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新高考选科目”公益QQ语音课
《“新高考”到底怎么考》录音第一部分整理
分享嘉宾:杨冬青
录音部分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在网络上有一则新闻题为:《千人高考志愿调查:15%被父母包办,72%想重新选择专业
文中指出:
69%的人填志愿时不了解专业信息
58%的人只选学校不选专业
15%的人被父母包办了高考志愿
62%的人认为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就业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报考大学专业时候的盲目,跟我们这几年与大量大学生接触中的发现是相当一致的。
大学生在大一的时候,与大三、大四对职业的迷茫不同,最多的迷茫是关于“专业”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不适合这个专业的又该怎么办?因为大部分人在高中时候没有考虑过专业。
社会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最得要的标准是“成绩”,高考的时候则是“好学校”、“名校”,大多数家长或孩子在填志愿时,问的是“这个分数能报什么学校?”
于是乎,便有了上述的调查结果;
于是乎,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也就成了问题。
浙江省新高考的提出是在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中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指出: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在《实施意见》中,还有两段文字,是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宗旨的阐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uh高教九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2014年12月份颁布的配套文件《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式的实施意见》中,又提到:
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了如下意见:
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学生学完必修内容参加合格性考试后,学校要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
高中学校要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确保完成必修学分。
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
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教学需要。教育部将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各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014年12月份同时公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指出:
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在“基本原则”中,第二个原则是:“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 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解读政策,应用新高考,需要把握的几个核心点可以总结为:
对于学生来讲:
增加选择;
分散学习压力;
全面而且个性发展;
认识自我(自身特长与优势);
把握成长规划、规划人生。
对于家长、学校,甚至是社会来讲:
(树立一种新观念、新思想
考试不是唯一标准;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关注成长过程;
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温州幸福职涯】
爱生涯学院
9月8日“新高考选科目”公益QQ语音课
《“新高考”到底怎么考》录音第一部分整理
分享嘉宾:杨冬青
录音部分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在网络上有一则新闻题为:《千人高考志愿调查:15%被父母包办,72%想重新选择专业
文中指出:
69%的人填志愿时不了解专业信息
58%的人只选学校不选专业
15%的人被父母包办了高考志愿
62%的人认为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就业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报考大学专业时候的盲目,跟我们这几年与大量大学生接触中的发现是相当一致的。
大学生在大一的时候,与大三、大四对职业的迷茫不同,最多的迷茫是关于“专业”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不适合这个专业的又该怎么办?因为大部分人在高中时候没有考虑过专业。
社会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最得要的标准是“成绩”,高考的时候则是“好学校”、“名校”,大多数家长或孩子在填志愿时,问的是“这个分数能报什么学校?”
于是乎,便有了上述的调查结果;
于是乎,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也就成了问题。
浙江省新高考的提出是在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中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指出: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在《实施意见》中,还有两段文字,是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宗旨的阐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uh高教九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2014年12月份颁布的配套文件《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式的实施意见》中,又提到:
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了如下意见:
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学生学完必修内容参加合格性考试后,学校要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
高中学校要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确保完成必修学分。
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
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教学需要。教育部将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各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014年12月份同时公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指出:
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在“基本原则”中,第二个原则是:“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 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解读政策,应用新高考,需要把握的几个核心点可以总结为:
对于学生来讲:
增加选择;
分散学习压力;
全面而且个性发展;
认识自我(自身特长与优势);
把握成长规划、规划人生。
对于家长、学校,甚至是社会来讲:
(树立一种新观念、新思想
考试不是唯一标准;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关注成长过程;
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温州幸福职涯】
爱生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