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的诗:杜位宅守岁

  《杜位宅守岁》原文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杜位宅守岁》翻译

  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

  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

  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

  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

  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

  虽然正是强仕之年,

  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

  谁还想受拘束呢? 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杜位宅守岁》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位宅守岁》原文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杜位宅守岁》翻译

  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

  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

  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

  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

  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

  虽然正是强仕之年,

  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

  谁还想受拘束呢? 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杜位宅守岁》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相关文章

  • 关于元旦的诗:杜甫的[守岁]诗
  • 岁旦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杜甫的<守岁>诗: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 ...查看


  • 关于元旦的诗:共内人夜坐守岁
  • <共内人夜坐守岁>原文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共内人夜坐守岁>作者简介 徐君倩,字怀简,东海郯人. 曾担任湘东王镇西咨议参军,颇好声 ...查看


  • 关于元旦的诗:有关元旦的诗词
  •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检举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l ...查看


  • 关于元旦的诗: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 ...查看


  • 关于元旦的诗:守岁
  • 守岁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 ...查看


  • 元旦手抄报内容:关于元旦的古诗句
  •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查看


  • 关于元旦的诗句
  •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 ...查看


  • 关于春节的古诗文
  •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感悟: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 ...查看


  • 元旦板报的设计
  • 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