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日归山寄孟浩然》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原文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注释
⑴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李白好友。
⑵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
⑶梵(fàn)筵(yán):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唐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诗:“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⑷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典出《法华经》。王琦注:“《法华经》: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入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觉路:犹言“觉悟之路”。
⑸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⑹栱(gǒng):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⑺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隋炀帝《月夜观星》诗:“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
⑻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唐徐彦伯《采莲曲》:“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⑼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
⑽“鸟聚”句:王琦注:“《法苑珠林》:舍卫国涯树梢舍众集之时,猕猴飞鸟群类数千悉来听法,寂寞无声,事竟即去,各还所止。”
⑾“龙参”句: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⑿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⒀伯牙弦:《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广”。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译文
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佛烟香气传遍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赏析
李白一生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称“臣是酒中仙”,以贺知章赠给的佳号“谪仙人”自傲。但是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同样十分密切,他自称“青莲居士”,并有诗言道:“金粟如来是后身。”据有人统计,与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还曾从两位高僧学法。他寄居过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写的有关佛教的诗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量应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说道:“诗家拈教乘中题,当既用教乘中语义,旁撷外典补凑,便非当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基本上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语佛语熔于一炉。这就表现了他的诗学佛学造诣均卓越非凡。这首诗音律精严,对仗工稳,是一首典型的律诗。确实,最能表现李白心胸、抱负、胆识的是他的乐府古风之中的许多不朽之作,但这首诗虽是应酬之作,仍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诗中没有明写游禅寺,但几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离一个“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诗人说的是禅寺,这些地方也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
这首诗也许不能代表李白诗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为其独特更说明了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兴八首》也不可不读一样,读读这首诗,对全面了解李白是会有帮助的。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日归山寄孟浩然》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原文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注释
⑴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李白好友。
⑵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
⑶梵(fàn)筵(yán):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唐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诗:“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⑷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典出《法华经》。王琦注:“《法华经》: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入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觉路:犹言“觉悟之路”。
⑸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⑹栱(gǒng):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⑺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隋炀帝《月夜观星》诗:“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
⑻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唐徐彦伯《采莲曲》:“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⑼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
⑽“鸟聚”句:王琦注:“《法苑珠林》:舍卫国涯树梢舍众集之时,猕猴飞鸟群类数千悉来听法,寂寞无声,事竟即去,各还所止。”
⑾“龙参”句: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⑿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⒀伯牙弦:《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广”。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译文
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佛烟香气传遍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赏析
李白一生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称“臣是酒中仙”,以贺知章赠给的佳号“谪仙人”自傲。但是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同样十分密切,他自称“青莲居士”,并有诗言道:“金粟如来是后身。”据有人统计,与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还曾从两位高僧学法。他寄居过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写的有关佛教的诗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量应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说道:“诗家拈教乘中题,当既用教乘中语义,旁撷外典补凑,便非当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基本上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语佛语熔于一炉。这就表现了他的诗学佛学造诣均卓越非凡。这首诗音律精严,对仗工稳,是一首典型的律诗。确实,最能表现李白心胸、抱负、胆识的是他的乐府古风之中的许多不朽之作,但这首诗虽是应酬之作,仍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诗中没有明写游禅寺,但几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离一个“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诗人说的是禅寺,这些地方也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
这首诗也许不能代表李白诗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为其独特更说明了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兴八首》也不可不读一样,读读这首诗,对全面了解李白是会有帮助的。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