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写作题的考查要点
(一)准确、全面理解题意
(二) 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
(三)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四) 语言规范、连贯、得体
(五) 字体端正,文面整洁
二、作文应考复习策略
(一)准确、全面理解题意
[例1]
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一部电影名叫《南极的司各脱》,描写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他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电影开头,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的生涯?”他回答:“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
[范文1]
人生当自强不息
一部电影名叫《南极的司各脱》,描写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他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电影开头,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的生涯?”他回答:“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多么富有诗意,又多么富有哲理。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中。探险如此,人生的一切事业都是如此。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于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又从头再干,呕心沥血,虽九死而不悔,为什么? 回答就是:“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是创造的人生,创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草木不经风霜,则生意不经;人不经磨砺,则德慧不成”,鹅卵石之所以光洁明亮,是因为它们经历了大浪淘沙,经历了沙石的磨砺。试想一下,李白若没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何来“斗酒诗百篇”;杜甫若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精神, 何来“下笔若有神”;马克思若没有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何来《资本论》之闻名于世。
自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人类的竞争就汇集到了一个运动场,这里有刀光剑影后的握手言和;这里也有弱肉强食后的和睦相处;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虽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一时的挫折并不能证明我们永远就是失败者,古往今来,多少贤人圣士都是在不断的打击中成长,曾记否李白当年发出“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感叹;但也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苏轼也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不得志,但也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相信自己!江东才子多英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天生我才应如骄阳之烈,应如泉水之静,天之骄子应自强不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范文2]
[审题]
关键信息: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
价值取向:肯定。
注意事项:稍微提一下创新可能付出的代价。
常见立意:
勇于创新――70分的立意分数;
敢为天下先――100分的立意分数;
抢占先机――100分的立意分数;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0分的立意分数;
敢为天下先
为了在南极“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虽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的这种“勇做第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多少年前,鲁迅先生就这样称赞道。但面对市场的时候,大部分人总是畏首畏尾,因为风险太大了!可是,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当许多人因为做第一的风险而不敢为天下先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也放弃了机会和收益。这样的人自然就只能步人后尘,永远吃人家的残羹冷炙了。
就拿VCD 机来说吧。刚问世的时候,国产VCD 机的售价要2000多元。许多本来生产热水器电饭煲之类的厂家发现有利可图,便争相改为生产VCD 机,不出几年,VCD 机的价格直线下跌。现在的VCD 机功能比以前强大,但售价才200多元!由于利润微薄,后加入的生产厂家许多都倒闭了,而最早生产VCD 机的那几家企业早就捞了一大笔,现在已经向IT 和3D 手机行业扬帆奋进了!所以,“第一桶”是金, 第二桶、第三桶――很可能就不再是金,而是陷阱!
也许正是由于浙江人深谙“第一桶是金”的道理,一个又一个“浙商”才闯出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就以王均瑶为例吧。1991年春节前,王均瑶和一些温州老乡一起从湖南包大巴车回家过年。在翻山越岭的1200公里的漫长路程中,王均瑶说了一句汽车太慢了。那时,一位老乡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坐飞机回去好了。”没想到这样一句玩笑,竟然激起了王均瑶的第一个吃螃蟹的“野心”。当年7月,年仅25岁的王均瑶就真的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这是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包机航线,王均瑶也因此誉为“胆大包天”第一人。但正是他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让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也许玛丽莲〃梦露有很高的智商,但她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无疑首先是性感;也许后来有无数的年轻女孩比她性感,但只有她才永远是“性感”的代名词――因为正是她在展现女性性感的“南极探险道路”上踩出了“第一个脚印”!
[例2]
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公元1953年5月29日。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来到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的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惟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
可是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我这是在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这位老实的当时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夏尔巴人,并不太明白这一脚的意义。他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他们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攀登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
[审题]
可以论证,人类的历史上记下了这一刻,记下了这两位勇敢的探险者,也永远记下是能够第一个登上珠峰。为了这一目标,他准备了许多年,付出了多少辛劳。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而把这个荣誉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
[参考标题]
顶峰前的谦让
战胜欲望
高于珠峰的人格
[例3]
一个下雪的晚上,一位迷路的旅客敲开了一户农民的家门。主人说:“你真幸运!你刚走过的路,是一片沼泽地,上面只有一层薄冰。这里的人从来都不敢走。前几天的雪夜,一位邻居被一群狼追赶,来到沼泽旁,担心陷入沼泽,不敢进去,被狼咬死了。”
[例4]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沙一般,扑打在探险队员的脸上。
口喝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
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
“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的目标。
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 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
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
[审题]
谷振诣教授对本题有如下分析:“我们看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是比较正的主题,围绕目标,就叫目标主题,根据这个主题,我草拟了几个题目,这几个题目就是课题,比如说第一个,就是生活与目标,你就以这个标题,第二目标与成功,第三,目标比努力更重要,第四,崇高的目标与伟大的行动,第五,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的价值。
这下面你还可以,我觉得围绕目标比较好写,当然你要写理想和价值也都可以,理想和目标,理想和价值,现在我们随便瞎聊聊刚才写的几个题目,比如人们说莎士比亚是谁,雨果是谁,任何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是有目标的,你有了目标你就有了主动性了,你就有创造性了等等,目标就是你奔的方向,有了目标就有方向,有了目标就有动力,然后有了目标就有了结果,所以生活的意义它就在于有一个目标。你要没目标了那就颓废了。你就论述生活
与生存的差别就在于有目标,每个人都有大目标和小目标,人活着有劲。接着目标就成功了,你要写目标成功了,你有多大的目标就获得多大成功,一个人一生从来不想当总统,他当上总统了,目标成功。
还有比如说还不能降低成功的标准,成功的标准就是目标,有很多的例子。成功之门是不能降低的。
还有目标跟努力很重要,我就想到那个导弹,导弹要失去了追踪目标,目标没有了,不知道打什么,还有一个小故事,白龙马西天取经回来成为第一名,其他的马和驴问他你怎么成功的,它说我成功的原因是西天取经我十万八千里走了个来回,你们在磨坊里来回转,我的差别就是在那儿,这个也说明了一个什么,都挺努力的,可是你方向不同,人家干那个,你干这个,创造出来的价值和效益也不同。反正有很多,我忽然乱想出来的。
围绕这个有好多可写的,比如说第四个,刚才我说的,崇高的目标,也长征,咱们前一段老放,红军长征是奇迹,红军长征为什么创造成功,一个一个起义,电视上说革命理想,还有北上抗日,就是因为革命战士,我们自己一个党有正确的行动纲领,会有某种行动纲领,实际是目标体系,原来江西这个时候老失败,左倾错误路线,后来目标正确了,咱们就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了,从党的领导来说,战略、目标正确了才行了。从普通的士兵那儿,革命理想高于现实,这样的话,崇高的目标我们就有了行动,结合这个东西,那就七八百字就写得不错了。
再比如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你要想和这个比较接近的,你就写远大理想和人生价值,树立这种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理想,然后为这个理想奋斗,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你看马克思立志要把一生奉献给人类的事业,你看张海迪立志要为社会和人们做点儿事,身残志坚,你有多大的理想,你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说这个题签出的,主题不隐晦,这是一个,还有一个,人人都针对这些其实都有得写,但是要想把它在考试的现场写出一篇非常漂亮的小议论文真的不容易,有点像白菜豆腐谁都会做,但是做漂亮不容易。题就这个特点,刚才我那么一做,五六个都可以写,但是要写好真的不容易。”
还可定题为:信念因目标而生。
[例5]
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一些东西?”
出乎意料,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审题:
1.人才培养与早期教育
2.人格培养与人才成长
(二)以明晰的思路确定主旨
1.在准确、全面理解题意基础上确定主旨
2.联系当前的政策、形势确定主旨
3.根据自己的学识、阅历、人生体验确定主旨
4.确定标题
[例6]
论说文一般性标题
(1)两字标题
说“最”基本型:说“×”
说“素”谈“×”
谈“鼠”
谈“睡”
差别
蜕化
(2)三字标题
说自私基本型:说××
谈忌妒谈××
小康论××论
草与宝×与×
新“马说”××说
扶贫款
(3)四字标题
我看保送基本型:我看××
质疑加分质疑××
如此参观如此××
伏天断想××断想
感悟人生感悟××
人命关钱
(4)五字标题
升官与发财基本型:××与××
辨“民心工程”辨××××
教师节感言×××感言
沉重的思考××的××
正义的困境
学费猛于虎
(5)六字标题
育人还是害人基本型:××还是××
质疑廉政账户质疑××××
话说引咎辞职话说××××
“高考经济”之忧“××××”之忧
且看师资培训且看××××
花朵·根须·泥土××·××·××
(6)七字标题
也说假话的由来基本型:也说××的××
好一个“边干边学”好一个××××
官仓老鼠大如斗平仄型:○平○仄○平○(好)
贪官叫板:谁干净○平○仄○平○(好)
人民满意谁认定○平○仄○仄○(欠佳)
保护人才需制度○仄○平○仄○(欠佳)
5.作文提纲例说
就下面社会热点话题,列出相应的总论点。
(1)知识经济
・知识产值无与伦比
・知识就是财富
・知识经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2)知识有价
・脑体倒挂已成为历史
・知识是引导人类走向光明的灯塔
(3)机遇
・机遇的把握需当机立断
・机遇不能等待而要去创造
・机遇偏爱有才能有准备之士
(4)逆境
・逆境是人生教科书里的一些段落
・逆境对于强者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只有面对逆境,才能笑傲人生
(5)自由
・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
・自由是一种不可违背法律的权利
・自由的获得应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相一致
・自由必须包含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6)廉政
・廉政才能取信于民
・廉政是社会安定和健康发展的保障
・廉政建设必须严格立法,强化舆论监督
(7)环境
・环境对人才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净化社会环境绝对必要
・环境不过是事物变化的外因
(8)天才
・天才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人格类型
・人人都可以争做天才
・天才并非一定是天生之才
(9)大志
・大志是人生意义的奠基石
・大志是事业的导航
・立志不在早晚,有志不在年高
(10)追求
・追求是人生积极的生存状态
・追求的伴侣是持之以恒
・幸福不在追求的目标里,而是存在于对理想追求的过程中
・追求的目标越远大,精神世界就会越宽广
[例7]
融“危难”以铸“新生”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期而至的天灾往往也是一种考验,一次锻造。
“生于忧患”——两千年前的先贤这样告诉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次危难也是一次切除痼疾正本清源的机遇。如果没有这场天灾,我们不知道我们城市的危机处理系统何其脆弱,不知道我们一些官员对于民生麻木到何等程度,不知道百姓对于“公开与透明”有着怎样的渴望,更不知道多年“安乐”之后,很多人对于危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孱弱至此。
同样,没有这场危难,我们也难以测度潜埋于民族深处的向心力原来竟如此巨大,难以切身感受我们拥有一个怎样可敬可佩的领导集权,难以体会白衣战士经年的无私奉献,更难以知晓那些普通劳动者坚守危险岗位时的责任感和勇气……
病毒无情,在人们尚未彻底认识“非典”,传播救治规律之前,这样的危难可能还会持续,如何化“危”为“机”,融“危难”以铸“新生”,不仅是对政府的考验,对实践“三个代表”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全体国民勇气、信心与智慧的考验。
温家宝总理与北大学生共进午餐时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灾多难,但始终是压不垮的,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我相信经历这场灾难之后,我们的人民会更加团结一心,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坚强。”中国将因非典而更具奋进的勇气,我们不会再恐慌。
生于忧患,天佑华夏!
