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起义运动。自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斗争开始了,它的兴起给清朝的封建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它却在前期达到运动的高潮之后发生了天京变乱,从此太平天国运动迅速走向衰落,直至最后天京陷落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失败了。究其原因而言,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失败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政策的偏离,有战略的错误与思想的原因,下面针对其思想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拜上帝教的消极影响
1843年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中接纳了基督教,创立了自己的宗教——拜上帝教。拜上帝教和其他农民起义宗教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农民起义的需要,也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人群中起到了鼓舞激励作用,但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一) 拜上帝教自身教义的模糊
拜上帝教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的过程中,为了使之更好的为己所用,其教义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世俗性的思想文化观念,这里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一类是带有宗教性质的名词概念,如《诗经》、《尚书》中的帝、天等。中西文化是有共通处但毕竟是不同的两大体系。由于历史等原因,拜上帝教在融合中西文化的过程中无法达到融会贯通,,必然使之呈现出一种非中非西,非俗非雅的模糊面貌,因而其自身缺少严禁、清晰、确定的趋向和思路,使其不同于基督教文化和中国文化,也不能离开二者而独立存在。正是因为其教义的模糊,才使后来对于拜上帝教的怀疑越来越多,加速了太平天国失败的步伐。
(二)“一神论”思想的弊端
拜上帝教宣传天父上帝是中外古今共同的独一真神,主宰万事万物,人间的一丝一缕,一饮一食都是上帝的赐予。因此让人人应该敬拜上帝,不拜菩萨邪神。拜上帝教的这种“一神论”教义的排他性违背了人们传统的文化心理,不利于太平天国的内部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斥了拥有不同信仰的农民起义队伍。
中国人们传统的文化心里是信奉菩萨,佛主,天神、海神等神灵,对于天父上帝不是特别了解,天父上帝的概念只是在上层或沿海地区或是知识先进分子中容易理解,在地方农民中间却很难推广,进而拜上帝教的“一神论”思想不利于团结那些有意反抗清统治却有不同信仰的农民起义队伍,削弱了一部分力量。
(2) 排斥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力量
太平天国创立之初就以“拜上帝教”的精神作为治理的根本,加上当时的清政府以儒教作为官场的根本,所以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与儒家采取消极的态度,因此,太平天国就与站在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太平天国定都后,洪秀全对于儒家文化进行践踏,对于非“拜上帝教”也进行了攻击。
中国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礼教对于他们来说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将儒家的礼教、三纲五常视为经典。然而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初期,洪秀全大加鞭挞了孔子的思想,毁孔庙,这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运动反感,从而太平天国失去了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
综上所述,拜上帝教这种中西文化畸形结合的方法注定了其不会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其混杂易变的特点不能给农民起义以正确的指导,早期曾起过积极作用的拜上帝教却成了革命成功的阻碍。
农民起义虽然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但同样应该吸收愿意参加起义的地主阶级士人参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推动起义向胜利发展。“拜上帝教”由于宗教隔阂,不但没起到团结这些士人参加起义的作用,相反
把这些人推到了起义的对立面。“据比较可信的传说,当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左宗棠曾去见洪秀全,论攻守建国策略,劝放弃天主耶苏,专崇儒教,秀全不听,宗棠夜间逃去。不论左宗棠果有其事与否,反满不反孔,的确代表了一部分士人的思想。这种人既不象官僚那样腐朽无能,又有能力去欺骗落后民众,是一种不可轻视的力量。左宗棠后来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固然是其地主阶级本质所决定,但至少可以说明,“拜上帝教”的宗教迷信,成为了太平军团结更多社会力量的障碍。[1]
(3) 神权左右皇权
太平天国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一样都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来发动和组织群众。[2]但是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起义不同的是,在它夺取政权后没有放弃宗教的组织形式,因而教权成了太平天国争权夺利的工具。洪秀全即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太平天国起义中,杨秀清是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随时制约洪秀全,然而洪秀全作为天王却没有实际的权力,这就导致了杨秀清的权力过大而洪秀全的权力不能集中,,因此洪秀全取消了杨秀清的天父代言人的资格,洪秀全最为天王的权力集中,并且神权与王权并行,神权高于王权,这必然会导致杨秀清与洪秀全的矛盾,这就为天平天国以后的内乱埋下伏笔,进而导致天平天国起义的失败。
恩格斯说过:“宗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谎话;宗教一开头向我们说明某种人的事物的时候,不就把这种事物说成某种超人的、神的事物吗?[3]拜上帝教也是如此,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再,无所不能”的,然而,天父代言人被杀,这就使许多人对于上帝产生了怀疑,继而导致了分歧,进一步慢慢走上分裂。
