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金支付方式对宁夏现金运行的影响

  摘要:随着支付体系的完善和支付手段的创新,我国非现金支付得到迅速发展,并对现金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宁夏为例,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了非现金支付方式对现金替代的作用及传导途径,得出宁夏非现金支付的发展对辖区流通中现金具有“增量替代”效应的结论,并对宁夏现金运行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现金支付 现金运行 影响分析   一、非现金支付结算对流通现金影响的机理分析   (一)我国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体系   支付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货币转移行为。支付工具是传达付款指令、实现债权债务和货币转移的载体。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非现金支付体系主要包括票据、银行卡、汇兑及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   (二)非现金支付结算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途径分析   1、持现动机角度   公众的持现动机主要分为交易需求用现、预防需求用现、投机需求用现。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高流动性可以实现不同货币形式之间的快速、低成本转化,对于交易需求用现中的一部分用现量,非现金支付是无法替代的;对于预防需求用现和投机需求用现,非现金支付则可以起到较好的替代作用。   2、流通时间角度   可以将现金分为四类:一是快速流转现金。持现者从一家金融机构支取现金后,短时间即内存入另一家金融机构,间隔时间较短;二是短期流转现金。持现者支取现金后,在社会上流通后通过其他渠道回到金融机构;三是长期流转现金。持现者支取现金后,在手中沉淀一定的时间,当产生较大金额的购买等需求时,再回到金融机构;四是现金沉淀。即由现金收藏等形式产生的现金沉淀。非现金支付对快速流转现金产生的替代作用较明显。短期和长期流转现金主要是交易使用现金,由于非现金支付可以避免误收假币,也减少了保管、押送大量现金等成本支出,因此,对于大额资金结算活动,非现金支付对现金的替代作用比较明显。而永久性流转现金是现金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沉淀,非现金支付则无法替代。   二、非现金支付结算对现金的替代效应分析   (1)宁夏流通中现金(M0)的测算:按月对2000 年10 月至2005年12 月的现金投放量、回笼量及净投放量进行计算,并逐月累加,测算出宁夏2005 年流通中现金(M0)为1048.63 亿元。自2006 年开始,按年度计算现金净投放量,逐年与2005 年流通中现金(M0)相加,分别得到2006 年-2014 年流通中现金(M0),见图1。   (2)宁夏广义货币(M2)的测算:M2=M0+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在测算出宁夏流通中现金(M0)后,根据同期人民币存款统计数据,进一步测算出广义货币量(M2)。其中2005 年、2014 年广义货币(M2)分别为1889.79 亿元、6846.69 亿元。   从宁夏2005-2014 年的情况看,流通中现金(M0)占广义货币(M2)比例呈下降趋势。2005 年M0/M2 为55%,2014 年下降至38%。同时,2005 年以来,宁夏各年度现金运行均为净投放,2010 年度净投放量达到峰值292.72 亿元。同时,宁夏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快速增长。2005 年,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仅为451.13 万笔,675 亿元,到2014 年,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业务量达到31872.09 万笔,59682.54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60.48%和64.54%。以上数据表明,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对于现金的替代符合“增量替代”效应,即随着非现金支付的飞速发展,现金流通量在继续增长而非下降。   三、非现金支付对宁夏流通中现金替代效应的定量分析   选取2005-2014 年作为样本期,以流通中现金M0 为因变量,记为Y,国内生产总值GDP 和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为自变量,分别记为X1、X2,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使用EViews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输出结果见表1。   根据回归结果,可得到下面的估计方程:   Y=802.4646+0.0116X1+0.3771X2   R2=0.9821 AdjustedR2=0.9770 DW=1.8609   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 流通中现金就会增加0.0116 个单位。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流通中现金就会增加0.3771 个单位。由此可见,虽然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在快速增长,但流通中的现金没有减少,而是继续增加,只是比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增长的慢。通过定量分析,证明了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对流通中现金有“增量替代”效应。   四、非现金支付无法替代现金的主要因素   (一)现金使用惯性因素   从个人来看,现金是最早接触,同时也是最熟悉的一种交易方式。当个人选择某种结算方式后,会长期使用下去,形成使用现金的惯性。年龄较大的人群和农村居民使用现金的惯性更为明显。受传统交易方式的影响,年龄较大的人群和农村居民更习惯于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认为拿到现金才放心。同时,当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和营业网点大面积收缩,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乡镇之间、乡镇与县城之间的经济活动仍大量使用现金。   (二)交易成本及交易效率制约因素   对个人而言,各家金融机构对非现金支付的收付标准各异且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现金支付的应用和推广。对企业而言,非现金支付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也制约了非现金支付的发展,如转账支票、委托收款等业务,结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不能较好的满足实时到账的要求。2015 年7 月,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对网络支付消费金额及网络转账都进行了限制,如果意见稿最终实行,无疑将对国内的非现金支付,特别是电子支付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安全风险因素   随着非现金支付的发展,支付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支付操作需要借助智能手机、互联网才能完成,因此电子支付成为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的重点对象,且形式不断翻新,让使用人感到防不胜防,进而影响了银行卡、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四)信息不对称因素   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设计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时,因对使用者的调查和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推向市场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社会认可度低,使用率不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不足、方式方法陈旧,造成客户对非现金支付的优越性不了解,缺乏使用积极性。   (五)现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因素   目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现金管理制度更多关注企事业单位,对个人现金管理涉及较少。此外,由于现金结算能够钱货两清、避免拖欠,企事业单位为减少非现金结算的风险,也偏好使用快捷的现金结算方式。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为现金结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现金需求预测,合理安排发行基金调拨投放   基于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对现金流通的影响是一种“增量替代”效应,随着宁夏经济的不断发展,宁夏现金需求总量并不会减少,相反还会继续增长。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应加大对现金需求的预测分析,在充分考虑银行卡、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替代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发行基金调拨投放,切实保障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现金需求。   (二)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其网点优势,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支付结算产品,为农民提供安全、便捷和优惠的支付服务。二是继续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在无网点的农村地区设立“金融超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相结合,打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POS 机具”的“非现金支付+银行卡助农取款”模式,为农村居民提供非现金支付结算服务。   (三)加大非现金支付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转变支付观念   人民银行应组织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付结算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推广,使社会公众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特点和功能有更多的了解,掌握各种结算方式的优缺点,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工具,逐步引导居民改变现金交易偏好,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   参考文献:   [1]薛严清.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对现金的替代作用研究[J].金融创新,2009年第9期   [2]王春丽.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对现金的替代效应分析[J].金融经济,2015年第2期   [3]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课题组非现金支付结算对现金流通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支付体系的完善和支付手段的创新,我国非现金支付得到迅速发展,并对现金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宁夏为例,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了非现金支付方式对现金替代的作用及传导途径,得出宁夏非现金支付的发展对辖区流通中现金具有“增量替代”效应的结论,并对宁夏现金运行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现金支付 现金运行 影响分析   一、非现金支付结算对流通现金影响的机理分析   (一)我国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体系   支付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货币转移行为。支付工具是传达付款指令、实现债权债务和货币转移的载体。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非现金支付体系主要包括票据、银行卡、汇兑及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   (二)非现金支付结算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途径分析   1、持现动机角度   公众的持现动机主要分为交易需求用现、预防需求用现、投机需求用现。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高流动性可以实现不同货币形式之间的快速、低成本转化,对于交易需求用现中的一部分用现量,非现金支付是无法替代的;对于预防需求用现和投机需求用现,非现金支付则可以起到较好的替代作用。   2、流通时间角度   可以将现金分为四类:一是快速流转现金。持现者从一家金融机构支取现金后,短时间即内存入另一家金融机构,间隔时间较短;二是短期流转现金。持现者支取现金后,在社会上流通后通过其他渠道回到金融机构;三是长期流转现金。持现者支取现金后,在手中沉淀一定的时间,当产生较大金额的购买等需求时,再回到金融机构;四是现金沉淀。即由现金收藏等形式产生的现金沉淀。非现金支付对快速流转现金产生的替代作用较明显。短期和长期流转现金主要是交易使用现金,由于非现金支付可以避免误收假币,也减少了保管、押送大量现金等成本支出,因此,对于大额资金结算活动,非现金支付对现金的替代作用比较明显。而永久性流转现金是现金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沉淀,非现金支付则无法替代。   二、非现金支付结算对现金的替代效应分析   (1)宁夏流通中现金(M0)的测算:按月对2000 年10 月至2005年12 月的现金投放量、回笼量及净投放量进行计算,并逐月累加,测算出宁夏2005 年流通中现金(M0)为1048.63 亿元。自2006 年开始,按年度计算现金净投放量,逐年与2005 年流通中现金(M0)相加,分别得到2006 年-2014 年流通中现金(M0),见图1。   (2)宁夏广义货币(M2)的测算:M2=M0+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在测算出宁夏流通中现金(M0)后,根据同期人民币存款统计数据,进一步测算出广义货币量(M2)。其中2005 年、2014 年广义货币(M2)分别为1889.79 亿元、6846.69 亿元。   从宁夏2005-2014 年的情况看,流通中现金(M0)占广义货币(M2)比例呈下降趋势。2005 年M0/M2 为55%,2014 年下降至38%。同时,2005 年以来,宁夏各年度现金运行均为净投放,2010 年度净投放量达到峰值292.72 亿元。同时,宁夏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快速增长。2005 年,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仅为451.13 万笔,675 亿元,到2014 年,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业务量达到31872.09 万笔,59682.54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60.48%和64.54%。