(沧桑看云,《北京青年报》2003-05-22)
[点评]
这篇短文的亮点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处。
开头指出,天灾对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考验,一次锻造,观点既明确又深刻。
中间第二、第三段,从反面提出问题,“如果没有这场灾难”,用四句“不知道”,列举出种种反面现象;又用四句“难以”,列举出种种正面现象。巧用排比句的好处,一是增强气势,二是概括全面。
结尾以温总理的话代替论证,既深刻又巧妙。
[例8]
百姓下跪 尔心何安
多次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百姓为感谢民警行职责惩恶除害或救助受害者,而感激涕零下跪拜谢的情景,每每看到,都觉得不安甚至心痛。
首先,笔者感叹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念圣德、拜皇恩、感天赐、谢地怜,本分厚道,任劳任怨,知足守诚,且坚信政府能始终惟民为本、勤勉高效。他们真是世界上的一品百姓!不然,河南邓州夏集乡百姓何以为感谢公安机关将为害四年、打骂奸淫村民一百六十多人的村霸王长江缉拿归案,而流泪下跪,山呼“公安万岁”呢?!
其次,笔者想知道面对百姓的信赖、感恩,特别是看到百姓下跪,那些当事的官员和执法者是否诚惶诚恐、如芒在背?就在你们的眼皮底下,一个赤裸裸的流氓恶棍,竟然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百姓们呼天抢地,苦告无门。这漫长的四年,有关部门都忙啥去了?“为民请命”的公仆们都应酬什么去了?今日百姓的跪拜与山呼,该是怎样的难以承受之重?
第三,真诚地希望百姓腰不再弯,膝不再软。一桩罪案的发生,是典型的小患积成大患,小祸酿成大祸,即使公仆们最终为民清除了祸患,百姓们也应拿出法律赋予的权利选出代表,在适当场合提出质询,追究某些执法人员不作为或办案效率低下的责任。
[点评]
标题是作者满怀悲愤喊出的一句话,响亮醒目,掷地有声。
论证时作者运用逆向思维,眼光敏锐,观点新颖。
在结构上,作者运用总分式,分三点进行论证。首先,作者感喟中国百姓老实淳厚;其
次,作者质问官员和执法者,面对百姓下跪该做何感想;第三,作者真诚地希望百姓腰不再弯、膝不再软。
从语言上看,四个自然段中,经第二、第三两段最为精彩,感情色彩最为浓厚。
[例9]
人们经常抱怨产品不经久耐用。他们觉得制造不耐用品是浪费人力物力。但他们没有看到,这种做法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并能刺激需求。
对上述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范文1]
还是耐用品好(论说文)
人们经常抱怨如今的产品不经久耐用。然而有人却说:制造非耐用品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并能刺激需求。
但我认为,还是耐用品好。
首先,消费者购物都追求物美。所谓物美,其实质就是质优,耐用。比如联想电脑,之所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直接原因就是性能稳定且经久耐用。这样的产品自然能够吸引消费者,需求量很大;相反,非耐用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则需求量很小。由此可见,要想刺激需求,还应依靠耐用品。
其次,购买不能真正降低消费者费用。非耐用品会经常损坏而需要更换,无形中加大了支出,消费者可能会为此付出比购买耐用品更昂贵的代价。例如有的袜子虽价格不高,但没穿几天就会“千疮百孔”,可袜子是生活必需品,反复购买这种不耐用的袜子,就会增加额外的开销而造成无谓的浪费。而耐用品虽一次性支出费用较高,但因经久耐用,则时间愈长,相对成本就愈低。所以,要想真正地降低消费者费用,还应选用耐用品。
再次,非耐用品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伪劣产品的泛滥。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这种机会,制造出大量的伪劣产品,鱼目混珠,牟取暴利。一方面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会带来经济市场混乱、管理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制造耐用品能为企业赢得信誉,为市场竞争创造良性氛围。显而易见,耐用品比非耐用品要好。
如今,品牌意识已深入人心,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的“免检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充分证明了产品优质耐用更受消费者欢迎。
综上所述,我认为还是耐用产品好。
因此,企业应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耐用品,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范文2]
不耐用品也有积极因素(论说文)
有这样一份材料说:人们经常抱怨产品不经久耐用,他们觉得制造不耐用产品是浪费人力物力。但他们没有看到,不耐用品的生产不但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而且能刺激需求。
笔者也认为不耐用品确实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不但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而且能刺激需求。
首先,不耐用品的价格低廉。因为,与耐用品相比,生产不耐用品的原材料相对便宜,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不高,因而生产不耐用品所需的劳动时间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企业不需要大的投入,可使不耐用品的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在市场上能可以买到便宜的商品。所以,不耐用品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这是实实在在的。不耐用品也有积极因素不是虚谈。
其次,不耐用品能刺激需求。因为,一则,不耐用产品容易损坏,损坏了就要买新的,自然会增加需求。二则,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生产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就有更新产品。不耐用品因为投入少,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产品更新就比较容易,这不断更新的产品自然能刺激需求;三则,如此一来,便会有更多的厂家投入到不耐用品的生产中去,这势必导致竞争。而竞争逼着各个企业设计出式样更新颖、功能更多的产品。市场上这样丰富的产品,当然又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活跃了市场。可见,不耐用品有积极因素也是事实。
第三,不耐用产品确有实际的需要。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生活中不能不用,但又不太常用,或者虽常用但又不需要很好的,这时不耐用品便是最佳选择。因为,用耐用品虽然也可,甚至更好,但因其原材料昂贵、制造工艺要求高、设备要先进、生产过程复杂等因素而导致其价格比较昂贵,很可能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力。即便买得起,也没有这种奢侈的必要。而不耐用品则因其价格便宜,消费者消费得起,也就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说,不耐用品在社会生活中有其积极的因素,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完全反对。
不耐用品的上述积极因素,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这里就不再列举。当然,这里也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耐用品不等于假冒伪劣产品。
总而言之,不耐用品有着与生俱来的积极因素与优势,不宜一概否定。
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不耐用品的生产和发展,使不耐用品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生
活中的积极作用。
[点评]
上面[例9]中,根据同样的材料写出的观点针锋相对的两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素养、阅历、社会地位等因素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判断可能都各有其道理。当我们将这些观点行之于文时,关键之处在于,要思路清晰,全面思考各种因素,做到自圆其说。上面两个范文基本上做到了这些要求。
[例10]
根据以下材料,围绕企业管理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700字左右。(35分)
两个和尚住在东、西两座相邻的山上寺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够一天用的水,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光阴如梭,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山的和尚没有在意:“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西山的和尚担心起来:“我的朋友一定是生病了,我应该去拜访他,看是否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忙。”于是他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到达东山的寺庙,西山和尚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十天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的问:“难道你已经修炼到可以不用喝水就能生存的境界了吗?”东山和尚笑笑,带着他走到寺庙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挖出水来了,我就不必在下山挑水中啦。”西山和尚不以为然:“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审题]
谷振诣教授认为:“东山和西山的和尚挖井,我觉得就与长远的战略和追求效率是相关的,围绕战略和效率来写,应用一些企业管理里边的例子,甚至是如何追求最大效率那些经济学的道理来构造。比如现在国家讲的道理,比如说绿色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就是从长远这个角度考虑。”
[范文]
挑水别忘了挖井
有两个年复一年同去挑水的和尚,过了三年,有天,西山的和尚发现东山的和尚多天都没去挑水,后来发现原来东山和尚挖了口井,西山和尚对此不以为然。其实,生存在这个
世界上,一定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思想,这样才能够保证经常有“水”喝。
寓言中的两个和尚可以称为“挖井和尚”与“挑水和尚”。“挖井和尚”未雨绸缪,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以后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还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而“挑水和尚”得过且过,每天挑水习惯不改,最后在别人悠闲地吃着井水时自己还得费尽力气地挑!
寓言中的“井”,其实就是现代人常说的“第二技能”。“第二技能”指的是“在正职以外的第二套技能”,如今,“第二技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有些人用一种打工的心态过日子,在公司领薪水。薪水领得再多,那都是“挑水”。人的力气总是有限的,年纪大了,挑水就常常体力不支。
在营销领域,业务员即使薪水、提成拿得再多,那也只是常规性的工作、职责份内的事,也还只是挑水;可别忘记把握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千万不要沉浸在喝酒、猜拳、打麻将等不良的行列中,一个人年轻时,透支点体力与健康,从事业务还能应付得了,年纪大了,先前没有点点滴滴的实力与能力储备,难道你就自始至终满足于做一个老业务员吗?到时你还有水喝吗?从现在起,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多年前不分仲伯的同窗好友,如今的境遇不可能相同。朋友,身在江湖,行动为首,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挖井吧!(640字)
[点评]本文从审题上看,基本抓住了原文的意图。但从全文的立意上看,则明显过于狭隘。根据这篇原文写作,要善于联想,把视野放宽,其立意应当能够由小见大,从一个生活小故事联系到个人事业、企业眼前事务与长远发展战略间关系等等。如此立意,则显出见解的深远。
另外,文章最后的“朋友,身在江湖”的说法很不得体,像江湖中人口吻。我们在作文时切忌此类说法。
[例11]
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一些东西?”出乎意料,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审题:
1.人才培养与早期教育
2.人格培养与人才成长
[例文]
修身的重要性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最主要,学者说在幼儿园,因为他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这个科学家的回答使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名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修身对事先人生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科学家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普遍看法。在幼儿园里这位学者学到的是美好的品德,良好生活习惯,这正是在修身,也是现代人所说修身的含义。这个科学家之所以能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正是由于他在幼儿园培养起了美好的品德,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爱因斯坦在居里夫人逝世后发表的演讲说:“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他明确地指出了人品道德在成就事业中的价值。
自古修其身的人就受人尊重、敬爱,因为修身可以使人有美好的品德、广博的学识、不俗的谈吐、高推的气质。如果不是重修身,孔子怎么能被尊为圣人,被崇敬至今? 如果不是重修身,战国四公子怎么能有食客三千,怎么能有不惜牺牲性命为他们出力的人? 如果不是重修身,唐宋的文豪们怎么能写出名篇佳句,又怎么能流传数百年仍然脍炙人口?
