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戏赠元九.李二十

  【原文】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

  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

  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

  新排十五卷诗成。

  【赏析】

  元和十年(815)诗人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讽谕诗针砭时弊,触怒了权贵,从而遭谗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在这段时期里,诗人极为苦闷,从他写给好友元稹的书信—— 《与元九书》中看出,诗人专门对自己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做了全面的总结与回顾,他痛苦,愤激,但对自己的追求并不后悔,认为“诗人多蹇”,自古如此;前辈的李、杜亦穷悴终身,“今之迍穷,理固然也。”自己虽在政治宦途上遭挫,但多年来所创作的几百首诗文却足以自矜。于是,他“检讨囊帙”,将约八百首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编成十五卷,集成后题了这首诗。诗题称“戏赠元九,李二十”,前者指元稹(微之),后者指李绅,都是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可见,此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全诗八句,诗人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长恨》指诗人于元和元年创作的著名长诗《长恨歌》。此诗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中对唐玄宗的重色误国进行了某些讽刺,所以他自认其诗有风人之情,美刺之旨。《秦吟》指诗人于贞元、元和之际创作的一组反映民间疾苦的著名讽喻诗——《秦中吟》。“正声”,指《诗经》中的“雅诗”。《诗·大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雅诗中有许多政治讽刺诗。白居易特意列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实践。

  诗第三、四两句下,诗人曾分别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又注:“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元稹写诗乃受到白居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里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人称“短李”),又故称曰“偷”、曰“伏”(即服,服气),都朋友之间的戏辞,由此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中接着写“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

  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来在与遭谗被贬的好友刘禹锡会面时,曾即席赋诗相赠,其中有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虽是就诗人刘禹锡的遭遇说的,但也是发诗人自己的心声。最后,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名曰“题卷”,而不拘泥于记事;称为“戏赠”,并不仅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读后令人深思,令人叹服。

  【原文】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

  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

  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

  新排十五卷诗成。

  【赏析】

  元和十年(815)诗人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讽谕诗针砭时弊,触怒了权贵,从而遭谗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在这段时期里,诗人极为苦闷,从他写给好友元稹的书信—— 《与元九书》中看出,诗人专门对自己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做了全面的总结与回顾,他痛苦,愤激,但对自己的追求并不后悔,认为“诗人多蹇”,自古如此;前辈的李、杜亦穷悴终身,“今之迍穷,理固然也。”自己虽在政治宦途上遭挫,但多年来所创作的几百首诗文却足以自矜。于是,他“检讨囊帙”,将约八百首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编成十五卷,集成后题了这首诗。诗题称“戏赠元九,李二十”,前者指元稹(微之),后者指李绅,都是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可见,此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全诗八句,诗人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长恨》指诗人于元和元年创作的著名长诗《长恨歌》。此诗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中对唐玄宗的重色误国进行了某些讽刺,所以他自认其诗有风人之情,美刺之旨。《秦吟》指诗人于贞元、元和之际创作的一组反映民间疾苦的著名讽喻诗——《秦中吟》。“正声”,指《诗经》中的“雅诗”。《诗·大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雅诗中有许多政治讽刺诗。白居易特意列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实践。

  诗第三、四两句下,诗人曾分别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又注:“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元稹写诗乃受到白居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里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人称“短李”),又故称曰“偷”、曰“伏”(即服,服气),都朋友之间的戏辞,由此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中接着写“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

  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来在与遭谗被贬的好友刘禹锡会面时,曾即席赋诗相赠,其中有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虽是就诗人刘禹锡的遭遇说的,但也是发诗人自己的心声。最后,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名曰“题卷”,而不拘泥于记事;称为“戏赠”,并不仅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读后令人深思,令人叹服。


相关文章

  • 白居易的诗: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
  • <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原文 风光引步酒开颜,送老消春嵩洛 ...查看


  • 白居易的诗:[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唐诗鉴赏
  • [原文]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 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 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 新排十五卷诗成. [赏析] 元和十年(815)诗人白居易 ...查看


  • 太平广记·酷暴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相绅督大梁日,闻镇海军进健卒四人,一曰富仓龙,一曰沈万石,一曰冯五千,一曰钱子涛,悉能拔橛角觝之戏.翌日,于毬场内犒劳,以老牛筋皮为炙瘤魁①之脔.坐于地茵大柈,令食之.万石等三人,视炙坚粗,莫敢就食.独五千瞑目 ...查看


  • 白居易年谱
  • 白居易年谱 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772) 香山白公是年正月二十日生于郑州新郑县,公祖鍠县府君所居也.生六.七月,乳母抱立屏下指"之"."无"二字,百试不差. 大历十二年丁巳(777) 公年六岁,便学为 ...查看


  • 白居易与李商隐的感伤诗特征及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 第22卷 第6期2005年11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Vol. 22,No. 6Nov. 2005,075-077 白居易与李商隐的感伤诗特征及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袁永霞 (黄石 ...查看


  • 试论[长恨歌]主题
  • 摘要: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是享誉古今的不朽之作.本文将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白居易诗集的分类.白居易对<长恨歌>的评价等方面对<长恨歌>的主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认为<长恨歌&g ...查看


  • 狂澜中的叹息--明朝进士李二何
  • 在梅县松口镇铜琶村境内,滚滚东流的梅江有点突兀地拐了个弯,踉跄地变向南流,湍急的河水汹涌地拍击岸边的石壁,留下犬牙交错的水蚀痕迹.就在北岸狮象山的水口上,一座九层高的古塔傲然耸立,与四周的青山绿水和稻田翠竹相映成趣,如一枝冲天巨笔,依山为笔 ...查看


  • 从一起纠纷中看售后公房居住权
  • 从一起纠纷中看售后公房居住权 --兼析物权法背景下的公房居住权 北京一法律师事务所 韩洪律师 案情简介:李老某和妻子王女生育二子,李大某和李二某.91年李老某的单位分配给全家一套三居室的公房,李老某是承租人,李老某夫妻居住一间.李大某和李二 ...查看


  • 会出汗的葫芦
  • 李二秃是红庙村的村主任,除了怕老婆就没怕过谁,在村里都是横着走路.村民们表面上"敬"着他,背地里却都恨死了他. 这一天,王石和六子打赌.六子说谁要敢摸一下李二秃的秃头,他就到大酒店请喝酒.千石笑了笑,说这酒你请定了,不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