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进展的研究[1]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1月第12卷第1期文章编号 1007-9564(2009) 01-0169-02

・169・

抑郁症治疗进展的研究

301801 天津市宝坻区安康医院 孙来顺

关键词 抑郁症;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心理治疗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及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压力, 使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据199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是17. 1%, 其中男性为13%, 女性为21%。世界卫生组织(1993) 的一项以15个城市为中心的全球性合作研究, 调查综合医院就诊者中的心理障碍, 发现患抑郁症障碍的高达12. 5%[1]。然而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在疗效、不良反应及预防复发方面尽如人意。本文就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为将来抑郁症的治疗起到指引作用。1 药物治疗1. 1 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包括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多塞平、普罗替林等; 四环类有马普替林等。这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5-羟色胺(5-H T ) 摄入各自的神经末梢发挥其抗抑郁作用。种不良反应:心跳加速、、心动过速、便秘、1. 2 单胺氧化酶(MAO 抑制剂和A 型MAO 、异卡波肼和反苯环丙胺, 后者主要包括吗氯贝胺和溴法罗明。MAO 抑制剂是通过抑制MAO , 提高神经系统内单胺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非选择性MAO 抑制剂因其酪胺高敏感性及肝毒性, 在临床上已少用,MAO -A 抑制剂毒副反应大大降低, 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 3 选择性5-H T 重吸收抑制剂(SSRI )  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肽普兰和氟伏沙明。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5-H T 的摄取而发挥作用。SSRI 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 但因其作用的高选择性, 以及对其他受体无拮抗作用, 故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是, SSRI 仍然存在明显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或食欲减退等, 这可能与其增加5-H T 效应有关。SSRI 是目前临床上首选抗抑郁药。1. 4 非典型抗抑郁药 这类抗抑郁药主要包5-H T , 受体拮抗及5-H T 重吸收抑制剂曲唑酮、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重吸收抑制剂安非他酮和奈法唑酮, 5-H T 及去甲肾上腺素(N E ) 重吸收抑制剂文拉法辛,N E 和特异性5-H T 能抗抑郁药米氮平, 选择性N E 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 加速神经元摄取5-H T 的噻奈普汀。但因其对N E 和5-H T 受体的作用,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且价格偏高, 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 5 锂盐 锂盐通常被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首选药物。但锂盐单独应用不适用于具有高度自杀风险的中到重度的双相抑郁, 因为其抗自杀作用的显现需要6~8周或更长, 增加了患者的自杀风险。另外, 锂盐长期应用的不良作用较多如:震颤、口干、胃肠道反应、体质量增加及甲状腺、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等, 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特别是锂盐的有

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 安全性较差, 因此使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1. 6 丙戊酸镁 范强等[2]对比丙戊酸镁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发现, 二者疗效相似, 但丙戊酸镁起效更早, 且不良反应少, 患者依从性好。其抗抑郁机制可能是其能影响脑内多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物而产生作用。1. 7 二种药物联合抗抑郁治疗 二种不同机制的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 对于单用一种抗抑郁药物无效或疗效甚微的抑郁症往往有效。但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发作的机会是安慰剂的2倍,Post 发现如果二种以上抗抑郁药物的联合会使这种机会大为增加, 因此联用抗抑郁药物, 应该加用心境稳定剂。大量研究提示, (TCA ) 和(, 而TCA 。Peet 研究发现, 137TCA 11. 2%的1/3, 而且还低于安慰剂4. , 说明SSRI 在转躁率方面是较安全的。物理疗法2. 1 电休克治疗(ECT )  ECT 对单相及双相抑郁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尤其是现代改良电休克治疗(M ECT ) , 通过麻醉等技术避免了治疗过程中的骨折等不良反应, 减轻了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恐惧和抵触。M ECT 对有强烈自杀企图、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大多有较好的疗效; 对顽固的抑郁状态, 许多专家也更倾向于使用ECT ; ECT 的另一个优点是对混合状态及诱发的躁狂也有效。不良反应主要是一过性的记忆力损害、意识障碍、头痛或恶心等轻微表现, 很快即消失。2. 2 电针疗法 针灸用于治疗精神科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但对针灸治疗抑郁症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的罗和春教授。国内多项实验研究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实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西药相当, 而不良反应却明显少于西药[3]。以辨证论治为治疗指导原则的针刺疗法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特征, 是实施个体化治疗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它的推广应用仍需大量有力循证证据的支持。3 社会心理治疗3. 1 心理教育[4] 研究表明心理教育可通过告知患者该病及治疗的性质, 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 正视复燃症状, 处理应激和焦虑, 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加强医患之间的合作, 使患者从一个治疗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治疗的积极参与者,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使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3. 2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就是在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方式的基础上加上一系列行为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障碍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支持, 而且认为该疗法更适用于双相抑郁的治疗[5]。3. 3 家庭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 在接受同等心境稳定剂治疗的前提下, 接受家庭治疗次数多的患者与接受次数少的患者相比, 抑郁症状的缓解更明显, 缓解期也更长。需要指出的是社