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因为修身可以使人有不苟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试想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怎能面对奋斗中的重重困难?一个没有毅力的人怎能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 一个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怎能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个没有高尚情操的人怎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不修身是不能成功的。
古今因不修身而亡国丧身昏君贪官的例子还少吗? 古代商纣王、周幽王生活奢靡,贪恋美色而亡国丧身;高俅、秦桧贪赃枉法,诬害忠良而遭世人唾弃;当代的成克杰们都遭到了法律的严惩,他们都是不修身的呀!
有人说作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是什么都好,这个说法不但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只能被社会淘汰,品德不好学习好的人不可能成为社会栋梁而只能是社会的渣滓。所以人人都应当注重修身,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尤其应当注重修身!
既然是修身才能齐家、平天下,我们为什么不从修身做起呢?
[点评]本文的立意与所给原文不能说完全无关,但修身的观念是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与原文的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距离。如果要从“修身”角度讲的话,会比较费劲,700字左右不易说清。因此此文的立意不能说很合适。
[例12]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箕子见微知著
商朝殷纣王即位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一比象牙筷子。纣王的庶兄箕子见了感叹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这些珍贵的器皿肯定不能吃粗豆做的饭和野菜汤,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再愿住茅草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必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的奇珍异宝。从象牙筷子开端,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真禁不住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成千上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和以白玉为门的琼室,搜罗狗马珍宝,奇禽怪兽充塞其间。同时在鹿台旁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裸体男女在其中相逐为戏,而纣王狂笑着观看取乐。这时,不仅宫中人反对他,士兵倒戈反商,全国百姓也都纷纷造反。最后,纣王死在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审题]本文可从防微杜渐的角度去论说。
[例文]
他没尽到责任
商朝的大臣箕子能从纣王想用象牙筷子这么小的一件事上看出其发展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真是聪明得很。对于箕子的聪明是否值得称颂呢? 不,他根本不应受到赞美,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像箕子作为君主时代的大臣就应竭尽全力去辅佐自己的主子。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既然有那个担心,为何不谏?既然有那种远见,为何不说? 纣王是个昏君,众所周知,但又有谁一生下来就想杀人。想用象牙筷子时的纣王想必并不是无药可
救的,但他的大臣们却无人阻挡,无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可见,商朝的灭亡与箕子的知“法”犯“法”和隔岸观火有关,他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孔子对他的弟子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而箕子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并没有做到防微杜渐,能算个称职的大臣吗?也许箕子也曾好言劝过纣王,纣王却不听。如果是这样,箕子就更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既然自己力量不够,为何不号召群臣;既然一两遍无用,为何不反复进谏;既然好言不行,为何不以死相谏,这样即使不能劝住纣王,也起码给群臣作个榜样,不至于后来愈演愈烈,终至亡国。能否完成责任反映了一个人对理想的追求程度。只要矢志不渝,纵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他的一生也是值得肯定的。像岳飞、文天祥等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他们并没有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但在我们心中,他们仍是不朽的英雄。相反,对那些只作出也许是科学的预言的而并无实际做法的人,我们给予的也只是鄙夷和不屑。谁都知道,“责任”指的一个人所应做的事。一个医生如果不去救死扶伤,一个教师如果不好好去教书育人,一个军人如果好好不去保家卫国,一个学生如果不好好去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仅只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能说他尽到责任了吗?现实生活中这类现象恐怕不是个别的。我们否定箕子的作法,但他毕竟有着自己阶级的局限性——保全自己;他虽有预言,但不敢犯上的思想束缚了他,使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但,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不是就没有这样的干部了呢? 回答是有,而且不少。他们或明哲保身,或尸位素餐,或压制后进,或同气相连。有他们,我们的社会很难快速发展。我们应该以山呼海啸之势震醒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率领亿万群众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快速前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祖国富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点评]本文的最大问题是离开当时的客观环境说空话。在专制统治之下,在暴虐无道的暴君面前,侈谈责任是很不人道的。商纣王已经把犯颜进谏的比干加以剖心杀戮,如果箕子重复比干的做法,除了白白送命,还能有什么结果呢?
本文出现这样的问题,与作者在文史方面知识的欠缺是有很大关系的。这再次告诉我们,写作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三)结构安排
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体现,思路清晰就一定会结构清楚、合理。下面一段文字是一个长期做写作辅导的老师对写作中结构安排的意见,可供我们的同学参考。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这种按部就班的结构方式一般可以保证在考试时获得正常分数。但对于有创造性的文章写作而言,最高境界应当是“法无定法”。
一篇应试文章要包括三大块,八段文字。第一块引论部分包括两段,一段引述原材料要简练。第二段,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发自己的感想,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用论断的口气,旗帜鲜明,一定要独立成段,不能隐藏前一段的未尾,或后一段的开头。第二块本论部分,包括四段,其中一段要用材料做例子加以分析,可以简论。不必要重复引用材料。第二段要从社会生活中,取一个角度不同的例子,进行详论。第三段,从社会生活再取一个角度不同的例子,进行略论,作为扩展面。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基础上延伸一下,联系一下社会实践,作为论述的扩展,只点明社会现象即可。不必再论述。这四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至此,文章的本论部分就结束了。第三部分是结论,结论部包括两段,其中一段要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总结的方式是多样的。第二段是结尾。表明文章已经结束。这一段有很多考生往往忘掉。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本论部分的论述三段,每段都要分五步进行,一步引出分论点,二步引述例证,三步是最重要的,要分析例证,指出例证当中含有上面的分论点。这是很多考生容易丢掉的部分。所谓议论文,主要指的这一部分的分析。第四步,要回过头扣一下分论点。第五步,再用一句话联系总论点。这五步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例13]
谁是张国荣
数学家苏步青病逝,有人会问:谁是苏步青?物理学家袁家骝辞世,也有人会问:袁家骝是谁?可是,影星张国荣驾鹤西去,如果还有人问:谁是张国荣?大家一定怀疑他是不是外星人。的确,可以不夸张地说,当今中国,已很难找到一个一点儿也没听说过张国荣的人,这就叫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如果“行功论赏”,传媒无疑居功至伟。
你只要上因特网,任何一个带有搜索功能的网站,都能轻而易举地查到数万条张国荣的新闻,或者看报,就会成百上千次地看到张国荣的名字;你说俺没文化,不识字,那你总要看电视、听广播吧,那更是声情并茂,到处都是“哥哥”的消息。真可谓铺天盖地,无缝不入,直扑你的耳朵、眼睛、想躲都没地方躲。
要是仅限于对张国荣之死知道了,议论了,叹息过,也就算了,照样过日子,那倒也无所谓,毕竟“人固有一死”,“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从24楼往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论是大名鼎鼎的演艺明星,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而如果像某些星迷那样,因此而茶饭不思,五内俱焚,终日以泪洗面,甚至痛不欲生,那就有点不值当了,尽管这是他的自由。
要是星迷们那一阵子难受过去了,泪也流了,神也伤了,该纪念也纪念了,该祭奠也祭
奠了,然后擦干眼泪,振奋精神,再追新星,也是情理所在,合乎逻辑的选择。怕就怕有些超星级星迷沉湎于此,不可自拔,终日心神不安,思绪恍惚。看报,报上是“哥哥”的报道;上网,网上是“哥哥”的信息;看电视,屏幕上是“哥哥”的旧新闻,白日梦鬼,只见“哥哥”招手,于是便“我也来了”,走上张国荣的路。我这还真不是随意杜撰,自张国荣跳楼后的三天里,香港就有六人自杀,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北京,近日也发生多起自杀未遂事件,其中就不乏狂热的追星族,被心理专家称为“张国荣现象”(4 月8日《北京青年报》)。
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人只一次。所以,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应该教育提醒人们关爱生命,而不能给自杀提供任何美丽的理由,包括明星的自杀。可是,不知是为了逞口舌之快,还是表明自己的独到见解,某些传媒和名人却在有意无意地渲染美化张国荣的自杀,或曰“诗意的逝去”,“飘然而去”,或曰用死亡“完成了一个传奇”,或曰“为了让青春永驻”,“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等等。这对于饱经风霜的人来说,当然不会有啥影响,就当是发高烧说胡话;可对那些涉世未深天真幼稚的追星族来说,就可能是致命的诱惑,如果他们也想像心中的偶像那样“让青春永驻”,也“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悲剧就可能发生。鉴于此,如果你是一个负责的娱记,如果你是一个有良知的写手,那么,对张国荣之死那亢奋的渲染,那“诗意”的炒作,就请到此为止吧,各位也该歇歇了。
(陈鲁民,《中国青年报》2003-04-11)
[点评]
这是一篇杂文,杂文是议论文的一种。
面对张国荣之死,媒体进行了大量不负责任的炒作和误导。作者抓住这一现象,运用反语、夸张等方法,予以揭露和批评,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严肃地指出:“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应该教育、提醒人们关爱生命,”,不能给自杀提供任何“美丽的理由”,以免给那些天真幼稚的追星族们带来“致命的诱惑”。口气诙谐而诚恳,笔调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例14]
管理公司和任何企事业单位的最佳战略就在于能够慧眼识才,并给人才充分的用武之地。
对上述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范文
慧眼识人的确是最佳战略(论说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公司和任何企事业单位的最佳战略就在于能够慧眼识才,并给人才充分的用武之地。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中了管理的要害。笔者赞同这一观点,的确不错,任何单位其最佳战略就在于能够慧眼识才,并给人才充分的用武之地。
首先,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公司和任何企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事务都需人来完成,企业的各种活动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人身上,主要成绩的创造也需由人来实现,人是企业的根本。基于此,识人用人就变得相当重要了。例如美国BP 石油公司副总罗斯〃皮拉里原掌管着BP 美国公司的零售业务。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洛德〃布朗认为如果让他去掌管BP 研究与工程公司,他更能发挥自己的管理天赋。而事后罗斯在BP 研究与工程公司的成绩,更证实了布朗决策的正确性。由此可见,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所以,领导者能够独具慧眼,及时发现识别英才并正确的使用,毫无疑问,是决定整个公司命运的最佳战略。
其次,人才决定事业的兴衰。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慧眼识别并正确使用英才,给事业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例如兰州一家族企业为寻求上市,聘请了一名总经理,不料没多久,上亿元的资产被其转移一空,造成了无可弥补的损失。在这件事中,这位总经理的人品道德固然是有问题,但根本的原因还是该公司老板缺乏识人的慧眼,没有看透看准这个人就轻易聘用了。可见,慧眼识别并正确使用人才是何等的重要了,这对公司的前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它是任何单位的最佳战略,并非言过其实。
第三,人才更需恰当使用。企业识别了人才,还需给人才以用武之地,恰当使用。如果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一个舞台施展其本领,人才迟早是留不住的。再者,人无完人,使用人才还要善用其长,避其所短,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人才的工作状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激励其活力,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慧眼识人用人作为企业的最佳战略,才能显示其关键作用。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企业发展的现实也证明慧眼识人用人作为最佳战略的重要性。例如大家都知道的,联想集团组建时杨元庆并不突出,且年龄也没有优势,但柳传志慧眼识英雄,结果杨元庆带领联想集团成功实现了第二次转型。
总之,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任何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要想在世界激烈竞争的舞台上有一展身手的机会,能够慧眼识才,并給人才充份的用武之地作为最佳战略绝对是不可缺少的。
让我们的公司都能认识到慧眼识人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发展中注意发现、识别和使用人才。
[点评]
本文的一个优点就是思路清晰,作者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论证“慧眼识人的确是最佳战略”这一核心观点,并且在文章最后总结全文,做到了能放能收,使全文层次清楚,结构合理。
另外,作者对经济管理问题有较广泛的知识,在论述过程中能左右逢源地使用中外管理案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15]
学习与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
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一巨著,曾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可见认真读书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于学习,必须博览熟记,持之以恒。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学习还要持之以恒,要“戒怠荒,戒无恒,戒躁急,戒泛杂”,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然而,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为此,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口腔咀嚼、肠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肴,也不会被身体吸取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
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可见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
要善于思考,需要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们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不懂装懂,浅尝辄止。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愿我们大家都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学知识之颠。
[例16]
珍惜劳动成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能背过,并深知其中的寓意。
这首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的诗歌,不仅表现了劳动者生产的艰辛,也从侧面教育人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可是今天,有些人对严重浪费粮食的现象,不但不深恶痛绝,而且还满不在乎,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如果这确是一件小事,那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可事实证明这决不是一件小事!
