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中学历史教育学教材大纲

28221 中学历史教育学

  江苏教育学院编

  第一章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构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建构和选择历史教学模式应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历史课堂教学应具有基础性、民主性、活动性和层次性等基本特征。还要注意在建模和运用过程中应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统摄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并从学生成长角度和促进学生发展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基础性特征 民主性特征 活动性特征 层次性特征

  第二节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

  理论基础 现实意义 基本理念 活动组织方式 教学策略

  第三节 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实例

  教学策略研究之一:分层自主学习的教学实验 教学策略研究之二 :角色扮演式教学实验 教学策略研究之三:合作学习式教学实验 教学策略研究之四:问题探究式教学实验 教学策略研究之五:讨论式教学实验

  第二章 新课的导入技能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导入技能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向学生发出种种恰当的信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定向思维、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导入技能,要注意贯彻定向、连接及相互作用的原则,能运用导入技能的基本方式,并理解应注意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什么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的定义 何时运用导入技能

  第二节 导入技能的功能

  引起注意,让学生作好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 创造问题情境、氛围、使学生作好学习新课的认知准备 明确学习内容、任务、活动方向及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

  第三节 导入技能的类型与举例

  直接导入 经验导入 由旧知导入新知 直观导入 故事、事例导入 设疑、悬念导入第四节 导入技能的运用原则与应注意的问题

  导入应遵循定向、连接、相互作用的教学原则 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 历史过程、特征和线索的讲述技能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历史就是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中学历史教材向中学生展现了相对完整的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过程中必有其特

征和线索,特征与线索又寓于过程之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历史过程的“十性”,理解历史特征和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第一节 历史过程的讲述技能

  历史过程的“十性” 按时空推移 要夹叙夹议 应点面结合 将人事贯通 作归类点拨 用图示展现

  第二节 历史特征的讲述技能

  历史特征的定义 定要因史而宜 善于比较鉴别 重视人物称谓 利用关键词语 必须宏观概括

  第三节 历史线索的讲述技能

  历史线索的定义 明察历史线索的类别和特点 驾驭好基本线索 引导学生总结基本线索

  第四章 历史概念的教学技能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历史概念反映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本质的、全体的和内在的联系,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在历史教学中,应理解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学习方式和掌握历史概念的思维过程。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概念的认识

  历史概念的界定 历史概念的分类 历史概念的体系 历史概念的形成 历史概念的同化

  第二节 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技能(一)

  形成历史概念的教学难点 提供感性材料的技能 启发思维,揭示其本质特征的技能 综合概括,形成概念的技能

  第三节 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技能(二)

  历史定义解析的技能 发展历史概念的教学技能 形成历史概念体系的教学技能 形成历史理论概念的教学基本技能

  第五章 处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从教学、学生、知识这三者组成的教学系统中,教材重点一般处在学科知识系统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合点上,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知识容量大和多方向传导性的特点。难点则处在与重点重合或不一致的地位,另具有可辨性低、不确定性和人为性的特征。在教学中,确定重点与难点,要遵循整体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原则;准确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并在教学实践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正确认识重点、难点及其关系

  教材重点 教材难点 教材重点与难点的关系

  第二节 确定教材重点与难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整体性原则 独特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确定重点的方法 确定难点的方法

  第三节 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突出重点的方法 教学中难点突破的方法

  第六章 历史资料的使用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资料,可以展拓深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历史教学中使用的资料既有教科书提供的,又有教师从各种历史书籍中撷取的。从资料本身看,有原始资料和后人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评论的二手资料。应了解历史教学中常见和常用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种类,并理解和处理好引用历史资料和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资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展拓和深化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节 历史资料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资料的种类 历史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历史资料在历史测试中的作用

  第七章 板书的设计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知道板书设计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提纲、表格、线索、图示和板图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了解历史教学中常见和常用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种类,并处理好教学中引用历史资料和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板书的作用和原则

  板书的作用 板书的原则

  第二节 板书的类型

提纲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 线索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 板图式板书

