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考试大纲

“骏马杯”体育专业知识、教法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简答题、简述题、教学设计题等。

二、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以现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小学教材知识块,突出体育教育方向(专业) 的主要课程内容,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而确定考试内容。

(一)专业理论

1.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人体生长、发育规律,青少年的解剖结构特点;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2.运动生理学: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功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青少年生理功能的年龄、性别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判定人体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依据人体功能变化的特点,分析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3.运动训练学: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概念;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训练;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技术、战术训练常用方法;课、周、年度及多年运动的训练计划与组织。

4.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概述;营养保健;卫生保健;健康检查;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运动性病症;运动损伤;按摩和常见病的体育康复。

5.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及设计;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研究。

6.体育心理学:体育与心理的关系;体育动机,兴趣和态度;体育教学心理,课外体育活动心理,体育竞赛心理,运动技能心理,体育心理训练,体育品德心理,体育活动群体心理;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7.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概念、特点与作用;体育游戏的创编与教学;对发展学生身体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性游戏。

8.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评价的基本形式和评价标准的类型;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及情感和个性的测量与评价;体质测量的内容及综合评价;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9.运动竞赛学:运动竞赛定义及构成要素;运动竞赛的价值;运动竞赛发展简史;田径、球类运动竞赛的编排和竞赛方法。

(二)技术理论

1.田径:田径运动基本知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教学与训练;田径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法;中学体育教材中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篮球: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篮球教学的原则和技、战术基本理论;篮球运动的裁判工作、组织竞赛和篮球运动场地器材及设备。

3.排球:排球运动的发展简史;排球技术分析,排球技战术的教学与训练的手段与方法;规则裁判法与组织编排等。

4.足球:足球运动概述;足球技术,足球战术,足球教学与训练,技、战术训练方法;足球竞赛的组织与规则裁判法;足球运动场地器材和设备。

5.体操:体操基本理论知识;体操教学基本能力;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等基本动作;群众性体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法。

6.武术:武术运动基本知识;长拳、太极拳技术分析;武术教学法,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法;武术图解知识;武术主要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小学武术教学内容,武术初级套路。

7.健美操:健美操的特点、教学方法及裁判法;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基本姿势和健身健美操1—2套。

8.游泳:游泳运动基本知识;教学方法及裁判法;游泳的基本技术动作;游泳竞赛组织与裁判方法;游泳池场地设备与管理。

教法技能(体育教学)

1.义务教育《体育(1~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2.义务教育《体育(1~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分类目标。

3.义务教育《体育(1~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

(1)运动参与: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2)运动技能:获得运动基础知识(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观看比赛);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3)身体健康: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描述身体特征,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5)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在体育运动中尊重他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健康知识的方法(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4.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1~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

(2)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结合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注意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要注意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注意组织教学的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建议:

(1)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所选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重视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

5.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教学的目的、内容、任务、过程、特点、原则、组织、方法以及体育课的类型、结构、密度、运动量、准备、进行和分析等。

6.体育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学设计原则和程序;体育教学目标、策略、过程的设计;体育课结构概述;体育课类型的设计。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1.考核考生掌握师范类(中师以上)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和技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结合实际对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的了解情况。

2.考核考生灵活和综合运用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和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技能(体育教学)

考核考生是否初步具备在小学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以及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能力。

1.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明确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明确其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3.基本掌握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及《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

5.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而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篮球比赛中带球撞人属于 ( )

A .技术犯规 B .违例

C .犯规 D .以上都不是

2.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综合课的运动密度,较为合理的是 ( )

A .25%-40% B .30%-45%

C .35%-50% D .40%-55%

3.不合理的足球停球技术方法是 ( )

A .脚尖停球 B .脚背外侧停球

C .脚背正面停球 D .胸部停球

4.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较为广泛,按主要功能区分,不属于激素类物质的是( )

A .脂类 B .胺类

C .肽和蛋白质类 D .类固醇

二、填空题

1.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 、 两种形式。

2.人体各器官系统在 及 的统一调节和控制下,相互协调,制约和影响,完成统一的生理机能。

3.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年计划、学期计划、 和 。

4.动作要素一般由 个部分组成;动作各个部分的强弱与时间间隔的关系称之为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体能、技能、 和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三、简答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中关于心理健康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运动损伤有哪些预防措施?

3.体育锻炼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四、论述题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认识和理解。

教法技能(体育教学)

一、简答题

1.小学阶段60米站立式起跑,完整技术动作过程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2.体育课教学,从哪些方面培养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如何进行小学基本体操教学?

二、简述题

1.体育课备课的步骤与内容。

2.小学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三、教学设计题

设计一堂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注:教学内容要突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参考书目:

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一 ~ 九年级)体育教科书。

3.现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及中师相关教材。

“骏马杯”体育专业知识、教法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简答题、简述题、教学设计题等。

二、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以现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小学教材知识块,突出体育教育方向(专业) 的主要课程内容,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而确定考试内容。

(一)专业理论

1.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人体生长、发育规律,青少年的解剖结构特点;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2.运动生理学: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功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青少年生理功能的年龄、性别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判定人体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依据人体功能变化的特点,分析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3.运动训练学: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概念;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训练;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技术、战术训练常用方法;课、周、年度及多年运动的训练计划与组织。

4.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概述;营养保健;卫生保健;健康检查;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运动性病症;运动损伤;按摩和常见病的体育康复。

5.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及设计;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研究。

6.体育心理学:体育与心理的关系;体育动机,兴趣和态度;体育教学心理,课外体育活动心理,体育竞赛心理,运动技能心理,体育心理训练,体育品德心理,体育活动群体心理;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7.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概念、特点与作用;体育游戏的创编与教学;对发展学生身体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性游戏。

