乐乎。这时,陈磊小朋友来了,娃娃家的玩具同样深深地吸引着倪斌,所以,陈磊小朋友也来到了娃娃家。只见他刚伸出小手想拿玩具的时候,潘文琪便大声地排斥道:‚这是我玩的,你不准拿。‛可怜陈磊小朋友被他这样一诈唬,吓得把小手缩了进来,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娃娃家。
分析:潘文琪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导致了其霸道的习惯。但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老师必须要帮助他克服这一坏习惯。在帮助他的过程中, 先引导后表扬是最佳的方法。这不,他由排斥同伴 接纳同伴 与 同伴共同玩。这个过程显示了潘文琪小朋友的点滴进步。
措施:
1、行动干预:首先,将陈磊小朋友重新引到娃娃家,让他
和潘文琪一起玩娃娃家玩具。其次,利用游戏讲评,让他明白幼儿园的玩具大家一起分享。
2、语言疏导:将陈磊引到娃娃家后,我对潘文琪说:‚潘文
琪,让陈磊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娃娃家玩具好吗?‛潘文琪在老师的暗示下,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不情愿地将手中的一些玩具推给倪斌。游戏讲评时,我故意表扬潘文琪:‚今天呀,我们的潘文琪小朋友真了不起,在玩娃娃家的时候,知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幼儿园里的玩具了。‛
跟踪时间:2014.11
现象记录:今天,小朋友们非常高兴。左边摆着红色的椅子
和右边摆着绿色的椅子,孩子们正在做着集合的游戏。这时,老师说:‚男孩子坐红椅子,女孩子坐绿椅子。‛孩子们立刻坐到板凳上。这时,蒋成小朋友也和潘文琪挤在一起,被潘文琪使劲地往外推了一下:‚你不要过来。‛结果,成成摔倒在地。而潘文琪呢,还不知道自己推人是错的,依然在兴致勃勃地游戏着
分析:孩子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而模仿又是这个时期孩
子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是平时最爱模仿的行为。潘文琪之所以喜欢打人、骂人,有一半的因素归咎于平时所看的一些武打的电视,通过模仿使他渐渐形成了习惯。因此,在以后的引导过程中,一方面多让他观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转移他的模仿对象,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引导他逐渐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使他产生愉快的情绪,积极的行动。
措施:
1、对潘文琪加以引导,让他明白: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不可动手打人。 2、与潘文琪的爸爸妈妈联系。爸爸妈妈说:潘文琪在家经常看一些‚打打闹闹‛的动画片,因此,经常模仿里面的动作,逐步形成了打闹的习惯。经过这件事,爸爸妈妈和我达成共识:有选择地看电视,并加以引导;多多提醒潘文琪,不
要动手打同伴,有什么事可以告诉老师、可以告诉爸爸妈妈。
跟踪时间: 2014.12
现象记录:在今天的美工活动中,有许多孩子都在涂画水果
篮,他们说,要把水果篮中的水果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潘文琪也不例外。他拿了一支红颜色的蜡笔,在大苹果的上面涂呀涂,一会儿,红红的大苹果便出现在眼前。他高兴极了,正想拿给老师看的时候,突然发现骏骏在一边悄悄地抹眼泪。咦,‚怎么啦?‛骏骏用手指了指她的大苹果。噢,原来骏骏将苹果涂成了黑色,就像一个大黑球似的。见此情景,潘文琪看了看自己的苹果,又看了看手中的蜡笔,迟疑了一下,把小手一伸,说:‚给你。‛
分析:看了今天的案例,我的感触很深。记得一个月前,在
同样的美工活动中,潘文琪曾经就是为了几支蜡笔,和小朋友们大声争抢,他把所有的红色绿色和黄色等色彩鲜艳的蜡笔占为己有,使许多孩子只得另选颜色,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作品颜色灰暗,失去了应有的靓丽色彩。今天,在同样的活动中,潘文琪的表现迥然不同。我真为他的不同感到高兴。
措施:
1、以表扬的方式鼓励潘文琪帮助同伴。
2、展示潘文琪的作品,激发潘文琪学习方面的自豪感。
3、当着集体的面表扬潘文琪帮助骏骏涂画红红的苹果。
4、促进潘文琪将此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日常生活
