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摘要: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意义进行阐述,对大学生科研现状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而大学生科技训练活动是目前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国内各高校开始把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纷纷出台相关实施计划。但是,总体来说,对大学生实施科研训练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机制还需要完善,实施途径和方法也需要探索和拓展。

1.培育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现代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活动,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行为。科学研究活动的目的就是发现未被前人所认识的现象和问题,或者是解决一些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找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和法则,并根据这些规律和法则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科研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

1.1信息时代彰显的创新特征需要有科研能力之才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是一个标准化的社会;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个性化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要求人才不仅具有宽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还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精英的储备库,他们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构建,将对国家整体实力发展的后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重视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适应信息社会提出的目标。早在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就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学分。此后,英美等一些大学都把指导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列入学生的课程计划。

1.2提升大学竞争力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有规模扩张转向提升内涵,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是现代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强大的科研队伍,带来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成果,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学校产生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而提高学校的影响力,使学校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把优秀生源吸引到该校。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更因为这所大学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而一流的学生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寓于科学研究活动之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生科研能力的竞争。

1.3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育是学生未来创业的基础

促使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是大学生把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有效手段。科学研究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选择有工作经验、有创新意识、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而这些正是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的。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勤思考、会思考和善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习惯和能力对于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同时也能从中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点,明确未来就业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大学生科研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科研工作做了探索性的尝试,比如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年提出“大学生研究计划(URP)”;复旦大学有李政道博士设立的专项学生科研基金;浙江大学从1998年开始开展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北京大学设有两项资助学生科研的专项基金。而且,辽宁省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开始推行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鉴定工作,同时出台《辽宁省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评定试行办法》。但总体上看,大多数高校把学生科研工作重点放在硕士生、博士生上,而对本科生科研工作投入的精力、财力甚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项学生科研经费,即使有经费也很少,年度经费在1万~5万之间。职能部门大多数设在团委、教务处,作为一种社团活动加以管理。也有自发组织各种科研兴趣小组的,但由于缺乏一条有效的专业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途径,往往一方面导致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处于松散的自发状态,另一方面使得他们在科学选题方面和问题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学科和专业性指导,从而导致大

学生科研水平无法提高,成果的社会价值也不大。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科研活动在重点大学相对开展得较好,起步较早;而一些非重点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科研尚未进入正常轨道,处于起步阶段。

3.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学生的科研活动往往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科研方向和目标不明确,再加上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性的训练培养,使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低, 成果质量也比较差。针对这种现状,学院围绕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这个主题,以培养实践创新为重点,加强科研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的研究经验,制定培养科研能力的阶段性内容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层次性。

3.1 引导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

学院从二年级开始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引导其从事一些实验室科研工作。根据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发现,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参与学生人数占到学生总人数的32.2%;本科生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比例占到论文总数的81.2%。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激发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构思、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包括完成项目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环节,使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3.2 坚持重视科技论文的撰写

通过开设相关研究性课题,组织科研教学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科和专业性指导,并开设科技论文撰写规范课程,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的撰写,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的收集、资料的简单分析、论文摘要的撰写等科研步骤和方法,使高年级大学生掌握科研论文投稿的方法与技巧,养成自觉遵循科研伦理学术规则的习惯。

学院学生每年平均写一篇科技论文,同时还有其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对搜集或调研得来的各种资料加以疏理和归纳,鉴别其真伪与价值,掌握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在国内外的进展动态。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内容,撰写科技论文,并对具有一定水平的科技论文经指导教师推荐投稿。每年学院本科生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5篇左右,对这些公开发表的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3.3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依托教学基地、创新基地等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选拔优秀的科技活动积极

分子进入基地进行培训,组织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科技竞赛活动。

学院针对不同专业分别设有20个课外实践基地,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课、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有3名本科生在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6名学生在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对这些成绩的取得,学院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意在通过这种物质激励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4 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举办教授论坛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科研学术成果。采用灵活互动的方式,加强学生在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听讲模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学院每年举办科技周活动,展现学生科研成果或论文报告等,并邀请相关单位参与,让学生充分与企业接触,了解专业所需。并欢迎本科生参加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毕业论文答辩活动。近两年,学院举办专业学术讲座46场,参加学生达到3 000人次。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交流,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通过上述培养途径的训练,改变了学院学生科研活动松散的自发状态,通过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科和专业性指导,使他们能发现问题,正确进行科学选题、研究,得到具有社会价值的科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芦新宇.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2]王广顺,陈小雷.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培养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6):95-97

[3]李鑫雅.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福建高教研究,2005(1):17-18

[4]季诚钧,黄昌财.高校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2):95-98

[5]张意中.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构想[J].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2):41.

[6]董发广,赵毅斌.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237.