也许有些人认为,我国物产丰富,土地辽阔,是个农业大国,浪费区区一点粮食,不会有什么大碍,不过小事一桩。不错,我国确是物产丰富,土地辽阔的国家,但在今天每一个有头脑的中国人,都是不会为此而盲目地乐观的。因为他们知道,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相对资源贫乏的国家。且不说粮食的其它用途,单就吃饭来说,中国要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能做到这一点已可以说是十二分的不易了。试想,如果我们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人浪费一个馒头,一碗米饭,这十三亿个馒头和十三亿碗米饭,将会给我们国家带来多么巨大而不可弥补的损失。这里,我不禁要问那些盲目乐观者,浪费粮食还是一件小事吗?
还有一些人会说,粮食是我用钱买来的,钱是我自己挣的,我吃掉也好,浪费掉也好,还不是小事一桩吗? 有这样想法的人,可以说是愚蠢之极了。粮食是用钱买来的,可钱不也是用劳动换来的吗?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把自己劳动所得的成果白白浪费掉,岂不是愚蠢
之极吗? 退一步说,即使这些人钱来得很容易,甚至可以不需要付出什么劳动,可也得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呀。正如开头诗歌里所描绘,劳动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劳作,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才收获到了颗粒粮食,这粮食又经过多少人之手,才成为现成的食物拿到你的手中。且不说,如果浪费得没有了粮食,即使你有钱又到何处去买呢?所以,我又要问问,那些视自己及他人劳动成果于不顾的人,是否还认为浪费粮食是一件小事吗?
如今,从学校到餐馆,从家庭到公共场所,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决不能等闲视之。
“浪费”这个词从一出现就是以贬义存在于世的,也就是说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中国古有“俭以养德”之训诫,今有“勤俭建国”之口号。可见,浪费粮食,就其精神方面讲,是种道德败坏;就其物质方面说,是种财物的损耗,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绝非一件小事,而是有害于传统美德和国家建设的大事。
浪费粮食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
(四)材料的选用
1.事例
[例17]
要看到满天的繁星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小故事:一个女儿向她的父亲写信,说自己的生活如何如何单调,如何如何乏味,还不如坐在监狱里。而父亲给她的回信只有短短的两行: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的烂泥,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满天闪烁的繁星。
信中父亲要告诉他女儿的正是:在身处逆境之时,应当正视困难,勇于面对险阻,以乐观的态度逾越一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回信看似简单,但却揭示了两种人在身处逆境之时,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前者面对困境,对生去了信心,悲观失望,甚至绝望,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后者虽身陷牢笼,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观察到的不仅是生活中的阴暗面,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闪光点。对于悲观者,他只能怨天尤人,自叹命运不济;而对于乐观者,他则会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重获自由的那一天。
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一生坎坷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他在世之时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而又有谁会想到,这其中不少不朽之作都是在他双耳失聪之后问世的呢? 肉体
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不断摧残着贝多芬,欲将他推入绝望的深渊。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的身体垮了,但他的精神没有倒下。他惊喜地发现,自己虽然失去了聆听音符的双耳,但却还幸运地拥有着审视曲谱的双眼,触摸琴键的双手,鸣唱音调的嘴,创作音乐的头脑。生活对于他来说虽然失去了美妙的旋律,但对音乐的向往,对生活的憧憬,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在逆境面前勇敢地迎头而上! 他成功了! 是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他超越了一切!
正如美国威尔逊所说的:“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饼圈,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这不禁使人联想起高考后那些因落榜而绝望自杀的莘莘学子。他们的可悲之处在于,面对高考落榜这样的重大挫折,他们不能够正确对待。他们把高考,上大学看作是人生唯一出路,但却忽视了人生的根本目的,即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造福。这并不在乎是以何种形式。而寒窗苦读了十余年,当社会真正需要他们大显身手,施展才能的时候,他们却走了,甚至还未来得及享受那些从未体会过的人生乐趣。多么灿烂的日出在等待着他们呀!但他们只看到了黎明前的黑暗!
当然,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乐观的实质是正视现实,采取对策,走出捆境;乐观使在挫折失败面前的精神不倒!而并不是盲目乐观,安于现状——并不是让人们把所有的窟窿都看成是面包圈!
朋友,当你身处逆境之时,请忘记那些愁苦、自卑与畏缩吧! 请展示你的微笑、自信与勇气吧! 即使你像海伦凯勒那样——又聋,又瞎,又哑,你依旧能感觉到清风的吹拂,细水的流动,亲人的爱抚,友人的搀扶。生命依旧是美好的!太阳每天都在向你招手,来吧! 当你身处逆境之时,你依旧拥有希望,拥有力量! 向那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挥手告别吧! 它们是生活对你的考验,同时又是生活给予你的馈赠。因为只有在凭看乐观的精神跨越了所有这一切时,你体味到的快乐才是最真切的,最刻骨铭心的!
[点评]本文最重要一个特点就是事例选择的贴切,因为贴切,故而感人,于是就有了说服力。记住“事实胜于雄辩”。
[例18]
法明则天下治
——读“唐宣宗治罪罗程”有感
唐朝三百六十多年的光辉历史,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在我国古代
史上都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但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当时法律的严明所分不开的。可见,法明才能使天下大治。
唐宣宗就是个圣明的君主。他能认清利弊,为了严明法律,他不殉私情,忍痛割爱,把乐工名流但因一件小事而杀了人的罗程,也同罪犯一样进行了严厉的处臵。当大臣们向他给罗程求情时,他仍能执法如山,终于没有赦免罗程。我想,盛唐之所以兴盛强大,就在于法律严明,令顺民心。
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三国时的诸葛亮斩马谡,宋朝包公斩侄不都是为了严明法令而忍痛割爱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贤明圣主和仁人志士因为有严明的法律而使国家繁荣兴旺,为国为民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但历史上也不乏另一种人,他们居安只顾享乐,昏庸无道,法令不严,而导致国家的灭亡。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如果在进京后能制定出严明的法令和军规,使军队仍保持创业时的严格的纪律性。百姓能不拥护他吗? 他又能仅当了十八天皇帝而就被清兵赶出京城吗? 可见,法是保国之宝,法明则国安,法庸则国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的法制是非常严明的。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就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处。上海的流氓犯陈小虎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不也同样走上历史的审判台吗,不也同样在人民的欢呼声中得到应有的制裁吗?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想借手中的权力,或拉关系,或走后门,大搞不正之风,想借助不正当的途径,为自己的子女开绿灯,挖社会主义法律的墙角,就像蛀虫一样。吞噬着社会主义法律的机体。他们不是在救自己的子女,而是在害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越陷越深,将来一定会受到更严厉的惩处。同时,这些人自己也干着违反法律的勾当,不但为犯罪的子女包庇罪状,而且还为子女开绿灯,他们也将同样会走上法律的审判台!
法律是严明的,法明才能国安,才能使国家强盛,才能使天下大治!
[点评]本文有两大方面问题,都与对材料的理解、使用有关:1. 史实错误。(1)唐宣宗时期已是中、晚唐,而非盛唐时期。盛唐主要指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2)唐宣宗并不是个圣明的君主;(3)唐朝只有288年(618—906年)。(4)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后第二天就仓皇出逃。2. 古代君主对法律的使用其根本目的还是人治,与现代的法治有根本的不同。
因此,本文从立论上基本上是失败的。
2.名言警句
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名言警句,也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但要注意:名言警句的使用要恰当。既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的恰当,也要注意数量的恰当,不要过多地堆砌。
[例19]
尊重给人自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那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故事很感人,那位纽约商人是的确令人敬佩的,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别人,不仅可使自己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更可使他人拥有自尊与自信。铅笔推销员事业的成功的起点,仅仅是纽约商人简短的几句话,但正是这买笔的尊重让推销员从乞丐的自卑中解脱出来,自信地踏上崭新的经商之路。可见,尊重他人是重要的,它可以让失望的人们看到光明,自卑的人们找到自信,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英国著名女作家舒拉〃布鲁姆的成功得益于作文教师对她的尊重。她曾回忆老师给她的鼓舞:“永远不要后悔你所做过的任何事,它们全是经验。甚至让你出过丑,那也是宝贵的经验,你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而更加富有。”尊重他人犹如明灯,为陷入自卑的黑暗中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犹如蜡烛,点燃失意人的希望之火。相反,不尊重别人,轻则伤害他人的自尊,重则埋没有用之材。油画家凡高不就是生前作品得不到尊重与肯定,郁郁寡欢而死的吗?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尊严,强国与弱国应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各国在维护本国国格的同时,也应尊重别国。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少人拜倒于金钱,忘记了自尊。为了钱,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这种人理所当然难以得到他人尊重。同时,一些人因为有几个钱,便目中无人,自认为“有钱便是爷”,他们同不自尊的人一样,无法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快乐。因为他们不明白: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总之,对自己,对他人,人与人,国与国,都应学会尊重,正如普希金的一句话:“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我们一齐来努力,让世界充满尊重!
