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与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在对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两个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讨论了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当代学生;问题;问题意识   古今中外学者对“问题意识”有自己的看法。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要求学思结合。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教师让学生解难释疑看作是一大任务。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必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事故或麻烦”。“意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综合,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有反作用于存在;觉察(常跟“到”连用)”。“问题意识”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有问题意识的人能够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这有其自身原因。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听话教育”“重权威”使学生缺乏独立人格,不敢提出怀疑和批判,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提出问题的能力,更不会产生问题意识。再者,很多学生对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情,而学生只管回答即可,造成了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还有的学生心理上会担心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受到教师的责备,会成为同学的笑料。除此以外,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平时不肯积极思考,提不出问题;有的比较优秀的学生提前为考研、就业做准备,而无暇估计专业课程的深化学习,也提不出问题。   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也来源于社会。教师用“听话教育”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会把自己的要求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指导学生思考,总以为学生一无所知;又想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讲个不停,不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时间。教材、教师权威的慑服和知识教育,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养成。规范化试题,统一的教材,标准化答案,剥夺了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话语权,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和社会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和功能,泯灭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考什么学什么的思想使得学生不会质疑,更不敢质疑,逐渐演变成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如今的教育太过功利性,更多的倾斜于科学理性,缺乏人文精神,稀释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大学生为考取各种证书而学,对证书和文凭的执著和热情多了些急功近利的盲目,而少了些对科学本身的追求与热忱。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思考   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学校和社会要强化教学方案改革,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既不是以讲授知识为目的,也不是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不再为了分数而学习,根本任务是为建设创新性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实现中国梦。   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教师自身要拥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关注和思考就是在发现问题引起反思的一个过程,如果教师只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拼命工作,不会反省深思,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不会找到教学中的“真”问题,而没有真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该有反思记录,多听课,多和学生、同事沟通,直至弄清、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创设恰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有问题而不知如何提问时,教师可凭借已有的教学经验准备一些问题来问学生,促使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这样长久以往的引导和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会逐步地由模糊变得清晰,进而具有自主提问质疑的能力。其次,教师要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善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给学生质疑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和人格,对学生的提问要以关注和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对某一问题深入探讨,对学生提出的模糊问题不要一推了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善于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勇于向书本和教师权威挑战,当学生提问过于简单或有错时,不能讥讽和嘲笑,要发现闪光点,并与其一起思考,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回应,当场处理不了的也应先向学生说明,待自己思考成熟后再向学生作出合理解释。教师课后要主动亲近和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状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与教师接触,探讨和解决问题,让师生间做到有疑必问、有问必答,逐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层次。   学生自身也应拓宽知识背景,肥沃问题意识土壤。知识储备越丰富、认知触角越多越远、触及领域越广泛,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就越多,个体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大,越能引发人们去思考,发现更多的问题。此外,还需勤思言辩,挖据新问题。在闲暇之余,给自己留一段空白时间去思考,积极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特别是有争议性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交换思想。   参考文献   [1] 宫宝芝.当代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   [2] 李锐锋.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 2010(5).   [3] 顾桂珍.让“问题”充满学生头脑[J].科学教育,2005(5).

  【摘 要】文章在对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两个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讨论了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当代学生;问题;问题意识   古今中外学者对“问题意识”有自己的看法。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要求学思结合。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教师让学生解难释疑看作是一大任务。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必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事故或麻烦”。“意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综合,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有反作用于存在;觉察(常跟“到”连用)”。“问题意识”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有问题意识的人能够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这有其自身原因。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听话教育”“重权威”使学生缺乏独立人格,不敢提出怀疑和批判,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提出问题的能力,更不会产生问题意识。再者,很多学生对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情,而学生只管回答即可,造成了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还有的学生心理上会担心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受到教师的责备,会成为同学的笑料。除此以外,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平时不肯积极思考,提不出问题;有的比较优秀的学生提前为考研、就业做准备,而无暇估计专业课程的深化学习,也提不出问题。   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也来源于社会。教师用“听话教育”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会把自己的要求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指导学生思考,总以为学生一无所知;又想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讲个不停,不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时间。教材、教师权威的慑服和知识教育,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养成。规范化试题,统一的教材,标准化答案,剥夺了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话语权,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和社会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和功能,泯灭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考什么学什么的思想使得学生不会质疑,更不敢质疑,逐渐演变成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如今的教育太过功利性,更多的倾斜于科学理性,缺乏人文精神,稀释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大学生为考取各种证书而学,对证书和文凭的执著和热情多了些急功近利的盲目,而少了些对科学本身的追求与热忱。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思考   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学校和社会要强化教学方案改革,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既不是以讲授知识为目的,也不是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不再为了分数而学习,根本任务是为建设创新性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实现中国梦。   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教师自身要拥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关注和思考就是在发现问题引起反思的一个过程,如果教师只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拼命工作,不会反省深思,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不会找到教学中的“真”问题,而没有真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该有反思记录,多听课,多和学生、同事沟通,直至弄清、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创设恰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有问题而不知如何提问时,教师可凭借已有的教学经验准备一些问题来问学生,促使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这样长久以往的引导和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会逐步地由模糊变得清晰,进而具有自主提问质疑的能力。其次,教师要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善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给学生质疑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和人格,对学生的提问要以关注和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对某一问题深入探讨,对学生提出的模糊问题不要一推了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善于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勇于向书本和教师权威挑战,当学生提问过于简单或有错时,不能讥讽和嘲笑,要发现闪光点,并与其一起思考,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回应,当场处理不了的也应先向学生说明,待自己思考成熟后再向学生作出合理解释。教师课后要主动亲近和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状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与教师接触,探讨和解决问题,让师生间做到有疑必问、有问必答,逐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层次。   学生自身也应拓宽知识背景,肥沃问题意识土壤。知识储备越丰富、认知触角越多越远、触及领域越广泛,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就越多,个体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大,越能引发人们去思考,发现更多的问题。此外,还需勤思言辩,挖据新问题。在闲暇之余,给自己留一段空白时间去思考,积极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特别是有争议性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交换思想。   参考文献   [1] 宫宝芝.当代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   [2] 李锐锋.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 2010(5).   [3] 顾桂珍.让“问题”充满学生头脑[J].科学教育,2005(5).


相关文章

  • 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时应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来加强建设.个人品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被强调,与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密切联系.本文着重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研究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 ...查看


  • 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 2009年5月第28卷 第3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9 Vol.28No.3 ...查看


  • 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477摘 要 文献标识码:A 河南·郑州450015) 文章编号:1672-7894(2011)12-029-03 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科毕业设计是 ...查看


  • 当代大学生企业创业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ZS1408).江苏省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合作基金项目)(编号:[1**********]0H)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查看


  •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
  •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 ...查看


  • 浅谈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会作为各高校学生组织,应当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时刻将服务学校的发展.服务同学.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但是,当代高校学生会队伍中却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一部分学生干部始终没有认识 ...查看


  •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 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辞海>中这样界定幸福:"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在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幸福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N自我实现. ...查看


  • 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定稿1
  • 毕业论文<选题报告> 院(系):商学院 [1]董宪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03). [2]杨敏.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J].新校园理论,2011,(06) . [3]李小豹. ...查看


  • 当代大学生的不良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 当代大学生的不良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内容摘要]如今我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较大,一些大学生在这样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和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党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前途.随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