  第三节 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明确目的性 周密的计划性 较强的针对性 清晰的条理性 一定的启发性 较强的美感

  第八章 课堂提问与讨论的设计和组织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与“讨论”来实现的。“提问”和“讨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认识两者在素质教育的历史课堂上所处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应达到的目标,理解其实施的原则与方法,并对此进行科学评估。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实施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课堂提问的目标 创新思维的形式 课堂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提问的设计方式 课堂提问的实施

  第二节 课堂讨论的设计和组织

  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课堂讨论的目标 课堂讨论的设计 课堂讨论的组织

  第九章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语言有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课堂教学语言应为教学服务,语速和语调要随教学内容、学生的情绪随时加以调节,语言的深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要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以适度的手势强化语言的表达。要理解历史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要掌握提高教学语言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课堂语言的语速和深度

  语速和语调 语言深度 以手势助语言 语言口语化

  第二节 历史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

  要准确严谨 要简练干净 要生动形象 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要富有时代气息

  第三节 历史教师对语言表达的自我训练

  丰富史料,加深功度 要提高文学修养 要推敲表达技巧

  第十章 历史挂图和插图的使用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历史挂图与课本插图的重要性,理解历史直观教具的种类和使用历史挂图与课本插图的原则、方法,能够设计、制作和使用历史挂图等直观教具。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使用历史挂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第二节 历史直观教具的种类

  历史挂图 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 电化教育手段 即兴绘图边讲边绘 模型

  第三节 历史直观教具的使用

  使用直观教具的原则 怎样使用历史挂图 绘制历史地图的要求 怎样使用课本插图 怎样使用电教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第十一章 多媒体历史教学软件的制作与使用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确保教师课堂示范的准确性、提高课堂容量、不受时空限制再现不可能重演的场景,提供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设计制作和使用时,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强调软件演示的目的性,注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能因材施教,能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软件。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多媒体软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确保教师的课堂示范的准确性 大大提高课堂容量 不受时空限制地再现不可能重演的场景 提供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其形成的过程 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节 多媒体历史教学辅助

软件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辅助软件设计的前提条件 历史教学辅助软件的设计和制作

  第三节 历史教学辅助软件设计制作和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要十分强调软件演示的目的性 要注意将传统教学和软件演示的示范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 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

  第四节 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的发展前景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前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结束技能可使教师突出、重复重点,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强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巩固深化知识,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质量。理解学生参与总结活动,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提高历史概括、归纳能力;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历史比较能力及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历史思维能力。在运用结束技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发挥结束技能的多种功能?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的定义 结束技能的作用

  第二节 结束技能的功能

  促使学生新学知识能更加清晰、准确、系统和巩固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让学生参与评价

  第三节 结束技能的类型

  教师概括式的总结 学生参与式的总结

  第四节 运用结束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及时性 系统、深化和升华 总结要做“三紧扣” 要运用强化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尾相顾,前后呼应 紧凑性

  第十三章 测试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考试的功能,并在历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能从教学实际出发、编制不同类型的试题,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能掌握试题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评估指标,以利于进行科学有效的考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考试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

  评估功能 激励功能 强化功能 发展学生能力功能

  第二节 历史考试的常用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问答题

  第三节 历史试题的评价指标

  难度 区分度 信度 效度

  考试教材:朱筱新主编《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0年7月版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8221 中学历史教育学

  江苏教育学院编

  第一章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构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建构和选择历史教学模式应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历史课堂教学应具有基础性、民主性、活动性和层次性等基本特征。还要注意在建模和运用过程中应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统摄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并从学生成长角度和促进学生发展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基础性特征 民主性特征 活动性特征 层次性特征

  第二节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

  理论基础 现实意义 基本理念 活动组织方式 教学策略

  第三节 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实例

  教学策略研究之一:分层自主学习的教学实验 教学策略研究之二 :角色扮演式教学实验 教学策略研究之三:合作学习式教学实验 教学策略研究之四:问题探究式教学实验 教学策略研究之五:讨论式教学实验