8.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评价的基本形式和评价标准的类型;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及情感和个性的测量与评价;体质测量的内容及综合评价;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9.运动竞赛学:运动竞赛定义及构成要素;运动竞赛的价值;运动竞赛发展简史;田径、球类运动竞赛的编排和竞赛方法。

(二)技术理论

1.田径:田径运动基本知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教学与训练;田径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法;中学体育教材中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篮球: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篮球教学的原则和技、战术基本理论;篮球运动的裁判工作、组织竞赛和篮球运动场地器材及设备。

3.排球:排球运动的发展简史;排球技术分析,排球技战术的教学与训练的手段与方法;规则裁判法与组织编排等。

4.足球:足球运动概述;足球技术,足球战术,足球教学与训练,技、战术训练方法;足球竞赛的组织与规则裁判法;足球运动场地器材和设备。

5.体操:体操基本理论知识;体操教学基本能力;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等基本动作;群众性体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法。

6.武术:武术运动基本知识;长拳、太极拳技术分析;武术教学法,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法;武术图解知识;武术主要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小学武术教学内容,武术初级套路。

7.健美操:健美操的特点、教学方法及裁判法;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基本姿势和健身健美操1—2套。

8.游泳:游泳运动基本知识;教学方法及裁判法;游泳的基本技术动作;游泳竞赛组织与裁判方法;游泳池场地设备与管理。

教法技能(体育教学)

1.义务教育《体育(1~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2.义务教育《体育(1~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分类目标。

3.义务教育《体育(1~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

(1)运动参与: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2)运动技能:获得运动基础知识(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观看比赛);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3)身体健康: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描述身体特征,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5)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在体育运动中尊重他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健康知识的方法(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4.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1~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

(2)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结合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注意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要注意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注意组织教学的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建议:

(1)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所选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重视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

5.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教学的目的、内容、任务、过程、特点、原则、组织、方法以及体育课的类型、结构、密度、运动量、准备、进行和分析等。

6.体育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学设计原则和程序;体育教学目标、策略、过程的设计;体育课结构概述;体育课类型的设计。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1.考核考生掌握师范类(中师以上)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和技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结合实际对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的了解情况。

2.考核考生灵活和综合运用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和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技能(体育教学)

考核考生是否初步具备在小学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以及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能力。

1.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明确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明确其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3.基本掌握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及《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

5.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而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篮球比赛中带球撞人属于 ( )

A .技术犯规 B .违例

C .犯规 D .以上都不是

2.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综合课的运动密度,较为合理的是 ( )

A .25%-40% B .30%-45%

C .35%-50% D .40%-55%

3.不合理的足球停球技术方法是 ( )

A .脚尖停球 B .脚背外侧停球

C .脚背正面停球 D .胸部停球

4.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较为广泛,按主要功能区分,不属于激素类物质的是( )

A .脂类 B .胺类

C .肽和蛋白质类 D .类固醇

二、填空题

1.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 、 两种形式。

2.人体各器官系统在 及 的统一调节和控制下,相互协调,制约和影响,完成统一的生理机能。

3.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年计划、学期计划、 和 。

4.动作要素一般由 个部分组成;动作各个部分的强弱与时间间隔的关系称之为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体能、技能、 和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三、简答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中关于心理健康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运动损伤有哪些预防措施?

3.体育锻炼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四、论述题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认识和理解。

教法技能(体育教学)

一、简答题

1.小学阶段60米站立式起跑,完整技术动作过程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2.体育课教学,从哪些方面培养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如何进行小学基本体操教学?

二、简述题

1.体育课备课的步骤与内容。

2.小学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三、教学设计题

设计一堂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注:教学内容要突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参考书目:

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一 ~ 九年级)体育教科书。

3.现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及中师相关教材。


相关文章

  • 小学体育说课投掷说课稿-docin_com豆丁网
  • 小学体育说课投掷说课稿 - docin.com豆丁网 我要上传 文档分类书城杂志会议社区登录注册 论文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IT计算机研究报告办公文档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建筑/环境法律/法学通信/电子研究生考试经济/贸易/财会幼儿/小学教育管 ...查看


  • 袁庄乡靳沟小学体育期末考试评价方案
  • 靳沟小学<体育与健康>成绩期末考察方案 为提高我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能力的形成,根据教研室<新密市中小学生体音美学科学习成绩考察办法>,我校特制定本学期体育学科学习成绩期末考察方案. 一.认真学习,提高 ...查看


  • 小学体育[跳绳]说课稿
  • 安徽易公教育教师招聘小学体育<跳绳>说课稿 [导读]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成绩查询7月10日左右,7月12日易公教育教师面试培训班火热招生,易公教育现整理出关于教师面试技巧的文章,免费提供广大面试的考生学习.易公教育(原巨人教 ...查看


  • 小学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及方案
  • 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方案 肖堰完小 陶雪梅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体育方面的评价,以考核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为手段,注重对学生认知.情感方面的综合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查看


  •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评价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专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教学评价,这种评价我们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发展性评价,二是水平性评价,三是选拔 ...查看


  • 体育考试01
  • 2009年杭州市林东第六小学招聘体 育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 共30分) 1.把以 和 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2.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 . 3.小学体操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体操..低单杠等. 4.跑的 ...查看


  • 小学六年级体育期末考试试卷
  • 六年级体育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1.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 2.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 ...查看


  • 体育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 体育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体育中心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体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全局,坚持科教兴体.人才强体战略,坚持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 ...查看


  •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 1.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表达为: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的一门课程2.分组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体育委员的协助下,在同一时间,各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到预定时间轮换学习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