・170・

会心理治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多将二者相结合, 用于延长疾病的缓解期并预防复发[6]。4 联合疗法4. 1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 近来有研究表明成人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童年心理创伤关系密切, 有些研究还表明此二者的相关性超过了近期的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的相关性。药物治疗上, 有学者提出CR H 或CR H 的拮抗剂和中枢GABA 递质激动剂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并具有针对性的抗抑郁剂, 然而目前这些药物尚处于研究阶段。心理治疗上, 针对受虐、应激过度和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和松弛技术都有一定的疗效。4. 2 针药结合疗法 北京大学钱瑞琴等[7]对电针药物联合与单纯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的临床疗效进行的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针药结合疗法疗效稳定, 可缩短疗程, 并有预防躁狂相发作的作用。

总之, 随着抑郁症病因学、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也会越来越明确和成熟。通过严密设计的临床随机双盲对比试验的验证, 更多更好的方法会给抑郁症治疗在疗效、不良反应及预防复发方面提供有力的措施, 以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J an. 2009,Vol. 12,No. 1

减少复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分会.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 ].北

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41

 [2] 范强, 方强, 李身录. 丙戊酸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10) :882

 [3] 祝强, 邢双红, 孙梦月, 等. 解郁汤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

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10) :911

 [4] Gershon AA ,Dannon PN , Grunhaus 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 he treat ment of depression[J].Am J Psychia 2

try , 2003, 160(5) :835-845

 [5] Vieta E ,Colom 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bipolar disor 2

der :fromwishful t hinking to an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J].Acta Psychiatr Scand ,Suppl , 2006, 422:34-38

 [6] 刘海静, 何新芳.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J].山东

精神医学, 2006, 19(3) :224-227

 [7] 王仁锋, 王红, 黄颖, 等. 血清维生素B 12水平对氟西汀抗抑

郁症疗效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 2006, 19(2) :101-102

[2008—08—272008—12—23修回]

文章编号 1007-9564(2009) 01-0170-02

 , 华北煤炭医学院 冯丽娜 冯振翼 纪爱兵

关键词 脑卒中; 疾病经济负担

比、发病率、伤残率等传统指标。第二阶段:以1982年美国疾

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 ) 提出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 ) 为标志, 用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评价不同疾病造成负担的大小。由此产生的YPLL 系列指标:潜在价值寿命损失年(V Y 2

PLL ) 、潜在工作损失年(W YPLL ) 等。第三阶段:全球疾病负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是一组突然起病, 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是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很高, 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 准确评价脑卒中经济负担并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量化, 对于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

意义。

1 我国脑卒中的流行概况

担研究工作的焦点逐渐集中于开发能将死亡和伤残结合在一

起的指标, 包括失能调整生命年(DAL Ys )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年(DAL E )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 Ys ) 和健康寿命年

(HeaL Ys ) 等, 其中DAL Ys 是综合考虑了死亡、发病、疾病的

严重程度、年龄的相对重要性及贴现率等重要因素, 能客观反应疾病对社会和人群的危害程度, 是最具代表性的疾病负担评价和测量方法, 比以往指标能更全面的反映疾病对人群造成的负担[2]。

3 脑卒中疾病经济负担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我国, 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城市居民脑卒中病死率已上升至第一位, 农村居民脑卒中病死率已上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 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 存活的脑卒中患者

