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 子《道 德 经》:胜 人 者 有 力 自 胜 者 强

(2012-04-14 11:39:16)

标签: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 自 胜 者 强 。 知 足 者 富 。 强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寿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是与道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实愉快的现实生活,自然感到满足。相反,那些失却了心灵的人,内心是空荡、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于外在的个人名利上。然而,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并不是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朴、无执无失、豪情满怀的人。这样的人,人生必然是欢快、幸福的。正如基督所说:有圣灵和你相伴,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所,是心灵之所即大道。人生的目的,无不是为了幸福、健康、长寿。人们追求幸福、健康、长寿,却忽视了心灵的自由,反而导致生命早夭。那些真正懂得厚生的人,始终关怀的是内在的心灵,是以有形养“无形”,而不是以有形养有形,因此却获得了相对长久的生命。更有那些一生为了人民的人,虽肉体死亡了,但是他们的英灵永存,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长寿的人,因为他们的英灵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永存,他们的英灵永存。 本章是老子对有道者的高度赞扬。指出人生当自知、自胜、自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天地之志,并与世长存。 知人者智。 注:只知他人之是非黑白而不知自己,这是凡人的普通知识. 自知者明。 注:能知道到自己所行之缺点才是真正明理之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胜人者有力。 注:能够胜过他人的人就是有智力的人。 胜己者强。 注:能克复其私谓胜己,故能克复其私之人者才是真正自强的人。 知足者富。 注:能明白真理,满足不贪的人即算富有了。 强行者有志。 注:能够自强向大道去推行的人,就是真正有志气的人。 不失其所者久。 注:没有失去那个地方的(本来面目止善之地)这种人就可长久了。 死而不亡者寿。 注:人之假体色身没有了,但是他的名誉永留人间,性灵归根,超 生了死,此谓之寿。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老 子《道 德 经》:胜 人 者 有 力 自 胜 者 强

(2012-04-14 11:39:16)

标签: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 自 胜 者 强 。 知 足 者 富 。 强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寿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是与道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实愉快的现实生活,自然感到满足。相反,那些失却了心灵的人,内心是空荡、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于外在的个人名利上。然而,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并不是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朴、无执无失、豪情满怀的人。这样的人,人生必然是欢快、幸福的。正如基督所说:有圣灵和你相伴,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所,是心灵之所即大道。人生的目的,无不是为了幸福、健康、长寿。人们追求幸福、健康、长寿,却忽视了心灵的自由,反而导致生命早夭。那些真正懂得厚生的人,始终关怀的是内在的心灵,是以有形养“无形”,而不是以有形养有形,因此却获得了相对长久的生命。更有那些一生为了人民的人,虽肉体死亡了,但是他们的英灵永存,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长寿的人,因为他们的英灵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永存,他们的英灵永存。 本章是老子对有道者的高度赞扬。指出人生当自知、自胜、自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天地之志,并与世长存。 知人者智。 注:只知他人之是非黑白而不知自己,这是凡人的普通知识. 自知者明。 注:能知道到自己所行之缺点才是真正明理之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胜人者有力。 注:能够胜过他人的人就是有智力的人。 胜己者强。 注:能克复其私谓胜己,故能克复其私之人者才是真正自强的人。 知足者富。 注:能明白真理,满足不贪的人即算富有了。 强行者有志。 注:能够自强向大道去推行的人,就是真正有志气的人。 不失其所者久。 注:没有失去那个地方的(本来面目止善之地)这种人就可长久了。 死而不亡者寿。 注:人之假体色身没有了,但是他的名誉永留人间,性灵归根,超 生了死,此谓之寿。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相关文章

  •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 老子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成语发明家.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成语就出自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比如: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第7章的"天长地久". 第41章的"大器晚成 ...查看


  • [有无相生]导学案
  • 有无相生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 2.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学习重点] 选文第1.3.4.5.6则 [作者简介]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 ...查看


  • 传统文化名人名言-老子
  • 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姓李,名耳,又称老聃,道家学派创始人,骑青牛,出函谷关,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的传说.老子所著的书为<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至今.老子的名言汇集在道德经一书.老子讲究无为而治,有 ...查看


  • 中西方哲学思想--道家
  •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上的巨匠,于春秋战国后期创立了道家,道家的哲学思想影响到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老子所著的<老子>又名<道德经>被道家奉为道教基本教典.他在面对春秋末年诸侯纷 ...查看


  • 老子的名言名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正臣 ...查看


  • 有关柔弱胜刚强的文章
  • 谈谈你对柔弱胜刚强的感悟和体会 "柔弱胜刚强"堪称老子哲学的经典思想之一,蕴含着极为深遂的智慧和妙用.领悟得法,令人思想广袤深远:运用得当,让人获益终身. 谈到"柔弱",对于没有深入了解道祖老子哲学的 ...查看


  • [道德经]名言选译讲解
  • <道德经>名言选译讲解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 ...查看


  • [道德经]中必须铭记的四句箴言名句
  •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作.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河南鹿邑人. 老子知识丰富,学问渊博,曾担任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因看到诸侯割据,周王室衰微,世风日下,辞去馆长职务,西行隐居.途径函谷关, ...查看


  • [老子]三则
  • <老子>三则 教学目标: 1. 简单了解老子及<道德经>. 2.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3. 背诵课文及课后积累部分的<老子>选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子>简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