(五)语言表达
范文见《融“危难”以铸“新生”》、《百姓下跪尔心何安》、《谁是张国荣》。
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写作题的考查要点
(一)准确、全面理解题意
(二) 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
(三)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四) 语言规范、连贯、得体
(五) 字体端正,文面整洁
二、作文应考复习策略
(一)准确、全面理解题意
[例1]
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一部电影名叫《南极的司各脱》,描写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他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电影开头,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的生涯?”他回答:“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
[范文1]
人生当自强不息
一部电影名叫《南极的司各脱》,描写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他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电影开头,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的生涯?”他回答:“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多么富有诗意,又多么富有哲理。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中。探险如此,人生的一切事业都是如此。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于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又从头再干,呕心沥血,虽九死而不悔,为什么? 回答就是:“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是创造的人生,创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草木不经风霜,则生意不经;人不经磨砺,则德慧不成”,鹅卵石之所以光洁明亮,是因为它们经历了大浪淘沙,经历了沙石的磨砺。试想一下,李白若没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何来“斗酒诗百篇”;杜甫若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精神, 何来“下笔若有神”;马克思若没有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何来《资本论》之闻名于世。
自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人类的竞争就汇集到了一个运动场,这里有刀光剑影后的握手言和;这里也有弱肉强食后的和睦相处;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虽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一时的挫折并不能证明我们永远就是失败者,古往今来,多少贤人圣士都是在不断的打击中成长,曾记否李白当年发出“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感叹;但也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苏轼也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不得志,但也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相信自己!江东才子多英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天生我才应如骄阳之烈,应如泉水之静,天之骄子应自强不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范文2]
[审题]
关键信息: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
价值取向:肯定。
注意事项:稍微提一下创新可能付出的代价。
常见立意:
勇于创新――70分的立意分数;
敢为天下先――100分的立意分数;
抢占先机――100分的立意分数;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0分的立意分数;
敢为天下先
为了在南极“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虽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的这种“勇做第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多少年前,鲁迅先生就这样称赞道。但面对市场的时候,大部分人总是畏首畏尾,因为风险太大了!可是,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当许多人因为做第一的风险而不敢为天下先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也放弃了机会和收益。这样的人自然就只能步人后尘,永远吃人家的残羹冷炙了。
就拿VCD 机来说吧。刚问世的时候,国产VCD 机的售价要2000多元。许多本来生产热水器电饭煲之类的厂家发现有利可图,便争相改为生产VCD 机,不出几年,VCD 机的价格直线下跌。现在的VCD 机功能比以前强大,但售价才200多元!由于利润微薄,后加入的生产厂家许多都倒闭了,而最早生产VCD 机的那几家企业早就捞了一大笔,现在已经向IT 和3D 手机行业扬帆奋进了!所以,“第一桶”是金, 第二桶、第三桶――很可能就不再是金,而是陷阱!
也许正是由于浙江人深谙“第一桶是金”的道理,一个又一个“浙商”才闯出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就以王均瑶为例吧。1991年春节前,王均瑶和一些温州老乡一起从湖南包大巴车回家过年。在翻山越岭的1200公里的漫长路程中,王均瑶说了一句汽车太慢了。那时,一位老乡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坐飞机回去好了。”没想到这样一句玩笑,竟然激起了王均瑶的第一个吃螃蟹的“野心”。当年7月,年仅25岁的王均瑶就真的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这是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包机航线,王均瑶也因此誉为“胆大包天”第一人。但正是他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让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也许玛丽莲〃梦露有很高的智商,但她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无疑首先是性感;也许后来有无数的年轻女孩比她性感,但只有她才永远是“性感”的代名词――因为正是她在展现女性性感的“南极探险道路”上踩出了“第一个脚印”!
[例2]
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公元1953年5月29日。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来到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的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惟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
可是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我这是在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这位老实的当时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夏尔巴人,并不太明白这一脚的意义。他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他们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攀登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
[审题]
可以论证,人类的历史上记下了这一刻,记下了这两位勇敢的探险者,也永远记下是能够第一个登上珠峰。为了这一目标,他准备了许多年,付出了多少辛劳。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而把这个荣誉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
[参考标题]
顶峰前的谦让
战胜欲望
高于珠峰的人格
[例3]
一个下雪的晚上,一位迷路的旅客敲开了一户农民的家门。主人说:“你真幸运!你刚走过的路,是一片沼泽地,上面只有一层薄冰。这里的人从来都不敢走。前几天的雪夜,一位邻居被一群狼追赶,来到沼泽旁,担心陷入沼泽,不敢进去,被狼咬死了。”
[例4]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沙一般,扑打在探险队员的脸上。
口喝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
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
“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的目标。
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 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
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
[审题]
谷振诣教授对本题有如下分析:“我们看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是比较正的主题,围绕目标,就叫目标主题,根据这个主题,我草拟了几个题目,这几个题目就是课题,比如说第一个,就是生活与目标,你就以这个标题,第二目标与成功,第三,目标比努力更重要,第四,崇高的目标与伟大的行动,第五,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的价值。
这下面你还可以,我觉得围绕目标比较好写,当然你要写理想和价值也都可以,理想和目标,理想和价值,现在我们随便瞎聊聊刚才写的几个题目,比如人们说莎士比亚是谁,雨果是谁,任何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是有目标的,你有了目标你就有了主动性了,你就有创造性了等等,目标就是你奔的方向,有了目标就有方向,有了目标就有动力,然后有了目标就有了结果,所以生活的意义它就在于有一个目标。你要没目标了那就颓废了。你就论述生活
与生存的差别就在于有目标,每个人都有大目标和小目标,人活着有劲。接着目标就成功了,你要写目标成功了,你有多大的目标就获得多大成功,一个人一生从来不想当总统,他当上总统了,目标成功。
还有比如说还不能降低成功的标准,成功的标准就是目标,有很多的例子。成功之门是不能降低的。
还有目标跟努力很重要,我就想到那个导弹,导弹要失去了追踪目标,目标没有了,不知道打什么,还有一个小故事,白龙马西天取经回来成为第一名,其他的马和驴问他你怎么成功的,它说我成功的原因是西天取经我十万八千里走了个来回,你们在磨坊里来回转,我的差别就是在那儿,这个也说明了一个什么,都挺努力的,可是你方向不同,人家干那个,你干这个,创造出来的价值和效益也不同。反正有很多,我忽然乱想出来的。
围绕这个有好多可写的,比如说第四个,刚才我说的,崇高的目标,也长征,咱们前一段老放,红军长征是奇迹,红军长征为什么创造成功,一个一个起义,电视上说革命理想,还有北上抗日,就是因为革命战士,我们自己一个党有正确的行动纲领,会有某种行动纲领,实际是目标体系,原来江西这个时候老失败,左倾错误路线,后来目标正确了,咱们就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了,从党的领导来说,战略、目标正确了才行了。从普通的士兵那儿,革命理想高于现实,这样的话,崇高的目标我们就有了行动,结合这个东西,那就七八百字就写得不错了。
再比如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你要想和这个比较接近的,你就写远大理想和人生价值,树立这种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理想,然后为这个理想奋斗,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你看马克思立志要把一生奉献给人类的事业,你看张海迪立志要为社会和人们做点儿事,身残志坚,你有多大的理想,你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说这个题签出的,主题不隐晦,这是一个,还有一个,人人都针对这些其实都有得写,但是要想把它在考试的现场写出一篇非常漂亮的小议论文真的不容易,有点像白菜豆腐谁都会做,但是做漂亮不容易。题就这个特点,刚才我那么一做,五六个都可以写,但是要写好真的不容易。”
还可定题为:信念因目标而生。
[例5]
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一些东西?”
出乎意料,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审题:
1.人才培养与早期教育
2.人格培养与人才成长
(二)以明晰的思路确定主旨
1.在准确、全面理解题意基础上确定主旨
2.联系当前的政策、形势确定主旨
3.根据自己的学识、阅历、人生体验确定主旨
4.确定标题
[例6]
论说文一般性标题
(1)两字标题
说“最”基本型:说“×”
说“素”谈“×”
谈“鼠”
谈“睡”
差别
蜕化
(2)三字标题
说自私基本型:说××
谈忌妒谈××
小康论××论
草与宝×与×
新“马说”××说
扶贫款
(3)四字标题
我看保送基本型:我看××
质疑加分质疑××
如此参观如此××
伏天断想××断想
感悟人生感悟××
人命关钱
(4)五字标题
升官与发财基本型:××与××
辨“民心工程”辨××××
教师节感言×××感言
沉重的思考××的××
正义的困境
学费猛于虎
(5)六字标题
育人还是害人基本型:××还是××
质疑廉政账户质疑××××
话说引咎辞职话说××××
“高考经济”之忧“××××”之忧
且看师资培训且看××××
花朵·根须·泥土××·××·××
(6)七字标题
也说假话的由来基本型:也说××的××
好一个“边干边学”好一个××××
官仓老鼠大如斗平仄型:○平○仄○平○(好)
贪官叫板:谁干净○平○仄○平○(好)
人民满意谁认定○平○仄○仄○(欠佳)
保护人才需制度○仄○平○仄○(欠佳)
5.作文提纲例说
就下面社会热点话题,列出相应的总论点。
(1)知识经济
・知识产值无与伦比
・知识就是财富
・知识经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2)知识有价
・脑体倒挂已成为历史
・知识是引导人类走向光明的灯塔
(3)机遇
・机遇的把握需当机立断
・机遇不能等待而要去创造
・机遇偏爱有才能有准备之士
(4)逆境
・逆境是人生教科书里的一些段落
・逆境对于强者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只有面对逆境,才能笑傲人生
(5)自由
・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
・自由是一种不可违背法律的权利
・自由的获得应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相一致
・自由必须包含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6)廉政
・廉政才能取信于民
・廉政是社会安定和健康发展的保障
・廉政建设必须严格立法,强化舆论监督
(7)环境
・环境对人才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净化社会环境绝对必要
・环境不过是事物变化的外因
(8)天才
・天才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人格类型
・人人都可以争做天才
・天才并非一定是天生之才
(9)大志
・大志是人生意义的奠基石
・大志是事业的导航
・立志不在早晚,有志不在年高
(10)追求
・追求是人生积极的生存状态
・追求的伴侣是持之以恒
・幸福不在追求的目标里,而是存在于对理想追求的过程中
・追求的目标越远大,精神世界就会越宽广
[例7]
融“危难”以铸“新生”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期而至的天灾往往也是一种考验,一次锻造。
“生于忧患”——两千年前的先贤这样告诉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次危难也是一次切除痼疾正本清源的机遇。如果没有这场天灾,我们不知道我们城市的危机处理系统何其脆弱,不知道我们一些官员对于民生麻木到何等程度,不知道百姓对于“公开与透明”有着怎样的渴望,更不知道多年“安乐”之后,很多人对于危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孱弱至此。
同样,没有这场危难,我们也难以测度潜埋于民族深处的向心力原来竟如此巨大,难以切身感受我们拥有一个怎样可敬可佩的领导集权,难以体会白衣战士经年的无私奉献,更难以知晓那些普通劳动者坚守危险岗位时的责任感和勇气……
病毒无情,在人们尚未彻底认识“非典”,传播救治规律之前,这样的危难可能还会持续,如何化“危”为“机”,融“危难”以铸“新生”,不仅是对政府的考验,对实践“三个代表”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全体国民勇气、信心与智慧的考验。
温家宝总理与北大学生共进午餐时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灾多难,但始终是压不垮的,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我相信经历这场灾难之后,我们的人民会更加团结一心,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坚强。”中国将因非典而更具奋进的勇气,我们不会再恐慌。
生于忧患,天佑华夏!