以上数据表明,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对于现金的替代符合“增量替代”效应,即随着非现金支付的飞速发展,现金流通量在继续增长而非下降。   三、非现金支付对宁夏流通中现金替代效应的定量分析   选取2005-2014 年作为样本期,以流通中现金M0 为因变量,记为Y,国内生产总值GDP 和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为自变量,分别记为X1、X2,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使用EViews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输出结果见表1。   根据回归结果,可得到下面的估计方程:   Y=802.4646+0.0116X1+0.3771X2   R2=0.9821 AdjustedR2=0.9770 DW=1.8609   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 流通中现金就会增加0.0116 个单位。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流通中现金就会增加0.3771 个单位。由此可见,虽然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在快速增长,但流通中的现金没有减少,而是继续增加,只是比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增长的慢。通过定量分析,证明了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对流通中现金有“增量替代”效应。   四、非现金支付无法替代现金的主要因素   (一)现金使用惯性因素   从个人来看,现金是最早接触,同时也是最熟悉的一种交易方式。当个人选择某种结算方式后,会长期使用下去,形成使用现金的惯性。年龄较大的人群和农村居民使用现金的惯性更为明显。受传统交易方式的影响,年龄较大的人群和农村居民更习惯于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认为拿到现金才放心。同时,当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和营业网点大面积收缩,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乡镇之间、乡镇与县城之间的经济活动仍大量使用现金。   (二)交易成本及交易效率制约因素   对个人而言,各家金融机构对非现金支付的收付标准各异且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现金支付的应用和推广。对企业而言,非现金支付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也制约了非现金支付的发展,如转账支票、委托收款等业务,结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不能较好的满足实时到账的要求。2015 年7 月,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对网络支付消费金额及网络转账都进行了限制,如果意见稿最终实行,无疑将对国内的非现金支付,特别是电子支付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安全风险因素   随着非现金支付的发展,支付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支付操作需要借助智能手机、互联网才能完成,因此电子支付成为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的重点对象,且形式不断翻新,让使用人感到防不胜防,进而影响了银行卡、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四)信息不对称因素   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设计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时,因对使用者的调查和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推向市场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社会认可度低,使用率不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不足、方式方法陈旧,造成客户对非现金支付的优越性不了解,缺乏使用积极性。   (五)现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因素   目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现金管理制度更多关注企事业单位,对个人现金管理涉及较少。此外,由于现金结算能够钱货两清、避免拖欠,企事业单位为减少非现金结算的风险,也偏好使用快捷的现金结算方式。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为现金结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现金需求预测,合理安排发行基金调拨投放   基于宁夏辖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对现金流通的影响是一种“增量替代”效应,随着宁夏经济的不断发展,宁夏现金需求总量并不会减少,相反还会继续增长。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应加大对现金需求的预测分析,在充分考虑银行卡、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替代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发行基金调拨投放,切实保障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现金需求。   (二)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其网点优势,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支付结算产品,为农民提供安全、便捷和优惠的支付服务。二是继续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在无网点的农村地区设立“金融超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相结合,打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POS 机具”的“非现金支付+银行卡助农取款”模式,为农村居民提供非现金支付结算服务。   (三)加大非现金支付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转变支付观念   人民银行应组织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付结算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推广,使社会公众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特点和功能有更多的了解,掌握各种结算方式的优缺点,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工具,逐步引导居民改变现金交易偏好,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   参考文献:   [1]薛严清.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对现金的替代作用研究[J].金融创新,2009年第9期   [2]王春丽.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对现金的替代效应分析[J].金融经济,2015年第2期   [3]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课题组非现金支付结算对现金流通的影响研究


