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四大名园浅看中国
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姓名:刘炳杰
学号: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系统2012—01班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邮编 150040
从苏州四大名园浅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诗画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将中国园林引入自然的和人造的融为一体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
拙政园总的格局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狮子林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
沧浪亭全园布局,自然和谐,格局严整,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首先是对诗画意境的追求,其次是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因此,中国园林特别注重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第二,表现在空间的塑造,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而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则是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因此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基础思想——二分合一。苏州园林本来就将“城市”与“山林”合为一体,闹中取静,这也是古代文人以“出儒入道”来协调社会化与个性化冲突的处世方式的体现。白居易诗“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即表达此意。又如苏州园林的“石”文化,如云岗,在“凝重沉静中含蒸腾放逸之姿”,融会轻重,糅合动静。
而在理论上来说,江南园林的山水创作理论源自于文人山水画,而文人山水
画又和山水诗一脉相承。因此,天人合一、二分合一的思想要求园林设计中既要不失创造性想象,又要淡化人工穿凿痕迹。比如拙政园中,仿画舫建筑香洲有其质而不肖其形,波形水廊成稳而不失变化,这些都是这一设计思想的典型例证。
耦园的设计相辅相成,相对相望,处处让人联想到出沈秉成严永华伉俪枕波双隐的佳话;艺圃主人以心志高洁著称。苏州园林中文化意义最绝的当属狮子林,其隐晦深奥亦非常人能识。狮子林的迷宫假山非仅仅是嶙峋杂乱的怪石,而是在上中下三层结构中暗示了禅定的作用。
苏州园林,无论规模大小,都以建筑、山石、水和植物为四大物质构成要素。廊可以通过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园林改变空间视觉形态,扩大空间感受,颇有移步异景之感。使人能够尽享园内的古朴之美。桥不单纯是为了走人行,而且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或为楼台亭阁的陪衬,或为水面的点缀,烘托倒影,增添无限佳趣,给人有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人行其上,恍同凌波微步。楼在园林中作为若作为重要对景,其所处的位置明显突出,若作为配景的话,则位于隐辟处居多,若临水建楼,体量应和水面相称。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彰显了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彰显自然野趣。假山层层堆叠力求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苏州没有一座园林是缺了水的。它既是水乡特征的体现,又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
任何没有内涵的景物,都是没有灵魂的死景。在传承千年仍然屹然竭立的苏州园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力挽狂澜,使苏州园林永垂不朽。苏州园林的特色,不必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基础思想的应用;不必说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更不必说苏州园林整体性、抽象性和运动性的丰富特征;光是苏州园林与古代文学交互交融的特点,就足矣体现其深蕴的文化底蕴了。苏州园林乃是自然地写照,结合了庄子退隐思想的精髓,就在精神文化上锦上添花了、画龙点睛了。
苏州园林其独特美学,不仅体现在山、水、花木、建筑构成的自然美和和谐美上,而且也体现在其所构置的意境美和书法艺术美上。从总体上讲,苏州园林的美具有了自然美,而且更胜与自然美,充分的将“天人和一”的道家思想,融合到了园林的建筑之中,使园林的自然美和建筑美,人工美和天然美和谐的统一起来,其美一达到了很佳的境界,无以伦比,古今罕见。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堪称极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点缀风景。建筑与山水花木相结合而构成园林内的许多风景画面,建筑往往是这些画面的重点或主题,没有建筑就不称其为景,无言园林之美了;二,观赏景观。一栋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群作为观赏园林景物的场所,在选址和开窗必须因地制宜,才能达到园林景观一览无余的地步;三,围和园林景观,即用建筑物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以建筑物为辅,或以山石花木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四,组织游览路线。引导旅游者观景,创造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
苏州园林除了构景要素之美外,其美还体现布局美和在意境美上。布局美为意境美提供基础,而意境美又是布局美的最终升华,两者相得益彰。
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二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园林山水充分接近自然山水之美,人在其中,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二为园林中的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二者应为和谐的统一体。因此园林再布局时,应因地制宜,完全遵循自然,并且在建筑材料选择,色彩的选择上接近自然,与自然协调,达到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苏州园林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极佳。此外还需注重曲折掩映、以小见大的巧妙应用。因为曲折掩映、以小见大可以僻免景物的一览无余,可以相对距离延长,从而使空间感觉增长大。
选园者在造园林时,除了总体上按照造园原则外,细节上还采用独特的造园手法。首先,是主景与配景的协调与搭配。景观无论大小都应有主景与配景之分,主景是重点与中心,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而配景起着陪衬主景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又形成一艺术群体,苏州园林在着一方面也独有匠心。其次,构景采用借景、对景、分景(包括隔景和障景)、框景、漏景、点景等手法,在苏州园林中,这些构景手法应用颇多。
苏州园林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无以伦比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价值。苏州园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各种传统艺术文化,具有不可代替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建筑没有遥不可及的尺度,没有条理不清的结构,没有节奏模糊的序列,没有百思不解的装饰,也没有不可理解的造型。它要求建筑的空间比例、组合方式、装饰手法都是人所能理解的,所能接受的。但这种人的尺度又不仅限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还要求深入到内在的情感蕴含;不但要唤起受众的心理感受,尽量赋予特定的伦理内涵,还要运用一定的象征手法,发挥出特定的浪漫情怀。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美”。