二、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里,他们首先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当他们遭到残酷的封建剥削与压迫无法忍受时,他们敢于挺身而出,组织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甚至敢于推翻封建王朝,但是他们自身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局
限性。从政治角度来说,农民阶级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他们既同地主阶级相对立又同封建主义相关联。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发财致富的强烈愿望使他们不能满足于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度,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不能创造出新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来代替封建主义,最后他们只能与封建主义合流,大搞封建等级制度,安于享乐,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速速走向灭亡。
(一) 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天京变乱后,洪秀全把事变的原因归于异性专权,进而建立封建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官制和军事制度上。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为天王,天王之上没王,侯两等爵位:设丞相、检点指挥和将军,点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官职。在军事上实行乡官制度,按太平军的编制将广大军民组织起来,每五家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旅帅,五旅帅设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由当地人民推荐为乡官。[4]以上可以看出,天平天国的管理制度还是比较森严的,体现了帝王思想。
(二) 大兴土木,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
太平军攻占武昌后,洪秀全就开始营造宫室。“适陷武昌省城后,始盛饰伪官”。占领南京后,洪秀全先是住在清两江总督署,后觉得其不够气派辉煌,与其这个真命天子的身份不符,于是“毁行宫及寺观”大修天王府,工程极浩大,役使军民无数,所筑“城占国十余里,城高数丈内外两重”。可以说是金碧辉煌,上行下效,其他各王也大兴土木,修营宫殿,劳民伤财,安于享乐,太平天国士气日下。
(三)任人唯亲
天京变乱后,洪秀全把事变的原因归结为异性专权,从此便大搞任人唯亲,例如萧和有,洪仁发,洪仁达,洪仁玕,驸马钟姓,黄姓这班人马都是他的至亲,其中除了洪仁玕有所建树,萧和有,驸马钟姓,黄
姓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根本没有任何斗争经验,任人唯亲的思想注定了后期天国的混乱,也注定了运动的失败。
(四)《天朝田亩制度》的封建性
《天朝田制度》被称为农业社会主义的理想宏图,它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在这个大同的社会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人民“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规划得细致周密,满足了当时农民渴望获得土地的愿望,然而这样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它的很多制度还是透漏出很多的封建性。例如,《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有国库一所,保管公有生产物,其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担任,农隙治事,使二十五家成为一个农村公社组织。凡「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5]由此可见,制度中将二十五家作为一个基层组织,有战事就去出征,无战就务农,并没有提到商人和手工业者。然而当时的时代潮流是要消灭封建制度,提倡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没有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地位,这就不能有分工的发展,也不能有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活动。天朝田亩制度企业实现的公有制,建筑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的小农经的基础上,它所要建设的社会,很显然势必致於倒退到原始公社式的社会里去。其次,在《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不久杨秀清等依据天京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向洪秀全建议在安徽、江西等地“照旧交粮纳税”,这表明天平天国并没有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综上所述,天平天国制定的制度中就有着自身的封建局限性。
三、中国封建文化背景的消极作用
以上两个方面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本身的意义和局限性论述了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但对于一个运动我们还要把它放到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下去评论,一个运动的成败客观的大环境也会有重要影响。
(一)帝王思想根深蒂固
1、 洪秀全的皇权思想
洪秀全作为一个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他不可能因为阅读了《劝世良言》而完全改变他原有的思想,他自身仍有皇权思想,他主张太平天国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兄弟姐妹,人的灵魂都是上帝所赐,大家的子女是分类分等的。君长是家长的长子,能子;庶民是愚子,其中多为善人,正人是肖子,旅暴是顽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 人民对帝王的依赖
农民阶级虽然反抗地主却不能也不懂得怎样消灭地主阶级,他虽然有强烈的推翻封建阶级政权的要求,但却不懂得去推翻作为封建政权的基础——封建剥削制度,他们的共同利益的同性使他们走到一起,但是他们的自私性又使他们注定有分散性,进而不能形成一种共同的关系,形成一种全国性的组织,农民们最后只能把希望寄托到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来代表他们、主宰他们,而这个主宰在农民知识的词典里除了帝王以外就找不到别的了。因此,旧式农民起义的领袖们往往用平等思想来打天下,而以帝王的思想来坐天下,也就注定了农民起义的失败。
