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

  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指“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

  第二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秦策》)。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又将如何呢?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祢,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献纳臣”是诗人的自指。所谓“献纳”,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

  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指“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

  第二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秦策》)。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又将如何呢?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祢,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献纳臣”是诗人的自指。所谓“献纳”,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相关文章

  • 王维的诗:怜君不得意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 ...查看


  • 送别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 ...查看


  • 论王维诗的送别意识
  • 2009年第4期总第211期 齐鲁学刊 QILU JOURNA[ NO.4 GeneralNo.211 论王维诗的送别意识 [韩]朴三洙 (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 摘要:王维送别情绪的基调,不外是悲伤幽怨,但随其送别对象和缘起的不同也充分显现 ...查看


  • 王维的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查看


  • [转载]古代友人赠别诗选100首
  •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查看


  • 送别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 ...查看


  •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1)(1)
  • 第一章 自然山水情结 王维的送别诗是对性灵的深度体现,其意象世界多体现在对自然美的塑造上. 自然美的发现是一个过程,走进诗人的审美世界比较晚.最初的诗人偏重于对人事的吟唱,如西方的<荷马史诗>,其风格就是纪实性质的歌行体文献.再 ...查看


  • 王维的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杂诗 君自故乡 ...查看


  • 唐代送别诗
  • [唐代送别诗产生背景]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 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 心碎感伤的事.尤其在动乱的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