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新航路开辟
辅导训练试题
1、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 .带有宗教色彩 B .尊重了当地文化
C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 .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答案】D
【解析】从菲律宾名字来自西班牙殖民者国王的名字可以判断其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2、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拜伦的《唐璜》放映的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A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
3、“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 .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 .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 .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4、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 .麦哲伦、达·伽马
B .哥伦布、达·伽马
C .哥伦布、迪亚十
D .迪亚士、麦哲伦
5、西方学者认为,明中期以来,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一半左右的白银,它们大多来源于向西方出口商品,而欧洲的白银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③闭关政策防止了白银外流 ④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早期中国和西欧贸易的情况,中国手工业制品在欧洲很受欢迎,结果是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禁绝中西贸易,所以只要中国大量向西方出口商品,就会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选项③是对闭关锁国的错误表述,故排除。
6、“……„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
话重在说明( )
A .垄断公司的殖民罪恶
B .早期殖民活动的破坏作用
C .“价格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D .殖民扩张对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
7.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查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8. (2010·东莞模拟)下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
A .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 .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 .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 .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解析】选B 。该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中国城市的认识,答案为B 。
9. (2010·汕头模拟) 15—16世纪之交是西欧各国积极开拓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大航海”时代。下列选项中,对下面地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开辟
B .②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达·伽马开辟
C .③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开辟
D .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
【解析】选D 。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
10、 (2010·吉林模拟) 桑丘是15世纪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位绅士。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 )
A. 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富庶非常艳羡
B. 西班牙的亨利王子组织人对非洲西海岸进行了探险
C. 里斯本的居民聚集在港口,热情地欢迎远航回来的哥伦布
D. 在他小时候,一两黄金能买一两胡椒;在他老年的时候,十两黄金才能买一两胡椒
【解析】选D 。桑丘老年的时候,新航路已经开辟出来,胡椒的价格会下降。根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价格变化的影响(价格革命)就会得出结论。
11.(2010·上海模拟)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B )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身发展需要
C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
D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着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
12. (2010·上海模拟)2009年10月,中国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到达这一地区的是达·伽马。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麦哲伦是16世纪开始全球航行的。
13、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
A .西欧的新航路开辟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C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 .鸦片战争后中国修建铁路
解析: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舆论、政府、民间的支持,社会各阶层纷纷希望能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故选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没有得到政府支持,直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才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B ;新文化运动受到了顽固势力的反对和抵制,排除C ;鸦片战争后中国修建铁路阻力更大,民间、官方和舆论一片反对之声,排除D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由于重新发现古代地理学者如托勒密和斯特拉波的著作,欧洲人的视野扩大到欧洲以外,甚至想跨进海洋,环绕圆形的大地,最终还能回到本土。由此开始了远洋航海,也由此开始了欧洲的殖民主义。罗盘使人在四望无际的海上也不致迷失方向;火枪则使航海冒险家不论到达哪里也不害怕。从此,欧洲展开双翅,去征服大部分世界。首先走上这条道路的达〃伽马,是葡萄牙国王差遣的;哥伦布是受西班牙国王差遣的,表明这种行动是国王的意图。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3 分)
地理知识进步;航海技术进步;火枪的运用;中国科技传入欧洲;王室的支持。 材料二 当时有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以及附近地区所以特别富庶,当然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可是海外市场对中国丝与丝绸需求非常大,因而刺激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白银货币所得大量增加,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下表依据郑天挺主编《明清史资料》编制)
(2)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材料三反映新航路开辟对中欧关系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5 分)
作用:市场扩大;丝织业发展;工商业城市繁荣;金属货币增加。
影响:中欧贸易扩大;欧洲科技开始传入中国;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
(3)有学者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都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东西方国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此后数个世纪内,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距。”试以 16-18 世纪中、英两国的经济及对外政策为例,说明“不同的态度”如何导致“发展的巨大差距”。(8 分)
中国: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社会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断发展,工业革命兴起。
考查点:横向联系,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反应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新航路开辟