(包括痊愈者) 为600~700万, 脑卒中为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据统计, 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 致残率约占40%,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2 疾病经济负担评价常用指标

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疾病的经济成本, 指由于疾病残疾以

及过早死亡对患者本人和家庭以及社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包括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3]。疾病的经济负担评价是指采用客观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价疾病对整个社会和人群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大小, 以帮助确定有限卫生资源的重点优先配置, 给卫生决策者提供控制医疗费用的信息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引起对不同疾病治疗的重视, 进一步推进医学科学研究。

3. 1 脑卒中直接经济负担评价 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疾病的经济负担反映的是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其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断发展, 不同阶段的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 对疾病负担评价方法赋予不同的概念。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 疾病负担主要由病死率来衡量, 认为疾病造成的死亡越多, 疾病负担就越大。此阶段应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病死率或死因构成

指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用于活动医疗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即指患者直接支付给医院的挂号费、医药费、手术费、家庭病床治疗与护理费等, 而间接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1月第12卷第1期文章编号 1007-9564(2009) 01-0169-02

・169・

抑郁症治疗进展的研究

301801 天津市宝坻区安康医院 孙来顺

关键词 抑郁症;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心理治疗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及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压力, 使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据199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是17. 1%, 其中男性为13%, 女性为21%。世界卫生组织(1993) 的一项以15个城市为中心的全球性合作研究, 调查综合医院就诊者中的心理障碍, 发现患抑郁症障碍的高达12. 5%[1]。然而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在疗效、不良反应及预防复发方面尽如人意。本文就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为将来抑郁症的治疗起到指引作用。1 药物治疗1. 1 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包括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多塞平、普罗替林等; 四环类有马普替林等。这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5-羟色胺(5-H T ) 摄入各自的神经末梢发挥其抗抑郁作用。种不良反应:心跳加速、、心动过速、便秘、1. 2 单胺氧化酶(MAO 抑制剂和A 型MAO 、异卡波肼和反苯环丙胺, 后者主要包括吗氯贝胺和溴法罗明。MAO 抑制剂是通过抑制MAO , 提高神经系统内单胺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非选择性MAO 抑制剂因其酪胺高敏感性及肝毒性, 在临床上已少用,MAO -A 抑制剂毒副反应大大降低, 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 3 选择性5-H T 重吸收抑制剂(SSRI )  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肽普兰和氟伏沙明。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5-H T 的摄取而发挥作用。SSRI 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 但因其作用的高选择性, 以及对其他受体无拮抗作用, 故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是, SSRI 仍然存在明显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或食欲减退等, 这可能与其增加5-H T 效应有关。SSRI 是目前临床上首选抗抑郁药。1. 4 非典型抗抑郁药 这类抗抑郁药主要包5-H T , 受体拮抗及5-H T 重吸收抑制剂曲唑酮、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重吸收抑制剂安非他酮和奈法唑酮, 5-H T 及去甲肾上腺素(N E ) 重吸收抑制剂文拉法辛,N E 和特异性5-H T 能抗抑郁药米氮平, 选择性N E 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 加速神经元摄取5-H T 的噻奈普汀。但因其对N E 和5-H T 受体的作用,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且价格偏高, 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 5 锂盐 锂盐通常被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首选药物。但锂盐单独应用不适用于具有高度自杀风险的中到重度的双相抑郁, 因为其抗自杀作用的显现需要6~8周或更长, 增加了患者的自杀风险。另外, 锂盐长期应用的不良作用较多如:震颤、口干、胃肠道反应、体质量增加及甲状腺、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等, 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特别是锂盐的有