(沧桑看云,《北京青年报》2003-05-22)
[点评]
这篇短文的亮点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处。
开头指出,天灾对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考验,一次锻造,观点既明确又深刻。
中间第二、第三段,从反面提出问题,“如果没有这场灾难”,用四句“不知道”,列举出种种反面现象;又用四句“难以”,列举出种种正面现象。巧用排比句的好处,一是增强气势,二是概括全面。
结尾以温总理的话代替论证,既深刻又巧妙。
[例8]
百姓下跪 尔心何安
多次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百姓为感谢民警行职责惩恶除害或救助受害者,而感激涕零下跪拜谢的情景,每每看到,都觉得不安甚至心痛。
首先,笔者感叹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念圣德、拜皇恩、感天赐、谢地怜,本分厚道,任劳任怨,知足守诚,且坚信政府能始终惟民为本、勤勉高效。他们真是世界上的一品百姓!不然,河南邓州夏集乡百姓何以为感谢公安机关将为害四年、打骂奸淫村民一百六十多人的村霸王长江缉拿归案,而流泪下跪,山呼“公安万岁”呢?!
其次,笔者想知道面对百姓的信赖、感恩,特别是看到百姓下跪,那些当事的官员和执法者是否诚惶诚恐、如芒在背?就在你们的眼皮底下,一个赤裸裸的流氓恶棍,竟然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百姓们呼天抢地,苦告无门。这漫长的四年,有关部门都忙啥去了?“为民请命”的公仆们都应酬什么去了?今日百姓的跪拜与山呼,该是怎样的难以承受之重?
第三,真诚地希望百姓腰不再弯,膝不再软。一桩罪案的发生,是典型的小患积成大患,小祸酿成大祸,即使公仆们最终为民清除了祸患,百姓们也应拿出法律赋予的权利选出代表,在适当场合提出质询,追究某些执法人员不作为或办案效率低下的责任。
[点评]
标题是作者满怀悲愤喊出的一句话,响亮醒目,掷地有声。
论证时作者运用逆向思维,眼光敏锐,观点新颖。
在结构上,作者运用总分式,分三点进行论证。首先,作者感喟中国百姓老实淳厚;其
次,作者质问官员和执法者,面对百姓下跪该做何感想;第三,作者真诚地希望百姓腰不再弯、膝不再软。
从语言上看,四个自然段中,经第二、第三两段最为精彩,感情色彩最为浓厚。
[例9]
人们经常抱怨产品不经久耐用。他们觉得制造不耐用品是浪费人力物力。但他们没有看到,这种做法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并能刺激需求。
对上述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范文1]
还是耐用品好(论说文)
人们经常抱怨如今的产品不经久耐用。然而有人却说:制造非耐用品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并能刺激需求。
但我认为,还是耐用品好。
首先,消费者购物都追求物美。所谓物美,其实质就是质优,耐用。比如联想电脑,之所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直接原因就是性能稳定且经久耐用。这样的产品自然能够吸引消费者,需求量很大;相反,非耐用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则需求量很小。由此可见,要想刺激需求,还应依靠耐用品。
其次,购买不能真正降低消费者费用。非耐用品会经常损坏而需要更换,无形中加大了支出,消费者可能会为此付出比购买耐用品更昂贵的代价。例如有的袜子虽价格不高,但没穿几天就会“千疮百孔”,可袜子是生活必需品,反复购买这种不耐用的袜子,就会增加额外的开销而造成无谓的浪费。而耐用品虽一次性支出费用较高,但因经久耐用,则时间愈长,相对成本就愈低。所以,要想真正地降低消费者费用,还应选用耐用品。
再次,非耐用品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伪劣产品的泛滥。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这种机会,制造出大量的伪劣产品,鱼目混珠,牟取暴利。一方面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会带来经济市场混乱、管理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制造耐用品能为企业赢得信誉,为市场竞争创造良性氛围。显而易见,耐用品比非耐用品要好。
如今,品牌意识已深入人心,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的“免检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充分证明了产品优质耐用更受消费者欢迎。
综上所述,我认为还是耐用产品好。
因此,企业应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耐用品,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范文2]
不耐用品也有积极因素(论说文)
有这样一份材料说:人们经常抱怨产品不经久耐用,他们觉得制造不耐用产品是浪费人力物力。但他们没有看到,不耐用品的生产不但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而且能刺激需求。
笔者也认为不耐用品确实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不但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而且能刺激需求。
首先,不耐用品的价格低廉。因为,与耐用品相比,生产不耐用品的原材料相对便宜,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不高,因而生产不耐用品所需的劳动时间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企业不需要大的投入,可使不耐用品的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在市场上能可以买到便宜的商品。所以,不耐用品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这是实实在在的。不耐用品也有积极因素不是虚谈。
其次,不耐用品能刺激需求。因为,一则,不耐用产品容易损坏,损坏了就要买新的,自然会增加需求。二则,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生产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就有更新产品。不耐用品因为投入少,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产品更新就比较容易,这不断更新的产品自然能刺激需求;三则,如此一来,便会有更多的厂家投入到不耐用品的生产中去,这势必导致竞争。而竞争逼着各个企业设计出式样更新颖、功能更多的产品。市场上这样丰富的产品,当然又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活跃了市场。可见,不耐用品有积极因素也是事实。
第三,不耐用产品确有实际的需要。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生活中不能不用,但又不太常用,或者虽常用但又不需要很好的,这时不耐用品便是最佳选择。因为,用耐用品虽然也可,甚至更好,但因其原材料昂贵、制造工艺要求高、设备要先进、生产过程复杂等因素而导致其价格比较昂贵,很可能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力。即便买得起,也没有这种奢侈的必要。而不耐用品则因其价格便宜,消费者消费得起,也就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说,不耐用品在社会生活中有其积极的因素,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完全反对。
不耐用品的上述积极因素,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这里就不再列举。当然,这里也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耐用品不等于假冒伪劣产品。
总而言之,不耐用品有着与生俱来的积极因素与优势,不宜一概否定。
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不耐用品的生产和发展,使不耐用品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生
活中的积极作用。
[点评]
上面[例9]中,根据同样的材料写出的观点针锋相对的两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素养、阅历、社会地位等因素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判断可能都各有其道理。当我们将这些观点行之于文时,关键之处在于,要思路清晰,全面思考各种因素,做到自圆其说。上面两个范文基本上做到了这些要求。
[例10]
根据以下材料,围绕企业管理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700字左右。(35分)
两个和尚住在东、西两座相邻的山上寺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够一天用的水,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光阴如梭,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山的和尚没有在意:“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西山的和尚担心起来:“我的朋友一定是生病了,我应该去拜访他,看是否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忙。”于是他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到达东山的寺庙,西山和尚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十天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的问:“难道你已经修炼到可以不用喝水就能生存的境界了吗?”东山和尚笑笑,带着他走到寺庙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挖出水来了,我就不必在下山挑水中啦。”西山和尚不以为然:“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审题]
谷振诣教授认为:“东山和西山的和尚挖井,我觉得就与长远的战略和追求效率是相关的,围绕战略和效率来写,应用一些企业管理里边的例子,甚至是如何追求最大效率那些经济学的道理来构造。比如现在国家讲的道理,比如说绿色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就是从长远这个角度考虑。”
[范文]
挑水别忘了挖井
有两个年复一年同去挑水的和尚,过了三年,有天,西山的和尚发现东山的和尚多天都没去挑水,后来发现原来东山和尚挖了口井,西山和尚对此不以为然。其实,生存在这个
世界上,一定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思想,这样才能够保证经常有“水”喝。
寓言中的两个和尚可以称为“挖井和尚”与“挑水和尚”。“挖井和尚”未雨绸缪,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以后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还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而“挑水和尚”得过且过,每天挑水习惯不改,最后在别人悠闲地吃着井水时自己还得费尽力气地挑!
寓言中的“井”,其实就是现代人常说的“第二技能”。“第二技能”指的是“在正职以外的第二套技能”,如今,“第二技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有些人用一种打工的心态过日子,在公司领薪水。薪水领得再多,那都是“挑水”。人的力气总是有限的,年纪大了,挑水就常常体力不支。
在营销领域,业务员即使薪水、提成拿得再多,那也只是常规性的工作、职责份内的事,也还只是挑水;可别忘记把握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千万不要沉浸在喝酒、猜拳、打麻将等不良的行列中,一个人年轻时,透支点体力与健康,从事业务还能应付得了,年纪大了,先前没有点点滴滴的实力与能力储备,难道你就自始至终满足于做一个老业务员吗?到时你还有水喝吗?从现在起,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多年前不分仲伯的同窗好友,如今的境遇不可能相同。朋友,身在江湖,行动为首,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挖井吧!(640字)
[点评]本文从审题上看,基本抓住了原文的意图。但从全文的立意上看,则明显过于狭隘。根据这篇原文写作,要善于联想,把视野放宽,其立意应当能够由小见大,从一个生活小故事联系到个人事业、企业眼前事务与长远发展战略间关系等等。如此立意,则显出见解的深远。
另外,文章最后的“朋友,身在江湖”的说法很不得体,像江湖中人口吻。我们在作文时切忌此类说法。
[例11]
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一些东西?”出乎意料,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审题:
1.人才培养与早期教育
2.人格培养与人才成长
[例文]
修身的重要性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最主要,学者说在幼儿园,因为他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这个科学家的回答使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名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修身对事先人生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科学家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普遍看法。在幼儿园里这位学者学到的是美好的品德,良好生活习惯,这正是在修身,也是现代人所说修身的含义。这个科学家之所以能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正是由于他在幼儿园培养起了美好的品德,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爱因斯坦在居里夫人逝世后发表的演讲说:“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他明确地指出了人品道德在成就事业中的价值。
自古修其身的人就受人尊重、敬爱,因为修身可以使人有美好的品德、广博的学识、不俗的谈吐、高推的气质。如果不是重修身,孔子怎么能被尊为圣人,被崇敬至今? 如果不是重修身,战国四公子怎么能有食客三千,怎么能有不惜牺牲性命为他们出力的人? 如果不是重修身,唐宋的文豪们怎么能写出名篇佳句,又怎么能流传数百年仍然脍炙人口?
