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原文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山中》鉴赏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河亦为之而恸。
“万里念将归”,是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的。宋玉《九辩》有:“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在这里化用了宋玉诗的句意,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着痕迹。
第三句“况属高风晚”,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远行思归之情原本已令人不堪其苦。又何况正是深秋寒风飒飒之夜更令人感伤不已。宋玉有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肃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是最能够引起人的思念和惆怅情绪的。这是自然景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结果。历代诗人都常利用秋风来衬托人物悲凉凄苦的心境。王勃这句诗在“高风”后加一“晚”字,就丰富了意象,造出新境。“高风晚”的“晚”字,既表秋深也表天晚,黄昏和夜晚亦是最能引起诗人们种种怅惘愁绪的时刻,句首一个“况”字,不仅增强了语势,而且使整首诗的情感波浪起伏来。
结句“山山黄叶飞”,是写深秋的景象。“一叶而知秋”。树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叶飘零是深秋的独有的意象。诗人笔下的黄叶,既有眼前看的,也有心中想的。“山山”叠词的运用,造成一个旷远辽阔的悲凉意境,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山中》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作品有:《滕王阁序》。《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十卷等。
《山中》原文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山中》鉴赏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河亦为之而恸。
“万里念将归”,是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的。宋玉《九辩》有:“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在这里化用了宋玉诗的句意,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着痕迹。
第三句“况属高风晚”,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远行思归之情原本已令人不堪其苦。又何况正是深秋寒风飒飒之夜更令人感伤不已。宋玉有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肃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是最能够引起人的思念和惆怅情绪的。这是自然景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结果。历代诗人都常利用秋风来衬托人物悲凉凄苦的心境。王勃这句诗在“高风”后加一“晚”字,就丰富了意象,造出新境。“高风晚”的“晚”字,既表秋深也表天晚,黄昏和夜晚亦是最能引起诗人们种种怅惘愁绪的时刻,句首一个“况”字,不仅增强了语势,而且使整首诗的情感波浪起伏来。
结句“山山黄叶飞”,是写深秋的景象。“一叶而知秋”。树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叶飘零是深秋的独有的意象。诗人笔下的黄叶,既有眼前看的,也有心中想的。“山山”叠词的运用,造成一个旷远辽阔的悲凉意境,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山中》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作品有:《滕王阁序》。《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十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