(二) 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消极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之际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也是最腐朽、最野蛮最强大的阶段,由于农民阶级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太平天国人仍然建立了一个封建专治烦人政体,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起,中国封建社会都会建立这样的封建制度,而专制程度也在随着皇权的加强而不断严重,直至清朝达到了顶峰。这种封建专制制度从统治者自身利益出发采用灭绝人性的残忍手段来统治国家,使广大人民受到严重的剥削与残害,从某一方面来讲限制了人们先进思想的发展与外来思想的传入,使几千年的统治下人民处于愚昧的状态而不能提出新思想,甚至思想僵化,当农民阶级取得政权后仍然会建立另一个专制的政权,国家体制没有进步,只是
模仿和重复。相反,在西方却是另有一个状况。太平天国时期,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南北战争使美国统一并维持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因为美国的领导者不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全美国人民着想,为了使人民获得应有的权利,继而民心所向;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度,其文化背景是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兴起使民主自由权利的观念流传,启发了人民的思想,开启了民智,人文主义深入人心,为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良好的思想准备。[6]
由此可见,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一起起义或战争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以上内容从三大方面论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的思想原因,归根结底最根本的是农民阶级自身思想的局限性,使他们固着在传统制度上而止步不前,这是历史的教训,我们如今的社会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促进我国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先彦,《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的悲剧》.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3);-35-38
[2]苏双碧《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求是,2011-01-16;-5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一卷第648页
[4]《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
[6]刘惠君《太平天国失败和中外历史文化背景相关比较》.兰州学刊,2007;190-199
社会发展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起义运动。自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斗争开始了,它的兴起给清朝的封建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它却在前期达到运动的高潮之后发生了天京变乱,从此太平天国运动迅速走向衰落,直至最后天京陷落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失败了。究其原因而言,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失败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政策的偏离,有战略的错误与思想的原因,下面针对其思想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拜上帝教的消极影响
1843年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中接纳了基督教,创立了自己的宗教——拜上帝教。拜上帝教和其他农民起义宗教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农民起义的需要,也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人群中起到了鼓舞激励作用,但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一) 拜上帝教自身教义的模糊
拜上帝教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的过程中,为了使之更好的为己所用,其教义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世俗性的思想文化观念,这里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一类是带有宗教性质的名词概念,如《诗经》、《尚书》中的帝、天等。中西文化是有共通处但毕竟是不同的两大体系。由于历史等原因,拜上帝教在融合中西文化的过程中无法达到融会贯通,,必然使之呈现出一种非中非西,非俗非雅的模糊面貌,因而其自身缺少严禁、清晰、确定的趋向和思路,使其不同于基督教文化和中国文化,也不能离开二者而独立存在。正是因为其教义的模糊,才使后来对于拜上帝教的怀疑越来越多,加速了太平天国失败的步伐。
(二)“一神论”思想的弊端
拜上帝教宣传天父上帝是中外古今共同的独一真神,主宰万事万物,人间的一丝一缕,一饮一食都是上帝的赐予。因此让人人应该敬拜上帝,不拜菩萨邪神。拜上帝教的这种“一神论”教义的排他性违背了人们传统的文化心理,不利于太平天国的内部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斥了拥有不同信仰的农民起义队伍。
中国人们传统的文化心里是信奉菩萨,佛主,天神、海神等神灵,对于天父上帝不是特别了解,天父上帝的概念只是在上层或沿海地区或是知识先进分子中容易理解,在地方农民中间却很难推广,进而拜上帝教的“一神论”思想不利于团结那些有意反抗清统治却有不同信仰的农民起义队伍,削弱了一部分力量。
(2) 排斥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力量
太平天国创立之初就以“拜上帝教”的精神作为治理的根本,加上当时的清政府以儒教作为官场的根本,所以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与儒家采取消极的态度,因此,太平天国就与站在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太平天国定都后,洪秀全对于儒家文化进行践踏,对于非“拜上帝教”也进行了攻击。