  第二章 新课的导入技能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导入技能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向学生发出种种恰当的信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定向思维、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导入技能,要注意贯彻定向、连接及相互作用的原则,能运用导入技能的基本方式,并理解应注意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什么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的定义 何时运用导入技能

  第二节 导入技能的功能

  引起注意,让学生作好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 创造问题情境、氛围、使学生作好学习新课的认知准备 明确学习内容、任务、活动方向及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

  第三节 导入技能的类型与举例

  直接导入 经验导入 由旧知导入新知 直观导入 故事、事例导入 设疑、悬念导入第四节 导入技能的运用原则与应注意的问题

  导入应遵循定向、连接、相互作用的教学原则 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 历史过程、特征和线索的讲述技能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历史就是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中学历史教材向中学生展现了相对完整的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过程中必有其特

征和线索,特征与线索又寓于过程之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历史过程的“十性”,理解历史特征和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第一节 历史过程的讲述技能

  历史过程的“十性” 按时空推移 要夹叙夹议 应点面结合 将人事贯通 作归类点拨 用图示展现

  第二节 历史特征的讲述技能

  历史特征的定义 定要因史而宜 善于比较鉴别 重视人物称谓 利用关键词语 必须宏观概括

  第三节 历史线索的讲述技能

  历史线索的定义 明察历史线索的类别和特点 驾驭好基本线索 引导学生总结基本线索

  第四章 历史概念的教学技能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历史概念反映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本质的、全体的和内在的联系,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在历史教学中,应理解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学习方式和掌握历史概念的思维过程。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概念的认识

  历史概念的界定 历史概念的分类 历史概念的体系 历史概念的形成 历史概念的同化

  第二节 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技能(一)

  形成历史概念的教学难点 提供感性材料的技能 启发思维,揭示其本质特征的技能 综合概括,形成概念的技能

  第三节 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技能(二)

  历史定义解析的技能 发展历史概念的教学技能 形成历史概念体系的教学技能 形成历史理论概念的教学基本技能

  第五章 处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从教学、学生、知识这三者组成的教学系统中,教材重点一般处在学科知识系统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合点上,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知识容量大和多方向传导性的特点。难点则处在与重点重合或不一致的地位,另具有可辨性低、不确定性和人为性的特征。在教学中,确定重点与难点,要遵循整体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原则;准确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并在教学实践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正确认识重点、难点及其关系

  教材重点 教材难点 教材重点与难点的关系

  第二节 确定教材重点与难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整体性原则 独特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确定重点的方法 确定难点的方法

  第三节 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突出重点的方法 教学中难点突破的方法

  第六章 历史资料的使用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资料,可以展拓深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历史教学中使用的资料既有教科书提供的,又有教师从各种历史书籍中撷取的。从资料本身看,有原始资料和后人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评论的二手资料。应了解历史教学中常见和常用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种类,并理解和处理好引用历史资料和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资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展拓和深化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节 历史资料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资料的种类 历史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历史资料在历史测试中的作用

  第七章 板书的设计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知道板书设计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提纲、表格、线索、图示和板图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了解历史教学中常见和常用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种类,并处理好教学中引用历史资料和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板书的作用和原则

  板书的作用 板书的原则

  第二节 板书的类型

提纲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 线索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 板图式板书

  第三节 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明确目的性 周密的计划性 较强的针对性 清晰的条理性 一定的启发性 较强的美感

  第八章 课堂提问与讨论的设计和组织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与“讨论”来实现的。“提问”和“讨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认识两者在素质教育的历史课堂上所处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应达到的目标,理解其实施的原则与方法,并对此进行科学评估。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实施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课堂提问的目标 创新思维的形式 课堂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提问的设计方式 课堂提问的实施

  第二节 课堂讨论的设计和组织

  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课堂讨论的目标 课堂讨论的设计 课堂讨论的组织

  第九章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语言有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课堂教学语言应为教学服务,语速和语调要随教学内容、学生的情绪随时加以调节,语言的深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要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以适度的手势强化语言的表达。要理解历史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要掌握提高教学语言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课堂语言的语速和深度

