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原文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注释
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宋人所筑,北临大江,有天下殊景之誉。[1]
②尊酒:杯酒。
③琵琶语:音乐能够表情达意,故称“语”。
④捻(niǎn)、拢(lǒng):两种弹奏指法,捻为揉弦,拢为叩弦。[1]
⑤醉脸:醉后脸上泛起的红润。 春融:像春日一样暖和。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译文
我身在朝外,却依旧有着思国的情感和忧国的心痛,和友人在甘露寺的多景楼中,有幸杯酒相逢,回想起之前为国所做的一些快事,却一笑而去。听到悠远的琵琶声,不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弹琵琶的女子技术娴熟的演奏着动人的音乐,脸上泛起像春日般的红晕,犹如江边写照下来的一抹夕阳,美丽动人。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赏析
此词简介明了,起句有善“留”之妙,东坡不把自己的“情”、“感”和“病”之“多”的内容一一写出,只用此七字概括,戛然而止,迅疾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成为赘疣。紧接着的“尊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极其平实。像山脉之有起伏,浪潮之有高低,如此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集会多景楼而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哀怨无穷,尽在言外。以上四句构成上片。它是虚与实的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惟其如此,所以既不浮泛,又颇空灵。四句之中,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亦错落有致。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原文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注释
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宋人所筑,北临大江,有天下殊景之誉。[1]
②尊酒:杯酒。
③琵琶语:音乐能够表情达意,故称“语”。
④捻(niǎn)、拢(lǒng):两种弹奏指法,捻为揉弦,拢为叩弦。[1]
⑤醉脸:醉后脸上泛起的红润。 春融:像春日一样暖和。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译文
我身在朝外,却依旧有着思国的情感和忧国的心痛,和友人在甘露寺的多景楼中,有幸杯酒相逢,回想起之前为国所做的一些快事,却一笑而去。听到悠远的琵琶声,不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弹琵琶的女子技术娴熟的演奏着动人的音乐,脸上泛起像春日般的红晕,犹如江边写照下来的一抹夕阳,美丽动人。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赏析
此词简介明了,起句有善“留”之妙,东坡不把自己的“情”、“感”和“病”之“多”的内容一一写出,只用此七字概括,戛然而止,迅疾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成为赘疣。紧接着的“尊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极其平实。像山脉之有起伏,浪潮之有高低,如此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集会多景楼而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哀怨无穷,尽在言外。以上四句构成上片。它是虚与实的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惟其如此,所以既不浮泛,又颇空灵。四句之中,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亦错落有致。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