中国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礼教对于他们来说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将儒家的礼教、三纲五常视为经典。然而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初期,洪秀全大加鞭挞了孔子的思想,毁孔庙,这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运动反感,从而太平天国失去了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
综上所述,拜上帝教这种中西文化畸形结合的方法注定了其不会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其混杂易变的特点不能给农民起义以正确的指导,早期曾起过积极作用的拜上帝教却成了革命成功的阻碍。
农民起义虽然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但同样应该吸收愿意参加起义的地主阶级士人参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推动起义向胜利发展。“拜上帝教”由于宗教隔阂,不但没起到团结这些士人参加起义的作用,相反
把这些人推到了起义的对立面。“据比较可信的传说,当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左宗棠曾去见洪秀全,论攻守建国策略,劝放弃天主耶苏,专崇儒教,秀全不听,宗棠夜间逃去。不论左宗棠果有其事与否,反满不反孔,的确代表了一部分士人的思想。这种人既不象官僚那样腐朽无能,又有能力去欺骗落后民众,是一种不可轻视的力量。左宗棠后来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固然是其地主阶级本质所决定,但至少可以说明,“拜上帝教”的宗教迷信,成为了太平军团结更多社会力量的障碍。[1]
(3) 神权左右皇权
太平天国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一样都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来发动和组织群众。[2]但是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起义不同的是,在它夺取政权后没有放弃宗教的组织形式,因而教权成了太平天国争权夺利的工具。洪秀全即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太平天国起义中,杨秀清是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随时制约洪秀全,然而洪秀全作为天王却没有实际的权力,这就导致了杨秀清的权力过大而洪秀全的权力不能集中,,因此洪秀全取消了杨秀清的天父代言人的资格,洪秀全最为天王的权力集中,并且神权与王权并行,神权高于王权,这必然会导致杨秀清与洪秀全的矛盾,这就为天平天国以后的内乱埋下伏笔,进而导致天平天国起义的失败。
恩格斯说过:“宗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谎话;宗教一开头向我们说明某种人的事物的时候,不就把这种事物说成某种超人的、神的事物吗?[3]拜上帝教也是如此,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再,无所不能”的,然而,天父代言人被杀,这就使许多人对于上帝产生了怀疑,继而导致了分歧,进一步慢慢走上分裂。
二、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里,他们首先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当他们遭到残酷的封建剥削与压迫无法忍受时,他们敢于挺身而出,组织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甚至敢于推翻封建王朝,但是他们自身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局
限性。从政治角度来说,农民阶级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他们既同地主阶级相对立又同封建主义相关联。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发财致富的强烈愿望使他们不能满足于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度,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不能创造出新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来代替封建主义,最后他们只能与封建主义合流,大搞封建等级制度,安于享乐,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速速走向灭亡。
(一) 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天京变乱后,洪秀全把事变的原因归于异性专权,进而建立封建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官制和军事制度上。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为天王,天王之上没王,侯两等爵位:设丞相、检点指挥和将军,点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官职。在军事上实行乡官制度,按太平军的编制将广大军民组织起来,每五家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旅帅,五旅帅设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由当地人民推荐为乡官。[4]以上可以看出,天平天国的管理制度还是比较森严的,体现了帝王思想。
(二) 大兴土木,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
太平军攻占武昌后,洪秀全就开始营造宫室。“适陷武昌省城后,始盛饰伪官”。占领南京后,洪秀全先是住在清两江总督署,后觉得其不够气派辉煌,与其这个真命天子的身份不符,于是“毁行宫及寺观”大修天王府,工程极浩大,役使军民无数,所筑“城占国十余里,城高数丈内外两重”。可以说是金碧辉煌,上行下效,其他各王也大兴土木,修营宫殿,劳民伤财,安于享乐,太平天国士气日下。
(三)任人唯亲
天京变乱后,洪秀全把事变的原因归结为异性专权,从此便大搞任人唯亲,例如萧和有,洪仁发,洪仁达,洪仁玕,驸马钟姓,黄姓这班人马都是他的至亲,其中除了洪仁玕有所建树,萧和有,驸马钟姓,黄
姓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根本没有任何斗争经验,任人唯亲的思想注定了后期天国的混乱,也注定了运动的失败。
(四)《天朝田亩制度》的封建性
