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画额习俗

  画额这个词比较新鲜,其实这是古代端午节的一个民间习俗,这种办法在现代来看会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在古代封建迷信社会里,这种习俗还是很受欢迎的。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画额这个词比较新鲜,其实这是古代端午节的一个民间习俗,这种办法在现代来看会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在古代封建迷信社会里,这种习俗还是很受欢迎的。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相关文章

  • 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的起源习俗
  •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quo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画额习俗
  • 画额这个词比较新鲜,其实这是古代端午节的一个民间习俗,这种办法在现代来看会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在古代封建迷信社会里,这种习俗还是很受欢迎的.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qu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躲端午习俗
  •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q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避五毒习俗
  •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驱毒习俗
  • 在古人的意识看来,端午节是一个百毒的日子,这种思想在民间流传比较广泛.其实这些都与夏天的闷热天气有关,细菌易滋生,瘟疫也容易流行.诸如蚊虫叮咬较多,所以人们都十分小心.看似迷信的行为例如用雄黄酒洒墙壁门窗,却是对健康有利的.其实这些迷信行为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挂艾草习俗
  • 端午节有一个习俗是在六上挂艾草,挂艾草的源于古代黄巢军队对老进姓的屠杀,人们认为在门上挂上艾草就可以规避这个风险,于是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门上挂艾草习俗
  • 端午节有一个习俗是在六上挂艾草,挂艾草的源于古代黄巢军队对老进姓的屠杀,人们认为在门上挂上艾草就可以规避这个风险,于是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斗草习俗
  •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