[7]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

[8]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367.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7.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摘要: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意义进行阐述,对大学生科研现状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而大学生科技训练活动是目前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国内各高校开始把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纷纷出台相关实施计划。但是,总体来说,对大学生实施科研训练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机制还需要完善,实施途径和方法也需要探索和拓展。

1.培育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现代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活动,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行为。科学研究活动的目的就是发现未被前人所认识的现象和问题,或者是解决一些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找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和法则,并根据这些规律和法则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科研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

1.1信息时代彰显的创新特征需要有科研能力之才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是一个标准化的社会;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个性化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要求人才不仅具有宽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还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精英的储备库,他们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构建,将对国家整体实力发展的后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重视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适应信息社会提出的目标。早在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就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学分。此后,英美等一些大学都把指导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列入学生的课程计划。

1.2提升大学竞争力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有规模扩张转向提升内涵,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是现代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强大的科研队伍,带来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成果,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学校产生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而提高学校的影响力,使学校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把优秀生源吸引到该校。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更因为这所大学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而一流的学生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寓于科学研究活动之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生科研能力的竞争。

1.3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育是学生未来创业的基础

促使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是大学生把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有效手段。科学研究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选择有工作经验、有创新意识、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而这些正是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的。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勤思考、会思考和善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习惯和能力对于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同时也能从中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点,明确未来就业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大学生科研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科研工作做了探索性的尝试,比如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年提出“大学生研究计划(URP)”;复旦大学有李政道博士设立的专项学生科研基金;浙江大学从1998年开始开展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北京大学设有两项资助学生科研的专项基金。而且,辽宁省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开始推行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鉴定工作,同时出台《辽宁省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评定试行办法》。但总体上看,大多数高校把学生科研工作重点放在硕士生、博士生上,而对本科生科研工作投入的精力、财力甚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项学生科研经费,即使有经费也很少,年度经费在1万~5万之间。职能部门大多数设在团委、教务处,作为一种社团活动加以管理。也有自发组织各种科研兴趣小组的,但由于缺乏一条有效的专业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途径,往往一方面导致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处于松散的自发状态,另一方面使得他们在科学选题方面和问题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学科和专业性指导,从而导致大

学生科研水平无法提高,成果的社会价值也不大。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科研活动在重点大学相对开展得较好,起步较早;而一些非重点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科研尚未进入正常轨道,处于起步阶段。

3.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学生的科研活动往往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科研方向和目标不明确,再加上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性的训练培养,使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低, 成果质量也比较差。针对这种现状,学院围绕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这个主题,以培养实践创新为重点,加强科研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的研究经验,制定培养科研能力的阶段性内容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层次性。

3.1 引导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

学院从二年级开始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引导其从事一些实验室科研工作。根据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发现,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参与学生人数占到学生总人数的32.2%;本科生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比例占到论文总数的81.2%。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激发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构思、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包括完成项目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环节,使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3.2 坚持重视科技论文的撰写

通过开设相关研究性课题,组织科研教学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科和专业性指导,并开设科技论文撰写规范课程,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的撰写,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的收集、资料的简单分析、论文摘要的撰写等科研步骤和方法,使高年级大学生掌握科研论文投稿的方法与技巧,养成自觉遵循科研伦理学术规则的习惯。

学院学生每年平均写一篇科技论文,同时还有其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对搜集或调研得来的各种资料加以疏理和归纳,鉴别其真伪与价值,掌握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在国内外的进展动态。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内容,撰写科技论文,并对具有一定水平的科技论文经指导教师推荐投稿。每年学院本科生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5篇左右,对这些公开发表的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3.3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依托教学基地、创新基地等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选拔优秀的科技活动积极

分子进入基地进行培训,组织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科技竞赛活动。

学院针对不同专业分别设有20个课外实践基地,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课、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有3名本科生在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6名学生在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对这些成绩的取得,学院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意在通过这种物质激励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4 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举办教授论坛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科研学术成果。采用灵活互动的方式,加强学生在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听讲模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学院每年举办科技周活动,展现学生科研成果或论文报告等,并邀请相关单位参与,让学生充分与企业接触,了解专业所需。并欢迎本科生参加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毕业论文答辩活动。近两年,学院举办专业学术讲座46场,参加学生达到3 000人次。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交流,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通过上述培养途径的训练,改变了学院学生科研活动松散的自发状态,通过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科和专业性指导,使他们能发现问题,正确进行科学选题、研究,得到具有社会价值的科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芦新宇.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2]王广顺,陈小雷.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培养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6):95-97

[3]李鑫雅.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福建高教研究,2005(1):17-18

[4]季诚钧,黄昌财.高校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2):95-98

[5]张意中.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构想[J].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2):41.

[6]董发广,赵毅斌.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237.

[7]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

[8]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367.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7.


相关文章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1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查看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查看


  •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体裁法.过程法与结果法的整合
  •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体裁法.过程法与结果法的整合 上海市第八中学 孙篱秋 一.课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查看


  • 岚山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 岚山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总题目 1.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2. XX年级关于初中XX学科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3. XX学科XX年级关于预习的策略研究 4. XX学科教学中使用"学 ...查看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根据资料的多少来定题目 对题目要有一定的了解 比什么教学法在什么方面的应用 交际法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应用 [1]刘东红,.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2]廖燕慧. 创新 ...查看


  • 3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不仅是应对高考的要求,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是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鼓励才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新课程中 ...查看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合 ...查看


  •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摘要:有效的教学方针不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堂上的教学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核心环节,如果要提高该校的教学质量则必须要有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并且如何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使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本文 ...查看


  • 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我们将面对迅猛发展和剧烈变革的世界,将承担更加复杂.更 ...查看


  •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语文素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