《天朝田制度》被称为农业社会主义的理想宏图,它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在这个大同的社会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人民“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规划得细致周密,满足了当时农民渴望获得土地的愿望,然而这样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它的很多制度还是透漏出很多的封建性。例如,《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有国库一所,保管公有生产物,其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担任,农隙治事,使二十五家成为一个农村公社组织。凡「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5]由此可见,制度中将二十五家作为一个基层组织,有战事就去出征,无战就务农,并没有提到商人和手工业者。然而当时的时代潮流是要消灭封建制度,提倡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没有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地位,这就不能有分工的发展,也不能有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活动。天朝田亩制度企业实现的公有制,建筑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的小农经的基础上,它所要建设的社会,很显然势必致於倒退到原始公社式的社会里去。其次,在《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不久杨秀清等依据天京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向洪秀全建议在安徽、江西等地“照旧交粮纳税”,这表明天平天国并没有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综上所述,天平天国制定的制度中就有着自身的封建局限性。
三、中国封建文化背景的消极作用
以上两个方面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本身的意义和局限性论述了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但对于一个运动我们还要把它放到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下去评论,一个运动的成败客观的大环境也会有重要影响。
(一)帝王思想根深蒂固
1、 洪秀全的皇权思想
洪秀全作为一个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他不可能因为阅读了《劝世良言》而完全改变他原有的思想,他自身仍有皇权思想,他主张太平天国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兄弟姐妹,人的灵魂都是上帝所赐,大家的子女是分类分等的。君长是家长的长子,能子;庶民是愚子,其中多为善人,正人是肖子,旅暴是顽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 人民对帝王的依赖
农民阶级虽然反抗地主却不能也不懂得怎样消灭地主阶级,他虽然有强烈的推翻封建阶级政权的要求,但却不懂得去推翻作为封建政权的基础——封建剥削制度,他们的共同利益的同性使他们走到一起,但是他们的自私性又使他们注定有分散性,进而不能形成一种共同的关系,形成一种全国性的组织,农民们最后只能把希望寄托到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来代表他们、主宰他们,而这个主宰在农民知识的词典里除了帝王以外就找不到别的了。因此,旧式农民起义的领袖们往往用平等思想来打天下,而以帝王的思想来坐天下,也就注定了农民起义的失败。
(二) 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消极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之际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也是最腐朽、最野蛮最强大的阶段,由于农民阶级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太平天国人仍然建立了一个封建专治烦人政体,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起,中国封建社会都会建立这样的封建制度,而专制程度也在随着皇权的加强而不断严重,直至清朝达到了顶峰。这种封建专制制度从统治者自身利益出发采用灭绝人性的残忍手段来统治国家,使广大人民受到严重的剥削与残害,从某一方面来讲限制了人们先进思想的发展与外来思想的传入,使几千年的统治下人民处于愚昧的状态而不能提出新思想,甚至思想僵化,当农民阶级取得政权后仍然会建立另一个专制的政权,国家体制没有进步,只是
模仿和重复。相反,在西方却是另有一个状况。太平天国时期,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南北战争使美国统一并维持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因为美国的领导者不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全美国人民着想,为了使人民获得应有的权利,继而民心所向;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度,其文化背景是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兴起使民主自由权利的观念流传,启发了人民的思想,开启了民智,人文主义深入人心,为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良好的思想准备。[6]
由此可见,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一起起义或战争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以上内容从三大方面论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的思想原因,归根结底最根本的是农民阶级自身思想的局限性,使他们固着在传统制度上而止步不前,这是历史的教训,我们如今的社会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促进我国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先彦,《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的悲剧》.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3);-35-38
[2]苏双碧《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求是,2011-01-16;-5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一卷第648页
[4]《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
[6]刘惠君《太平天国失败和中外历史文化背景相关比较》.兰州学刊,2007;190-199