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诗句:大德歌·冬景

  大德歌·冬景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赏析

  十三世纪的中国戏曲舞台戏曲作家,堪与西方的莎士比亚相媲美,当推关汉卿。他有六十多本杂剧,散曲据隋树森等编校的《全元散曲》收有七十篇,其中小令五十七篇,套曲两篇。郑振铎论及散曲时称:“散曲的历史开场,仍当以大诗人关汉卿为第一。以他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共赏的最好作品。”正基于此,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推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小令《冬景》是件描绘景物的最好作品,其中可感触戏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大德歌是他在元成宗年间创作的新曲调,此调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花的形状和神态。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此言久久平视之景。“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下面三句写近景。

  “看疏林噪晚鸦。”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着一“看”字引起下文。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噪”,说明乌鸦之多。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黄色为暖色。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

  “斜缆着钓鱼艖。”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元朝统一中原以后,推行的是与宋代绝然相反的重武轻文政策,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科举中断了达八十年之久,断绝了读书人的仕途,这无疑把读书人推到生活的绝境。为了生存,有些文人不得不远游谋生,过着漂泊的生活。正如作者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自称为“浪子风流”、“浪子班头”,就是对这种生活的总结。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这首小令通过对傍晚郊野景物的描绘,勾画出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鱼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整个画面给人种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正是件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大德歌·冬景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赏析

  十三世纪的中国戏曲舞台戏曲作家,堪与西方的莎士比亚相媲美,当推关汉卿。他有六十多本杂剧,散曲据隋树森等编校的《全元散曲》收有七十篇,其中小令五十七篇,套曲两篇。郑振铎论及散曲时称:“散曲的历史开场,仍当以大诗人关汉卿为第一。以他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共赏的最好作品。”正基于此,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推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小令《冬景》是件描绘景物的最好作品,其中可感触戏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大德歌是他在元成宗年间创作的新曲调,此调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花的形状和神态。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此言久久平视之景。“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下面三句写近景。

  “看疏林噪晚鸦。”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着一“看”字引起下文。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噪”,说明乌鸦之多。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黄色为暖色。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

  “斜缆着钓鱼艖。”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元朝统一中原以后,推行的是与宋代绝然相反的重武轻文政策,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科举中断了达八十年之久,断绝了读书人的仕途,这无疑把读书人推到生活的绝境。为了生存,有些文人不得不远游谋生,过着漂泊的生活。正如作者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自称为“浪子风流”、“浪子班头”,就是对这种生活的总结。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这首小令通过对傍晚郊野景物的描绘,勾画出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鱼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整个画面给人种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正是件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相关文章

  • 描写冬天雪花的诗句
  • 描写冬天雪花的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大德歌·春
  • <大德歌·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德歌·春>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大德歌·春>原文 子规啼,不如归①,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②,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③,则见双燕斗衔泥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 出自南朝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柳梢青·春感
  • <柳梢青·春感>原文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柳梢青·春感>注释 ⑴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⑵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诗句大全
  • 出自当代诗人陈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含"冬"字的诗句的描写冬天的诗句
  • 1.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3.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4.鸣笙起秋风,置酒飞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大全
  •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
  • 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 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唐·刘驾<苦寒吟> 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