小结:很高兴,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潘文琪变了,现
在的他能和同伴一起开心地玩耍、现在的他能好同伴一起友好地相处,我们的教室里再也听不见争抢玩具的喧闹声、再也听不见被打被抓的哭闹声。教室里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氛。
大四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幼儿姓名: 潘文琪
班级 : 大四班
追踪教师: 周玉英
追踪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情况分析:由于潘文琪爸爸妈妈平时都忙于工作,因此孩子
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孩子形成了任性、爱打人等若干不良的习惯。爸爸妈妈为此非常着急,希望孩子能通过幼儿园的熏陶及老师的督促,改掉这些坏习惯。并表示,作为家长将配合幼儿园老师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和发展。 孩子日常行为表现 学期总目标:
1、正确分析孩子的情绪化行为,施以引导和鼓励。
2、用心观察孩子的活动和行为,及时帮助孩子调节和控制。
3、多与孩子交谈,并耐心对待和回应孩子。
4、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正确认识孩子自我意识发展
的特点,共同参与孩子的培养。
逐月目标:
九月份:知道幼儿园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并能和同伴友好地玩。十月份:不打人、不抓人,知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 十一月份:初步懂得关心同伴,与同伴能友好相处。 十二月份: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
跟踪时间:2014.9
现象记录: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许多孩子午餐后,在玩自
己的玩具。潘文琪由于没带玩具,羡慕地看着大家玩。见此情景,我对潘文琪说:‚我们一起来玩娃娃家吧。‛他摇摇头,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牛景贤小朋友。原来,牛景贤小朋友手上玩的是奥特曼的玩具,看来奥特曼的玩具深深地吸引着潘文琪。怎么样让潘文琪能高兴地和大家一起玩呢?我正在思考的时候,牛景贤小朋友突然大声地叫了起来:‚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只见潘文琪站在牛景贤的前面,双手使劲地掰被牛景贤紧抱在胸口的奥特曼。我连忙上去将潘文琪的双手从牛景贤小朋友的身上移下,柔
声地对他说:‚潘文琪,你很喜欢奥特曼对吗?‛他眼里噙着泪水,对我点了点头。我又问:‚潘文琪,你知道奥特曼会抢别人的东西吗?‛‚不会。‛‚奥特曼会喜欢抢东西的小孩吗?‛‚不会。‛‚对了,潘文琪不抢别人的玩具,奥特曼和老师都喜欢。‛听罢我的话以后,潘文琪终于心甘情愿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玩起了我拿给他的玩具。
分析:从这件事,发现潘文琪小朋友非常喜欢奥特曼。因而
别的孩子在玩奥特曼的时候,他会产生羡慕的神情。但是由于小班孩子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因此,在玩的时候遇见自己想玩的玩具往往就会去抢。
措施: 1、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联系,家园一致地帮助潘
文琪,教会他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对同伴说一句有礼貌的话:‚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一玩好吗?‛等等。
2、让爸爸妈妈为他准备好奥特曼的玩具,满足孩子玩的愿
望。
跟踪时间:2014.10
现象记录:今天,潘文琪一早来到幼儿园,径直走到娃娃家
中,拿起娃娃家中的玩具,忙着烧饭烧菜,他边烧边对我说:‚老师,我是娃娃家的‘爸爸’,我正在烧饭给娃娃吃。‛看到我肯定的目光后,他更加得意地摆弄着小锅小铲,忙得不亦乐乎。这时,陈磊小朋友来了,娃娃家的玩具同样深深地吸引着倪斌,所以,陈磊小朋友也来到了娃娃家。只见他刚伸出小手想拿玩具的时候,潘文琪便大声地排斥道:‚这是我玩的,你不准拿。‛可怜陈磊小朋友被他这样一诈唬,吓得把小手缩了进来,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娃娃家。