辅导训练试题
1、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 .带有宗教色彩 B .尊重了当地文化
C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 .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答案】D
【解析】从菲律宾名字来自西班牙殖民者国王的名字可以判断其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2、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拜伦的《唐璜》放映的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A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
3、“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 .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 .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 .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4、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 .麦哲伦、达·伽马
B .哥伦布、达·伽马
C .哥伦布、迪亚十
D .迪亚士、麦哲伦
5、西方学者认为,明中期以来,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一半左右的白银,它们大多来源于向西方出口商品,而欧洲的白银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③闭关政策防止了白银外流 ④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早期中国和西欧贸易的情况,中国手工业制品在欧洲很受欢迎,结果是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禁绝中西贸易,所以只要中国大量向西方出口商品,就会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选项③是对闭关锁国的错误表述,故排除。
6、“……„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
话重在说明( )
A .垄断公司的殖民罪恶
B .早期殖民活动的破坏作用
C .“价格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D .殖民扩张对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
7.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查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8. (2010·东莞模拟)下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
A .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 .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 .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 .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解析】选B 。该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中国城市的认识,答案为B 。
9. (2010·汕头模拟) 15—16世纪之交是西欧各国积极开拓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大航海”时代。下列选项中,对下面地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开辟
B .②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达·伽马开辟
C .③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开辟
D .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
【解析】选D 。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
10、 (2010·吉林模拟) 桑丘是15世纪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位绅士。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 )
A. 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富庶非常艳羡
B. 西班牙的亨利王子组织人对非洲西海岸进行了探险
C. 里斯本的居民聚集在港口,热情地欢迎远航回来的哥伦布
D. 在他小时候,一两黄金能买一两胡椒;在他老年的时候,十两黄金才能买一两胡椒
【解析】选D 。桑丘老年的时候,新航路已经开辟出来,胡椒的价格会下降。根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价格变化的影响(价格革命)就会得出结论。
11.(2010·上海模拟)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B )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身发展需要
C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
D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着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
12. (2010·上海模拟)2009年10月,中国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到达这一地区的是达·伽马。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麦哲伦是16世纪开始全球航行的。
13、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
A .西欧的新航路开辟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C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 .鸦片战争后中国修建铁路
解析: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舆论、政府、民间的支持,社会各阶层纷纷希望能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故选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没有得到政府支持,直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才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B ;新文化运动受到了顽固势力的反对和抵制,排除C ;鸦片战争后中国修建铁路阻力更大,民间、官方和舆论一片反对之声,排除D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由于重新发现古代地理学者如托勒密和斯特拉波的著作,欧洲人的视野扩大到欧洲以外,甚至想跨进海洋,环绕圆形的大地,最终还能回到本土。由此开始了远洋航海,也由此开始了欧洲的殖民主义。罗盘使人在四望无际的海上也不致迷失方向;火枪则使航海冒险家不论到达哪里也不害怕。从此,欧洲展开双翅,去征服大部分世界。首先走上这条道路的达〃伽马,是葡萄牙国王差遣的;哥伦布是受西班牙国王差遣的,表明这种行动是国王的意图。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3 分)
地理知识进步;航海技术进步;火枪的运用;中国科技传入欧洲;王室的支持。 材料二 当时有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以及附近地区所以特别富庶,当然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可是海外市场对中国丝与丝绸需求非常大,因而刺激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白银货币所得大量增加,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下表依据郑天挺主编《明清史资料》编制)
(2)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材料三反映新航路开辟对中欧关系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5 分)
作用:市场扩大;丝织业发展;工商业城市繁荣;金属货币增加。
影响:中欧贸易扩大;欧洲科技开始传入中国;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
(3)有学者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都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东西方国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此后数个世纪内,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距。”试以 16-18 世纪中、英两国的经济及对外政策为例,说明“不同的态度”如何导致“发展的巨大差距”。(8 分)
中国: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社会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断发展,工业革命兴起。
考查点:横向联系,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