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鉴赏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旧历六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遭谢景温诬告,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为杭州通判。七月沿蔡河舟行东南,经陈州至颍州。时恩师欧阳修居颍,师生见面,免不了共叙离别之情,盘桓月余。十月出颍口入淮水(颍口即颍上东鲁口至正阳一段),后东行至寿州。此诗即出颍口至寿州所作,所指淮山是硖石山、肥陵山、紫金山统称而言。

  此诗也可称为东坡名篇之一。开篇便写出了之心情沉重。“我行日夜向江海”是由繁华的汴京,向遥远的海边地区,日夜兼程的进发,并有无可奈何之意。因上书不为采纳而反遭诬陷,而又皇命不可违的内在之感,也表达了仕途险恶,应远避是非之情。

  “枫叶芦花秋兴长”这自然是当时的节令,但正是符合了自己的心情。秋天是苍凉地,心情是忧伤的,看见了“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便感觉到长淮天远,前途迷茫。这种自然景象融入了感受,自然景象可以看见,易于描写,而内心的远近、低昂是不容易察觉地,所以以物代情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充分地暗示了作者怅惘不安的心情。心情与形景的交措,有一种来日不可预测的感觉,不能不使他深深地思考。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这是到了寿州的所见。白石塔固定之物,人却不断变换。白石塔此时在,以后还在,但历史就改变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当然会出现。原本青山绿水,但经风霜已成黄茅山冈,使人感叹不已。此联用上用三仄尾,下对三平补救,十分恰当。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是此诗的最伤感之处。诗人说:我看不到汴京,望不到前途,更望不到送行的朋友们,他们也望不到我,然而你们久在苍茫的是非之地,我们互相牵挂着,都要谨慎行事啊。这种内心的语言只能这样来表达,在这里也是一个三平尾,但这里是作者有意而用的。烟波苍茫更加重了,迷茫不清气氛,前途很难看到,也很难预测。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鉴赏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旧历六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遭谢景温诬告,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为杭州通判。七月沿蔡河舟行东南,经陈州至颍州。时恩师欧阳修居颍,师生见面,免不了共叙离别之情,盘桓月余。十月出颍口入淮水(颍口即颍上东鲁口至正阳一段),后东行至寿州。此诗即出颍口至寿州所作,所指淮山是硖石山、肥陵山、紫金山统称而言。

  此诗也可称为东坡名篇之一。开篇便写出了之心情沉重。“我行日夜向江海”是由繁华的汴京,向遥远的海边地区,日夜兼程的进发,并有无可奈何之意。因上书不为采纳而反遭诬陷,而又皇命不可违的内在之感,也表达了仕途险恶,应远避是非之情。

  “枫叶芦花秋兴长”这自然是当时的节令,但正是符合了自己的心情。秋天是苍凉地,心情是忧伤的,看见了“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便感觉到长淮天远,前途迷茫。这种自然景象融入了感受,自然景象可以看见,易于描写,而内心的远近、低昂是不容易察觉地,所以以物代情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充分地暗示了作者怅惘不安的心情。心情与形景的交措,有一种来日不可预测的感觉,不能不使他深深地思考。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这是到了寿州的所见。白石塔固定之物,人却不断变换。白石塔此时在,以后还在,但历史就改变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当然会出现。原本青山绿水,但经风霜已成黄茅山冈,使人感叹不已。此联用上用三仄尾,下对三平补救,十分恰当。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是此诗的最伤感之处。诗人说:我看不到汴京,望不到前途,更望不到送行的朋友们,他们也望不到我,然而你们久在苍茫的是非之地,我们互相牵挂着,都要谨慎行事啊。这种内心的语言只能这样来表达,在这里也是一个三平尾,但这里是作者有意而用的。烟波苍茫更加重了,迷茫不清气氛,前途很难看到,也很难预测。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相关文章

  • 苏轼咏秋诗词赏阅
  • ---------------------------------- 苏轼咏秋诗词赏阅 坡翁诗词意境新,有情有景有佳人. 秋色扶翁乡村去,家住江南黄叶村.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卜算子 ...查看


  • 苏轼生平简介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 ...查看


  • 试析妓女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 试析妓女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朱春海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1) 摘 要: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流文学.汉有汉赋,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明清有小说.宋代,是属于词的时代,是词创作的黄金时代.隋唐五代 ...查看


  • 初中语文名言警句总结
  • 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查看


  • ?阶前初见,媚眼含羞
  • 『诗风雅韵』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葬心 非凡乐队 - 天下无双 电视剧原声带 有一种女子的美丽,无需语言,只是一个轻轻地动作就完美地呈现出女子心中的所有柔情:有一种男子的沧桑,千帆过境,朱颜已改,所以 ...查看


  • 邂逅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
  • 邂逅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 翻开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映入眼帘便是明艳扉页的卷首:"谁又能想到,短暂的相知之后是漫漫一生的告别.以为错过的,只是一个人,谁知放弃的,是一生.&quo ...查看


  • 10个最触动阅卷教师内心情感的句子
  • 10个最触动阅卷教师内心情感的句子 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 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 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 ...查看


  • 有关月亮的诗
  • 篇一: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查看


  • 泸州市2015年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 (16篇)
  • 课 外 古 诗 词 赏 析 专 项 训 练 一.阅读<春日寄乡友>,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春日寄乡友 王僧儒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 1.这首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