分析:潘文琪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导致了其霸道的习惯。但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老师必须要帮助他克服这一坏习惯。在帮助他的过程中, 先引导后表扬是最佳的方法。这不,他由排斥同伴 接纳同伴 与 同伴共同玩。这个过程显示了潘文琪小朋友的点滴进步。
措施:
1、行动干预:首先,将陈磊小朋友重新引到娃娃家,让他
和潘文琪一起玩娃娃家玩具。其次,利用游戏讲评,让他明白幼儿园的玩具大家一起分享。
2、语言疏导:将陈磊引到娃娃家后,我对潘文琪说:‚潘文
琪,让陈磊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娃娃家玩具好吗?‛潘文琪在老师的暗示下,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不情愿地将手中的一些玩具推给倪斌。游戏讲评时,我故意表扬潘文琪:‚今天呀,我们的潘文琪小朋友真了不起,在玩娃娃家的时候,知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幼儿园里的玩具了。‛
跟踪时间:2014.11
现象记录:今天,小朋友们非常高兴。左边摆着红色的椅子
和右边摆着绿色的椅子,孩子们正在做着集合的游戏。这时,老师说:‚男孩子坐红椅子,女孩子坐绿椅子。‛孩子们立刻坐到板凳上。这时,蒋成小朋友也和潘文琪挤在一起,被潘文琪使劲地往外推了一下:‚你不要过来。‛结果,成成摔倒在地。而潘文琪呢,还不知道自己推人是错的,依然在兴致勃勃地游戏着
分析:孩子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而模仿又是这个时期孩
子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是平时最爱模仿的行为。潘文琪之所以喜欢打人、骂人,有一半的因素归咎于平时所看的一些武打的电视,通过模仿使他渐渐形成了习惯。因此,在以后的引导过程中,一方面多让他观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转移他的模仿对象,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引导他逐渐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使他产生愉快的情绪,积极的行动。
措施:
1、对潘文琪加以引导,让他明白: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不可动手打人。 2、与潘文琪的爸爸妈妈联系。爸爸妈妈说:潘文琪在家经常看一些‚打打闹闹‛的动画片,因此,经常模仿里面的动作,逐步形成了打闹的习惯。经过这件事,爸爸妈妈和我达成共识:有选择地看电视,并加以引导;多多提醒潘文琪,不
要动手打同伴,有什么事可以告诉老师、可以告诉爸爸妈妈。
跟踪时间: 2014.12
现象记录:在今天的美工活动中,有许多孩子都在涂画水果
篮,他们说,要把水果篮中的水果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潘文琪也不例外。他拿了一支红颜色的蜡笔,在大苹果的上面涂呀涂,一会儿,红红的大苹果便出现在眼前。他高兴极了,正想拿给老师看的时候,突然发现骏骏在一边悄悄地抹眼泪。咦,‚怎么啦?‛骏骏用手指了指她的大苹果。噢,原来骏骏将苹果涂成了黑色,就像一个大黑球似的。见此情景,潘文琪看了看自己的苹果,又看了看手中的蜡笔,迟疑了一下,把小手一伸,说:‚给你。‛
分析:看了今天的案例,我的感触很深。记得一个月前,在
同样的美工活动中,潘文琪曾经就是为了几支蜡笔,和小朋友们大声争抢,他把所有的红色绿色和黄色等色彩鲜艳的蜡笔占为己有,使许多孩子只得另选颜色,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作品颜色灰暗,失去了应有的靓丽色彩。今天,在同样的活动中,潘文琪的表现迥然不同。我真为他的不同感到高兴。
措施:
1、以表扬的方式鼓励潘文琪帮助同伴。
2、展示潘文琪的作品,激发潘文琪学习方面的自豪感。
3、当着集体的面表扬潘文琪帮助骏骏涂画红红的苹果。
4、促进潘文琪将此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日常生活
小结:很高兴,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潘文琪变了,现
在的他能和同伴一起开心地玩耍、现在的他能好同伴一起友好地相处,我们的教室里再也听不见争抢玩具的喧闹声、再也听不见被打被抓的哭闹声。教室里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