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守住底线"的副省长给党员干部啥警示20151207

3日上午,市一中院对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受贿案进行公开开庭宣判。被称作云南首虎的沈培平因主动向办案机关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构成重大立功,而获得法院从轻处罚。法院认定,沈培平受贿1615万元,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2015年12月7日《北京晨报》)

天上鸟死于贪食,水中鱼死于诱饵。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此就是想不清楚、弄不明白,总是到了“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的时候,才知道后悔,才明白事理,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不等于车翻了去驯马——晚了。

对于沈培平来说,概莫能外。在受审做最后陈述时,沈培平表示,自己没有正确把握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守住底线”,对此他感到悲痛和忏悔,将认真改造悔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沈培平的悲痛和忏悔,或许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扼腕叹息,也有的人不以为意。其实,正像古人所说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走到今天这种地步,沈培平已经没有了“装腔作势”的情趣,也没有了给自己减轻罪责的条件,忏悔“没有守住底线”是他“迟到的悔悟”,也是他发自内心的颤音。

底线,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起码要求,其线愈牢,其行愈正,其志愈专。对于普通人来说,做人做事没有底线,更多的是一个道德问题,但领导干部则不同,要是没有底线或是守不住底线,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什么理想信念、什么群众利益、什么集体目标,就会统统被抛到脑后,最终从“破纪”到“破法”,从“好同志”堕落成为“阶下囚”。这样的事例非常多,教训更是极其深刻。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作为中央打虎后云南首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沈培平从基层一步步升至副省长,根植云南官场24年,长期的养尊处优,使他忘记了“当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的古训;仕途的一帆风顺,更让他忘乎所以,逐渐肆无忌惮,对法纪失去了应有的敬畏,他利用担任云南省腾冲县委书记、原思茅市人民政府市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多家企业提供帮助,并非法收受好处费1615万元。吸引眼球的是,沈培平收受的贿赂大部分不是钱,而是普洱和玉器,其中约有1000万元是高档普洱,更是不乏单盒价值百万元的天价普洱,以至于他落马后,人称“雅贿”副省长。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沈培平忏悔“没有守住底线”,无疑成为党员干部最好的镜鉴。如果沈培平时能够认真思考总结古今中外贪官的例子,早一点认识到守不住底线的危害,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明镜高悬”,时刻警醒警惕,时刻如临深渊,时刻如履薄冰,坚持做到“言出思微过,行前否三回”,让自己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收起侥幸心理,这是防止误入违纪“雷池”、跌入诱惑“陷阱”、滑入违法“深渊”的有效之举,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实现从官路上“零事故”的智慧之策。

3日上午,市一中院对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受贿案进行公开开庭宣判。被称作云南首虎的沈培平因主动向办案机关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构成重大立功,而获得法院从轻处罚。法院认定,沈培平受贿1615万元,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2015年12月7日《北京晨报》)

天上鸟死于贪食,水中鱼死于诱饵。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此就是想不清楚、弄不明白,总是到了“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的时候,才知道后悔,才明白事理,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不等于车翻了去驯马——晚了。

对于沈培平来说,概莫能外。在受审做最后陈述时,沈培平表示,自己没有正确把握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守住底线”,对此他感到悲痛和忏悔,将认真改造悔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沈培平的悲痛和忏悔,或许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扼腕叹息,也有的人不以为意。其实,正像古人所说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走到今天这种地步,沈培平已经没有了“装腔作势”的情趣,也没有了给自己减轻罪责的条件,忏悔“没有守住底线”是他“迟到的悔悟”,也是他发自内心的颤音。

底线,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起码要求,其线愈牢,其行愈正,其志愈专。对于普通人来说,做人做事没有底线,更多的是一个道德问题,但领导干部则不同,要是没有底线或是守不住底线,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什么理想信念、什么群众利益、什么集体目标,就会统统被抛到脑后,最终从“破纪”到“破法”,从“好同志”堕落成为“阶下囚”。这样的事例非常多,教训更是极其深刻。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作为中央打虎后云南首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沈培平从基层一步步升至副省长,根植云南官场24年,长期的养尊处优,使他忘记了“当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的古训;仕途的一帆风顺,更让他忘乎所以,逐渐肆无忌惮,对法纪失去了应有的敬畏,他利用担任云南省腾冲县委书记、原思茅市人民政府市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多家企业提供帮助,并非法收受好处费1615万元。吸引眼球的是,沈培平收受的贿赂大部分不是钱,而是普洱和玉器,其中约有1000万元是高档普洱,更是不乏单盒价值百万元的天价普洱,以至于他落马后,人称“雅贿”副省长。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沈培平忏悔“没有守住底线”,无疑成为党员干部最好的镜鉴。如果沈培平时能够认真思考总结古今中外贪官的例子,早一点认识到守不住底线的危害,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明镜高悬”,时刻警醒警惕,时刻如临深渊,时刻如履薄冰,坚持做到“言出思微过,行前否三回”,让自己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收起侥幸心理,这是防止误入违纪“雷池”、跌入诱惑“陷阱”、滑入违法“深渊”的有效之举,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实现从官路上“零事故”的智慧之策。


相关文章

  • 专题片[巡视利剑]观后感心得体会
  • 专题片<巡视利剑>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11日晚播出第四集<巡视全覆盖>,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王保安.一汽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一等人在本集现身,王保安背后的家族腐败网络被揭露. 近日,& ...查看


  • 最新"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坚持"三严",努力锤炼过硬的作风
  • "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坚持"三严", 努力锤炼过硬的作风 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反腐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 ...查看


  • 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 关于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党风正,作风硬是我党的一向传统,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石柱县农委组织本单位全体党员到县纪委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观看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片,为此,我感触颇多: 首先,警示片里面的案例触目惊心.犯 ...查看


  • 四川集中调整369个软班子和564名不称职干部
  • 我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用正反典型立严实取向 日前,在自贡市富顺县人民法院一楼的大审判庭里,百余座位座无虚席.当天,富顺县中石镇原党委书记陈某某贪污受贿案开庭,旁听席上坐满了来自全县各乡镇.局.单位的负责人.查出一案 ...查看


  • 关于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 [小编提示]更多入党申请书请点击本站以下链接: 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范文|入党申请书3000字|入党转正申请书|入党自传|入党介绍人意见 关于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党风正,作风硬是我党的一向传统,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石 ...查看


  •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今日头条
  • 注重运用正反典型开展教育历来是我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鲜明特点,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要求.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强调,要突出运用好正反典型这个有效方法,以先进典型作榜 ...查看


  • 赵克志:今年要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 原标题:全面从严治党 严格管理干部以新状态新作风将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黄晓青 摄 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来到十二届全国 ...查看


  • 玉之过?欲之祸!--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案剖析
  • 2013年12月18日 08:39   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 史文杰 王新民 玉石,色泽温润,晶莹剔透,历来深受人们喜爱.古人常把君子之德和玉石品质相提并论,更是提升了玉石的文化内涵. 然而,对于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来说,玉石映照出的不是他 ...查看


  • [巡视利剑]观后感
  • <巡视利剑>观后感 <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巡视办.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4集电视专题片,该片全景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纪检领域所发挥的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内容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