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 安全性较差, 因此使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1. 6 丙戊酸镁 范强等[2]对比丙戊酸镁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发现, 二者疗效相似, 但丙戊酸镁起效更早, 且不良反应少, 患者依从性好。其抗抑郁机制可能是其能影响脑内多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物而产生作用。1. 7 二种药物联合抗抑郁治疗 二种不同机制的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 对于单用一种抗抑郁药物无效或疗效甚微的抑郁症往往有效。但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发作的机会是安慰剂的2倍,Post 发现如果二种以上抗抑郁药物的联合会使这种机会大为增加, 因此联用抗抑郁药物, 应该加用心境稳定剂。大量研究提示, (TCA ) 和(, 而TCA 。Peet 研究发现, 137TCA 11. 2%的1/3, 而且还低于安慰剂4. , 说明SSRI 在转躁率方面是较安全的。物理疗法2. 1 电休克治疗(ECT )  ECT 对单相及双相抑郁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尤其是现代改良电休克治疗(M ECT ) , 通过麻醉等技术避免了治疗过程中的骨折等不良反应, 减轻了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恐惧和抵触。M ECT 对有强烈自杀企图、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大多有较好的疗效; 对顽固的抑郁状态, 许多专家也更倾向于使用ECT ; ECT 的另一个优点是对混合状态及诱发的躁狂也有效。不良反应主要是一过性的记忆力损害、意识障碍、头痛或恶心等轻微表现, 很快即消失。2. 2 电针疗法 针灸用于治疗精神科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但对针灸治疗抑郁症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的罗和春教授。国内多项实验研究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实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西药相当, 而不良反应却明显少于西药[3]。以辨证论治为治疗指导原则的针刺疗法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特征, 是实施个体化治疗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它的推广应用仍需大量有力循证证据的支持。3 社会心理治疗3. 1 心理教育[4] 研究表明心理教育可通过告知患者该病及治疗的性质, 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 正视复燃症状, 处理应激和焦虑, 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加强医患之间的合作, 使患者从一个治疗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治疗的积极参与者,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使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3. 2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就是在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方式的基础上加上一系列行为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障碍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支持, 而且认为该疗法更适用于双相抑郁的治疗[5]。3. 3 家庭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 在接受同等心境稳定剂治疗的前提下, 接受家庭治疗次数多的患者与接受次数少的患者相比, 抑郁症状的缓解更明显, 缓解期也更长。需要指出的是社

・170・

会心理治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多将二者相结合, 用于延长疾病的缓解期并预防复发[6]。4 联合疗法4. 1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 近来有研究表明成人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童年心理创伤关系密切, 有些研究还表明此二者的相关性超过了近期的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的相关性。药物治疗上, 有学者提出CR H 或CR H 的拮抗剂和中枢GABA 递质激动剂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并具有针对性的抗抑郁剂, 然而目前这些药物尚处于研究阶段。心理治疗上, 针对受虐、应激过度和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和松弛技术都有一定的疗效。4. 2 针药结合疗法 北京大学钱瑞琴等[7]对电针药物联合与单纯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的临床疗效进行的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针药结合疗法疗效稳定, 可缩短疗程, 并有预防躁狂相发作的作用。

总之, 随着抑郁症病因学、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也会越来越明确和成熟。通过严密设计的临床随机双盲对比试验的验证, 更多更好的方法会给抑郁症治疗在疗效、不良反应及预防复发方面提供有力的措施, 以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J an. 2009,Vol. 12,No. 1

减少复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分会.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 ].北

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41

 [2] 范强, 方强, 李身录. 丙戊酸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10) :882

 [3] 祝强, 邢双红, 孙梦月, 等. 解郁汤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

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10) :911

 [4] Gershon AA ,Dannon PN , Grunhaus 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 he treat ment of depression[J].Am J Psychia 2

try , 2003, 160(5) :835-845

 [5] Vieta E ,Colom 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bipolar disor 2

der :fromwishful t hinking to an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J].Acta Psychiatr Scand ,Suppl , 2006, 422:34-38

 [6] 刘海静, 何新芳.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J].山东

精神医学, 2006, 19(3) :224-227

 [7] 王仁锋, 王红, 黄颖, 等. 血清维生素B 12水平对氟西汀抗抑

郁症疗效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 2006, 19(2) :101-102

[2008—08—272008—12—23修回]

文章编号 1007-9564(2009) 01-0170-02

 , 华北煤炭医学院 冯丽娜 冯振翼 纪爱兵

关键词 脑卒中; 疾病经济负担

比、发病率、伤残率等传统指标。第二阶段:以1982年美国疾

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 ) 提出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 ) 为标志, 用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评价不同疾病造成负担的大小。由此产生的YPLL 系列指标:潜在价值寿命损失年(V Y 2