相关文章

  • 换股合并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 换股合并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作者不详,来源于网络)一.基本定义 二.换股合并程序和注意事项 (1)换股合并的主要程序 (2)换股合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换股吸收合并案例 (1)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公司 (2)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非上市公司 四 ...查看


  • 计报表附注
  • 会 计 报 表 附 注 编制单位: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期间:2003年度 附注1.公司简介 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是由原太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亘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灵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煤集团有限 ...查看


  • 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探讨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探讨 --基于宁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摘要 从1998年1月12日,拥有240亿港元资产,以投资银行为主体的.以香 港为基地的百富勤集团公司,因无法支付已到期的6000万美元的债务,宣布破 产.到1999年 ...查看


  • 国库现金管理与国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 [摘要]我国在未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之前,国库资金不是统一管理的,而是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财政账户上,这就导致国库资金流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为了缓解资金周转压力,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国债券的方式来募集资金,这又会显著增大国库资金管理成本,违背了政 ...查看


  • 现金流,企业的血液和氧气
  • 摘要:现金流既是一种卓越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现金流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日渐渗透到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分析管理之中,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财务决策.运营模式紧密结合起来.本文针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有效科学管理现金流 ...查看


  • 财务报表在企业中的作用
  • 财务报表的含义 什么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在企业管理中有什么意义?如何看财务报表?财务表报包含哪些信息?如何编写财务报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接触会计工作时比较在意的,也是会计等财务人员必须熟知掌握的. 财务报表简介 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无 ...查看


  • 内部控制文件
  • 存货管理内部控制 (一)存货管理岗位的分工与授权批准 企业内部除存货管理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余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时,应由相关部门特别授权.对于贵重物品.危险品或保密物品等,应当规定更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必要时,存货管理部门内部也应当执行授权 ...查看


  • 我国银行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的发展现状
  •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0年10月 我国银行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的发展现状 黎 科 李 丽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1130) 摘 要:近年来,随着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广泛应用,适应各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和居民居家服务 ...查看


  • 陕西省发行基金投回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 摘 要:准确把握区域现金运行规律是做好发行基金需求管理工作的前提.本文以陕西省2006年至2015年的季度发行基金投回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时间序列分解法,从长期趋势.季节波动.循环变动和随机变动四个方面进行趋势分解,综合应用季节调整以及H-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