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因为修身可以使人有不苟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试想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怎能面对奋斗中的重重困难?一个没有毅力的人怎能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 一个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怎能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个没有高尚情操的人怎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不修身是不能成功的。
古今因不修身而亡国丧身昏君贪官的例子还少吗? 古代商纣王、周幽王生活奢靡,贪恋美色而亡国丧身;高俅、秦桧贪赃枉法,诬害忠良而遭世人唾弃;当代的成克杰们都遭到了法律的严惩,他们都是不修身的呀!
有人说作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是什么都好,这个说法不但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只能被社会淘汰,品德不好学习好的人不可能成为社会栋梁而只能是社会的渣滓。所以人人都应当注重修身,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尤其应当注重修身!
既然是修身才能齐家、平天下,我们为什么不从修身做起呢?
[点评]本文的立意与所给原文不能说完全无关,但修身的观念是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与原文的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距离。如果要从“修身”角度讲的话,会比较费劲,700字左右不易说清。因此此文的立意不能说很合适。
[例12]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箕子见微知著
商朝殷纣王即位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一比象牙筷子。纣王的庶兄箕子见了感叹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这些珍贵的器皿肯定不能吃粗豆做的饭和野菜汤,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再愿住茅草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必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的奇珍异宝。从象牙筷子开端,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真禁不住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成千上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和以白玉为门的琼室,搜罗狗马珍宝,奇禽怪兽充塞其间。同时在鹿台旁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裸体男女在其中相逐为戏,而纣王狂笑着观看取乐。这时,不仅宫中人反对他,士兵倒戈反商,全国百姓也都纷纷造反。最后,纣王死在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审题]本文可从防微杜渐的角度去论说。
[例文]
他没尽到责任
商朝的大臣箕子能从纣王想用象牙筷子这么小的一件事上看出其发展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真是聪明得很。对于箕子的聪明是否值得称颂呢? 不,他根本不应受到赞美,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像箕子作为君主时代的大臣就应竭尽全力去辅佐自己的主子。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既然有那个担心,为何不谏?既然有那种远见,为何不说? 纣王是个昏君,众所周知,但又有谁一生下来就想杀人。想用象牙筷子时的纣王想必并不是无药可
救的,但他的大臣们却无人阻挡,无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可见,商朝的灭亡与箕子的知“法”犯“法”和隔岸观火有关,他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孔子对他的弟子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而箕子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并没有做到防微杜渐,能算个称职的大臣吗?也许箕子也曾好言劝过纣王,纣王却不听。如果是这样,箕子就更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既然自己力量不够,为何不号召群臣;既然一两遍无用,为何不反复进谏;既然好言不行,为何不以死相谏,这样即使不能劝住纣王,也起码给群臣作个榜样,不至于后来愈演愈烈,终至亡国。能否完成责任反映了一个人对理想的追求程度。只要矢志不渝,纵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他的一生也是值得肯定的。像岳飞、文天祥等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他们并没有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但在我们心中,他们仍是不朽的英雄。相反,对那些只作出也许是科学的预言的而并无实际做法的人,我们给予的也只是鄙夷和不屑。谁都知道,“责任”指的一个人所应做的事。一个医生如果不去救死扶伤,一个教师如果不好好去教书育人,一个军人如果好好不去保家卫国,一个学生如果不好好去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仅只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能说他尽到责任了吗?现实生活中这类现象恐怕不是个别的。我们否定箕子的作法,但他毕竟有着自己阶级的局限性——保全自己;他虽有预言,但不敢犯上的思想束缚了他,使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但,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不是就没有这样的干部了呢? 回答是有,而且不少。他们或明哲保身,或尸位素餐,或压制后进,或同气相连。有他们,我们的社会很难快速发展。我们应该以山呼海啸之势震醒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率领亿万群众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快速前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祖国富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点评]本文的最大问题是离开当时的客观环境说空话。在专制统治之下,在暴虐无道的暴君面前,侈谈责任是很不人道的。商纣王已经把犯颜进谏的比干加以剖心杀戮,如果箕子重复比干的做法,除了白白送命,还能有什么结果呢?
本文出现这样的问题,与作者在文史方面知识的欠缺是有很大关系的。这再次告诉我们,写作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三)结构安排
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体现,思路清晰就一定会结构清楚、合理。下面一段文字是一个长期做写作辅导的老师对写作中结构安排的意见,可供我们的同学参考。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这种按部就班的结构方式一般可以保证在考试时获得正常分数。但对于有创造性的文章写作而言,最高境界应当是“法无定法”。
一篇应试文章要包括三大块,八段文字。第一块引论部分包括两段,一段引述原材料要简练。第二段,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发自己的感想,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用论断的口气,旗帜鲜明,一定要独立成段,不能隐藏前一段的未尾,或后一段的开头。第二块本论部分,包括四段,其中一段要用材料做例子加以分析,可以简论。不必要重复引用材料。第二段要从社会生活中,取一个角度不同的例子,进行详论。第三段,从社会生活再取一个角度不同的例子,进行略论,作为扩展面。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基础上延伸一下,联系一下社会实践,作为论述的扩展,只点明社会现象即可。不必再论述。这四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至此,文章的本论部分就结束了。第三部分是结论,结论部包括两段,其中一段要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总结的方式是多样的。第二段是结尾。表明文章已经结束。这一段有很多考生往往忘掉。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本论部分的论述三段,每段都要分五步进行,一步引出分论点,二步引述例证,三步是最重要的,要分析例证,指出例证当中含有上面的分论点。这是很多考生容易丢掉的部分。所谓议论文,主要指的这一部分的分析。第四步,要回过头扣一下分论点。第五步,再用一句话联系总论点。这五步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例13]
谁是张国荣
数学家苏步青病逝,有人会问:谁是苏步青?物理学家袁家骝辞世,也有人会问:袁家骝是谁?可是,影星张国荣驾鹤西去,如果还有人问:谁是张国荣?大家一定怀疑他是不是外星人。的确,可以不夸张地说,当今中国,已很难找到一个一点儿也没听说过张国荣的人,这就叫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如果“行功论赏”,传媒无疑居功至伟。
你只要上因特网,任何一个带有搜索功能的网站,都能轻而易举地查到数万条张国荣的新闻,或者看报,就会成百上千次地看到张国荣的名字;你说俺没文化,不识字,那你总要看电视、听广播吧,那更是声情并茂,到处都是“哥哥”的消息。真可谓铺天盖地,无缝不入,直扑你的耳朵、眼睛、想躲都没地方躲。
要是仅限于对张国荣之死知道了,议论了,叹息过,也就算了,照样过日子,那倒也无所谓,毕竟“人固有一死”,“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从24楼往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论是大名鼎鼎的演艺明星,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而如果像某些星迷那样,因此而茶饭不思,五内俱焚,终日以泪洗面,甚至痛不欲生,那就有点不值当了,尽管这是他的自由。
要是星迷们那一阵子难受过去了,泪也流了,神也伤了,该纪念也纪念了,该祭奠也祭
奠了,然后擦干眼泪,振奋精神,再追新星,也是情理所在,合乎逻辑的选择。怕就怕有些超星级星迷沉湎于此,不可自拔,终日心神不安,思绪恍惚。看报,报上是“哥哥”的报道;上网,网上是“哥哥”的信息;看电视,屏幕上是“哥哥”的旧新闻,白日梦鬼,只见“哥哥”招手,于是便“我也来了”,走上张国荣的路。我这还真不是随意杜撰,自张国荣跳楼后的三天里,香港就有六人自杀,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北京,近日也发生多起自杀未遂事件,其中就不乏狂热的追星族,被心理专家称为“张国荣现象”(4 月8日《北京青年报》)。
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人只一次。所以,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应该教育提醒人们关爱生命,而不能给自杀提供任何美丽的理由,包括明星的自杀。可是,不知是为了逞口舌之快,还是表明自己的独到见解,某些传媒和名人却在有意无意地渲染美化张国荣的自杀,或曰“诗意的逝去”,“飘然而去”,或曰用死亡“完成了一个传奇”,或曰“为了让青春永驻”,“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等等。这对于饱经风霜的人来说,当然不会有啥影响,就当是发高烧说胡话;可对那些涉世未深天真幼稚的追星族来说,就可能是致命的诱惑,如果他们也想像心中的偶像那样“让青春永驻”,也“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悲剧就可能发生。鉴于此,如果你是一个负责的娱记,如果你是一个有良知的写手,那么,对张国荣之死那亢奋的渲染,那“诗意”的炒作,就请到此为止吧,各位也该歇歇了。
(陈鲁民,《中国青年报》2003-04-11)
[点评]
这是一篇杂文,杂文是议论文的一种。
面对张国荣之死,媒体进行了大量不负责任的炒作和误导。作者抓住这一现象,运用反语、夸张等方法,予以揭露和批评,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严肃地指出:“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应该教育、提醒人们关爱生命,”,不能给自杀提供任何“美丽的理由”,以免给那些天真幼稚的追星族们带来“致命的诱惑”。口气诙谐而诚恳,笔调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例14]
管理公司和任何企事业单位的最佳战略就在于能够慧眼识才,并给人才充分的用武之地。
对上述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范文
慧眼识人的确是最佳战略(论说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公司和任何企事业单位的最佳战略就在于能够慧眼识才,并给人才充分的用武之地。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中了管理的要害。笔者赞同这一观点,的确不错,任何单位其最佳战略就在于能够慧眼识才,并给人才充分的用武之地。
首先,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公司和任何企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事务都需人来完成,企业的各种活动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人身上,主要成绩的创造也需由人来实现,人是企业的根本。基于此,识人用人就变得相当重要了。例如美国BP 石油公司副总罗斯〃皮拉里原掌管着BP 美国公司的零售业务。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洛德〃布朗认为如果让他去掌管BP 研究与工程公司,他更能发挥自己的管理天赋。而事后罗斯在BP 研究与工程公司的成绩,更证实了布朗决策的正确性。由此可见,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所以,领导者能够独具慧眼,及时发现识别英才并正确的使用,毫无疑问,是决定整个公司命运的最佳战略。
其次,人才决定事业的兴衰。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慧眼识别并正确使用英才,给事业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例如兰州一家族企业为寻求上市,聘请了一名总经理,不料没多久,上亿元的资产被其转移一空,造成了无可弥补的损失。在这件事中,这位总经理的人品道德固然是有问题,但根本的原因还是该公司老板缺乏识人的慧眼,没有看透看准这个人就轻易聘用了。可见,慧眼识别并正确使用人才是何等的重要了,这对公司的前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它是任何单位的最佳战略,并非言过其实。
第三,人才更需恰当使用。企业识别了人才,还需给人才以用武之地,恰当使用。如果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一个舞台施展其本领,人才迟早是留不住的。再者,人无完人,使用人才还要善用其长,避其所短,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人才的工作状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激励其活力,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慧眼识人用人作为企业的最佳战略,才能显示其关键作用。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企业发展的现实也证明慧眼识人用人作为最佳战略的重要性。例如大家都知道的,联想集团组建时杨元庆并不突出,且年龄也没有优势,但柳传志慧眼识英雄,结果杨元庆带领联想集团成功实现了第二次转型。
总之,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任何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要想在世界激烈竞争的舞台上有一展身手的机会,能够慧眼识才,并給人才充份的用武之地作为最佳战略绝对是不可缺少的。
让我们的公司都能认识到慧眼识人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发展中注意发现、识别和使用人才。
[点评]
本文的一个优点就是思路清晰,作者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论证“慧眼识人的确是最佳战略”这一核心观点,并且在文章最后总结全文,做到了能放能收,使全文层次清楚,结构合理。
另外,作者对经济管理问题有较广泛的知识,在论述过程中能左右逢源地使用中外管理案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15]
学习与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
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一巨著,曾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可见认真读书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于学习,必须博览熟记,持之以恒。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学习还要持之以恒,要“戒怠荒,戒无恒,戒躁急,戒泛杂”,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然而,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为此,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口腔咀嚼、肠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肴,也不会被身体吸取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
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可见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
要善于思考,需要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们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不懂装懂,浅尝辄止。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愿我们大家都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学知识之颠。
[例16]
珍惜劳动成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能背过,并深知其中的寓意。
这首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的诗歌,不仅表现了劳动者生产的艰辛,也从侧面教育人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可是今天,有些人对严重浪费粮食的现象,不但不深恶痛绝,而且还满不在乎,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如果这确是一件小事,那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可事实证明这决不是一件小事!