从苏州四大名园浅看中国
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姓名:刘炳杰
学号: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系统2012—01班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邮编 150040
从苏州四大名园浅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诗画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将中国园林引入自然的和人造的融为一体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
拙政园总的格局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狮子林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
沧浪亭全园布局,自然和谐,格局严整,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首先是对诗画意境的追求,其次是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因此,中国园林特别注重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第二,表现在空间的塑造,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而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则是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因此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基础思想——二分合一。苏州园林本来就将“城市”与“山林”合为一体,闹中取静,这也是古代文人以“出儒入道”来协调社会化与个性化冲突的处世方式的体现。白居易诗“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即表达此意。又如苏州园林的“石”文化,如云岗,在“凝重沉静中含蒸腾放逸之姿”,融会轻重,糅合动静。
而在理论上来说,江南园林的山水创作理论源自于文人山水画,而文人山水
画又和山水诗一脉相承。因此,天人合一、二分合一的思想要求园林设计中既要不失创造性想象,又要淡化人工穿凿痕迹。比如拙政园中,仿画舫建筑香洲有其质而不肖其形,波形水廊成稳而不失变化,这些都是这一设计思想的典型例证。
耦园的设计相辅相成,相对相望,处处让人联想到出沈秉成严永华伉俪枕波双隐的佳话;艺圃主人以心志高洁著称。苏州园林中文化意义最绝的当属狮子林,其隐晦深奥亦非常人能识。狮子林的迷宫假山非仅仅是嶙峋杂乱的怪石,而是在上中下三层结构中暗示了禅定的作用。
苏州园林,无论规模大小,都以建筑、山石、水和植物为四大物质构成要素。廊可以通过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园林改变空间视觉形态,扩大空间感受,颇有移步异景之感。使人能够尽享园内的古朴之美。桥不单纯是为了走人行,而且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或为楼台亭阁的陪衬,或为水面的点缀,烘托倒影,增添无限佳趣,给人有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人行其上,恍同凌波微步。楼在园林中作为若作为重要对景,其所处的位置明显突出,若作为配景的话,则位于隐辟处居多,若临水建楼,体量应和水面相称。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彰显了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彰显自然野趣。假山层层堆叠力求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苏州没有一座园林是缺了水的。它既是水乡特征的体现,又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
任何没有内涵的景物,都是没有灵魂的死景。在传承千年仍然屹然竭立的苏州园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力挽狂澜,使苏州园林永垂不朽。苏州园林的特色,不必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基础思想的应用;不必说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更不必说苏州园林整体性、抽象性和运动性的丰富特征;光是苏州园林与古代文学交互交融的特点,就足矣体现其深蕴的文化底蕴了。苏州园林乃是自然地写照,结合了庄子退隐思想的精髓,就在精神文化上锦上添花了、画龙点睛了。
苏州园林其独特美学,不仅体现在山、水、花木、建筑构成的自然美和和谐美上,而且也体现在其所构置的意境美和书法艺术美上。从总体上讲,苏州园林的美具有了自然美,而且更胜与自然美,充分的将“天人和一”的道家思想,融合到了园林的建筑之中,使园林的自然美和建筑美,人工美和天然美和谐的统一起来,其美一达到了很佳的境界,无以伦比,古今罕见。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堪称极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点缀风景。建筑与山水花木相结合而构成园林内的许多风景画面,建筑往往是这些画面的重点或主题,没有建筑就不称其为景,无言园林之美了;二,观赏景观。一栋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群作为观赏园林景物的场所,在选址和开窗必须因地制宜,才能达到园林景观一览无余的地步;三,围和园林景观,即用建筑物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以建筑物为辅,或以山石花木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四,组织游览路线。引导旅游者观景,创造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
苏州园林除了构景要素之美外,其美还体现布局美和在意境美上。布局美为意境美提供基础,而意境美又是布局美的最终升华,两者相得益彰。
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二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园林山水充分接近自然山水之美,人在其中,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二为园林中的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二者应为和谐的统一体。因此园林再布局时,应因地制宜,完全遵循自然,并且在建筑材料选择,色彩的选择上接近自然,与自然协调,达到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苏州园林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极佳。此外还需注重曲折掩映、以小见大的巧妙应用。因为曲折掩映、以小见大可以僻免景物的一览无余,可以相对距离延长,从而使空间感觉增长大。
选园者在造园林时,除了总体上按照造园原则外,细节上还采用独特的造园手法。首先,是主景与配景的协调与搭配。景观无论大小都应有主景与配景之分,主景是重点与中心,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而配景起着陪衬主景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又形成一艺术群体,苏州园林在着一方面也独有匠心。其次,构景采用借景、对景、分景(包括隔景和障景)、框景、漏景、点景等手法,在苏州园林中,这些构景手法应用颇多。
苏州园林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无以伦比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价值。苏州园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各种传统艺术文化,具有不可代替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建筑没有遥不可及的尺度,没有条理不清的结构,没有节奏模糊的序列,没有百思不解的装饰,也没有不可理解的造型。它要求建筑的空间比例、组合方式、装饰手法都是人所能理解的,所能接受的。但这种人的尺度又不仅限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还要求深入到内在的情感蕴含;不但要唤起受众的心理感受,尽量赋予特定的伦理内涵,还要运用一定的象征手法,发挥出特定的浪漫情怀。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