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诗句:宴散

  《宴散》原文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宴散》赏析

  《宴散》诗写的是一次平常的家庭宴会。“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这次小宴,正值夏秋之交的一个夜晚,宴会之时,残暑未尽。宴散之后,诗人送走客人,信步庭园,踏着月色,身受着习习的凉风,分外怡人。诗人尽情地领略着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不然,错过了此时此刻的良宵美景,岂不是太可惜了。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然而这一夜的小宴又是十分成功的,气氛是融洽而热烈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因此诗人在平桥闲步时,宴会的盛况、宴会结束时“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动人情景,不断地浮现在诗人的脑海里。白居易十分爱好音乐,他曾亲手谱制过不少乐曲,包括《霓裳羽衣曲》这样的大型乐章,同时还能弹琴吹笙,指挥乐队。分司东都后,他蓄养有不少的乐妓,组成一支不小的乐队。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其家乐直可与宰相、留守比赛精美。”可见白居易的家乐是十分有名的,这夜的小宴必定也是笙歌缭绕、灯辉煌,气氛热烈,宴在酒酣宴足、尽兴而散的时候,笙歌虽然结束了,但它的余音似乎还回旋散落在院落之中,不绝如缕;仆人们举着灯火,送客人步下楼台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诗人没有正面描绘宴会酒筵之丰盛,笙歌之优美,而是抓住宴散时的两个镜头,加以烘衬,宴会的盛况尽在其中了。欧阳修《归田录》载:“晏元献公(殊)喜评诗,尝云:‘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可见这一联不愧为诗歌史上描绘富贵气象的典范,它尽弃金玉锦绣一类的庸俗字句,而以极其疏淡的笔墨,绘出了身居高位的白居易的富贵气象和赏心乐事。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暑尽秋来,蝉随着秋凉的到来,生命的时日将尽,抱树而鸣之声更切;新秋伊始,北雁结队南翔。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自然界变化表现得十分富于诗意,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尽,新秋季节是群雁方引来。五言律诗以第三字为诗眼。这两句以“蝉”、“雁”二字为诗眼,不仅使这两个诗句本身意象生动,警策动人,而且照亮了全诗,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将这两字作为“唐人句法”中“眼用实字”的范例。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诗人在宴罢闲步时,伴随着明月而来的新秋凉意,诗人兴奋不已,似乎是他首先感受到了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这新秋的凉风,不仅吹散了诗人身上的“残暑”余热,也掀起了诗人心田秋水般的微澜,不知是喜还是悲,睡意全无。但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是该睡觉的时候了。于是诗人,为了今夜酣畅的一觉,又举起酒杯,独酌起来。

  《宴散》原文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宴散》赏析

  《宴散》诗写的是一次平常的家庭宴会。“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这次小宴,正值夏秋之交的一个夜晚,宴会之时,残暑未尽。宴散之后,诗人送走客人,信步庭园,踏着月色,身受着习习的凉风,分外怡人。诗人尽情地领略着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不然,错过了此时此刻的良宵美景,岂不是太可惜了。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然而这一夜的小宴又是十分成功的,气氛是融洽而热烈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因此诗人在平桥闲步时,宴会的盛况、宴会结束时“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动人情景,不断地浮现在诗人的脑海里。白居易十分爱好音乐,他曾亲手谱制过不少乐曲,包括《霓裳羽衣曲》这样的大型乐章,同时还能弹琴吹笙,指挥乐队。分司东都后,他蓄养有不少的乐妓,组成一支不小的乐队。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其家乐直可与宰相、留守比赛精美。”可见白居易的家乐是十分有名的,这夜的小宴必定也是笙歌缭绕、灯辉煌,气氛热烈,宴在酒酣宴足、尽兴而散的时候,笙歌虽然结束了,但它的余音似乎还回旋散落在院落之中,不绝如缕;仆人们举着灯火,送客人步下楼台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诗人没有正面描绘宴会酒筵之丰盛,笙歌之优美,而是抓住宴散时的两个镜头,加以烘衬,宴会的盛况尽在其中了。欧阳修《归田录》载:“晏元献公(殊)喜评诗,尝云:‘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可见这一联不愧为诗歌史上描绘富贵气象的典范,它尽弃金玉锦绣一类的庸俗字句,而以极其疏淡的笔墨,绘出了身居高位的白居易的富贵气象和赏心乐事。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暑尽秋来,蝉随着秋凉的到来,生命的时日将尽,抱树而鸣之声更切;新秋伊始,北雁结队南翔。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自然界变化表现得十分富于诗意,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尽,新秋季节是群雁方引来。五言律诗以第三字为诗眼。这两句以“蝉”、“雁”二字为诗眼,不仅使这两个诗句本身意象生动,警策动人,而且照亮了全诗,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将这两字作为“唐人句法”中“眼用实字”的范例。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诗人在宴罢闲步时,伴随着明月而来的新秋凉意,诗人兴奋不已,似乎是他首先感受到了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这新秋的凉风,不仅吹散了诗人身上的“残暑”余热,也掀起了诗人心田秋水般的微澜,不知是喜还是悲,睡意全无。但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是该睡觉的时候了。于是诗人,为了今夜酣畅的一觉,又举起酒杯,独酌起来。


相关文章

  •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 1
  •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 本文将古人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部分:直接描写夏天的诗句是指在诗句中直接出现"夏"的诗句,间接描写夏天的诗句则是通过描写夏天的一些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 一.直接描写 首夏犹清和,芳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含"夏"字的描写夏天的诗句
  • 含"夏"字的描写夏天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诗句
  • 描写夏天的诗句: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关于夏天的诗句推荐
  • 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殷实,热情率性的夏天,总令人感触到生命最最蓬勃.茂盛的时光.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关于夏天的美好,夏天的热情,我们可以从描写夏天的诗句中感受到.今天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
  • <绿树阴浓夏日长> 年代: 唐 作者: 高骈 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 出自:<山亭夏日> 作者:高骈 年代:唐 推荐名句赏析 欲将轻骑逐 老大徒伤悲 落红不是无情物 不知乘月几人归 捐躯赴国难 冠盖满京华 不知我者谓我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景象的诗句
  •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l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炎热的诗句
  •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大全
  •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qu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 1.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l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不带"夏"字描写夏天的诗句
  •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