也许有些人认为,我国物产丰富,土地辽阔,是个农业大国,浪费区区一点粮食,不会有什么大碍,不过小事一桩。不错,我国确是物产丰富,土地辽阔的国家,但在今天每一个有头脑的中国人,都是不会为此而盲目地乐观的。因为他们知道,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相对资源贫乏的国家。且不说粮食的其它用途,单就吃饭来说,中国要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能做到这一点已可以说是十二分的不易了。试想,如果我们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人浪费一个馒头,一碗米饭,这十三亿个馒头和十三亿碗米饭,将会给我们国家带来多么巨大而不可弥补的损失。这里,我不禁要问那些盲目乐观者,浪费粮食还是一件小事吗?
还有一些人会说,粮食是我用钱买来的,钱是我自己挣的,我吃掉也好,浪费掉也好,还不是小事一桩吗? 有这样想法的人,可以说是愚蠢之极了。粮食是用钱买来的,可钱不也是用劳动换来的吗?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把自己劳动所得的成果白白浪费掉,岂不是愚蠢
之极吗? 退一步说,即使这些人钱来得很容易,甚至可以不需要付出什么劳动,可也得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呀。正如开头诗歌里所描绘,劳动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劳作,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才收获到了颗粒粮食,这粮食又经过多少人之手,才成为现成的食物拿到你的手中。且不说,如果浪费得没有了粮食,即使你有钱又到何处去买呢?所以,我又要问问,那些视自己及他人劳动成果于不顾的人,是否还认为浪费粮食是一件小事吗?
如今,从学校到餐馆,从家庭到公共场所,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决不能等闲视之。
“浪费”这个词从一出现就是以贬义存在于世的,也就是说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中国古有“俭以养德”之训诫,今有“勤俭建国”之口号。可见,浪费粮食,就其精神方面讲,是种道德败坏;就其物质方面说,是种财物的损耗,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绝非一件小事,而是有害于传统美德和国家建设的大事。
浪费粮食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
(四)材料的选用
1.事例
[例17]
要看到满天的繁星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小故事:一个女儿向她的父亲写信,说自己的生活如何如何单调,如何如何乏味,还不如坐在监狱里。而父亲给她的回信只有短短的两行: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的烂泥,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满天闪烁的繁星。
信中父亲要告诉他女儿的正是:在身处逆境之时,应当正视困难,勇于面对险阻,以乐观的态度逾越一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回信看似简单,但却揭示了两种人在身处逆境之时,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前者面对困境,对生去了信心,悲观失望,甚至绝望,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后者虽身陷牢笼,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观察到的不仅是生活中的阴暗面,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闪光点。对于悲观者,他只能怨天尤人,自叹命运不济;而对于乐观者,他则会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重获自由的那一天。
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一生坎坷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他在世之时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而又有谁会想到,这其中不少不朽之作都是在他双耳失聪之后问世的呢? 肉体
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不断摧残着贝多芬,欲将他推入绝望的深渊。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的身体垮了,但他的精神没有倒下。他惊喜地发现,自己虽然失去了聆听音符的双耳,但却还幸运地拥有着审视曲谱的双眼,触摸琴键的双手,鸣唱音调的嘴,创作音乐的头脑。生活对于他来说虽然失去了美妙的旋律,但对音乐的向往,对生活的憧憬,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在逆境面前勇敢地迎头而上! 他成功了! 是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他超越了一切!
正如美国威尔逊所说的:“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饼圈,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这不禁使人联想起高考后那些因落榜而绝望自杀的莘莘学子。他们的可悲之处在于,面对高考落榜这样的重大挫折,他们不能够正确对待。他们把高考,上大学看作是人生唯一出路,但却忽视了人生的根本目的,即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造福。这并不在乎是以何种形式。而寒窗苦读了十余年,当社会真正需要他们大显身手,施展才能的时候,他们却走了,甚至还未来得及享受那些从未体会过的人生乐趣。多么灿烂的日出在等待着他们呀!但他们只看到了黎明前的黑暗!
当然,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乐观的实质是正视现实,采取对策,走出捆境;乐观使在挫折失败面前的精神不倒!而并不是盲目乐观,安于现状——并不是让人们把所有的窟窿都看成是面包圈!
朋友,当你身处逆境之时,请忘记那些愁苦、自卑与畏缩吧! 请展示你的微笑、自信与勇气吧! 即使你像海伦凯勒那样——又聋,又瞎,又哑,你依旧能感觉到清风的吹拂,细水的流动,亲人的爱抚,友人的搀扶。生命依旧是美好的!太阳每天都在向你招手,来吧! 当你身处逆境之时,你依旧拥有希望,拥有力量! 向那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挥手告别吧! 它们是生活对你的考验,同时又是生活给予你的馈赠。因为只有在凭看乐观的精神跨越了所有这一切时,你体味到的快乐才是最真切的,最刻骨铭心的!
[点评]本文最重要一个特点就是事例选择的贴切,因为贴切,故而感人,于是就有了说服力。记住“事实胜于雄辩”。
[例18]
法明则天下治
——读“唐宣宗治罪罗程”有感
唐朝三百六十多年的光辉历史,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在我国古代
史上都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但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当时法律的严明所分不开的。可见,法明才能使天下大治。
唐宣宗就是个圣明的君主。他能认清利弊,为了严明法律,他不殉私情,忍痛割爱,把乐工名流但因一件小事而杀了人的罗程,也同罪犯一样进行了严厉的处臵。当大臣们向他给罗程求情时,他仍能执法如山,终于没有赦免罗程。我想,盛唐之所以兴盛强大,就在于法律严明,令顺民心。
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三国时的诸葛亮斩马谡,宋朝包公斩侄不都是为了严明法令而忍痛割爱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贤明圣主和仁人志士因为有严明的法律而使国家繁荣兴旺,为国为民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但历史上也不乏另一种人,他们居安只顾享乐,昏庸无道,法令不严,而导致国家的灭亡。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如果在进京后能制定出严明的法令和军规,使军队仍保持创业时的严格的纪律性。百姓能不拥护他吗? 他又能仅当了十八天皇帝而就被清兵赶出京城吗? 可见,法是保国之宝,法明则国安,法庸则国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的法制是非常严明的。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就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处。上海的流氓犯陈小虎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不也同样走上历史的审判台吗,不也同样在人民的欢呼声中得到应有的制裁吗?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想借手中的权力,或拉关系,或走后门,大搞不正之风,想借助不正当的途径,为自己的子女开绿灯,挖社会主义法律的墙角,就像蛀虫一样。吞噬着社会主义法律的机体。他们不是在救自己的子女,而是在害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越陷越深,将来一定会受到更严厉的惩处。同时,这些人自己也干着违反法律的勾当,不但为犯罪的子女包庇罪状,而且还为子女开绿灯,他们也将同样会走上法律的审判台!
法律是严明的,法明才能国安,才能使国家强盛,才能使天下大治!
[点评]本文有两大方面问题,都与对材料的理解、使用有关:1. 史实错误。(1)唐宣宗时期已是中、晚唐,而非盛唐时期。盛唐主要指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2)唐宣宗并不是个圣明的君主;(3)唐朝只有288年(618—906年)。(4)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后第二天就仓皇出逃。2. 古代君主对法律的使用其根本目的还是人治,与现代的法治有根本的不同。
因此,本文从立论上基本上是失败的。
2.名言警句
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名言警句,也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但要注意:名言警句的使用要恰当。既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的恰当,也要注意数量的恰当,不要过多地堆砌。
[例19]
尊重给人自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那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故事很感人,那位纽约商人是的确令人敬佩的,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别人,不仅可使自己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更可使他人拥有自尊与自信。铅笔推销员事业的成功的起点,仅仅是纽约商人简短的几句话,但正是这买笔的尊重让推销员从乞丐的自卑中解脱出来,自信地踏上崭新的经商之路。可见,尊重他人是重要的,它可以让失望的人们看到光明,自卑的人们找到自信,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英国著名女作家舒拉〃布鲁姆的成功得益于作文教师对她的尊重。她曾回忆老师给她的鼓舞:“永远不要后悔你所做过的任何事,它们全是经验。甚至让你出过丑,那也是宝贵的经验,你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而更加富有。”尊重他人犹如明灯,为陷入自卑的黑暗中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犹如蜡烛,点燃失意人的希望之火。相反,不尊重别人,轻则伤害他人的自尊,重则埋没有用之材。油画家凡高不就是生前作品得不到尊重与肯定,郁郁寡欢而死的吗?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尊严,强国与弱国应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各国在维护本国国格的同时,也应尊重别国。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少人拜倒于金钱,忘记了自尊。为了钱,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这种人理所当然难以得到他人尊重。同时,一些人因为有几个钱,便目中无人,自认为“有钱便是爷”,他们同不自尊的人一样,无法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快乐。因为他们不明白: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总之,对自己,对他人,人与人,国与国,都应学会尊重,正如普希金的一句话:“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我们一齐来努力,让世界充满尊重!
(五)语言表达
范文见《融“危难”以铸“新生”》、《百姓下跪尔心何安》、《谁是张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