PLL ) 、潜在工作损失年(W YPLL ) 等。第三阶段:全球疾病负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是一组突然起病, 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是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很高, 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 准确评价脑卒中经济负担并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量化, 对于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

意义。

1 我国脑卒中的流行概况

担研究工作的焦点逐渐集中于开发能将死亡和伤残结合在一

起的指标, 包括失能调整生命年(DAL Ys )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年(DAL E )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 Ys ) 和健康寿命年

(HeaL Ys ) 等, 其中DAL Ys 是综合考虑了死亡、发病、疾病的

严重程度、年龄的相对重要性及贴现率等重要因素, 能客观反应疾病对社会和人群的危害程度, 是最具代表性的疾病负担评价和测量方法, 比以往指标能更全面的反映疾病对人群造成的负担[2]。

3 脑卒中疾病经济负担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我国, 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城市居民脑卒中病死率已上升至第一位, 农村居民脑卒中病死率已上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 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 存活的脑卒中患者

(包括痊愈者) 为600~700万, 脑卒中为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据统计, 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 致残率约占40%,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2 疾病经济负担评价常用指标

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疾病的经济成本, 指由于疾病残疾以

及过早死亡对患者本人和家庭以及社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包括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3]。疾病的经济负担评价是指采用客观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价疾病对整个社会和人群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大小, 以帮助确定有限卫生资源的重点优先配置, 给卫生决策者提供控制医疗费用的信息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引起对不同疾病治疗的重视, 进一步推进医学科学研究。

3. 1 脑卒中直接经济负担评价 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疾病的经济负担反映的是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其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断发展, 不同阶段的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 对疾病负担评价方法赋予不同的概念。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 疾病负担主要由病死率来衡量, 认为疾病造成的死亡越多, 疾病负担就越大。此阶段应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病死率或死因构成

指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用于活动医疗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即指患者直接支付给医院的挂号费、医药费、手术费、家庭病床治疗与护理费等, 而间接费


相关文章

  •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与研究进展
  • 齐鲁药事 QiluPharmaceuticalAffairs2010Vol 29,No 8功率达94 6%,失败2例,占1 8%;对照组100例,成功75例,成功率为74 9%,失败17例,占17 1%.治疗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败率明 ...查看


  • 5.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2010
  • 药学实践杂志2012年5月25日第30卷第3期 Journal ofPharmaceutical Practice,V01.30,No.2,May25,2012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范志雄1,谢和辉2(1.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临床十 ...查看


  • 抗抑郁中药的研究进展
  • 抗抑郁中药的研究进展 Advancement in research on antidepressant of TCM 何咏梅, 杜绍礼 (北京燕化医院, 北京 102500) [摘要] 目的:综述近年来在抗抑郁中药的研究.方法:查阅文献. ...查看


  •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重点
  • ・54・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6年2月第39卷第1期IntJBiornedEng,February 2016,V01.39,No.1 综述・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王春方 孙长城王勇军 綦宏志周鹏赵欣张颖明东杜金刚 300121天 ...查看


  • 精神病症状
  • 精神病症状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 ...查看


  •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 医学综述2008年12月第14卷第23期 M ed icalR ecap it u lat e , Dec 2008, Vo. l 14, No . 23 3619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何睿林(综述), 蒋宗滨(审校) (广西医科大学 ...查看


  •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 临床疾病概要 一.前言 临床疾病概要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辅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近年来我国医 学高等教育发展极为迅速,同时为了适应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对医疗及相关服务 要求的提高,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不断涌现.疾病概论是为适应这些非临床专业 本科 ...查看


  • 麻醉药及其研究进展
  • 麻醉药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无论是在人医治疗,还是在兽医临床上,麻醉药都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麻醉使动物处于镇静状态,这对于大动物尤其是狮子老虎等较凶猛的动物的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同时,麻醉可以让人或动物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时,在精神上承受更少的 ...查看


  • 慢性疲劳综合征到底该怎么治?
  • 来源:MedSci 编译:sunshine 1988,科学家们回顾分析了以往出现在健康的年轻人身上的一组奇怪的症状,这些年轻人最终因一种原因不明的.持续的严重疲劳以至于扰乱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死亡.科学家们将此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早在19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