  语速和语调 语言深度 以手势助语言 语言口语化

  第二节 历史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

  要准确严谨 要简练干净 要生动形象 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要富有时代气息

  第三节 历史教师对语言表达的自我训练

  丰富史料,加深功度 要提高文学修养 要推敲表达技巧

  第十章 历史挂图和插图的使用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历史挂图与课本插图的重要性,理解历史直观教具的种类和使用历史挂图与课本插图的原则、方法,能够设计、制作和使用历史挂图等直观教具。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使用历史挂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第二节 历史直观教具的种类

  历史挂图 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 电化教育手段 即兴绘图边讲边绘 模型

  第三节 历史直观教具的使用

  使用直观教具的原则 怎样使用历史挂图 绘制历史地图的要求 怎样使用课本插图 怎样使用电教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第十一章 多媒体历史教学软件的制作与使用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确保教师课堂示范的准确性、提高课堂容量、不受时空限制再现不可能重演的场景,提供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设计制作和使用时,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强调软件演示的目的性,注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能因材施教,能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软件。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多媒体软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确保教师的课堂示范的准确性 大大提高课堂容量 不受时空限制地再现不可能重演的场景 提供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其形成的过程 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节 多媒体历史教学辅助

软件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辅助软件设计的前提条件 历史教学辅助软件的设计和制作

  第三节 历史教学辅助软件设计制作和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要十分强调软件演示的目的性 要注意将传统教学和软件演示的示范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 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

  第四节 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的发展前景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前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结束技能可使教师突出、重复重点,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强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巩固深化知识,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质量。理解学生参与总结活动,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提高历史概括、归纳能力;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历史比较能力及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历史思维能力。在运用结束技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发挥结束技能的多种功能?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的定义 结束技能的作用

  第二节 结束技能的功能

  促使学生新学知识能更加清晰、准确、系统和巩固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让学生参与评价

  第三节 结束技能的类型

  教师概括式的总结 学生参与式的总结

  第四节 运用结束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及时性 系统、深化和升华 总结要做“三紧扣” 要运用强化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尾相顾,前后呼应 紧凑性

  第十三章 测试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考试的功能,并在历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能从教学实际出发、编制不同类型的试题,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能掌握试题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评估指标,以利于进行科学有效的考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考试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

  评估功能 激励功能 强化功能 发展学生能力功能

  第二节 历史考试的常用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问答题

  第三节 历史试题的评价指标

  难度 区分度 信度 效度

  考试教材:朱筱新主编《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0年7月版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相关文章

  • 如何进行中学历史课堂提问_杨平
  • 第19卷第2期2002年6月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Railw ay T eachers Colleg e(So cial Science) Vo l. 19N o. 2Jun. 2002 如 ...查看


  •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目录
  • 1901--1910 1901年罗振玉.王国维主编<教育世界>创刊 1901年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的设立与国文教科书的编制 1901年.1902年朱树人编<蒙学课本>与俞复等编<蒙学课本>先后问世 1902年 ...查看


  • 广东2013年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04579)考试大纲
  • 目 录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第二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 ...查看


  • 国内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2013届) 国内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 院 系 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等 级 国内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 化学课程是中学教学中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查看


  • 江苏省自考最新大纲 06092 工作分析
  • <工作分析>考试大纲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92 工作分析 南京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工作分析>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 ...查看


  • 中小学英语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 光明网     2003-01-09 英语周报社 师传宝 安庆市教研室 陈俊 十几年来,我国的外语教材建设"一套教材打天下"的局势已不再存在,英语教材呈现出"一纲多本"."多纲多本" ...查看


  • 历史教学论 考试题
  • 一.基本概念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是以普通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历史学科固有的学科特点,广泛选择和采纳古今中外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优秀教学方法.技能和经验,以历史教育活动为 ...查看


  • 中小学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
  • 中小学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高拉庭 摘自:<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新世纪第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次会议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 ...查看


  • 全民国防教育大纲
  • <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教育法,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全民国防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